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生态技术创新的途径
多年来,我国基本上以粗放式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研发出来的技术主要通过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方式直接导致资源枯竭,生态系统破坏。
因此,我国应认识到目前的技术创新方面的不足,积极向国外学习先进技术,推进新型技术的发展,将技术创新同生态文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借鉴国外生态技术创新的经验。
生态技术创新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个共同的挑战,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因具有不同的资源背景和科技水平,所以在生态技术创新上实施的政策也各不相同。学习和借鉴这些国外先进的成熟经验和方法措施,不仅可以开阔视野,还可以通过改进国外优秀成果使之更好的适应我国国情,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供支持。
1. 国外生态技术创新实例。
美国是世界上头号科技强国,同时,美国又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满足各种基础工业的需要。同世界许多其它发达国家的历程一样,为对待环境污染,美国生态技术创新也经历了从"治"到"防"的发展过程。二战前,美国的技术创新活动主要依赖于美国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范围也仅限于农业和基础实施等。二战期间,美国的国家实验室与许多企业密切合作,取得了雷达、计算机等许多令人惊叹的创新成果,使得该国的科学技术独树一帜,引领了世界科技发展。20 世纪中叶,随着美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一些传统产业造成了震惊世界的多诺拉烟雾事件和三哩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染等生态问题。因此,美国在此期间产生了许多绿色技术,主要是用于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量,在实际的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进入 21 世纪后,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美国为了保持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于是引导该国企业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积极的进行探索和创造。力求将科技发展与生态发展相结合发展高新科技,改进美国人的生活质量,保障国家安全。例如:对风能的开发与利用、对天然气、沼气的利用、处理污水沉淀物等,都会带来较好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的成果在世界上都是非常领先的,是非常值得我们和其它一些正遭受生态环境污染困扰的国家学习。
英国是产业革命的发源地,拥有"世界工厂"的称誉,是世界上的科技强国。但近代以后,该国的发展却大不如前,造成这样结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英国在注重技术研究的同时忽视了技术创新的应用。为此,英国的许多科技研究者致力于研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技术,以迎合整个社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英国政府开始对科学技术研究进行了许多重大调整,以实现技术创新应用上的突破。英国技术创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的发展:
第一阶段,18 世纪 60 年代左右,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被誉为"世界工厂".政府实行的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政策,生产力被得到最大化的释放,工业化得以快速的发展,但由于人们过度的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视了自然生态的承载力,导致了英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资源环境条件每况愈下,不但给英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而且危害到许多居民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的生命,给英国以沉重打击。因此,许多人开始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进行反思,而后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商用直流发电机,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阶段,二战后,英国政府加大了控制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重视以技术创新解决发展中的环境破坏问题,建立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更好地让科学技术应用到以环境保护为目标的生产当中。
第三阶段,80 年代末至现在,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了全世界都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如果全球气温继续不断上升,那么它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不可估量的。因此在世界各个地方都掀起了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浪潮。就在此时,英国政府抓住先机,通过对耗能低的新技术的研究来解决资源短缺问题,这一做法已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2. 国外生态技术创新对我国的启示。
虽然英美两国的资源背景、科技水平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有所不同,并且所实施的生态技术创新的政策也大不相同,但两国的出发点是相同的,都是想把技术创新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从中我们可以知道,生态环境问题是许多国家和地区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而英美两国对生态技术创新的探索在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总结并借鉴这些成熟的经验和一些具体做法,不仅开阔了视野,也为不断改善生态问题提供更多的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效仿的典范。
(二)明确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
从分析当前技术创新的现状可知,唯有将技术创新与生态发展相结合,科学技术才会向前发展,这就需要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明确生态技术创新的理论依据,即做到有理可依。另外,为了促进科学技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应充分将生态技术创新所涉及的理论与技术创新实践相结合。
1. 坚持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理论。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胡锦涛指出,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全人类为发展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大自然也造就了旖旎的风光。"科学发展观肯定了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和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指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生态环境,把群众的要求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目标,让人民群众生活的更美好,更幸福,更充实,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技术创新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社会发展的不同程度需要不同的技术创新来适应,在我们认识到自然的脆弱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找到了生态技术创新这一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技术创新理念,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为生态技术创新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科学发展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内涵。全面认识理解科学发展观,有助于生态技术创新良好的发展,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生态技术创新这一理念不但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而且与其伦理理论以人为本,公正等相统一,这是我国实现生态技术创新的必要根基。如今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成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如果科学技术得不到创新发展,向生态技术创新方向转化,那么我们的民族就难以兴盛、繁荣,中国梦就真的只剩下"梦"了。因此,要赢得此次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中的胜利,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理论,早日实现向生态技术创新转化的目标。
