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1.1研究背景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这是新时期下,对就业的更高层次要求。更高质量的就业,在宏观上来说,就是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良好的就业能力、合理的就业结构、和谐的劳动关系等等。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密切相关。同时,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是高校的办学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可谓是最科学的指标,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相适应的程度,事关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影响学生、家庭乃至社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2010年我国总就业人员76105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为575.4245万人;2011年我国总就业人员76420万人,较2010年增加315万人,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为608.1565万,比2011年增加32.7万人;2012年我国总就业人员为76704万人,比2011年增加284万,全国高校毕业生数为624.7338万人,较2011年增加16.6万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虽然毕业生的人数增长率逐年下降,但是总人数的基数逐年提高。由此可见,全国就业人数在逐年攀升,高校毕业生人数也相应逐年增加,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更多学子获得了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问题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就业作为自然人生存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前提与途径,是体验创造社会财富与价值成就感的必由之路,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更应该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中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0%,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我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仅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五,在校的大学生人数,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针对大学生一方面就业困难,而另一方面社会又大量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这一矛盾,不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探索,归纳出大学生失业两种主要类型:结构性失业和选择性失业,他们认为:要解决结构性失业,需要高校方面的配合,调整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尽量贴近社会的实际需求;要解决选择性失业,即毕业生因为工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放弃就业机会,则需要毕业生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适应当下形势。对于结构性失业的研宄很多,但对于选择性失业,这一研宄还有很大的空间,很值得研究。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除了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之外,毕业生1的就业期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存在倾向性,就业意向与实际就业大相径庭,导致毕业生存在自愿性失业,即毕业生因为工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而放弃就业机会。
1.2研究意义
当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学术界研究的热门,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在理论基础及实践研宄中帮助高校毕业生平稳顺利的就业,对毕业生及高等院校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成为缓和各阶层矛盾的重要举措,更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的就业工作,这一长期且持久的重要任务,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乎改革发展的稳定大局。这是高等教育事业能否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国家大事。我们要立足于依据国家部委改革方向的大前提,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紧抓毕业生的择业标准和就业方向这一关键线,为高校做好相关职业生涯规划,并针对高校大学生建立起更为系统、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工作。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引导机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毕业生应该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最大化发挥个人综合素质优势,理性认识就业形势,找准自身定位,从而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当前社会的竞争是对人才的竞争,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制定成熟、完善的员工发展空间,从而吸纳更多高质量人才。
1.3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H学院数理学院的就业期望及就业率的深入调查研宄,分析总结了该院毕业生就业期望对实际就业率的影响问题,并通过合理的规划制定出相对科学有效的对策,使毕业生能在科学的就业期望水平上,更加轻松的找到合适的工作。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依据企业战略发展计划制定出对于高校毕业生招聘、培训、绩效薪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对高校毕业生实行科学的管理,在降低了人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调动了高校毕业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他们在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专心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企业贡献更多价值,这也实现了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的“双赢"。另一方面,也使高校吸取相关理论精髓,建立有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培养出既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又有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兼备专业职业素养的高水平毕业生。
本文的研宄范围定在H学院数理学院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H学院是湖北省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学校设有12个普通教学学院、2个教学部,并设有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学校学科齐全、结构合理,涵盖理、工、医、文、教、经、管、艺等8大学科门类,开办普通本科专业28个、专科专业18个。根据国家统计局年鉴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442所,其中湖北省有122所,名列第四,仅次于江苏(153所)、广东(137所)、山东(136所),湖北省在全国高校中极具代表性,釆用湖北省省属普通高校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第二,出于获取资料的便利性。从全国角度研究毕业生就业期望对就业率的影响固然客观,但在资料的获取上具有极大难度,因此,本文选取普通高校里的一个学院来做分析,但求以小见大。
1.4研究的设计思路及内容
本文分四个步骤对H学院数理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期望进行分析研宄。第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深入了解有关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理论、就业期望数据的数学计算分析等和目前毕业生就业期望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对策;第二,分析研究H学院数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期望现状;第三,通过对毕业生问卷调查及访谈,对比实际就业数据,依据就业期望的相关理论,总结出2014届毕业生在就业期望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综合数理学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和相关的期望理论,对毕业生在择业观点及心态上所存在的问题做出诊断,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结构框架如下图所示:
【1】
1.5研究的方法
本文以H学院数理学院为研宄对象,选取该院2014届毕业生147人进行研宄,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式来建立研究框架并获取相关数据。
1.5.1文献分析法
通过阅读就业期望的相关文献、书籍、论文等,搜集归纳与整理相关资料,了解当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情况与特点,对H学院数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分析。
1.5.2数学统计法
分析统计调查问卷的内容,获得较为详实客观的数据,采用图表的形式客观梳理问题。
1.5.3访谈法
通过对2014届毕业生进行电话及面谈的方式,搜集有关就业期望的信息。
1.5.4问卷调查法
通过调取学校就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问卷调查数据来获取信息。
1.5.5比较研究法
通过统计对比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之间的就业意向,力求发现本、专科毕业生在就业意向上存在的共同点与特殊性。
1.6研究的创新点
(1)从就业期望这一新视角,挖掘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影响因素,并尝试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提出应对之策。通过“就业期望一就业困境一期望引导”的逻辑形式,对H学院数理学院的2014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期望实证研究,愿能以此例,为破除行业难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的调查研究做一个限定区域调查(以H学院数理学院2014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所获得的数据比较准确,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