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旅游经济学论文

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与衔接性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王会战,于凌仪
发布于:2021-12-07 共4991字

旅游扶贫论文范文第三篇: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性与衔接性

  摘要: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可以从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乡土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及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衔接路径;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增权视角下我国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机制创新与路径优化研究"(项目编号:16XGL008)研究成果;

  2020年底,随着我国全面脱贫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的反贫困工作取得重大胜利。但由于贫困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的成果仍任重而道远。尤其对于大部分位于深度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来说,尽管如期实现了脱贫,但由于自然、历史等多重因素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任务尤为艰巨。

旅游扶贫.png

  在我国革命老区的精准扶贫实践中,红色旅游作为革命老区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我国由精准扶贫战略转向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过渡期,红色旅游在巩固拓展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精准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方面仍将发挥主要作用。这是因为在大部分主要依靠发展红色旅游实现脱贫的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

  一、研究综述

  目前,关于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衔接路径方面。何琼峰等(2019)提出可通过创新乡村旅游扶贫商业模式、聚合乡村旅游扶贫智力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文化底蕴、坚守乡村旅游扶贫绿色发展底线、优化乡村旅游扶贫组织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储昭斌(2020)提出可通过通过加大投入、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引导规范、完善机制等措施,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实现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综上,相关研究注意到了要实现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在产业、生态、文化、组织和人才等方面共同发力。但对精准脱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耦合性与衔接性研究不足,使得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研究缺乏必要的学理支撑。

  另外,在研究对象上,目前关于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的相关研究主要针对的是业已脱贫的一般乡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贫困地区虽有涉及,但整体占比不大。实际上,我国的革命老区尽管实现了脱贫,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社会经济基础差,在精准扶贫阶段大都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拓展精准脱贫成果的压力异常巨大,因此加强此类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研究极为迫切。

  二、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

  根据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目标体系和乡村振兴总要求的相似性,尝试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概念,构建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关系模型,并定性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为革命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图1)

  其中,耦合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似性,革命老区发展旅游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文化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与乡村振兴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衔接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目标方面的接续性。从任务逻辑上看,旅游精准扶贫是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从范畴逻辑上看,旅游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因而,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则是革命老区在旅游精准扶贫基础上的长远发展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有助于推动革命老区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有助于巩固拓展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

  三、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路径

  (一)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旅游精准扶贫主要考核经济指标,即按照现行国家贫困线标准,只要贫困居民年均纯收入高于现行贫困线,即可认定为脱贫。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则是多维的。其中在经济方面的考核指标主要是产业。对我国的革命老区来说,尽管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但由于大部分革命老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差,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低,产业发展水平依然不高。尤其对于主要依靠红色旅游实现脱贫的革命老区来说,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基本都处于旅游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产业以散户经营的农家乐、旅游土特产品售卖等为主,远未达到产业化的水平,离产业振兴的总要求距之甚远。因此,要实现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要在革命老区的旅游产业振兴上下功夫。

  我国的革命老区大都位于山区,自然风光优美,红色文化资源禀赋突出,为革命老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同时,革命老区的农业、林业、历史文化产业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因此,革命老区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与产业基础,加快旅游业与农业、林业以及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大旅游产业,不断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化水平。一方面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为革命老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巩固拓展旅游精准扶贫攻坚的成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革命老区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长期的持续发展,最终实现革命老区的产业振兴。

  (二)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旅游精准扶贫阶段,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与乡村振兴的"生态宜居"、"生态振兴"的总要求还相差甚远。在乡村振兴阶段,要充分发挥精准扶贫阶段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的生态功能,全面提升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质量。一方面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合理、有序开发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科学制定旅游容量,实现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保护革命老区的生态环境,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尝试对旅游企业征收旅游资源税,对当地居民、游客等利益相关者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使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规可依,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改善革命老区乡村的人居环境。精准扶贫阶段,革命老区具有旅游发展基础和条件的乡村,重在打造宜游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考虑游客的诉求,出现了"景区美如画,社区脏乱差"的现象,尤其在景区、社区分离的乡村,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乡村振兴阶段,按照国家生态振兴的目标,乡村不仅要宜游,同时也要宜居。这就要求革命老区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既要考虑游客的利益,也要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既要注重景区旅游环境的美化,也要强化人居环境的改善。

