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财务管理论文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策略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1-12 共1139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及风控研究
【第2部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研究引言
【第3部分】供应链金融概述
【第4部分】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策略
【第5部分】以X商业银行为例的案例分析
【第6部分】完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的建议
【第7部分】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控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及管理策略
  
  3.1 风险及风险相关概念

  一般而言,风险有三种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即风险所造成的结果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第二类观点认为风险是导致损失的可能性的大小,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即采用此类思考模式;第三类观点认为,风险是未来结果对于期望的偏离。由于以经营风险为盈利手段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因此商业银行更着重关注风险可能给银行所造成的损失,本文也采用了这种风险定义。

  所谓风险管理,是指分析不同风险状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预计损失的规模以及可能性,并相应采取适当措施和手段主动防范和规避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划分,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流动性及战略风险等八类。

  风险管理策略是指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政策层面上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选择。它是指从风险经营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基于自身风险偏好来选择其应承担的风险,并适当采取相应策略来有效管控风险,确保自身稳健运行,不断提高竞争力。风险管理策略通常包括风险分散、对冲、转移、规避及补偿等五种方式。

  3.2 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主要风险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向供应链上相关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产品实际的收益低于预期或资产不能回收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具体实践看,供应链金融面临的风险主要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等三大类,而这三类风险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安全的影响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交叉、共同作用。对于供应链金融所具有的与传统金融业务的共性风险问题,前期已有大量学者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对供应链金融业务所具有的区别于传统金融业务的风险特征进行研究。
  
  3.2.1 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种类。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者交易对手未能按照约定的义务,或者其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导致金融产品价值受到影响,从而给债权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根据上述定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信用风险则是指在此种业务模式下,由于某种因素使进行融资的供应链企业未能履行约定,从而导致银行融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

  3.2.1.1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特殊性

  由于供应链的特殊性,除了传统业务模式也需面对的中小企业违约风险之外,供应链金融还需要有效应对其自身的特殊运作方式带来的风险。

  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对企业的授信是通过对单个授信企业的基本情况、所处行业情况、经营情况、资产情况等资信状况进行综合审查评估而做出的决策,其结果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债务企业的个体特征。企业的个体状况综合评估的结果决定了银行授信决策。而供应链金融的授信更为复杂。除了传统业务所需的授信评估程序外,银行还需对与供应链有关的情况,如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情况、授信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的环节及影响、核心企业与授信企业的依存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价。

  因此,在这种全新授信模式下,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发生了两个较大的变化,一是中小企业偿还贷款的不确定性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点而被有效降低;二是在另外一个方面,正是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殊性,使影响信用风险的风险因子进一步增多,金融产品信用风险的复杂性也相应提高。

  3.2.1.2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的主要特征

  (一)系统性风险特征较强

  由于供应链是一个经过高度整合的网络结构,各节点上的企业在供应、生产、销售的环节上互相配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因此供应链金融风险也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特点。在传统金融业务模式下,银行仅需对单个融资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授信、管理即可;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授信除了需要对单个融资企业进行评级授信外,还更多会依赖供应链整体运作水平。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质是银行通过核心企业对其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支持,从而达到向整个供应链提供融资支持和金融解决方案的目的。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评级水平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融资能力,通过将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中小企业捆绑而进行的整体授信,增强了其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水平。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虽然自身信用评级较高,但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其信用能力不仅要支持自身融资需求,还需对供应链上其他上下游企业进行信用支持。一般而言,融资在供应链整体运行良好的情况下面临的风险较小,但如核心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则会波及其上下游企业,给整个供应链带来巨大的风险,即使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状况良好也很难独善其身。因此,供应链金融的信用基础是基于供应链整体信用而建立起来的,供应链的整体稳定性、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及信用水平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风险状况。考虑到供应链金融模式运作方式的特点,如果核心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风险也会随之向上下游企业蔓延、扩散甚至被放大,从而给整个供应链金融产生更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供应量金融模式虽然为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了通道,但其模式特殊性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在某种程度上会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

