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集群式供应链及其协同的相关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5-18 共5188字

  第2 章 集群式供应链及其协同的相关分析

  2.1产业集群与供应链的关系

  根据波特提出的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不仅包含地域性的地理特征,而且还包含反映集群内部企业和各要素之间联接模式的产业特征。在关联企业集聚阶段,企业仅仅是专注本身的物流管理,还谈不上供应链管理协同的概念,但到了产业集群的增长期和成熟稳定期,情况就大不相同。此时的产业集群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纵向拓展到供应商和客户,横向拓展到生产相同或互补产品的同类企业。集群中企业组成的复杂价值链网络,每个成员企业与周围企业形成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呈现一张纵横交叉的协作网络,在这种网络中不仅存在多个传统单链供应链系统,而且存在跨链企业间的相互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产业集群实质上是多条供应链在一定地理区域的局部集中。

  供应链和产业集群发展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内在联系。集群以地域为基础将与一定产业相关的人力、技术资本和创新力协同、集成并在某支柱产业平台上予以展现和汇集, 在组织上保持相对松散、分权和差异化以具备主动和快速反应的创造能力,为供应链的组建和动态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基础。而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控制,对多个供应企业、制造企业、分销企业和零售企业进行不断的优化、整合,通过企业间的动态竞争与合作,使集群内的一系列价值创造活动得以实现。在产业集群中,一般是一条或多条供应链在一定空间的局部集中,既包含供应链在局部区域的集中,也包括供应链的一部分在一定空间的集中。

  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供应链具有促进作用,供应链的发展对产业集群也有促进作用。产业集群对供应链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产业集群内知识的溢出效应、基于共同社会文化背景的信任关系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敏捷性,使供应链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成为可能;产业集群区域物流中心的建立可降低供应链物流成本,协同信息平台的建立可实现供应链的信息集成,消除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引起的“牛鞭效应”;产业集群特有的创新优势可促进供应链各节点核心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供应链对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体现在:供应链“共赢”的理念和自身所具有的调节职能将确保集群在保持适度竞争的同时维持高效的合作;供应链管理机制可促进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的产生和成长,从而提高产业集群价值链关系的稳定性;供应链内核心企业通过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来促成产业集群的优胜劣汰,提高集群效率;供应链以“非核心业务外包”为主要特征,从而可以深化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延长集群的产业链条,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内涵式和外延式成长。

  可见,产业集群以地域为基础将与一定产业相关的人力、物力、技术和资本等资源予以汇集,为供应链系统的组建和动态调整提供了广泛的基础。而供应链系统通过灵活的运作模式克服了不同组织间决策与行动上的延滞,在诸多企业间保持战略上的内聚力。二者彼此依存,相互调节,提供了一条使得产业集群组成具有规模效应的供应链企业群,通过协同经济的增量效益来。

  2.2集群式供应链的结构、特点与分类

  2.2.1 集群式供应链的网络结构

  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特定集群地域中,存在围绕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诸多研发机构、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甚至是终端客户等组织,以“供应商-客户”关系,通过“信任和承诺”非正式或正式契约方式进行连接,形成基于本地一体化的供应链。它由内部核心网络及外部支持网络构成。内部核心网络包含众多的企业,它们是集群价值创造的源泉;外部的支持网络则由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中介服务组织以及金融机构等辅助部门共同构成,如图 1 所示。

  

  从图 1 可以看出,整个集群式供应链实际是一个有向(按供应链方向)的投入-产出网链系统,既有位于供应链各环节上的单元集合,包括供应商企业群、制造商企业群以及分销商企业群,又有游离于单链式供应链之外,但处于集群式供应链之中的大量中小型配套企业集合,还有为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系统提供各种服务的辅助性企业和机构集合,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市场信息中心、研发机构及高专院校等。几个部分的作用各不相同,它们的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的系统。

  2.2.2 集群式供应链的特点

  集群式供应链是一个由许多不同层次的企业组成的比较复杂的网络式供应链,其复杂性决定了集群式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不同环节的企业合作联结方式以及跨链间企业的合作方式的多样性。作为一种新的组织模式,集群式供应链既有网络组织特点,又有供应链系统特征的组织架构,强调供应链在集群地域中各个环节的完整性,因而呈现出与传统供应链系统明显不同的特点(见表 1)。首先,传统供应链的组织结构大多是单链或是以链主企业为中心的扇形结构,而集群式供应链是多条单链式供应链所交叠联结而成的网络结构。其次,传统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同一区域可能地理位置分散,而集群式供应链企业的地理分布相对集中,因此集群式供应链中的信息对称和畅通程度往往比传统供应链要好。由于集群式供应链企业能共享集群内基础设施和资源,所以更具整体协作性、动态竞争性、组织扁平性和系统复杂性。这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优秀的大型企业利用集群内的资源和信息也可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2.2.3 集群式供应链的分类

  根据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个数的不同,集群式供应链可分为三类:单一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多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和无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单一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内,只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形成的完整或相对完整地供应链系统,其它大量的企业都围绕它,并为它提供相关的配套和服务。该类型通常出现于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产业中,大部分传统工业基地都属于类型。

  多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内,围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成员企业构成的多条完整或相对完整的单链式供应链,纵横交错形成的网络式供应链系统。该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主要以经营方式灵活的民营企业为主,常见于高度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块状经济”和“专业镇经济”中。

  无中心型集群式供应链是指,在产业集群内,由市场地位相近的若干企业,围绕某产业形成的多条平行交错的供应链系统。该类型的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内的产业关系比较薄弱,产业价值链较短,存在一定的分离不经济性。常见于政府型的各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内。

