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社会发展的内涵研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09-03 共819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从社会整体发展的统一进程去研究社会发展,注重社会发展问题的整体性研究。除了哲学外,社会学也把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发展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但是,社会学研究社会发展问题时,更多地运用经验的、实证的方法对现实的、具体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更为实证的考察和研究。作为哲学研究的社会发展,不是对具体的社会发展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而主要是运用逻辑手段,对复杂的社会发展现象进行抽象、概括,揭示出社会整体发展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本论文拟从社会、社会革命、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探讨,力求对社会发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

  一

  要对社会发展有较为深入的理解,首先就要厘清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在西方思想史上,早期资产阶级社会学家 H.斯宾塞认为社会是个人所组成的集合体,是个体群。美国社会学家 F. H. 吉丁斯把社会规定为受自然过程制约的心理现象,而密执安大学教授 C.H. 库利则认为社会是各个人思想之间的关系。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为了避免“病态”的社会出现,就要满足社会系统的需要。美国的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认为,社会可以分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这些领域是相互协调和统一的。当然,把社会看作个人集合体的观点不是对社会的科学认识,它停留在对社会的现象性的解释上,掩盖了社会的本质性特征。社会的本质是什么呢? 马克思指出: “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是什么呢? 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1]

  在马克思看来,社会首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的产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人必然与自然界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与人之间必然发生关系,人与人之间必须互相交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可见,社会本质上不是个人的集合体,而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社会不是由个人构成,而是表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2],“生产关系总和起来就构成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3]345.离开人们的实践,离开人们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和生产关系,就不能正确说明社会。

  当然,由于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变化发展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僵化不变的实体,而是随着实践的变化而逐渐发生变化的机体,是“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3]143,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4]102.综上所述,所谓社会,就是在人类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各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处于变化发展过程中的有机体。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怎样准确理解社会发展呢? 所谓社会发展,“是指社会有机体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合乎人们主观目的和自主需要的,从而有着特定方向和一定规律的一种运动变化形式”[5]76.关于社会发展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来理解[5]76 -79.

  首先,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发展。社会发展是人的发展的基础,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而人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实践。

  社会实践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基础,具体的实践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它永远不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伴随着社会实践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呈现出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60.社会发展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展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发展。第三,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历史的出发点是现实中的人,人在改造世界和认识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然与自然界发生关系,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就是生产力。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也必然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不断推进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地向前发展。第四,社会发展是一个评价性范畴。在社会历史领域,发生着各种各样的社会变化,但并不是任何社会变化都可以称之为社会发展,只有符合主体价值标准的变化才能称之为社会发展。可见,社会发展这一范畴并不是只对社会领域的运动变化状态的一种纯客观的事实性描述,而是内含着主体的需要和利益标准的一种价值判断。

  二

  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新兴的阶级和守旧的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为了打破旧的生产关系的束缚,为新兴阶级的发展开辟道路,通常会进行社会革命。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发展处于一种激烈的变动之中,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等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整个社会或社会生活的某个方面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导致整个社会或社会生活的某方面发生变革有着深层次的原因。社会革命的发生,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当旧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甚至成为了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这就要求旧的生产关系必须发生变革,生产关系的总和即经济基础发生变更,必然要求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更。变革后的上层建筑通过对经济基础( 即生产关系的总和) 的影响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32 -33.可以说,社会革命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也是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会革命的发生,既可能表现为暴力革命的形式,也可能表现为和平的形式。一般说来,由于旧的统治阶级不甘心退出历史的舞台,总是要竭尽全力保护他们的既得利益,必然对新兴的阶级进行多方面的打击和压制。这样,新兴的阶级与旧的统治阶级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就会爆发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革命。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基本上都爆发了暴力形式的社会革命,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促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全面的变革。当然,在各种主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社会革命表现为和平的形式也是可能的。恩格斯晚年在《卡尔·马克思〈184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里指出,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斗争形势的变化,无产阶级的斗争应采取新的形式---议会斗争,以便在新的革命形势下积极地积累革命力量,不断把革命推向前进。

  恩格斯晚年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新形势,认为社会革命采取和平的形式是可能的。

  但是,我们不能认为恩格斯在晚年放弃了暴力革命的斗争形式,而主张用和平的方式进行社会革命。恩格斯指出: “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6]社会革命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发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作用巨大。马克思就社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有一个评价,认为“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456.马克思在这里充分肯定了社会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伟大作用。社会革命为什么具有历史发展的火车头的伟大作用呢? 社会革命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它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非常尖锐时,就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就会陷入停滞的局面,甚至会出现倒退。这个时候,只有爆发社会革命,才能打碎旧的上层建筑,建立新的上层建筑,扫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在新的社会形态下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促使社会发展完成一次飞跃。

  当然,在肯定社会革命的伟大作用时,也应重视社会改革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是解决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两种不同的形式。社会革命是在社会基本矛盾非常尖锐,旧的社会形态被新的社会形态所代替的时候通常所采取的形式。社会改革是每一种社会形态在发展的进程中采取的形式。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每一种社会形态的发展都要经历若干发展阶段。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需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部分进行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尤其是当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的物质存在条件还没出现,生产力在旧的社会形态下还能继续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就暂时不会发生社会革命。人们将会提出社会改革的要求,那么社会改革就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生活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如同一个有机体一样处于不断的新陈代谢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变迁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从理性的层面认识社会变迁,比较有代表性的社会变迁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历史循环论。历史循环论认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变化如同人的生命一样,是按照产生、成长、衰落和死亡的轨迹循环往复。二是社会进化论。社会进化论者把人类社会历史看作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沿着一定的历史阶段向前发展。社会进化论主要受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的影响,直接援引这种自然进化论来说明社会历史的活动和变化。三是社会均衡论。社会均衡论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庞大的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由于各个部分联系紧密、相互依存,一个部分发生变化必然会导致别的部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整个社会系统恢复到均衡状态,趋于平衡与和谐。四是社会冲突论。社会冲突论认为,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整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由各个部分矛盾地联结在一起的整体。这些普遍存在的社会冲突必然引起社会变迁,变迁后的社会仍然会产生新的矛盾和冲突。可以说,社会冲突既是社会变迁的原因,也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这 4 种有代表性的社会变迁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社会历史变化和运动的原因,但是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因。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进程中,才科学地揭示出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因。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指出生产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马克思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科学实践观,并把实践引入历史观,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参加的,而人的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生产实践。

  离开了生产实践活动,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存在,也就谈不到社会生活了。当然,人类的实践活动不限于生产实践活动,还包括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就无所谓社会和社会生活。这样,马克思正确地阐述了社会实践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去考察历史,认为生产实践是人的最基本的活动,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们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必然与自然发生关系,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一定的生产力; 同时,人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必然要结成一定的交往关系,这就是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变迁。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还进一步阐明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从低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 5 种社会形态,即部落所有制、古代国家所有制和公社所有制、封建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共产主义所有制。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指出: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