  (二)信用风险的计量更为复杂

  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对信用风险的计量不再是简单的对单个企业进行评价测算,相对于传统金融模式更为复杂。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有效整合了供应链的物流、现金流及信息流,利用核心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信用支持,结合供应链的商业运作和交易结算特点,向供应链上其他非核心企业提供相应融资,因此供应链金融的信用风险计量实质上可以被看作为是银行对整个供应链的信用风险计量。除此之外,第三方如物流监管企业的作用也通常会被纳入考虑为风险因子。因此,无论是客户评级或是债项评价,其复杂程度远超传统金融模式。

  (三)信息不对称仍是信用风险主要成因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交易各方人员的信息掌握程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对充分掌握信息的一方往往在交易过程中处于有利地位,而信息相对匮乏的一方则会处于不利地位。由于现实市场中,交易各方不可能拥有完全充分的市场信息,交易双方拥有信息数量及质量很大程度上存在差别,往往会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导致了信息优势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导致使信息劣势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最终导致了市场交易的减少和市场萎缩。

  按照风险理论,银行融资决策过程是指银行结合自身风险偏好,根据对融资企业综合评价,并结合成本约束要求,综合平衡风险及收益情况下做出的决策行为,其实质上是银行与企业间的融资博弈。在融资过程中,资金使用者往往在行业情况、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交易情况等各类信息方面的掌握方面较资金供给者占据着先天优势。

  因此,为了更大程度的以较低成本获取融资,企业往往倾向于利用信息的比较优势,在融资及资金使用的过程中损害资金供给者的利益,使之承担了额外风险。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组织和经营特征造成其与银行间信息不对现象更为严重,使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违约概率相对更高⑤。造成信息不对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1.信息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及信息管理水平相对低下,财务会计核算健全程度较低,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财务信息往往无法顺利的进行标准化生产、交换和传递。处于成本节约考虑,或者由于管理水平的局限,中小企业往往不会在企业信息管理方面投入较多资金,生产经营的相关信息则无法被较好的记录、管理和应用;同时,由于客观或者主观上的原因,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往往也无法被准确无误记录。

  2.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与大企业往往会受到较为严格的行业监管和市场约束不同,中小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受各方要求相对较少。除非必须,中小企业往往不披露或者尽量少披露自身相关的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情况,造成银行获取信息的困难。

  3、生产经营的不确定性大“船小好掉头”是对中企业经营灵活性的生动描述,一方面展现了中小企业在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方面的先天优势,但另一方面,这种特点也给银行对中小企业信息的掌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中小企业生产规模相对小,经营方式较为灵活,生产经营决策随意性较强。这些特点都使银行难以对中小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做出准确判断,使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增大。虽然供应链金融通过对供应链中交易贸易行为的评价大大弱化了对中小企业主体信用的依赖,但相关信用风险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3.2.2 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也是银行面对的一项重要风险。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完善的、或者存在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者外部事件给金融机构带来损失的风险。

  针对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主要是由于银行自身内部管理失误、操作不规范或操作中的道德风险而带来的损失。与信用风险及市场风险不同的是,操作风险是一种内生性风险,几乎存在于银行经营的各个环节。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的特点主要有:

  (一)面临的操作风险更为复杂

  就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从前期的贷款调查,到客户授信、贷款审批放款乃至后期的贷后管理,在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上均有可能发生操作风险并威胁着融资安全。

  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模式,由于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涉及企业众多,相关企业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增加了商业银行监控风险的难度,因此较传统金融模式而言,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更为复杂。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方不仅包含传统金融模式下银行和借款企业,另外还增加了核心企业及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而这两类主体对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企业虽然可能未向银行融资,但为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信用支持,直接或间接的为供应链企业的融资提供担保。物流监管企业与核心企业一样,也可能未向银行融资,但在融资过程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色。复杂的供应链网络系统涉及多层次、多个节点、多个环节,因而产生的操作风险也随之复杂多样。

