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与艺术生产(3)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13096字

  第二,同一艺术作品内部各种构成要素的不平衡。传统的艺术作品,强调其内部各个构成要素的平衡与和谐,如情与理的平衡、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都各得其所、不可移易。进入20世纪以后,艺术作品内部各要素的平衡原则逐渐被西方现代派所打破。当今中国的艺术生产,艺术作品内部各构成要素不平衡现象越来越突出。其一,艺术作品内部情理关系失衡。艺术作品感情泛滥,欲望膨胀,在很多艺术家、艺术作品中都存在着理性缺失。其二,艺术作品中价值关系的失衡。艺术作品的娱乐价值被无限放大,其认识价值、文化价值几乎被淹没。其三,内容与形式关系的失衡。有的作品将喜剧的内容用悲剧的形式加以表现;有的作品将悲剧内容喜剧化,将英雄漫画化;有的作品将历史戏说化,将趣闻历史化。这种不平衡现象,也很难完全用马克思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观点去解释,而用与马克思艺术生产论相联系、但又不尽相同的当代美学理论中审美生活化的观点去解释,则更有针对性。因为 “马克思尽管注意到了艺术生产在整个精神生产领域的特殊地位,但他关注的毕竟是唯物主义的一般原则性问题”,需要后人 “根据新出现的历史情况对其某些具体论断加以变化调整”.这样,才能使其更具代表性,更富解释力。

  四、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复杂表现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主要研究了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互动关系,而当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特别是作为文化产业中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远比马克思时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复杂多样,中间因素的作用也更为突出,因而更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的新变化

  当代社会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同马克思时代相比已发生了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相互作用的变化。从总体上讲,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是互动关系,“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每一方直接是它的对方”.从具体看,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相互作用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马克思时代和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生产和消费的互动关系,有主与次之别,其中,生产是起点,属于支配要素。当代社会的艺术生产与消费,其主次关系发生了变化,消费不仅与生产并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带动艺术生产的内驱力。这种现象在20世纪中后期的西方学术界引起了不少学者的重视,并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费瑟斯通在 《消费主义与后 现代 文化》、波德里亚 在《消费社会》等着作中,都论述了这种生产与消费位置出现颠倒的现象。波德里亚指出: “消费者的需求和满足都是生产力……从我们阐述过(或将要阐述)的各个方面来看,消费都表现为对我们所经验过的意识形态的颠倒。”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才称当今时代为 “消费时代”,当今社会为 “消费社会”.

  第二,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中间环节的增加。在马克思艺术生产论中,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直接关系,生产与消费直接是对方的前提、直接互为对象。在当代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中,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已不是那么直接,中间环节中的艺术流通与艺术市场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艺术流通是 “连接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纽带和桥梁”.通过自身的中介作用把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联系起来, “经过艺术流通,为消费者提供艺术商品的使用价值,满足艺术消费的需要;经过艺术流通,实现艺术商品的价值,补偿和满足艺术生产过程中艺术物化劳动的消耗和艺术劳动支出的正常经济需要,使艺术生产获得再生产的条件和物质基础”.而艺术市场,正是艺术流通的场所和渠道,它同样是 “沟通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中介,是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换劳动的纽带和桥梁”.当代的艺术生产理论,应该引入马克思经济学中的流通理论和市场理论,吸收现代市场营销学、广告学的相关学科知识,拓展马克思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关系研究的空间,深化中间环节研究,更好地促进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良性互动。

  (二)艺术生产中的两种价值兼顾

  即使是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它生产出的产品仍然是具有商品属性的艺术品。无论其商品属性有多强,它也同样是特殊的商品,即文化商品。 “文化商品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双重市场:物质市场和思想市场。物质市场决定了作品的经济价值,思想市场决定了作品的文化价值。”

  从理论上讲,艺术品 “是传递思想的工具,正是 思想’把艺术作品从 一般经济用途’转化为 文化用途'.由此,艺术品不仅具有经济价值 (与 所有经济 商品一样),还具有文化 价值”.因此,即使是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也应兼顾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只顾经济价值,就将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相等同,艺术产品与物质产品相一致,这就取消了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特殊性,同时取消了艺术生产与艺术产品的独特地位和独特价值,从而也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只顾文化价值,就将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与审美追求中的艺术生产相等同,艺术与美完全一致,这就取消了艺术生产和艺术作品的商品性,同时也取消了艺术生产与艺术作品的产业地位和经济价值,照样会失去竞争力。因此,中国的艺术产业发展,必须兼顾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始终围绕着人民大众的需求,不仅表现在经济效益上,更表现在社会效益上”.中国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同样也应注意经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统一,“遵循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相结合的审美优先性原则。艺术家要始终处于艺术产业的中心,根据情感逻辑关注社会民生、展示人类的思维困境,批判或建构现实、表达人类最为微妙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使中国的文化产业和艺术生产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艺术消费中的多种目标实现

  当代社会,艺术消费既是人类精神享受的需要,又是艺术发展的需要。依此推论,艺术消费就既能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又能推动艺术产业的发展。

  艺术作品的消费过程,是艺术作品文化价值的实现过程。而所谓文化价值,包括 “审美价值: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和谐、外形以及其他的美学特征。精神价值:展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形成身份和地位意识。历史价值:反映创作时代的状况,提供与过去的连续性来启迪当下。象征价值:象征意义的储备库和传递者。真实价值:它是真正原创的,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艺术产品文化价值的多层次性,决定了艺术消费应实现多种价值目标:一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给人以智慧启迪,提升人的思想品质;一方面使人明确自身的社会身份,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另一方面又使人们了解社会生活,明确历史与现实的关联;一方面使人了解艺术的虚拟性与象征性,理解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另一方面又使人了解艺术的原创品质,理解艺术创造的不可重复性。当然,在艺术产品文化价值的多层次构成中,审美价值是居于首位的,其他价值的实现,也往往有赖于审美。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消费是通过对艺术产品提供的审美艺象的观照、体验、理解和再创造的审美实践活动,在不断强化审美意识,扩大审美视野,积累审美经验,丰富用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的能力的同时,享受体验自我、确证自我、完善自我、获得心灵宁静和自由的审美愉悦过程。艺术消费以满足主体的审美享受需要为根本标志”.艺术消费的过程,也是艺术作品经济价值的实现过程。其一,消费者在艺术消费的过程中,是以货币支付的方式向艺术生产者 (经营者)购买艺术产品,艺术生产者从艺术产品中获得经济利益,并通过纳税等方式为国家增加财富。其二,艺术消费是艺术生产的推动力,艺术消费实现的经济价值越多,就能更好地刺激生产者的欲望与积极性,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其三,艺术消费推动艺术产业发展。艺术产业本身就是艺术生产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的产物。在人们以温饱为追求、以物质享受为目标的时候,那时只可能有艺术产品,不可能有艺术产业。当“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人们对精神的需求将超越物质需求,更注重服务和舒适---保健、教育、娱乐和文艺---所计量的生活质量”时,艺术产业才得以形成。同理,艺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只能以艺术消费为推动力,当艺术消费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时候,艺术产业就进入了它的 “朝阳期”,也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