  实际上,大部分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景点位于乡村,使得乡村成为红色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乡村整体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同时,红色旅游的发展可以为革命老区乡村环境的优化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图1 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耦合关系模型图

1.png

  (三)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乡土文化。

  革命老区既有丰厚的红色文化,也有独特的地方文化。精准扶贫阶段,由于战略时限性要求,许多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开发基本停留在表层,游客对革命老区的文化体验不深,居民对当地文化的认同不强。乡村振兴阶段,要实现革命老区文化的繁荣与振兴,就要在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上下功夫。首先,加强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保护。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保护好革命老区的文化,旅游发展才有本所依。当地政府一定要处理好文化旅游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有序开发,确保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得到科学的保护。其次,重视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革命老区不乏红色文化资源与乡土文化资源,但却普遍缺乏文化传承人才,尤其是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革命老区各级政府要围绕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传承出台一些相关支持政策,尤其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传承者能够安心传承。最后,注重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的活化。当前,我国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资源虽有各自的特色,但展现形式却千村一面,主要以静态的展示为主,游客的参与体验性不强,导致游客对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印象不深,旅游在传播与振兴当地文化方面作用甚微。而要使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乡土文化活起来,就要加强文化的活化。例如,可通过开发红色演艺活动与体验活动,既实现了对当地文化的深度开发与挖掘,也有助于加深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印象。

  (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精准扶贫阶段,我国实施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乡村的组织化程度,提升了乡村的治理水平。但长期以来,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冲击,乡村的大量劳动力进城打工,导致乡村日益空心化和凋敝化,乡村基层组织在乡村治理方面的能力大大弱化。尽管在精准扶贫阶段,乡村基层的组织能力有所提升,但距离国家乡村组织振兴的要求还相差很多。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乡村产业的发展、环境的改善、文化的复兴、人才的培养等都要依靠乡村基层来组织和推动。为实现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应把组织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来抓。一方面通过发展旅游集体经济,充分发挥支部书记引领作用和党员干部示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员干部和社区居民投身旅游发展,提升革命老区的基层组织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旅游管理实践,逐步健全和完善乡村治理制度、组织模式,建立健全组织治理体系,提升革命老区乡村的治理水平。

  (五)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

  精准扶贫阶段,革命老区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培养了一批具有旅游服务与经营技能的人才,但整体来看,这些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尤其缺乏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的管理人才,成为制约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短板。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素,要实现革命老区的全面振兴,必须格外重视乡村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乡村人才的培养。乡村是农民的乡村,农民是乡村的主人,乡村振兴主要通过乡村居民的努力工作而实现。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就业门槛低、劳动力密集的特点,充分吸纳当地居民就业,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去,通过参与旅游实践不断提升当地居民的旅游服务技能与经营能力,提升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游客对乡村旅游的品质要求越来愈高,这就要求乡村旅游的管理水平要不断提高。对于偏居一隅的革命老区乡村来说,要积极引进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不断充实到乡村旅游的管理一线。可以延续精准扶贫阶段驻村书记的制度,但在选派驻村书记时要对其旅游管理能力与经验提出明确的要求。另外,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鼓励革命老区走出去的大学生返乡创业,鼓励在外工作的政治能人、经济能人、文化能人回乡发展,共同推进乡村的发展与振兴。

  四、结论

  革命老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具有天然的耦合性与衔接性。其中,耦合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要求方面的相似性,衔接性主要表现在两者之间在发展目标方面的接续性。可以从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与乡土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以及强化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革命老区旅游扶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1年2月,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引用"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强调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对于多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脱贫的革命老区而言,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差,或多或少都面临着一定的返贫风险。因此,大部分革命老区面临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双重任务。在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的衔接期,对于大部分革命老区来说,首先要保证精准扶贫阶段大部分政策的延续性,重点推进革命老区的产业振兴,在此基础上,递次推进乡村的组织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与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何琼峰,宁志中旅游精准扶贫助推贫困地区乡村振兴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9. .40(05)。

  [2]储昭斌安徽省乡村旅游扶贫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0.31(17)。

  [3]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21-02-26(002)。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
原文出处:王会战,于凌仪.革命老区旅游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衔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19):175-17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