  (二)存在较高产品创新风险

  由于供应链金融相对于传统“一对一”金融模式更高的复杂性,其产品设计创新面临更大的挑战。由于供应链自身的复杂性,在一个供应链上存在着不同的融资需求,需要银行创新设计相应的金融产品与之配套。传统金融产品的创新设计仅需正确、完整、及时处理银行与单个融资企业间的信息、资金交互即可,而供应链金融在产品的创新设计时,还应增加考虑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增信支持、企业间交易行为的评价、第三方企业如物流监管企业的参与、融资资金的封闭管理等更多的因素,思路更为复杂,也带来了更大的操作风险。

  同时,如果设计的产品业务流程设计过于复杂,将会导致融资效率的降低,抵消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先天优势,同时还会使银行内部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以执行或更易出错;另一方面,如果控制流程设计中过于简单或遗失重要环节,将会使银行失去对业务的控制,使银行的损失有可能变的更大。

  (三)贷后管理环节操作风险更为突出

  由于供应链金融引入了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的参与,并通过与核心企业的信息交互实现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因此供应链金融模式下贷后管理环节的操作风险较传统金融模式更为复杂。

  垂直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核心就是中小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融资后依附于存货销售的应收账款权利还往往随着核心企业验收货物的情况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银行融资的安全。而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下,由于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的参与,使得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运作成为可能,但同时银行也需对物流监管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中所应发挥的职能进行有效管理,因此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操作风险的发生环节。水平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与核心企业(即第三方交易平台(市场))的信息交互是该模式的精髓,因此也就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信息交互管理、数据的运用等方面的操作风险。
  
  3.2.3 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

  3.2.3.1 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和商品四类风险。本文所阐述的市场风险是针对质押的商品价格波动而言,而将企业因市场价格变动造成经营困难下的违约并最终使银行遭受的损失归入信用风险范畴。

  就供应链金融模式而言,其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影响垂直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以控制存货物权为基础的存货融资模式和预付账款融资模式,表现为质押品价格的波动。而目前看这两种以动产为保障的金融模式的市场风险在整个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中所占比例也相对较高。在上述两种模式下,作为银行融资最终保障的质押物多为存货这类动产,并且涉及的动产种类由于供应链所属行业不同而较为复杂,给银行的管理带来较大的难题。质押物的价格随着市场行情变化而不断上下波动,增加了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特别是在银行被动处置质押物时,市场风险所产生影响相对就更大。

  3.2.3.2 其他风险

  除了上文所阐述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及市场风险外,供应链金融还面临着诸如法律风险甚至国别风险等。

  (一)法律风险根据监管机构的规定,法律风险一般应包含在操作风险之中进行计量,但由于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与传统金融业务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将供应链金融法律风险单列出来进行分析。除了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所必需面对的法律风险之外,供应链融资法律风险主要涉及相关模式下动产质押品物权相关的法律问题。主要表现在,供应链金融普遍采用以授信支持资产为融资基础的模式下,授信支持资产能否与授信主体信用风险隔离所涉及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国别风险根据中国银监会的定义⑥,国别风险是指由于某一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化或事件,导致该国家(地区)的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归还金融机构的债务,或者使金融机构的经营运作遭受损失,或其他损失的风险。考虑到供应链运作模式的特殊性,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链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地区的多个企业。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外企业已成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甚至核心企业,因此供应链金融所面临的国别风险较之以往也有所提高。

  与传统金融业务一样,供应链金融业务还会面临着诸如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等,但与前文所提到的主要风险类型相比,其重要程度和危害程度相对都较低。

  3.3 供应链金融业务风险管控策略
  
  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日益完善,风险管理方式已经由传统的以定性分析为主,向定量分析结合定性分析的风险管理模式发生转变。商业银行已经可以运用内部模型技术对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流程中,风险的识别、计量和监测主要依靠先进的定量分析模型进行,而风险控制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配合有效的风险管控策略,对已经识别的风险进行控制或处置。本文着重就供应链金融业务具体实践中的风险管控策略进行了分析。

  3.3.1 信用风险管控策略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大风险,也是目前商业银行各类风险管理中水平较为成熟的。信用风险管控策略主要包括风险防范和控制两大方面。

