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江西教育经费管理绩效分析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13 共4049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投入对支撑经济长远发展而言,不仅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作用,更具有战略性、长远性的作用。近年来,江西省财政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财政教育经费稳步增长,特别是 2010 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 2011 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后,江西财政教育经费更是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到 2013 年,江西省财政教育经费达到 693.28 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4.8%.在财政教育经费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尽管对于教育经费的巨大需求而言,财政教育经费的总量仍然需要稳步地增长;与此同时,从财政教育经费的现有使用安排情况来看,也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的情况。因此,研究分析财政教育经费绩效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选题的原因与出发点也正基于此。

  1.1.2 研究意义

  研究提高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绩效,对促进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财政教育政策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提高财政教育经费绩效,可以加强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的管理,有利于优化经费结构,有利于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有利于深化财政教育管理。

  第二,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提高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绩效,可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三,提高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能使得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更好的发挥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进而实现社会公平。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基本思路为“理论分析-现状研究-案例分析-对策研究”.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财政教育经费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公共财政理论、绩效管理理论、教育机会均等理论阐述。第三部分是江西省财政教育经费绩效分析,主要包括江西财政教育经费基本情况介绍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规模、结构、社会绩效三个方面的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江西省南昌市高中教育财政经费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是提高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绩效的政策建议。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1.1 财政教育经费的规模绩效研究

  现代学者索罗(1957)是第一个将教育作为内生变量对经济增长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的人。索罗通过建立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的生产方程,研究分析教育对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舒尔茨(1960)通过定量分析 1929-1957 年二十九年期间,美国的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推导出这样的结论:美国教育投资增长的收益,达到整个国民收入增长收益的三分之一。Hall和Jones核算了1988年世界 127 个国家每个工人产出的跨国差异水平,进而分析了教育对各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核算结果表明,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占总要素份额对经济增长的总作用的比重超过了 20%.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分析,Romer 与Lucas(1990)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教育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对从业者的教育和训练,可以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技术,提高技能水平,进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

  Aghion 和 HiPhoneowitt(1992)两位学者,运用内生增长构建模型,证明了经济体系中的知识存量与每个工人的平均产出增长率成正相关关系,且知识存量的增加还对产出增长率的变化有长期影响;一个国家的财政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每增加 1 个百分点,将会促使产出增长率提高 0.3 个百分点。

  Park(1998)研究发现:财政教育支出总量增加,将会导致公共知识存量与私人知识存量的比率发生速率递减的增长,并且还将导致平衡经济增长率也以递减速率上升。在 Park 研究成果的基础上,DerekChen 和 HiuKee(2003)两位学者引入了“人力资本”的概念,研究当两部门的经济体系达到均衡时,人力资本的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率产生的影响。

  1.3.1.2 财政教育经费的结构绩效研究

  格默尔发现初等教育水平和最穷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相对应,中等教育水平和中等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而高等教育水平则与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应,因此教育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对应的关系:

  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希腊经济学家萨卡罗甫洛斯(1981,1993,2002)发现:在三级教育结构中,社会收益率逐级降低: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最高的,其次是中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最低;男性的教育收益率总体要低于女性,但是在不同的教育阶段,男性与女性的收益率有高有低;职业教育的私人收益率要低于普通中学教育的私人收益率,职业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情况也是如此。因此,罗甫洛斯推导出这样的结论:政府教育支出,应该优先投入于初等教育,因为初等教育的社会收益率是最高的;应当更加重视女性教育,因为女性的教育收益率总体更高;相对职业教育而言,政府教育支出应当优先于普通中学教育,因为职业教育的收益率要低于普通中学教育的收益率。

