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互联网金融理论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3-24 共7745字

  第 2 章 互联网金融理论综述

  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事物,发展势头异常迅猛,既改变了人们传统理财和投资方式,也冲击了传统金融体系和结构,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则开启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的新篇章。本章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理论基础和意义等方面入手,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全面的介绍。

  2.1 互联网金融内涵解读。

  2.1.1 互联网金融概念界定。

  (1)互联网。互联网起源于 1969 年,是网络与网络之间通过通用协议相连而形成的巨大的逻辑单一的国际网络。计算机间的相互连接称为"网络互联",而互联网则是在网络互联的基础上形成的覆盖世界的全球性网络。互联网技术起源于 20 世纪的美国,是指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为核心发展形成的一种信息技术。而"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在新的领域形成的一种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有机结合的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互联网+"不是"互联网+xx 传统行业=互联网 xx传统行业",而是传统行业的换代升级,会产生大于"互联网 xx 传统行业"的效应,将会加快互联网向传统行业渗透的速度,催生出更多发展潜力巨大的新模式和新产业。

  (2)金融。《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将金融定义为"金融的中心点是资本市场的运营,资产的供给和定价。其方法论是使用相近的替代物给金融契约和工具定价。"黄达(2009)认为金融涉及了货币和信用两个领域,他指出"金融是一切涉及了类似货币供给、信用、证券和保险等运作模式的交易行为的集合。金融体系包括制度、机构、工具、市场和调控机制等内容。"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金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狭义的金融是指货币的融通,即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融通转移的过程,是动态的货币经济学。金融是一个在信用货币出现以后才形成的经济范畴,它的本质是价值流通。

  (3)互联网金融。牛锡明(2013) 认为,互联网金融是金融发展到数字货币阶段后,能对传统商业银行产生巨大冲击甚至能颠覆传统商业银行的全新业态。侯维栋(2013) 认为"互联网金融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改造传统金融业务后而形成的新兴金融业态。"芮晓武、刘烈宏(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云计算为核心技术的新金融模式。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而金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互联网金融业也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称"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既包括作为非金融机构的互联网企业从事的在线金融服务,也包括金融机构通过互联网开展的业务。"狭义的互联网金融仅指互联网企业基于互联网技术而开展的金融服务。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征。

  (1)经济性。一方面,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互联网金融的成本投入低但收益较高。互联网金融企业只需在前期的金融产品开发和日常维护金融系统方面进行投资,无需承担经营场所、员工费用等开支。而且,运用互联网技术中的云计算技术对大数据进行加工,能降低收集与处理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对于用户来说,互联网金融节约了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互联金融的高效性使得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电脑完成相关金融业务的操作,节省了在银行排长队等候和往返的时间,节约了时间成本。而且,互联网金融的操作简单、便捷,省去了许多程序及所需的费用,极大地降低了经济成本。同时,灵活多样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拓宽了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和整个金融市场的运行成本,具有极高的经济性。

  (2)信息化与虚拟化。金融市场的本质是信息市场,整个金融市场生产和流通的都是信息,信息对金融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为基础,挖掘客户信息并管理信用风险,具有信息化的特征。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也虚拟化了金融的实务运作。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企业只有虚拟化的网址及其所代表的虚拟化空间,金融业务的经营地点被虚拟化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提供的大多是电子货币、数字货币、网络服务等理念中的产品服务,经营业务被虚拟化了;互联网金融业务采用电子数据化的方式进行操作,利用由电子货币和网上服务系统等数字网络来处理所有的业务,整个经营过程也被虚拟化了,整个互联网金融都是在虚拟的世界进行的。

  (3)高效性和信息对称性。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方式,提高了系统化和自动化的程度,可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的金融服务,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而且,互联网金融简化了一系列繁复的操作程序,用户全程进行的都是完全自主的网络化操作,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具有很高的效率。同时,互联网技术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扩大了信息覆盖的范围,使信息的收集和加工变得更为便利。资金提供方不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时间去获得资金贷款方的相关信息,只需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完成信息的搜集和分析工作;而贷款方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了解到资金提供方财力等相关信息,降低了传统金融模式中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互联网金融使金融市场的信息披露更加充分和透明,信息更加对称。