  3.3.1.1 信用风险防范

  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特殊性,银行需对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情况、授信企业在供应链上所处的环节及影响、核心企业与授信企业的依存关系等,进行综合审查评估后再做出融资的决策。一般而言,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融资规模要远大于单个企业的融资,并涉及到众多企业,一旦决定对某个供应链进行融资,整体融资的生命周期较长,融资后受行业整体运行情况的影响也相对较大。因此,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防范的核心主要集中在如何选择合适的行业、对供应链及供应链核心企业的评价等方面。

  (一)行业选择行业选择是供应链金融的重要环节,选择结果的正确与否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融资安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条件对供应链行业进行筛选:

  1.行业符合各项监管要求监管环境是指法律和政策对某个行业支持或限制情况及后续变动的可能性。监管环境对行业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相关法律、政策等监管环境直接会影响行业发展前景,同时也决定了企业的生存环境,行业监管要求已成为银行行业授信决策评价的先决要点。由于存在较高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供应链金融较传统金融业务更应着重对行业监管要求进行详细研究,积极进入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压缩限制行业的融资,以确保融资安全。

  2.行业处于成熟期或者成长期由于处于衰退期的行业融资需求相对较低,并且由于行业在逐步退出情况下,企业经营不稳定,收入还款来源也不确定,风险程度较高,银行通常不应对其发放融资。而处于成长期及成熟期的行业前景较好,融资需求强,行业内的企业运营稳定性高,收入还款稳定,特别是对供应链金融此类行业依赖性较大的业务,银行融资风险相对较低。

  3.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行业集中度在理论上可分为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竞争和完全垄断四个阶段,集中程度主要体现在规模、产品同质性和价格控制力等几个方面。由于越接近完全竞争的行业,其企业规模越小,产品同质性高,价格控制力也越低,因此风险较高。所以,供应链金融一般应优先选择集中度相对较高的行业,此类行业中主导企业的规模较大、价格控制力高,由其为核心组成的供应链相对稳定,银行融资所面临的风险也相对较低。

  4.对相关行业依存度相对较低行业依存度反映了一个行业对其上下游行业的依赖程度。如果一个行业对其他行业的依赖度过高,则很容易因其他行业的影响而产生经营风险,从而威胁到银行融资安全。由于在经济增长或衰退期,相互依赖性较高的行业一般会同时出现增长或衰退,如果供应链金融过多向此类行业投入,则会等同于将融资投放到同一行业,造成银行集中度风险升高,从而给融资带来较大风险。

  (二)供应链选择作为供应链金融模式运作的基础,一个规划合理、运营有序的供应链必不可少。

  此处供应链的选择是指在选择确定行业的基础上,在行业内部确定具体供应链的过程。

  如果一个供应链的运营状况健康,企业间协助配合良好,供应链物流、现金流及信息流等流转顺畅,在这种情况下就能够有效弱化相关企业的信用风险。因此,供应链选择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在行业内市场地位较高与行业集中度优势相似,如供应链群体在行业内市场地位较高,相应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产品价格控制能力强,则该供应链在行业内部的竞争力将高于其他竞争对手,因此风险较低。

  2.管理水平较高供应链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的整体规划、企业间配合程度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备良好规划的供应链能够合理安排链上企业的生产和销售,有序安排企业经营,最大程度降低库存、节约财务成本。供应链上企业间配合程度越高,信息交流成本越低,交易成本就越少,银行融资的管理成本也会随之减少。同时,具备较高信息化的供应链也是银行开展融资的必要前提,只有顺畅的信息交流才能保障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顺利开展。

  3.稳定性较高规划合理、运营有序的供应链是供应链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为使面临的风险最小化,确保融资得到必要的保障,银行应选择具有稳定性同时又有一定活力的供应链进行合作。供应链上各相关配套企业相对齐全并且互补性好,企业间配合良好且最好有相应的合作协议,确保供应链金融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有序运作。

