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江西傩舞内容丰富,但史籍记载并不多,深入还需做更多现场调查,并对资料进行研究,是了解傩舞历史与现状变化、揭开傩文化之迷的最基本方法。
要反复调查,不断发现。江西傩有两千多年历史,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不是一两多次调查就能了解它的真缔。做调查更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因傩舞流传久远,一些调查材料需要进行考证。本文着重基于江西傩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出发,深度探析江西傩文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当前傩文化发展的改善方案。挖掘江西傩文化的文化价值,重新梳理江西傩文化与其他区域傩文化的区别,寻找江西傩文化的突破口,对江西傩文化重新定位。并且通过系列的延伸、规划和发展,建立江西傩文化产业管理的保障措施和评价体系。
对于傩文化研究,也要鉴别真伪。此次调查与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研究更多的是资料查阅,少有现场调查的实地性。图书馆资料不算完备,研究工作较困难,不少傩班传入时间和传入地点不明,傩舞与戏曲的关系及各地方傩舞比较研究不够。江西傩文化分布区域广,相对不集中,辐射范围小以及有限的认知群体,使江西傩文化管理受限。由于本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缺乏,使得论文理论深度亦有所欠缺。
6.1 结论
傩文化是农村社会的传统仪式文化,它起着维系农村社会关系、传统文化的承前启后作用。傩文化的存在是古文明的传承,又不仅仅圈固在农村,应更多更广的进行传播。但随着现代化、全球化的文化发展,破坏了这种古文化生长的土壤,影响着它生存的境地。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仪式,蕴含了丰富的象征,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以实现与神的交流,满足信仰的需求。傩文化研究的内容大概可以总括为三大类型:
结构研究、表象研究、意义研究。迄今为止大部分的傩文化研究都侧重于舞蹈、戏剧、礼仪史、服饰、音乐等具体的傩文化构成要素,怎样继承和发扬先人的古文明,不仅限于傩文化相关的事项研究、具象研究,也可以从傩文化的象征研究来透视传统文化的变迁和社会的变迁,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现今社会多元的、丰富的文化有着较大的意义。
“文化”和“商业”谈起来像是相悖论的两个理论,其实更像是互相依存的兄弟关系,两者缺一不可。“文化”在如今经济发展大潮中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在相当多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及管理上,相关部门的工作一直处于怠滞状态,因为无从依存。仅谈文化显得空泛,只谈商业又显得俗气。在此状况下,“文化”与“商业”的结合与否,结合好坏与否是文化能否更好发展的决定因素,也是商业能否借此得到更大经济提升的因素之一,由此“文化产业”应运而生,这也是傩文化能否更好发展的可行方向。
但商业经济如何介入傩文化的发展,介入到什么程度,傩文化又如何在面对利益时保持其原有的文化价值等问题,仍需细细评断。
6.2 展望
对傩舞进行保护和重视,壮大傩舞的队伍。可以成立傩舞文化研究会,筹建傩文化艺术博物馆,但要使傩舞真正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还必须加强对傩舞的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傩舞,了解傩舞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他们热爱傩舞,“水多了鱼儿才可以活下来”,这才是傩舞发展的关键。
还有一点就是加大对傩舞的研究,促进其发展,从而打破了“傩不出村”、“非正月不起傩”等诸多禁忌,把跳傩作为一种表演项目,把傩面具开发为旅游商品,把傩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运作。
傩舞需要发展,但应该如何改变以适应发展,“适者生存”,但如果为了短期的发展而可以改变其本身的一些仪式,长此以往,傩舞将失去其神圣的地位、神秘的色彩,其特点将消失殆尽,如同世俗。那世界再没有真正的傩了,只有我们所谓的新的不伦不类的一种民俗。
关于傩文化的管理问题笔者做了些研究,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未来,随着社会市场和经济的变化,对傩文化出台了新政策或者相应的要求后,我们仍需要不断地完善傩文化的管理体系,以更好地弘扬这门中国传统文化。
致 谢
我对傩文化的兴趣始于导师的引导,我的学位论文也是在导师辛勤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凝聚着他的汗水。在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苏海涛教授,他渊博的知识和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他传授给我很多经验和知识,让我收益颇丰,对我的工作学习产生了深渊的影响。工作八年后,重返校园再深造学习已是一件十分值得庆幸的事,更值得庆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导师。
参考文献
[1]ChariS.The Agrarian Origins of the Knitwear Industrial Cluster in Tirupper,India.world Development,2002.
[2]John Howkins.Creative Economy: How People Make Money from Idea. London:Penguin books,2002.
[3] Richard Florida. 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 New York: Basic, 2002.
