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mba论文 > mba毕业论文

国内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概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3-30 共3499字

  第一章 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供应链金融的概念

  金融危机后所引发的对金融安全的重新思考,利率市场化的挑战,不合理收费等等新的问题早已让中国的商业银行成为众矢之的,各个银行也早已施展开浑身解数,在服务、产品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此背景下,供应链金融成为各个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商业银行对一个产业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服务,在真实的特定产品交易背景下以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依据,以企业间的交易行为所能产生的确定的未来的现金流为还款资金,采用相关的动产保护措施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存货等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供应链金融衍生于传统贸易融资,二者都是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为基础,强调还款来源的自偿性,但二者在参与主体、授信对象、担保方式、风险关注点和产品种类等方面存在显着的区别,详见下表:【1】

论文摘要

  
  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意义

  (一)供应链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意义

  1、便于提高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

  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由于银行可以灵活评估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因而可以针对企业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提供服务方案,例如推出原材料融资、存货融资、装船前(后)融资、进出口保理和信用保证等多种产品和服务,使得企业不仅获得融资,还能够在包括买方风险承担、单笔发票管理、账款催收等方面获得便利。

  2、减轻信用风险

  银行通过对企业物流的全程监控,将信息流和资金流有效集合,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控制,将单一目标企业转成行业上下游紧密关联的企业联合体,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同时,对于银行而言,供应链整体信用要比产业链上单个企业信用强,银行提供的利率与贷款金额可以随着供应链主体变化而动态管理,并随时调整授信风险,例如:在“拉动式”供应链条件下,在有客户需求并取得订单阶段,因生产过程不确定性较大,可将利率上浮并控制贷款总额,但随着釆购原材料、生产过程的实质性进行,授信风险随之降低,可适当下浮利率,增加贷款总额。

  3、便于发现培养优质行业客户群体

  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不仅为银行开发了新的行业客户群体,重要的是培育了数量众多的优质客户。过去,银行实行大客户战略,重点服务大客户,导致信贷授信过于集中,助推了贷款风险过度集中,还造成了现金流与资金价值不匹配的问题。通过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不仅分散了信贷投放,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金融服务,改变了过于依赖单一大客户的局面,还可以发现一批成长过程中的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群,从而能够改变银行对大客户依存度过高的现状,由于银行面向的对象由单一企业变为供应链整体,也将为银行带来更大的市场和利润回报。而且银行通过对中小企业物流、信息流的长期跟踪监测,能够比较容易获得企业真实的经营资料,利于发现和培育真正的优质客户群体。
  
  (二)供应链金融对企业经营的意义

  1、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在供应链金融运作中,供应链融资模式通过“巧用核心企业信用,盘活企业存货,用活应收账款”等三大路径,化解了中小企业“信用弱、周转资金缺乏、应收账款回收慢、贷款担保难”四大融资障碍,从而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2、资金运行具有可靠的使用价值和增值价值

  供应链上价值增值的环节很多,但最高的价值回报主要来源于高附加值服务以及确定的终端产品。在供应链产品形态不断变化的同时,银行“金融供应链”通过为中小企业安排融资和服务,实际上全程参与了整个循环,同时也扩大了核心企业的生产和销售。作为核心企业还可以压缩自身融资,从供应链整体增值的部分直接获利,实现“低成本融资”甚至“零成本融资”。艇应链上的“融资”行动带来了资金驱动能量,推动了供应链上的产品流动,实现从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的转换。可以向整个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产品要效益,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在间接地为核心企业带来更多利益的同时防止了资金的沉淀,提高了资金的运行效益。

  三、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现有供应链金融产品介绍及比较

  供应链金融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个业务增长点。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而在2007年初,只有一半的全球性银行为其客户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2008年下半年开始,因为严峻的经济形势带来企业经营环境及业绩的不断恶化,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我国,商业银行都在实行信贷紧缩,但供应链金融在这一背景下却呈现出逆势而上的态势,各大中小银行均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本文选取了在中国推广供应链金融较为典型的商业银行进行比较分析,具体详见下表②.【2】

论文摘要

  
  总体而言,大型商业银行与中小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目的分化明显,前者以巩固既有地位、提升收益水平、加强风险管控为诉求,后者志在攻城略地,抢占市场份额,加速自身的成长。无论是大型国有银行,还是中小股份制银行,都意识到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及巨大潜能,加大供应链金融个性化服务方案及产品的研发力度已成为它们的共识。但服务同质化现象仍较为严重,不少银行仍未跳出旧有融资模式的桎格,推出的服务方案依然侧重于单个企业的信用风险状况,仅套用了供应链金融的名号。尽管如此,大部分银行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还是充分体现了个体差异及特色,例如交通银行、工商银行以“线上融资”作为卖点;浦发银行抓住行业细分做文章;中国银行更迎合企业资金结算和融资以外的综合性需求。

  四、国内银行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机遇与挑战

  (一)国内银行业发展供应链金融的机遇

  1、企业供应链的发展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适应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银行与核心企业之间通过磨合形成伙伴关系,核心企业将对供应链金融主办?行产生依赖,从而为主办银行深化与核心企业的业务联系创造条件。同时,‘业供应链和分销链的出现,使得银行必须对风险管理技术、营销模式乃至组织架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核心企业依托自身的资信水平与银行协商融资条款,选定供应链金融主办银行,链条中的其他成员企业却无法享受到这种优惠。随着供应链结构的形成,出于对链条成员经营状况实时掌控的需要,间接授信控制、关联交易识别等一系列新的课题被陆续提出。

  2、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分析。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商业银行为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加快服务创新步伐,在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对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资源进行了挖掘,通过调整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分散客户集中的风险,使得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银行根据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及特点设计产品营销方案,通过掌握供应链企业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并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产品营销活动,带动存款、结算和新兴业务的发展,改善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与我国商业银行向先进的交易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相适应。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达到银行与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多方共赢。

  (二)国内银行业发展供应链金融面临的挑战

  1、信用体系建设相对落后,供应链参与主体所考虑的重点和要求存在较大差异。我国信用体系建设速度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市场交易因信用缺失造成的无效成本巨大。同时,我国在国际供应链管理中处于主导或核心地位的企业并不多,多数是国际跨国公司的加工企业以及与之服务配套的国内企业,要想主导国际供应链的走向并建立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供应链金融的信用体系还需要长期努力。另外,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在融资时所考虑的重点和要求有较大差异。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考虑的是安全、流动、盈利三者的统一,所以对融资本身的程序、抵押或担保方式、融资企业资信状况等都有较严格的要求,并将融资中的综合服务作为发展的重点;融资企业考虑的是需求、成本和效益之间的统一,当现金流不足时只考虑如何获得融资,追求的是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率。

  2、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主要风险。客户资信风险,由于中小企业管理不规范、技术力量薄弱、资产规模小、资信不足等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可能为了争取业务,与借款人一起弄虚作假,对动产质押物进行虚假评估,个别借款人甚至串通第三方物流企业有关人员出具无实物的仓单向银行贷款,由此造成客户资信风险。法律政策风险,法律法规的调整、修订等具有不确定性,当国家经济政策发生变化时,有可能对供应链运转产生负面影响,法律政策的变化会诱发供应链经营风险,从而危及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发生变动,供应链运作过程中常常存在着预测不准确、需求不明确、供给不稳定等现象,由此可能给商业银行传递一种不正确或有偏差的信息,影响商业银行的判断,从而带来风险。操作风险,由决策失误、管理失误、控制失误、欺诈及人为因素造成的潜在损失,如结算风险、技术风险。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