  (三)核心企业评价核心企业是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一个关键角色,影响着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力,是决定此种模式能否成功开展的最重要的基础。一个合格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业内领先且管理水平较高核心企业一般应是行业内的领先企业,规模大、规模化经营程度高,行业竞争力强,具备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能力。同时由于企业自身规模大,并且供应链上企业间资金往来频繁,因此核心企业还应具备较高财务管理水平及信息管理水平。

  2.在供应链上必须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在供应链管理中,核心企业处于整条供应链的核心,一般应掌握着产业链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将上下游中小企业聚合在一起,整合为统一运作的供应链。在整合的同时,核心企业还会对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进行市场化的淘汰,为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开展奠定了市场基础。

  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利益让渡为了确保供应链的平稳运行,成员企业要为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最大化而协同行动,必要时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做出暂时的利益让渡,当然此时的利益让渡也会在其他时期以不同形式获得补偿。作为供应链的利益分配者和运营主导者,核心企业更应发挥“互惠互利”的精神,否则就无法保持供应链的稳定运行,供应链金融模式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3.3.1.2 信用风险控制

  相对于传统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优势在于除了继承传统金融模式对物权的要求外,同时还强调对交易背景考评,这也是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所在。同时这也是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重点。
  
  (一)对交易的监管
  
  以交易补充信用是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质,对供应链上交易资金流向的管理是确保这种模式正常运转的核心。只有确保企业将融资款项用于提前指定的交易用途,并以销售收入偿还融资,才能实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正常运转。因此,对供应链上交易的监管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书面明确对交易的监管银行可以通过在融资时与相关企业签订书面协议的方式,在确定的交易方式下明确对交易所产生的资金往来的监控。如在银企合同中约定融资企业必须在指定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并通过该账户进行资金往来结算,通过资金全封闭式运作来防止资金不挪用或流失,以确保银行融资的安全。

  2.严格约束和控制交易凭证供应链上交易所产生的凭证可以有效约束交易资金的流动,客观上也能够反映供应链上现金流的情况。通过在交易凭证附载更多的约束条款,如在汇票上明确收款人或指定结算账号以确定资金的去向;通过在发货单或提货单上分别注明收货人、提货人,以确保货物的合理流转等方式,可以有效控制物流及现金流的运转,以利于银行强化对融资的监管。

  3.组合运用金融产品由于不同金融产品的风险点控制重点不同,组合运用金融产品能够发挥综合控制供应链交易风险的作用,较好的监控交易资金的往来。例如可以通过代付的方式将融资直接支付给借款企业的交易对手,避免了资金被借款企业挪用的风险;如运用国内保理业务,通过明确贴现人或指定结算账号等手段来确保资金的封闭运作,以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

  4.强化与核心企业的信息交互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融资的最终流向方,能够在第一时间跟踪交易进展,获取交易结果,并监控现金流往来情况。因此,银行应加强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信息交互,并力争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方式将定期信息交互固化下来,第一时间监控交易情况,使之成为监控供应链交易、确保融资安全的有效手段。

  (二)对物权的监管
  
  由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下,作为质押物的存货一般具有流动性强、特性复杂多样等特征,给银行在对相关物权的监管带来了困难。与传统金融模式下担保物一般为房地产或机器设备等不动产不同的是,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担保物一般是存货或者应收账款,其物理形态、权属性质、监管方式等都有很大的变化,银行的监管难度增大。针对这种情况,银行可以着重采取以下措施积极应对:

  1.健全业务流程。。建立健全业务流程是实现对物权有效监管的先决条件。商业银行应深化业务研究,对业务的每个关键点进行风险评估,发现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日常运营中,商业银行应定期评估业务开展情况,总结分析融资风险原因,并在业务流程中予以查漏补缺,通过不断的完善业务流程来有效防范融资风险。

  2.强化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物流监管企业在物流运输、货物监管、货物检验等方面的专业性是商业银行所不具备的,因此为了实现对物权的有效监管,商业银行应建立与物流监管企业的合作和评估机制,规范物权动态监管,通过物流监管企业实现专业化的管理。