  (4)去中介化和普惠性。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资金需求方通过互联网平台找到适合自己的融资方式,资金投资方则根据互联网提供的大数据对需求方进行相关条件的评估,决定是否提供贷款,双方可以进行点对点的直接交易。

  资金供需双方通过网络直接自行交易,不再需要传统金融机构等中介,关系更加紧密,去中介化的特征十分明显。而且,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特性,解决了传统商业银行在原有金融模式中充当金融媒介时,对中小微企业等金融弱势群体的"金融排斥"问题,使得在传统金融模式中处处碰壁的弱势群体能够通过互联网金融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使个人也能找到合适的理财、投资等金融业务,社会各阶层都能共享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金融资源,是一种大众都能充分参与其中的普惠性金融。

  2.1.3 互联网金融模式分类。

  (1)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银行机构借助互联网技术与银行签约后,把用户和银行支付结算系统连接起来的电子支付模式。这里的非银行机构不仅要运用通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等互联网技术,同时还要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第三方支付主要起到信用担保和技术保障的作用,使资金和物流能正常双向流动,对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提高网上交易的可信度。

  目前,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有支付宝、快钱、财付通、易宝支付、汇付天下和拉卡拉等。

  (2)P2P(peer-to-peer )网贷,即点对点信贷,是指资金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直接进行资金信贷的模式。P2P 网贷不再充当银行在传统金融业中的中介角色,它只是利用互联网搭建的平台提供贷款服务。资金需求方在 P2P网贷平台可以寻找到有能力并有意愿出资的人,资金供应方不仅可以明确资金需求方的具体信息后作出选择,还可以与其他贷款人共同出资来分担风险。P2P网贷进入中国后发生了本土化的"变异",出现了线上线下、有无担保、债权转让等多种"中国化"的新模式。目前,中国的 P2P 网贷有陆金所、宜信、拍拍贷、人人贷和开鑫贷等。

  (3)大数据金融。"大数据金融是指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使互联网金融机构得到客户的信息,通过深度挖掘客户的交易信息,掌握客户消费偏好并预测其行为而进行放贷的模式。"大数据金融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加深了企业对客户的了解,使企业能提供更为标准化的精准服务,密切了二者的联系,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服务和运营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大数据金融领域的应用主要是拥有大数据的金融机构。目前,中国拥有大数据的机构电商平台有阿里的"阿里小贷"、京东的"京保贝"和苏宁的"苏宁小贷"等。

  (4)众筹模式。众筹模式也叫大众筹资,"是指在互联网平台展示自己的项目创意,并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募集资金的模式。"众筹模式可分为公益众筹、回报众筹、产品众筹和股权众筹等多种类型。众筹模式面向网络平台的所有人,人人都可以在寻找项目感兴趣的人,获得项目或活动所需的资金,而投资者在投资的同时可以参与并见证项目运作的全过程。众筹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使得中小企业新建立的公司、新的产品研发、文化创意产业、艺术设计、有创意的活动和项目等有了新的融资渠道。目前,中国众筹融资平台有点名时间、天使汇、众筹网和追梦网等。

  (5)信息化金融机构。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使金融业务在利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得以重构和再造,提供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金融服务。主要有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社区银行、直销银行和银行电子商务等形式,也包括全面电子化和信息化的保险、券商、基金等。信息化金融机构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使客户能享受到标准化的金融服务和简单亲切的交易过程,同时,也降低了运营成本,有利于应对互联网非金融机构的竞争。目前,中国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有微信银行;民生、浦发、兴业等直销银行;工商银行的"工银现金宝"以及中国银行的"活期宝"等。

