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论文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条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0-19 共8546字
  第 2 章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条件及其演变历程
  
  探究毛泽东民主思想,我们首先需要研究其形成的条件,然后在此基础上理顺其演变的历程,以此来把握毛泽东民主思想的历史传承与发展。
  
  2.1 民主的概念
  
  在探讨毛泽东民主思想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民主的概念。“民主”这个词汇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中国公元前 11 世纪的《多方》中有“天唯时生民主”的话,但是这里的“民主”是“民之君主”的意思,这同现在的“民主”含义非常不同。
  
  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将“人民”与“权力”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一词并赋予其鲜明的政治色彩,认为民主就是人民的权力和多数人的统治[12]5.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最早提到了“自由”与“民主”等现代政治文明理念。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武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理论主要包含“人民主权论”、“三权分立论”与“代议制论”等。
  
  资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用资本主义议会、选举与政党等方面的虚伪民主制度巩固其统治。
马克思同恩格斯重视民主问题的研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科学地阐释了民主政治的本质,深刻地指明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及社会决定国家的形式。列宁强调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坚决地批判伯恩斯坦等人宣扬的“抽象民主”等反马克思主义论调。
  
  民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民主是在社会所有领域里由多数人自由平等地依照其意愿进行决定的社会活动机制,涵盖了全部社会形态的所有领域。狭义民主也称民主政治,是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多数人自由平等地按照其意愿进行决定的国家政治运行机制[13]8.自由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和基础。“少数服从多数”是民主的核心原则,即根据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后,少数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按照事先的预定程序让渡给多数人[13]9.然而,按照多数人的意志进行决定,不能保证所做的决定的正确性,因为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所以,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民主只能防止最坏的而不能保证最好的。
  
  “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需要辩证地理解它。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过程中,在政治、经济与文化等领域关于民主与专政等的认识的总和。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既包括毛泽东正确的民主思想即“毛泽东民主思想”,也包括毛泽东错误的民主思想。毛泽东民主思想是马列主义民主观在中国的运用及发展,其正确性在近代中国的民主奋斗史中得到了验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体现。毛泽东晚年在民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由此导致了错误的民主实践。本文辩证地研究了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在某些地方出于学术研究的需要使用了“毛泽东民主思想”这一词汇,审慎地使用“毛泽东的民主思想”和“毛泽东民主思想”这两个概念是严格的学术研究所必须遵循的正确道路。
  
  2.2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条件
  
  毛泽东民主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有其形成的特殊条件,体现在涵盖了马列主义民主观、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及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等在内的重要理论渊源、毛泽东的民主革命实践及其主观条件。
  
  2.2.1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
  
  2.2.1.1 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化绵延不断、体系宏大、内涵丰富,孕育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本思想。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是两种不同的思想,前者是地主士大夫的思想,即由“君”来“贵民”和“爱民”的思想,后者在一般内容上强调以人民为主体。但是,中国古代民本思想体现了对人民的重视与爱护,这使其同近代民主思想有相似的成分。
  
  周代初期的统治者鉴于商朝灭亡的教训,较为明确地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主要包括:孔子主张“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14]52;孟子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14]52;荀子提出了“君舟民水”的思想[14]52.汉代贾谊分析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后,得出“民无不为本也”的结论[14]52.毛泽东勇于批判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强调,中国的历史发展环环相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必须继承珍贵的历史遗产,辩证地对待传统文化,只有去其糟粕并取其精华,才能使民族文化得到发展、民族自信心得到提升[15]534-708.
  
  毛泽东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有益成分运用到中国的民主革命与建设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毛泽东认为,同其他任何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能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联系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共产党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发扬自身的优点并改正自身的缺点,就一定能发展壮大[16]1004-1005.
  
  2.2.1.2 中国近代民主思想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封建中国的国门后,西方殖民者的不断入侵致使中国最终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进行了创建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伟大实践。此外,在新文化运动前期,由陈独秀、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进行的思想启蒙运动也对中国的救亡图存做出了伟大探索。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标志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以康有为与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扛起了救亡图存的大旗,提出了仿效日本以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康有为指出,中国国土广大且人口众多,如果仿效日本的明治维新以建立西方的政治制度,励精图治,则十年就能成为一个强国[17].梁启超认为,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君权不断膨胀而民权逐渐减少,这成为中国衰败的根源[14]55.毛泽东民主思想受过康梁维新思想的一定影响。曾经作为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支持者的毛泽东,甚至能够将《新民丛报》的内容直接背出来。毛泽东崇尚建立康有为所提出的大同世界,但后来认为每个人都是圣人而不需要法来治理国家是不现实的。
  