  3.3.2 操作风险管控策略

  相对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而言,目前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管理方法仍在不断迅速发展。与传统金融模式相比,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具体运作模式差异较大,业务流程复杂、参与主体较多,因此操作风险点更多、专业性更强是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显着特点。根据实践中的经验看,针对操作风险的管控措施主要有:

  3.3.2.1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通过一系列制度、程序及方法的制定和实施,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纠正的过程机制,以期实现自身的经营目标。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商业银行有效防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操作风险的基础前提。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新型金融业务,相对于传统金融业务操作风险高发点更多。

  针对人员因素导致的操作风险,商业银行应当完善内控体系,构建监督体系,以确保银行的风险偏好得到正确理解和准确执行,确保银行内部人员能够按照银行既定的业务流程和控制要求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避免操作风险的产生。

  机制上,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权利分设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通过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层级进行风险监督,通过机制制衡抑制风险的产生。

  流程上,商业银行可以明确和建立能够有效控制风险的业务流程,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及具体的操作指引,以规范业务操作,减少操作风险的发生。

  3.3.2.2 组建专业化队伍

  由于供应链金融业务复杂,除了传统金融业务所必备的业务知识外,商业银行业务人员往往还需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熟悉行业的交易要素,因此对业务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更高。因此,商业银行组建专业化业务队伍,强化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并有针对性组织业务人员开展行业分析,使业务人员更为熟悉行业运作特点,掌握业务高发的风险点,更好的规避操作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可以在重要业务环节组建专业化队伍进行集中运作,如在融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授信审批环节,商业银行可以组建专业化运营中心,集中对授信审批进行集中化审查,这样有利于提高业务人员业务水平,并确保商业银行以统一标准进行业务审查,最大化的杜绝操作风险。

  3.3.2.3 合理运用风险转移措施

  在当今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中,风险转移是一种商业银行策略性选择,能够帮助银行有效缓释操作风险。这种措施主要通过商业银行与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间的合作得以实施。商业银行通过与第三方物流监管企业签订协议,约定由其全方位的承办供应链金融中的物流,由其对货物的运输、检验、储存、监管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控制,发挥其专业化的优势,由此将物流监管这一重要环节的操作风险转移到第三方,有效降低了银行自身的操作风险。

  3.3.3 市场风险及其他风险管控策略

  3.3.3.1 市场风险的管控

  供应链金融业务中,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导致的商品和质押物价格波动风险。针对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风险的管控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选择价格相对稳定的质押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通过足值的质押物确保银行融资的安全,因此质押物价值的稳定性和变现能力是决定担保能力的首要因素。商业银行自向企业发放融资后,开始承担质押物价格和变现能力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质押物品种直接影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市场风险程度。因此,一方面银行要选择市场交易活跃、品质稳定、市场需求弹性小且价格相对稳定的商品作为质押物,同时银行还应针对质押物价格风险和变现风险合理设定质押率,确保担保的有效性。

  (二)建立市场价格预警体系为及时获取市场价格信息,提前采取措施有效应对市场价格波动,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价格预警体系,对供应链商品和质押物产品价格进行全面监测和预警。通过对国家政策、行业运行情况、市场供求及价格变动情况进行全方面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提前进行风险预警,以最大化的规避市场风险。

  (三)合理运用市场风险转移策略为规避由质押物引起的市场风险,银行还可以通过采取风险转移策略将市场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融资发放前提前与核心企业约定,一旦市场风险影响质押物的价格从而导致担保的无效时,由核心企业承担回购责任,以确保质押物的变现能力及担保的足值。其他风险转移策略还包括购买相关衍生产品进行风险对冲,购买产品价格保险等,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银行承受的市场风险。

  3.3.3.2 其他风险的管控

  针对法律风险,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强化内部法律事务部门对相关业务所涉及的合同协议条款的审查,及时弥补法律漏洞,从而达到规避风险的目的。而对于国别风险,商业银行主要依靠对供应链上涉外企业所在国家的风险状况进行前瞻性分析和日常监控,提前捕捉风险信息并采取措施,使损失最小化。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