2. 贯彻***的生态文明战略思想。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表明了我国当前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艰巨性,也表明了我们对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视和治理好它的决心。"***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总书记的讲话足以见得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将护生态环境推上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新高峰。而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关键,它将在***的生态文明战略思想下得到极大的发展,是生态文明战略思想下的重要武器,其首当其冲的目标就是治理环境污染、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们有一个健康舒适的生存环境。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因此,我们更要加快生态技术创新的脚步,把用生态技术创新保护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现阶段,生态技术创新的实施要有实行严格的制度和法治作保护,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生态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的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因为我们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清澈的河流、蔚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碧绿的草地这样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我们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战略任务。
3. 确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的相对不足、人均占有量低、生态严重污染等。现阶段,我们应该对科学技术持一个理性、批判的态度,不可置否,我们现在使用的大部分科学技术都是以牺牲未来人的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从这个角度讲,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福音,它还会带来很多不可避免的灾难。因而在开发和应用科学技术时,不应盲目的使用科学技术,而应该确立环境伦理观,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地球上所有的物种、人类、大地生态系统都需要用预防的原则把水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和核污染逐步做到防患于未然,而要达到预防目的,前提是应该理性的看待科技,建立环境伦理观,肯定自然的内在价值,改变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价值观,将道德义务融进生态系统中。建立节约资源的环境伦理观,有助于使人们以精神生活的完善作为尺度来保护生态环境,以实现社会和自然环境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当代人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不仅要客观的认识过去,还要思考人类的未来,这就要求人们不能仅仅只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而忽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能仅仅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和永续利用。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更多的是关注经济的指标,所以我们研究的科技成果大多只注重经济利益,虽然我国的科学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可持续的特点。经济在发展,科学技术也在日益进步,在科学成果的研究过程中怎样才能不违背生态建设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因此,生态技术创新的研究对解决当前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以生态文明观构建生态技术创新的政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直接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但是,无论是人的生活还是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拥有良好循环系统的生态环境,一旦离开这一自然循环生态环境前提条件,科学技术就变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科学技术也必将停止不前。因此,为了保证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两者都能得到有序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要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理念相适应,而当前这两方面的发展方向即是生态技术的创新与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相适应。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问题日益突出,要协调二者的关系,就要把资源消耗相关指标纳入进来,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1.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技术发展。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个国家都会加大高科技的应用与开发方面的投入,但多数国家都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我国政府应抓住先机,提早意识到生态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我国的能源能够重复利用,这样才能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而作为经济生活中的特殊角色,政府是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者,在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必须承担重要的职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政府首先是节约型社会的积极倡导者和引导者,同时也是节约型社会的实践者,所以各级政府不应将主要的资金全部投入到以高消耗能源为代价的高新科技的研发当中,而应重新审视"利益"与"保护"的问题,重视生态技术创新。
自 20 世纪 70 年代起,我国政府一味的倡导发展工业,虽然在工业的生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这也是造成技术失误的主要原因,工业废弃物将环境造成的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由此引发的诸多危害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争取尽可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明观要求人类要爱护和珍惜环境,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文明思想,所以我们需要从生态文明的意识上努力做宣传,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动中。目前,有很多企业在技术研发方面对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管理方面也取得了更高的收益。但大多数企业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研发科技的,在应用科技的同时,排放了许多有害物质,严重损害了水资源和空气的质量,影响到人类的身体健康,给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利益面前,企业应该掌控自己的意志,并且注重以生态文明观来指导科学技术的研发,把发展生态科技创新技术作为企业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当代世界的格局正朝多元化趋势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国际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手段,国家和政府对高新技术的支持力度相对于从前也明显加大,新科技的发明也成为了各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进步的标志。为了使各项科技决策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政府就要运用其行政手段职能,引导各个企业加强生态文明观的学习,使生态文明观在当今社会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成为指导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自身道德素质,更要让企业的研发人员、运营人员树立正确的技术观,进而推进以生态文明观指导生态技术的发展。