  实践证明资产阶级改良方式不能使中国走向光明。以孙中山与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施展自己的抱负,开启了用革命方式创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伟大探索。孙中山提出了以“民族、民权、民生”为主要内容的三民主义,并指出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18].辛亥革命虽以失败告终,但它在中国种下了民主共和的种子。孙中山在绝望时得到了苏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援助,明确了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这个正确的三大政策,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代替旧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毛泽东认为反动分子之外的现代中国人都在孙中山开创的革命事业里奋勇前进,非常赞赏孙中山倡导的新三民主义,强调它是在中国革命作为社会主义世界革命一部分的时代诞生的正确理论。
  
  新文化运动以五四运动为界分成前后两大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高举“民主”及“科学”的旗帜,倡导科学、新道德及新文学,极大地解放了中国人的思想。陈独秀强调,中国以往志士仁人的斗争不断遭遇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国民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因此要建立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就必须从改造国民性入手,把重点放在民德、民智、民力的改善上,要想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就必须保障人民的权利,废除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宗法制度。受杨昌济的影响,毛泽东通过了解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逐渐被其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的启蒙思想所吸引,最终将陈独秀作为自己的模范。
  
  毛泽东从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中深入认识到,资产阶级民主为资产阶级享有,是对广大劳动人民进行压迫的手段,具有虚伪性。从这个认识出发,毛泽东科学地研究了中国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反帝反封建这两大民主革命任务及其实现的伟大道路。
  
  2.2.1.3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将“人民”与“权力”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提出了“民主”一词并赋予其鲜明的政治色彩,但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民主”是在资产阶级兴起后才逐渐提出来的。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首先提出了“自由”、“民主”及“法治”等近代政治文明理论。14 世纪末到 16 世纪,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强烈要求变革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以改变资本的生存环境,由此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从根本上否定了以“神”为中心的封建神学对社会的思想统治,为资产阶级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资产阶级在与封建主义斗争的历程中以新的世界观来指导实践,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理论应运而生。人民主权论、三权分立论及代议制论等成为资产阶级批判封建制度的利剑,奠定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然而,资产阶级在“戴上王冠”之后,在议会、选举和政党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完善以巩固自身的“宝座”,将残暴的资产阶级专政披上了虚伪的“民主”外衣。
  
  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理论中,人民主权论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人民主权论批判了“神权至上”和“王权至上”等封建意识形态,充分论证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洛克作为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家的先驱,根据当时英国的政治条件,对人民主权论给予了具有时代特征的阐释。他认为,个人享有的权利以及公民享有的公民权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民让渡给国家的权利只能是自然法所赋予的保护自己和其余人类的权利[13]188.
  
  法国思想家卢梭集社会契约论之大成,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内容,将“人民主权论”发展到了顶峰,认为人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是不可转让和分割的[13]189.
  
  三权分立论在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及古罗马的波里比阿、西塞罗都具有了不成熟的分权思想。英国的哈灵顿和李尔本最早论述了资产阶级分权理论。英国的洛克和法国的孟德斯鸠将分权理论系统化,推动分权理论发展到高峰。洛克的分权理论直接来自其自然法思想。他以架空封建主义王权为目的,用分权来确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孟德斯鸠继承了前人的分权学说,围绕着政治自由提出了彻底的“三权分立”理论,强调自由是做法律允许的一切事情的权利[13]192.在西方古典政治理论中,代议制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约翰?
  
  密尔是代议制论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代议制政府就是全体或一大部分人民通过由他们定期选出的代表行使最后的控制权,选民们必须完全掌握这个最后的权力来支配政府的一切行动[19].密尔既在理论上阐释了代议制政府的合理性,还探究了其具体构成,力图探寻完善代议制的具体途径。
  
  毛泽东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的历程中,主张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批判地汲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有益成分以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2.2.1.4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思想
  
  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马克思列宁主义既指引了人类社会前进的航向,也指引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航向。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思想成为毛泽东民主思想的直接来源。
  
  马克思指出,民主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20],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仅仅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共同事物的委员会[21]274,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21]593,资本主义社会只能通过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进入共产主义社会[22]314.
  
  恩格斯认为,国家的产生顺应了解决阶级对立问题的需要,统治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占统治地位以压迫对立阶级[23].恩格斯指出,无论现代国家是什么形式,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和理想的总资本家[22]629.
  
