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8年震撼全球的次贷危机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接跃而至的全球金融危机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使得融资困难的矛盾进一步加剧.此次危机对我国的经济也造成了严重冲击,随后国家出台了4万亿的经济刺激政策,给市场上释放流动性.这一政策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受到的损失比国外要小.此次金融危机造成了市场普遍性的经营状况恶化,使得个别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失去偿债能力,再加上债务链错综复杂,使得整个信贷市场的情况持续恶化.但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了企业对风险管理的重视.
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以后,对我国的经济也产生的严重的冲击,迟滞了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2008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首先要求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该规范对我国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避免财务风险的内部措施.而企业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则是企业避免财务风险的内部措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特别规定了风险评估的和内部控制的相关要求,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措施,而风险评估又是内部控制的关键要素.
企业内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也是风险防范的重要举措,如果得到严格执行,就会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降低风险,提高持续经营能力.
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既有财务风险,又有非财务风险.但无论哪种风险,都要通过财务风险体现出来,进而发展成财务危机.财务风险是企业各种风险中最值得关注的风险.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而风险评估就是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想进行评估和判定,以尽量避免企业面临财务风险.风险管理要求从企业的融资、资金回收、投资、收益分配等的经营过程中,能够早期识别出引发企业财务风险的隐患,进而对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减小其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更好地防范企业的整体风险.而风险评估就是对这些因素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和判定,是做好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研究的目的就是防范企业的财务失败和破产,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财务风险预警.
现代企业的收益和风险往往是对等的,高收益往往就要承担较高的风险.企业内外部环境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如果企业对所处的财务风险没有足够的认识,往往使企业处于风险中.企业需要在风险与收益之间进行仔细的评估,通过对财务风险的分析研判,有助于企业形成正确的风险防控措施.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理论知识的掌握,构科学的建财务预警机制,对企业经营进行实时监控、防范财务的危机发生.通过对财务预警系统提出的预警信号的分析,在财务危机的初起阶段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措施,有的放矢地加强财务风险的管控,防止财务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企业所受的损失.
1.2.2研究意义
在对我国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有效的,适用于国内企业的财务危机预警模型体系,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财务危机的程度并预测其发展过程.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就能够发现公司早期的财务恶化.通过分析并掌握引起恶化的原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扭转经营恶化的趋势;对于投资者来说,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动态分析,可以选择正确的投资策略;对于银行来说,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监控企业的信贷风险,实现企业贷款风险的动态分析,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通过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可以帮助审计人员确定审计范围,选择审计策略,提高审计效率,避免因未能正确披露审计信息而招致的诉讼风险;对于准备通过资本运作买壳上市的公司来说,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动态分析,寻找到适合投资的"壳"公司;通过财务危机预警指标的动态分析,还可以为企业外部的其他相关方的决策提供依据.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对财务风险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而对财务危机进行预警分析的研究则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进入9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建立了财务风险管理的制度,风险管理的应用更加广泛.从财务风险分析所采用的变量数量上来说,财务风险模型可分为单变量模型和多变量模型.1968年美国学者Altaian率先用多元函数建立了多变量预警模型(也称Z模型).他在模型中抽取了五个比率指标(营运资产/资产总额、总额、留存收益/资产总额、息税前利润/资产股东权益市场价值/总负债账面价值和收入/资产总额)作为财务变量,通过对5个比率指标进行加权汇总,得到判别值(也称Z值),用以估计企业的财务风险,并预判其发展多变量分析方法此后被广泛采用.各国学者又在Ahman思路的基础上,构建了各自不同的多变量模型,变量判别分析法虽己被广泛采用,但因其要求预测变量具有严格的联合正态分布,而现实中财务比率并能浪好的满足这一要求,有的研究者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来克服这一困难,以提高财务风险识别能力[31].Ohlson在1980年,选取破产及一部分较大的非破产公司,运用回归方法建立了逻辑斯蒂预警模型其后Zmijewski又建立了Probit分析模型,这些模型的建立,都对多变量分析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33].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也开始介入财务预警模型的研究.研究人员开始尝试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技术、专家系统、遗传算法等现代的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近年来,一些新的学科如灾害理论、混纯理论、期权理论等也被用来研究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预警问题,这些学科大大丰富了财务风险识别的研究方法,推动了财务风险研究的迅速发展.
1.3.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财务危机风险识别的研究起步较晚,其研究也是伴随着企业破产制度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内外研究的大量实例表明,处于破产境地的公司在破产前,绝大部分都出现了财务危机.因此为了避免破产,公司必须在其良好的经营的时候,就要建立起财务风险识别模型.1986年我国学者吴世农、黄世忠在《中国经济问题》,在国内首次介绍了企业破产的分析指标和风险识别模型[34].1996年周首华、杨济华对Z分数模型进行了改进,他的思路是:公司实现的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对比,就能够揭示会计利润的质量高低.因此在财务风险识别模型建立时应考虑现金流量指标,在此基础上,他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建立了F分数模型(F=-0.1774+1.1081Xi:+0.1074X2+1.9271X3+0.0302X4+0.4961X5),F分数方程式以0.0274为判别企业财务风险的临界点,若某一企业的F<0.0274,则被该指标视为很可能会破产的公司;反之,则被视为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公司)[35].2000年陈瑜仁、陈晓和陈志鸿在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用多元分析模型和Logistic模型进行财务风险分析[36].2001年吴世农和卢贤义根据Pisher判别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构建了财务风险模型,并对其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同一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时,逻辑回归模型的识别能力最好.同一年杨保安和季海针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财务风险识别模型,用以解决多变量分析方法在构建财务风险模型中存在的问题[37].
财务风险分析模型的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我国企业应用比较多的是"Z-score"模型,对于其他模型则应用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那些模型所采用的复杂的数学运算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且其原理难以被一般的财务人员所理解和掌握.鉴于此,2000年顾小安采用功效系数法构建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模型[38].功效系数法最早出现是作为一种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的.但因其具有易于掌握的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种评价体系中,其在公司财务风险分析的实证研究上,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上各位学者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分析的理论和实践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推动了我国在财务风险识别和预警方面的研究.
总体来说,与国外相比,国内的研究还相对比较滞后,还停留在跟随研究的阶段,具有开创性的成果比较少.目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风险识别变量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大多凭直观经验或借用国外的研究结果,在创建适合我国企业的指标上,没有取得大的的突破.经过对比各论文的研究结果,其选择的风险识别指标主要来源于财务指标,对于或有事项、经营团队、关联交易、经济环境等非财务指标考虑不够;二是虽然财务风险识别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其经济学理论的基础研究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其准确性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限制了预测方法的实证和创新;三是缺乏系统的综合方法的研究,国内的研究方法很少将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和现代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相结合,国内的综合预测算法没有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理论.
1.4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通过对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分析研究,综合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形成的机理为依据来建立风险识别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拟合来支持和丰富风险形成机理.通过回顾国内外财务风险识别研究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预警模型的构建上,且主要为单一预测方法构建的风险识别模型.但是单一预测模型都有其局限性,本文尝试采用综合预测方法构建财务风险识别模型,分别考虑各种不同预测方法对预测结果的边际效应,以期能提高预测的准确性和模型的适用性,使之成为预测企业财务危机的有效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