  2.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的信用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结合 19 世纪英国信用制度详细阐述了资本主义信用问题,形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和组成部分--马克思信用理论。马克思指出:"信用这个运动-以偿还为条件的付出--一般地说就是贷和借的运动,即货币或商品的只是有条件的让渡的这种独特形式的运动。"马克思在经济层面认为信用是一种借贷运动;在伦理道德方面,马克思则认为信用只有在借贷双方彼此信任时才能出现。马克思指出,"信用货币的自然根源是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信用产生于货币与商品交换。""信用,在它的最简单的表现上,是一种适当的或不适当的信任,它使一个人把一定的资本额,以货币形式或以估计为一定货币价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给另一个人,这个资本额到期后一定要偿还。"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主要研究了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资本主义商业信用是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一种借贷关系,主要通过赊购赊销商品而实现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达的必然产物。马克思指出:"随着商业和只是着眼于流通而进行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制度的这个自然基础也在扩大,普遍化和发展。"资本主义银行信用是银行资本家与职能资本家之间的信用关系,主要是通过前者为后者提供货币借贷实现的。资本主义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和流通高度发达的产物。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信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本本身消除这一偶然性的办法就是信用。""一切节省流通手段的方法都是以信用为基础的。""信用制度是资本主义的私人企业逐渐转化为资本主义的股份公司的主要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信用也能延缓社会的生产:"信用又使买和卖的行为可以互相分离较长的时间,因而成为投机的基础。""全部信用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交易过度、投机过度等,就是以必然要扩大和超越流通的界限和交换领域的界限为基础的。"马克思的信用理论对后来信用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信用是当今社会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会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进行全面的调查,而且还需要贷款人提供担保人或信用中介,良好的信用是借款人能够借贷成功的基本前提。在互联网金融中,如果借款人没有良好的信用等级,便无法得到贷款;而贷款人若是无法全面掌握贷款人的信用信息就很难做出是否出资的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借贷者要将资金出借给数量众多且地域、职业、年龄和借款用途各不相同的陌生人,交易又是在彼此看不见的互联网平台进行,会进一步加剧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性。这时,全面、准确、真实的信用信息对借款人或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准确的贷前风险评估和贷后风险监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2.2.2 长尾理论。

  长尾是统计学中用来统计时经常使用的经济术语。由于需求曲线在由数量和品种组成的二维坐标上一直向横轴,即"品种"的方向延伸,直观上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因此把需求曲线的这种变化称为"长尾".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在 2004 年率先提出长尾理论的相关概念。他认为那些长期被冷落的需求较少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只要拥有足够的存储和流通渠道,所占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数量不多的热销产品相匹敌,甚至会出现占比更大的可能。长尾理论反映了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需求曲线头部的那部分少数热门的主流产品或市场,正逐步向需求曲线尾部的大量利基产品或市场转变的过程。互联网时代的长尾理论可以描述为,由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信息和数据进行搜集和分析,可以降低检测和关注差异化客户的成本,如果能够设计更多可以降低投融资门槛,并能满足各类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产品,那么盈利水平同样十分可观。

  传统经济具有典型的供给方规模经济特点,以资源稀缺为假设前提,表现出的是帕累托分布需求曲线的前部。但这条曲线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需求。由于销售的只是主流产品,许多受到忽视的尾部产品和客户并没有参与到其中,因此,产品销售量的大小其实并不等同于拥有客户群体的大小。在传统金融市场中,银行主要以发放期限长、额度大的标准化贷款盈利为主,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也多以大型企业和高净值人士为主。由于小额贷款和零散的业务经营成本高,银行因此长期忽视期限短且贷款数额较少的长尾客户的投资需求。虽然,这种业务模式提供的标准化金融产品只能满足部分客户的需求,但出于盈利目的的考虑,银行还是会舍弃市场比重较低的尾部客户,主要以头部的大客户为服务主体。

  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会改变长尾理论中由于为尾部客户设计专门产品而出现亏损的情况,从而演变成新的盈利点。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受到"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创造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大量小额贷款的特殊需求得以释放,数据和信息的处理和分析也更加便捷,降低了经营成本。互联网金融企业因此开始关注长期被遗忘的尾部客户,满足了他们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在细分市场的情况下,形成主体明确的具体化和个性化的商业经营模式,使得需求重心逐步右移,尾部变厚,形成能带来新盈利点的"长尾效应".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信息经济学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信息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信息经济学主要包括宏观信息经济学和微观信息经济学,是一门以信息的经济现象及其运动、变化特征为研究对象的科学,互联网金融主要运用了信息经济学中的微观信息经济学。微观信息经济学又叫做不对称信息经济学或契约理论,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和不对称的信息条件下,利用契约和制度来规范交易双方的经济行为。非对称信息是指交易双方与交易有关的信息不够透明,仍存在不为对方所知的私人信息。