  列宁强调,国家的实质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资产阶级民主具有历史局限性[24]684-685.列宁认为,无产阶级专政不仅要大规模地扩大民主制度,还要剥夺被统治阶级的自由[24]190.
  
  毛泽东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不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思想密切结合于中国的国情,勇于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毛泽东民主思想。
  
  2.2.2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毛泽东早年的生活环境对其民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毛泽东的父亲毛贻昌治家严谨,善于经营,由贫农逐渐变为富农。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勤俭持家,敦厚慈祥,乐善好施。毛泽东的父亲性情急躁,为了让毛泽东继承家业,对他的管教十分严厉,这使得毛泽东逐渐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尽管少年毛泽东对“民主”和“自由”的认识非常模糊,但是他在封建父权的“压迫”下体会到了“民主”与“自由”的宝贵并学会了反抗。毛泽东在农村成长起来,对贫苦农民有深厚的感情,封建统治者对社会最顶层民众的压迫深深刺痛了毛泽东的心。一件事使他记忆犹新,即 1910 年,湖南的粮食极度短缺,长沙的饥民们以平籴救灾之名组织起来的暴动遭到封建统治者的血腥镇压。毛泽东对饥民所受的冤屈感到深深地不平。毛泽东在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喜欢读中国古代传奇小说,特别是反抗统治阶级压迫的故事,如《精忠传》、《水浒传》和《隋唐演义》等[25]5.毛泽东在十四五岁时停学在家务农期间仍继续读书,有一天他忽然对于小说里都是文官、武将和书生而非农民做主人公这一点困惑不解。后来他逐渐明白只有作为土地所有者的人民统治者才会成为小说所颂扬的对象。早期改良主义者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和郑观应的《盛世危言》萌发了毛泽东的爱国思想并激起他恢复学业的愿望。这个时期,毛泽东从一本书认识到国家正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强烈的挽救祖国和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志向。一连串的经历使毛泽东在心中逐渐确立了“人民”的核心地位,并由此开始形成他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思想。1910 年的秋季,毛泽东开始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25]8,开启了学成救民之路。
  
  毛泽东酷爱学习,博闻强识,这为他的民主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的自修的半年里,毛泽东持之以恒地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这段经历对于他非常具有价值。他积极从十八、十九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书籍中学习,不仅阅读了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卢梭的《民约论》、赫胥黎的《天演论》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着作,而且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以及西方国家的地理、历史知识有所认识。毛泽东在湖南省立图书馆首次看到世界大地图,他很有兴趣地反复细看且受到了启发。1914 年,毛泽东在当时比较民主开明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毛泽东在学习上非常勤奋,充分利用自学的形式深入研究文史方面的内容。
  
  毛泽东善于在实践中锻炼意志和学得真知。1915 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之名向长沙的学校写了一篇启事,想要征求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主张要以能刻苦耐劳、意志坚定和随时准备为国牺牲的青年作朋友。1917 年夏季和 1918 年春季,毛泽东分别和萧子生、蔡和森通过游学的方式考察湖南的社会情况。毛泽东在这两次游历中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并了解了一些民情,获得了许多关于国情的第一手资料。
  
  毛泽东坚信与天、地和人奋斗是其乐无穷的事情。他在湖南一师期间,非常注重按照季节的变化通过冷水浴和爬山等强身健体,同时也磨砺了意志[25]24.毛泽东的勤奋好学和勇于实践使其成为湖南一师学生中的佼佼者。
  
  毛泽东刻苦的求知精神、坚强的性格和爱国爱民之情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战略眼光,使得自己具有伟人的情怀。尽管毛泽东还有其他的优点,但是从根本上说,是毛泽东的爱国爱民之情使他确立了“人民”在心中的核心地位,这个核心一直指引着他,再加上他的独特优势,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民主思想。
  
  2.2.3 毛泽东民主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毛泽东民主思想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物质基础,即中国近代的经济状况。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我国逐渐出现了由小农经济、外国垄断资本、官僚资本及民族资本等共同构成的经济格局。
  
  毛泽东在这个物质基础上,继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之后,开启了自己艰难而又漫长的民主实践之路。
  