  1.3.1.3 财政教育经费的社会绩效研究

  社会学家英克尔斯(1985)认为,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是现代社会的主潮流,在这样的新时代中,知识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凸显。基础教育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在未来,教育的差异,将成为影响国家、地区和个人之间差距的主要因素。为每个人提供基本的教育,让他们都能够更好地融入到知识社会中,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实证分析,FlorenciaCastro-Leal(1996)发现:从 1994 年起,马拉维政府减免了初等教育学费,增加了初等教育的经常性支出。直接导致 20%的最高收入群体所占用的财政教育资源下降了 7 个百分点,其中初等教育下降了 8 个百分点。与之相反,20%的最低收入群体所占用的财政教育资源上升了 6 个百分点,其中初等教育上升了 5 个百分点。显然,这种做法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更为有利。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入来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李、拉姆和史密斯(1999)通过研究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公立大学和社区学院的公共财政资助的分配效应,发现: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资助政策,有利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安心就学。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2.1 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成刚和袁佩琉(2007)构建一套财政教育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 37 个指标。这套指标体系较为可行,能够较为全面的、有效的评价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情况。指标体系中的大部分指标均可以通过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和教育财政统计等公开数据进行直接提取,仅个别指标需进行技术处理、使用。

  廖燕、张炜、悟咏梅(2008)通过建立基于 DEA 的决策单元和指标体系,应用数据包分析方法,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李志勇和楚昕(2008)对我国东部沿海七省的初等教育支出的绩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初等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并提出了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马国贤(2008)认为,“绩效指标难题”的实质是社会转型的难题,其设计应当符合系统性、可测定性和可评价性。教育绩效指标设计难题,应当根据教育的实际情况,通过花钱买服务的预算观,以及结果导向管理、公共委托代理、为“顾客”服务等三个理论来解决。

  1.3.2.2 财政教育经费的规模绩效研究

  秦宛顺(1992)对我国政府教育支出与国际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我国政府教育支出占 GDP 的比重都偏低,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2009)综合对教育财政投入的众多研究结果认为,2020 年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应该是 4.5%~5%之间,而且这一目标也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提议应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中予以体现。

  汪丞(2013)通过对比国际水平和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现实需要进行研究,认为财政性教育经费在 2012 年实现占 GDP4%的目标后,必须逐年稳步增长,并在 2020 年达到 4.5%~5%,才能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1.3.2.3 财政教育经费的结构绩效研究

  林皎(2006)以公共经济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证分析认为,在教育财政利益的各种冲突与教育投资效益的选择中,基于基础教育更突出的公共性表现以及我国经济与教育发展的非均衡性差异,政府应优先承担义务教育主要责任。丁小浩、李锋亮(2008)在成本分担和补偿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高等教育产品属性的分析,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了经费的多元化发展格局。覃利春、沈百福(2011)通过分析 OECD 成员国普通高中财政投入情况,认为 OECD 成员国普通高中教育取得大发展的主要支持力量之一,正是政府的财政投入。

  1.3.2.4 财政教育经费的社会绩效研究

  沈百福、俞诗秋(1994)认为,教育发展水平的相对平衡性要求各地有大致相等的教育投资,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又使得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各地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协调导致了教育投资的不平衡。李祥云(2000)通过大量的研究,认为:我国义务教育经费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着教育资源广泛不平等的情况。杨凌(2007)在分析教育的经济属性后认为,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收益会向发达地区外溢,引发社会不公平和破坏社会和谐,因此,我国中央政府的教育投资应侧重于贫困地区。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进行研究:

  一是文献研究法。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现有的理论、事实和需要,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研究,选取论文研究的切入点及研究方法。

  二是实证分析法。通过建立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规模、结构和社会效益等三个方面对江西省财政教育经费的绩效情况进行分析。

  三是案例分析法。对江西省南昌市高中教育财政经费情况进行案例分析。

  1.4.2 创新之处

  本文创新之处一是研究视角较新,从规模、结构、社会等三个方面对江西财政教育经费的绩效情况进行了评价,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二是研究框架(体系)较新颖,设计了一套较适合欠发达地区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对江西省南昌市高中教育财政经费进行案例分析。尝试从江西省财政教育经费存在的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