2. 加大生态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
"民生是一个系统,而在民生系统中,生态民生是最基本的民生。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人民生态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推行的新政策中的重要环节。"在传统的工业发展中,企业主要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创造更为充裕的物质财富,所以研发出来的科学技术主要以扩大生产为主要目的。高消耗、高投入和高污染的工业化生产模式一直成为企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但实践证明,传统的三高工业化严重的破坏了人们的生存环境,不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方式,努力做好生态技术创新方面的支撑,并在政策上予以管理并加大生态技术创新的政策支持力度。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官方媒体的宣传和教育,增强人们的生态技术创新意识。当前,无论是政府的公务人员还是企业的工作人员,甚至绝大多数的市民,他们的生态文明理念普遍比较落后,生态技术创新的自主意识还远远不够达标,这将直接影响生态技术创新的发展,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社会良好氛围的形成。所以,我们要通过官方的主流媒体渠道努力进行宣传和教育,帮助企业足够重视环境破坏带来的严重危害,从企业的内部加强企业的生态技术研发的意识。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增强教育宣传引导,让企业和社会有关人士意识到生态技术创新对我们人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投入到生态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领域中去,我们的生态环境才会停止恶化,朝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发展。
其次,政府在加大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应在资金投入上给予支持。资金是制约企业研发生态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所以,为了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能顺利的进展,政府应采用相应的经济支持方法:一是向企业的研发部门直接拨款,要求企业完全投入到生态技术的研究中,研发的过程由政府管理;二是给予企业金融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无息贷款或低息贷款,让企业在进行生态技术创新方面得到金融上的保障。
(四)企业建立健全持续生态技术创新模式和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生态技术创新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文明建设体系中的基石,企业生态创新体系的全面建立,可以将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相互进行有机的渗透融合,进而提高企业的生态技术创新能力。
1. 把握技术创新规律,合理选择和定位生态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
建立综合决策和管理协调机制,合理选择和定位生态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是从宏观上来提高生态技术创新的能力,有助于降低生态技术创新主体中的技术创新风险,大大提高生态技术创新的可实施性。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技术发展所处的阶段不同,所以提高生态技术创新所采取的措施也存在差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生态技术创新活动的时候应根据自身所具备的专有技术基础来选择最佳的生态技术创新模式。一般而言,可供选择的模式有以下两种:
一是生态技术创新引进模式。目前,我国应抓住发达国家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创造条件引进生态技术创新的关键技术,引进技术应以获取关键设备和重"软件"为主。另外,注重引进相关的管理和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
技术引进不仅能缩短开发周期和技术差距,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同时也是迅速提高生态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捷径。
二是自主生态技术创新模式。引进生态技术创新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我国当前生态技术创新的不足,但却很难为我国接下来的生态技术创新模式发展进行原始的积累,一味地引进国外的创新模式而没有进行自主创新,我国就很难在国际生态技术创新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当引进生态技术创新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应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到自主创新能力上,重视原创性,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企业自身的独立研究和创造发明体系。
2. 建立合理的生态技术创新层次体系。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使生态技术创新同时在技术与管理上起作用,建立一个关于技术、经济、文化和政策等多方面的因素相协调的生态技术创新系统。而想要建立这样的系统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其一,实现产业的生态技术创新。追求产业的生态技术创新主要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主,其强调在产业模式中要根据当地的特点、优势及具体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要求在充分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后再根据需要研发新的科技产品,只有这样,科学技术的应用才能在促进经济健全发展的同时发展生态技术创新。在此过程中,政府应从宏观角度协调生态技术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要将生态因素考虑到发展科技产业的过程中。
其二,实现企业的生态技术创新。"由于在读音或写法上这两词很相近,有人将产业与工业混为一谈。然而,这对于生产关系来说极易使人陷入误区。"实际上,企业是一种经营多种经济活动的实体存在,因此可以将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理解为企业的主要经营理念。企业要想得到长远发展,不要只看到眼前短期的利益,要在经营过程中将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的工业生态效率结合起来,利用生态技术创新优势积累更多的生态资源,以寻求经济与生态的共赢,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
生态技术创新中的这两层次虽然有区别,但它们之间相辅相成,有着共同的总体目标,是生态技术创新的重中之重。因此,完成生态技术创新这一目标,需要将产业生态技术创新和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两方面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生态技术创新生层次体系。
(五)实现向技术创新型生态友好化的转化。
在我国科学技术研发水平的日益提高条件下,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生产结构也进行了进一步的改善,但生态问题却成为了我国进入经济一体化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需要大力推进生态技术创新,以保证我国的生态文明战略顺利进行。
1. 实施生态技术创新活动牢固树立"生态观".