  2.2.3.1 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间接地参加了辛亥革命,这为其民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一个重要基础。中国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沼,相应地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直到 1919 年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才结束这个阶段。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虽然在中国碰了壁,但它们实实在在地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促使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开始探寻民族解放的真理。1910 年即毛泽东 17 岁时,一本关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书极大地激发了他挽救祖国和人民于水火之中的志向。1911 年,毛泽东在就读于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堂期间,首次写文章发表了自己的政治意见:组织以孙中山、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主体的新政府以取代清王朝。1911 年 5 月,毛泽东卷进了革命派焦达峰和陈作新等人策划的反对清政府的长沙起义。在学生中,他是敢于最早剪去自己辫子的两个学生之一,后强制十几个同学也剪掉辫子。毛泽东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了军队,决定从军报国。1912 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毛泽东结束了短暂的从军生涯。他在继续求学的道路上经过了很多曲折,最终就读于当时比较民主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杨昌济和徐特立的教育让自己受益匪浅。毛泽东通过杨昌济结识了李大钊,并在李大钊的影响下接受了一些马列主义思想。他不仅参与研讨各种新思潮的学生活动,而且与驻京的新民学会会员邀请蔡元培和胡适等人到北大文科大楼谈论人生和学术等问题,还与北大学生朱谦之就无政府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前途进行过讨论[25]38.毛泽东支持中国青年学生出国学习以报效祖国,于 1919 年 3 月送别两批青年赴法留学。毛泽东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足于实践探索救国真理,勤奋苦学,为自己真正踏上救国救民的漫漫征程作了重要准备。
  
  2.2.3.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宣告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其中包含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四大时期。相比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直接参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密切结合于中国实际,善于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分析当时的阶级状况并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毛泽东通过不断的民主实践和对以往实践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逐渐找到了实现人民民主的正确道路。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组织了不流血的革命运动,把军阀张敬尧赶出了湖南。
  
  后来,他又进行了湖南自治运动的实践。然而,湖南自治运动的失败使他对政治改良的方式失去了信心。从此,毛泽东开始探寻民主革命的道路。毛泽东在五四运动后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于 1921 年参与创建了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鉴于辛亥革命因忽视农民而失败的教训,很早就认识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毛泽东更注重从实践上解决农民问题。20 世纪 20 年代初,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还组建了农村党支部,决定从农村开始建立中国的基层民主。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与红军中存在的“游击主义”和自由散漫主义这两种民主意识淡化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主张一靠教育、二靠训练来避免和纠正这些错误倾向。中国共产党对红军的民主建设提出了三条基本原则和八条具体规则,这些都显示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雨水感情,是我党在经济文化民主建设方面对马列主义民1开始实施土地分配政策。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后,毛泽东主张要抓好以土地分配为重点的经济工作,制定了以乡为单位、土地平均搭配、人人有份的土地政策,这体现出毛泽东最早的经济民主思想。这个土地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毛泽东亲身参与了中央苏区的民主建设。在政府的政策上,毛泽东要求把人民生活和工作方法放在重要位置。根据地实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的政策,使处在社会最底层的人民获得了解放,开始真正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在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将党内民主建设置于重要位置,严格规范了党内的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毛泽东民主思想正是适应了土地革命时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民主建设的需要而产生并基本成型的。
  
  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之后,中日民族矛盾取代国内阶级矛盾变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国家危亡的历史关头,毛泽东义正言辞地指出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体中国人只有走一条团结抗战的道路才有希望。为了实现全民抗战的目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军事及组织方面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调整,表现出了坚决抗战的诚心和信心。为了实现联合抗日的目的,毛泽东在 1935 年提出了“人民共和国”的设想,认为人民的范围不但包括工农,而且包括中、小资产阶级。1936 年 8月,毛泽东表达了“民主共和国”的设想,指出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后,国共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创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坚信当时中国的国情呼唤新民主主义的民主政治,并决心为此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为了顺应全民族抗战的需要,把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新编第四军,并把苏维埃政府改称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1940 年 3 月 6 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在人员构成上实行“三三制”,即抗日根据地政权由共产党员、党外左派进步人士和中间分子组成,在比例上各占三分之一[26].“三三制”民主政权是毛泽东的创举,它不仅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政权,而且最大限度地联合了国内各阶级共同抗日,对于取得抗战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组织形式采取参议会制,各级参议会和政府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来行事[12]18.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农业措施,这最大限度地壮大了农村的抗日力量。在毛泽东的英明指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创建并巩固。这种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民主合作的典范,是调动社会各阶级、阶层共同救国的实践楷模。毛泽东的民主思想正是在抗日战争阶段农村革命根据地民主建设的经验基础上正式形成并成熟的。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