[4]王志平。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3.
[5]吴存东,吴琼。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6]郭辉勤。创意经济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7]张浩,张志宇。文化创意方法与技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8]赵品媛。文化产业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崔玉霞,范夏薇。发展江西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策略研究[J].老区建设,2011(2)。
[10]李玉英。发挥创意在江西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作用[J].当代江西,2009(12)。
[11]迟树功,宁福海。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趋势[N].学习时报,2014(2)。
[12]程明,万绍芳。江西傩文化传承与民间信仰融合力[J].2012(9)。
[13]丁武军,王健,付美蓉。江西傩文化的旅游开发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2)。
[14]廖振华。江西傩文化的品牌建立与传播[J].九江学院学报,2008(5)。
[15]李再勇。原生态文化贵州如何保护与开发[J].贵州论坛,2009(22)。
[16]刘兴禄。20 世纪以来中国傩文化研究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7]沈路。从视觉角度看贵州傩堂戏与道教的关系[J].贵州民族研究,2013(5)。
[18]庹修明。道教文化与中国傩文化资源之现代开发[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19]廖夏林。抚州傩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0]钟声标,李世国,张洵。赣传统傩文化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7(4)。
[21]黄清喜。赣傩发展史及其研究历程[J].怀化学院学报,2012(3)。
[22]沈海晖。赣傩文化的审美象征及其图形形态的视觉延展[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4)。
[23]冯立,徐敏。赣傩文化艺术传承与新农村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J].南昌高专学报,2010(5)。
[24]杨茵,梅云清,李强。赣傩文化与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2(5)。
[25]张勇华,张庆勇。关于赣傩文化研究视野的综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0(3)。
[26]王兆乾,昌光群。中国傩文化[M].福建: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
[27]李凯。探索赣傩图形符号的传播路径[J].作家,2011(22)。
[28]郑丛筠。探析赣傩文化在江西高校的普及现象[J].黄河之声,2011(12)。
[29]侯晓雪。文化创意产业概述[J].新闻传播,2009(9)。
[30]倪倩,江璐。将赣傩面具艺术引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意义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44)。
[31]刘怀堂。近十年傩研究现状考察(1999--2008)[J].教育文化论坛,2010(3)。
[32]刘永红。开发江西傩舞课程资源的意义[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20)。
[33]徐群。论赣傩的文化特征及赣傩舞的表达[J].时代文学,2009(2)。
[34]杨茵,梅云清,李强。赣傩文化促进鄱阳湖地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研究[J].美术大观,2012(5)。
[35]张朝霞。论赣傩文化内涵的三个层面[J].九江学院学报,2007(5)。
[36]刘凤。傩文化的再生与民间艺人的作用和运作-以江西省萍乡市石洞口傩文化为例[J].商品与质量,2010(11)。
[37]陈焱。萍乡傩文化特色资源库建设研究[J].兰台世界,2007(10)。
[38]周欣娟,王立平,聂美英。萍乡傩文化现代价值探讨[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
[39]陈焱。萍乡傩文化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40]韩霜。浅析傩文化旅游开发以四川南部县双峰杜家班傩戏为例[J].旅游纵览,2013(3)。
[41]罗中昌,冉文玉。黔北仡佬傩仪式大观[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3.
[42]曲六乙,钱茀。东方傩文化概论[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43]周华斌,陈秀雨。舞岳傩神[G]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44]王振忠。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45]胡颖,蒲向明。甘肃傩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6]韩虹新。韩国文化产业管理与发展模式探析[J].前沿,2011(20)。
[47]洪广涵。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48]王芳。我国古都文化产业管理机制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49]徐从欣。湘鄂渝黔边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50]孙萍。文化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1]徐浩然,雷深烨。文化产业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2]杨亚争。“三元型”文化产业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
[53]黄巧华。江西省文化产业政府管理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8.
[54]李平。YLT 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管理问题研究[D].宁夏:宁夏大学,2013.
[55]曾志巩。江西南丰傩文化(套装上下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年 6 月 1 日
[56]银光灿。流坑古村的特色与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0,( 6 )。
[57]智联忠。傩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对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苑》2011·3
[58]刘建波。格苏颇火把节中的傩文化内涵初探,云南师大文学院,《语文学术》2010 年下。
[59]余燕,黄胜开。浅析江西傩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J].农业考古,2010,(1)。
[60] 曲六乙,钱茀。东方傩文化概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6.版
[61] 刘 冰 清 , 王 文 明 , 金 承 乾 . 辰 州 傩 歌 , 中 国 文 史 出 版 社 ,2006.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