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鲜明特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3-07 共3132字
  第 3 章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鲜明特征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背景、内容和目标都有其鲜明特征。从背景上看,是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统一;从内容上看,是思想性和实践性的统一;从目标上看,是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3.1 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统一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兼具时代性与民族性。时代性是指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整个社会大环境,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是中华民族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黑暗时期。民族性是指中国特有传统文化思想和民族性格,即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时代性与民族性相互联系,二者互为基础和条件,民族性只有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才能真正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从而最终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时代性也只有真正“接地气”,与民族性相结合,植根于特定的民族环境内,才能成为实现民族进步的推动力。
  
  一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时代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会引发社会意识的变化。历史人物的意识和行动受制于社会存在,并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改变。青年毛泽东所处的社会环境、经济基础、政治背景和思想状况决定了其人生理想的时代特征。因此,对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时代性的研究不能脱离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如前所述,青年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最黑暗的时期,当时旧中国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境,中华民族谋求独立和帝国主义妄图殖民、封建势力残酷压迫与人民大众追求解放,这两大社会矛盾紧密交织在一起,反动势力的压迫和人民的反抗更是此起彼伏。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深受当时中国时代性的影响,这正是这个特殊的时代特征,造就了青年毛泽东的爱国主义情怀,更激发起他争取民族解放、建立民主国家和服务人民大众的信念。青年毛泽东对民主国家建设思想做出自己的见解:“正式而成立者,立宪制国家,宪法为人民所定制,君主为人民所拥戴;不以正式而成立者,专制之国家,法令为君主所制定,君主非人民所心悦诚服者。”①也因为当时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青年毛泽东还未认识到只有彻底与资产阶级革命决裂,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革命道路才能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实现人民的解放。随着“五四”运动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大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并在中国迅速且广泛传播,很快共产主义思想被冲破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成为了引领中国革命的指路明灯。
  
  二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民族性。在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理想的激发下,青年毛泽东离开故乡湘潭县韶山冲,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加强个人修养,努力充实自己,以湖南人特有的湖湘精神,投入到了救亡图存的社会实践和改造之中。与和平年代相比,当时特殊的历史环境,更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集中反映在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中,就是救国救民、改造中国,这也成为当时进步青年的共同追求。一大批有担当、有觉悟,敢牺牲的有志青年联合在一起,团结在毛泽东周边的,有如蔡和森、张昆弟等人,他们即是青年毛泽东朋友和同学,更是青年毛泽东实现人生理想的重要依靠。在十月革命爆发后,远在法国的蔡和森就给毛泽东的信中说到:“我愿你准备做俄国的十月革命。这种预言,我自信有九分对。因此,你在国内不可不早有准备。”
  
  3.2 思想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具思想性与实践性,它不是停留在个人思想的主观领域,应融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之中,形成个人实践的主观意愿和自我规划,最终形成实践的力量。
  
  一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思想性。青年毛泽东在追求民族独立的人生理想之初,具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思想,认为中国的救亡图存,必须有拿破仑、华盛顿这样的英雄豪杰。又如,他在着手开展“大同”世界的社会实践中,对“新村”的社会形态及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并抱有强烈的自信。包括他在接受共产主义的时候,就十分重视“主义”的作用,他认为:“固然要有一班刻苦励志的人,尤其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势。”②从上述事例可以看出,青年毛泽东十分重视个人思想的作用,因而其人生理想具有着强烈的思想性。也正是因为其人生理想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使得在今后的革命道路上,他都能充满信心,奋勇向前。
  
  二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实践性。青年毛泽东认为“理想终不能达到,惟事能达到”③,其人生理想决不仅仅是空谈理想,而是坚持“实事求是”,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性。在实践中,毛泽东不但对已具备一定客观条件的事物,开展实践探索;同时,坚持开拓创新,如之前所论述的“新村”实践,毛泽东不满足于头脑中的思考和设计,而是付诸实践,比如,他在岳麓山成立了“工读同志会”,边学习边劳动,探索建立新的社会形态。虽然在岳麓山的“新村”社会探索没有成功,青年毛泽东依然没有放弃,1920 年 5 月他又和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上海工读互助团”,继续他对社会改造的探索。青年毛泽东强调“现实主义”,在他的《伦理学原理》批注中,他认为现实不是主观的外在表现,而是“指吾人一生所团聚精神、物质在宇宙之经历”①。对于实现主观理想的方式,他认为:“人不能达到根本之欲望,亦可谓之人不能达到根本之理想,人只能达到借以达于理想之事及事达到,理想又高一层。故理想终不能达到,惟事能达到。达此目的之方法在活动”.②可以说,青年毛泽东认为理想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着的,理想的实现也要依靠实践。因此,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不断被实践检验。
  
  3.3 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统一
  
  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受所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人生道路等等影响,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个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必然受社会的影响,正是如此,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也与广大群众的普遍理想具有共通点。
  
  一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个体性。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追求个性独立、自我实现,形成了带有一定唯心史观思想“精神个人主义”思想,认为主体决定客体,个体决定群体,片面强调了主体和个体的作用。青年毛泽东的个性或个人主义也并非独立于外部环境,他以一种独特的逻辑把理性与感性,利己与利他,自我实现与改造社会统一起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人类固以利他为主,然非有此而己也,又确推以利人之性。此仍是一性,利人乃所以自利也。自利之主要在利自己之精神,肉体无利之价值。……爱国者,爱世界者,爱主义者,皆所以利自己之精神也。”③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出,青年毛泽东所主张的“精神个人主义”,归根到底是主张利他人,利社会,利国家。为了祖国,为了真理,为了“亲爱之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只有这样才可“情浃”、“意畅”.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个体性本质上追求自我实现,目的是实现人生价值,强化个人修养,树立崇高品德,增强个人本领,进而实现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目的。
  
  二是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社会性。毛泽东的一生始终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探索,帮助人民群众摆脱贫困与饥饿,最终实现“天下为公”的自由和幸福生活。
  
  纵观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具有“天下为公”的社会性。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青年毛泽东一再感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将国家与社会的兴亡与每一个人联系起来,这体现了“公”的特征。实现个人价值,建立大同世界,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救国救民,这也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而让青年毛泽东真正意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经过了五四运动的洗礼之后。在那之后,毛泽东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清晰地阐明了“人民群众”的概念,全面地、深入地论述了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毛泽东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依赖力量确立为广大的人民群众,从而把人民群众确立为自己人生的最高价值取向。正是这一价值取向的确立,青年毛泽东人生理想才可以步入正确的道路,找到科学的方法,并推动中国民族复兴和人民解放目标的实现。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