"实施技术创新活动牢固树立"生态观"就是要求技术创新过程中要同时并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将技术创新的每一步骤注入生态理念,当技术创新与生态理念得到完美的融合,就形成了生态技术创新,促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共同发展。我们要始终坚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是因为经济的提高与生态建设彼此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我们应当利用生态技术创新的优势来追求社会经济和自然生态的共荣局面。因此,衡量一项技术的研发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简单的看到它创造了多少经济效益,而是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看它是否符合生态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有利于大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这项技术创新的成果应用是以牺牲环境、破坏环境、违背自然发展为代价的,那么我们就认为这项技术的研发成果是不可取的。
生态技术创新发展的最重要前提就是它能够产生效益,所以在进行生态技术创新的同时,我们应将人口数量、劳动力水平、产业结构、生活条件、工业技术、资源环境等多领域相融合,将生态效益摆在技术创新过程中突出的位子,让效益激发出企业研发人员的生态技术创新欲望,而且还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大环境下将技术创新和生态环境建设放在一起来进行衡量。另外,应提高公众的参与率,群众是确保技术切实可行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多方组织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仅有科学因素,也有非科学因素,实现生态技术的创新,因地制宜是其发展的根本性困难。因此,技术人员不能只考虑纯经济效益来处理技术方面的问题,而应结合当地环境、文化特征和社会问题等多种因素来研发新技术,只有在这几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才能在确保获得生态效益的条件下,实现生态技术创新的持续发展。
2. 提高生态技术的研究水平。
当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性问题的时候,生态技术创新也成为了各个国家研究的重点科学领域。因此,我国也要加快研究的步伐,提高生态技术创新的研究水平,用生态文明观来指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努力推进生态技术创新。实践证明,如果我们现在依然强调工业文明的技术发展观符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必将因为环境污染而付出惨痛的代价。虽然传统的技术观在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上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但面对其背后的危害我们却不得不进行深刻的反思,"科学发展观指出,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同步发展,人类要珍惜自然环境,和自然共生共荣。"所以,在经济利益诱惑面前,企业应掌控意志,并在人力和技术应用上运用生态的理念来进行生态技术创新的研究。
生态技术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也是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经之路,所以我国应主动学习国外先进生态技术创新的经验成果,提升本国生态技术创新水平。但是,由于各个国家资源条件、气候、人文、科学技术等之间的相互差距比较大,再加上从自身的利益考虑,为保证本国在国际上的技术领先地位,许多国家存在着技术垄断的现象,有些企业的技术保密程度严格甚至用金钱都无法购买到。所以我国的生态技术创新任务艰巨难度很大。因此,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一定要加大本国自主技术创新的研究,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的优秀科研人员,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进行生态技术创新研究,并且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为目的,实现全面的生态技术创新突破。
3. 加大政府的生态技术创新推动力度。
生态技术创新除了要树立生态观和提高生态技术的研究水平外,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政府要从财政上给予对生态技术创新的帮助。生态技术创新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段时间,这就要有一笔能维持技术创新进行的现金流,而且在人力和物力上也需要很大的投入,因而在生态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它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十分惊人的。因此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困难,仅仅依靠市场自主调控的难度极大,所以政府应适当的拨出资金扶持企业进行生态技术创新。
其次,政府要针对排污等一系列工业活动进行收费。在可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的约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政府应通过颁发排污许可证等一些鼓励的方式来引导企业研发生态技术创新。排污费的收费标准根据企业的不同排污量而定的,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对于排污收费的标准较低,一些缺乏社会道德的企业宁愿上缴罚款也不采取手段来防治污染,对企业的约束力还远远不够。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高对严重排放污染物企业的收费标准,迫使那些破坏环境的企业进行生态技术创新。
最后,政府应通过给予福利的方式激励企业研发生态技术创新产品。目前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存在短期行为,片面的注重短期经济效益,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由于目前的排污成本较低,因而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考虑到资源环境的问题。基于此,政府部门可建立一套支持与鼓励机制,给予企业相应的福利去研发生态技术创新产品,以引导企业开展生态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引进先进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
从现代经济学理论上讲,保护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自然资源之所以宝贵,是因为资源是一种财产,对它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科学技术作为经济增长中的首要因素,必须要完善现有的资源要素结构比例,在发展战略规划上引进先进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一定要避免重蹈传统工业化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积极引进清洁生产技术、污染治理技术和资源替代技术,然后设立专门的科研机构,加大投资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生态技术创新。同时,鼓励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技术的引进,成立科学性、权威性的技术引进与创新的服务机构。这样,既能使资源的利用趋于合理化,又能促使企业不轻易使用破坏环境的技术,引导企业使用生态型技术,以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少技术引进的盲目性。
另外,应克服科学技术上的难题,积极引进绿色技术,把一些重大的引进技术纳入到企业的相关科技计划之中,使绿色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经济价值,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技术创新发展的价值弊害,认清其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破坏,才能走出传统技术创新的困境,走向新的创新发展阶段。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生态技术创新,仍是我们今后研究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