  根据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信息的完整和对称是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最优的关键。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又称为帕累托效率(Pareto efficiency),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具体来说,就是假设有固定的一些人和可分配的资源,随着分配状态的不断变化,要在保证任何人境况都没有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倘若金融市场上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信息优势方凭借信息优势损害另一方利益的问题,而如果市场本身不能产生足够有效的信息流,就会导致潜在的交易无法进行,市场就会因此而失灵。此外,过高的信号发送和信息搜寻成本也会对交易的正常进行产生影响,导致市场稀薄、价格分散。

  传统银行在发放信贷前,为了防范风险,会搜集贷款人的各项信息以便评估,银行因此掌握着借款人较为详细的信息,是信息的优势方;而借款人未必能全面把握银行的相关信息,这就出现了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且,有些"借款人在得到贷款后,会隐瞒不利于贷款和贷款使用的信息,加大了本息偿还的风险,会出现交易后的不对称信息问题,即道德风险问题;"而互联网金融能够便捷的搜集和处理信息,信息和数据的来源更为广泛。而且,通过互联网平台交易的借贷双方,是在充分了解对方各项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和分析后进行的交易,有效解决了事前信息不对称问题。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通过某人的信用记录做出是否与之交易的决定,平台企业会对不及时还款的借款人做出拉入黑名单、降低信用等级、下次贷款提高贷款成本等惩罚。信誉机制在互联网金融中对借款者起到了重要的约束作用,使其不敢有不及时还贷的行为,能够有效地解决交易后的不对称信息问题,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2.3 互联网金融强势崛起的意义。

  2.3.1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业改革创新的助推器。

  如今,来势汹汹的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分流了银行的客户和存款,动了银行的"奶酪",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互联网金融的刺激下,传统金融机构进行了产品创新、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改变了传统以大客户为主的服务理念,加强产业合作,开始努力拓展相关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推动传统金融机构转型升级。而且,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技术,为金融数据、信息的分析积累了海量数据,让资金供求双方进行准确匹配,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了金融产业的信息化水平。此外,电商平台的加入,实现了理财、保险、小额贷款等产品的线上销售,拓展了金融产品的销售渠道;而互联网金融的第三方支付、P2P 网贷等模式,则使公众有了便捷的资金支付渠道和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多层面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弥补了传统金融业的不足,推动了整个金融业的改革和创新。

  2.3.2 互联网金融有利于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体系是指能使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得到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的宗旨是使每一个有金融需求的人,都有参与金融活动和平等享受金融服务的权利。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半径长,服务范围覆盖到了普通大众。由于互联网金融开辟和延伸了新的融资渠道,创新了金融产品和服务,改变了原有的金融模式。因此,能为包括低端客户在内的所有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和信贷资源,使这些"长尾客户"的需求得到重视,不再受到金融差异化和不平等待遇。互联网金融能满足普通公众的金融需求,缩短了金融与普通人的距离,服务更具亲民性,也更民主化、平民化和扁平化,颠覆了传统金融以富人和大企业为服务对象的"贵族"特性,能实现便捷高效、跨越时空、阳关普照的全民金融,是一种大众化的普惠金融,契合了普惠金融体系的精神,有利于建立普惠金融体系。

  2.3.3 互联网金融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双方根据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自行交易和匹配,整个交易过程客观反映了市场主体的需求和价格偏好,改变了传统金融机构以参考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的方式,使市场交易双方变为价格定制的主体,实现了交易市场化。而且,互联网金融的新金融理念和互联网思维,激发了普通百姓参与金融投资的热情,吸纳了大量小额闲置资金,给消费者带来了真实利率收益;同时,也倒逼商业银行放弃活期存款利率带来的巨大利差,推出类似的理财产品。

  此外,互联网金融的"去中介化"特征,让金融交易绕开了传统金融中的银行中介,使银行的媒介作用趋于萎缩,实现了交易双方的无缝对接,出现了金融脱媒的趋势。互联网金融顺应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提高了市场资金配置效率,为利率市场化提供动力,加速了金融脱媒的进程,促进金融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