  2.3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的要素与内容

  供应链的协同是指在协同管理模式下,以信息的自由流动、知识创新成果的共享、无缝衔接的生产流程和共同的战略目标为基础,以实现整体供应链群价值最优为目标,供应链群各成员企业通过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结成网络式联合体,相互沟通后协同决策的一种运作模式。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模式,具有成员多元化、信息共享化、关系竞合化等特点。

  2.3.1 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要素

  集群式供应链系统运行的最终动力来自于客户市场需求的拉动和企业对利润追求的推动。具体而言,影响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协同水平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伙伴关系、信息共享、合作创新以及物流协作。

  (1)伙伴关系

  供应链是由不同节点企业组成的功能网链,由于供应链协同的多层次性,市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多个企业在协同构建和运行供应链过程中,因多种不确定性和多种利益博弈必然会呈现各种复杂性问题。处于一条供应链上的企业也会同时参与到其它一条或更多条供应链,它们位于多条供应链,并与这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些供应链之间又可能存在合作或竞争关系,节点企业在协同过程中将面临如何协调多条供应链的资源、信息、利润等,以使这些供应链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保证自身合理利益的问题。因此,供应链系统的协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

  (2)信息共享

  供应链管理是以供应链上的信息交互为处理基础的,只有实现了集群供应链上节点企业的信息准确和有效共享,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整个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效率。信息是整个集群式供应链系统高效运作的润滑剂,其和物流一起构成了整个供应链系统中所有活动和业务之间的纽带。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中,沿供应链方向上的各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水平,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系统能否进行柔性化生产,实现即时采购、即时生产与即时销售;供应链内的核心企业和协作层企业与以提供配套服务为主的外部松散型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水平,则对提高整个供应链系统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提高大规模定制化服务的能力构成约束。

  (3)合作创新

  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和集群式供应链高效运行的强大推动力。在集群式供应链系统内部主要存在两种研发机构:一是制造企业自身的产品研发中心,是企业针对自身的产品而专门设立的,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研发创新的成本和风险越来越高,集群内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减少风险,通常采取合作研发的战略;二是专门以研发为核心业务,服务于系统内部所有企业的研发机构,例如各大高校,研究中心等等,集群内企业共享这些机构所带来的外部经济使系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研发是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生成和运行的前提条件,系统内部的研发实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效益和效率,是集群供应链系统效益的重要驱动因素。

  (4)物流协作

  在集群式供应链中,既存在沿供应链方向、不同链节企业之间的纵向物流活动,又存在着单链式供应链之间处于同一个环节的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集群效应的凸显,产生了大量的物流需求,而物流协作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着集群产业的不断完善和进一步聚集和提升。建立现代物流协作系统对集群式供应链系统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第一,可以降低供应链系统中企业间的交易成本;第二,可以促进供应链系统中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第三,可以提高集群式供应链的集聚效益。

  2.3.2 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的内容

  根据决策范围和决策时间的不同,集群式供应链的协同可以从战略协同、战术协同、操作协同三个大的方面来实现。其中,战略协同处于最高层次,规定着战术协同和操作协同的范围和程度,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关键要素、预期略层考虑了供应链节点资源分配和物流的优化。战术协同处于中间位置,研究的中心问题主要包括具有直接供需关系的上下游企业间的需求协同策略、产品设计协同策略、库存协同策略、生产协同策略、物流协同策略、采购协同策略等;操作协同处于最低层次,是战略协同和战术协同的基础和前提,后两者依赖于前者。策略层协同是供应链协同管理协同技术则提供了新的连接合作伙伴的方法,同时增加了端到端的透明度,提高了决策的快速性及有效性。它是供应链实现协同的基础和关键,为战略协同和策略协同提供有力的支持。

  2.4集群式供应链协同的优势

  2.4.1 有利于降低产业集群中企业交易成本
  
  集群式供应链的主体是由诸多节点和线路组成的网络体系。一个结构相对稳定,高效运作的供应链协同网络,不仅可以减少组成要素之间的交易成本,还可以放大各要素的功能,提高要素和整个网络的收益。从交易的全过程看,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可增进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与相关企业的信任和合作,使搜寻交易对象信息方面的费用大为降低,减少各种履约风险,从而提高产业集群价值链关系的稳定性,减少交易过程中的相关费用。从交易主体行为看,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将促使产业集群中各企业之间的“组织学习”,从而提高各方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认知能力,减少因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而产生的交易费用。

  2.4.2 有利于产业集群内的竞争与合作

  供应链协同管理机制可促进产业集群内核心企业通过科学的合作伙伴选择机制来促成产业集群内的优胜劣汰,提高集群效率。为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集群式供应链在组链和自我调整时对被选企业具有一定的挑剔性。这种选择性和流动性将极大地推动合作竞争意识的加强以及创新的步伐。对于处于价值链同一节点的横向企业而言,为在目的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竞争是不言而喻的,一定强度的竞争将有利于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合作的必要,面对诱人的市场机遇和技术,资源的有限性,合作是多赢的选择。对于在价值链上存在纵向关系的企业,它们将共享彼此的信息,并在合作中共同进步;但竞争依然存在,创新能力的高低,优势强弱将直接决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谈判能力。

  2.4.3 有利于产业集群整体实力的提升

  在集群式供应链全局性协调下,各企业明确各自的行为选择,不断创造,整合企业内外资源以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将是产业集群内企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以“非核心业务外包”为主要特征,加强对各节点企业核心能力的战略引导和动态调整,必将促进企业核心能力与优势的提升,进而深化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延长集群的产业链条,促进整个产业集群的内涵式和外延式成长。作为一个整体,企业个体质量的提高对产业集群整体实力的提升起着积极的支撑作用,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将扩大产业集群本身在市场中的地位,这又会给企业个体带来外在经济效益,并再次激发个体的积极性。这种良性循环过程对产业集群自身竞争水平的提升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