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汉布林非形式逻辑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构成关系。
汉布林的非形式逻辑思想由汉布林的谬误论和汉布林的论证理论构成,汉布林的谬误论主要体现在汉布林的"形式论辩术"中。汉布林在对传统谬误和传统论证理论进行批判研究后,得出我们改变没有关于谬误的理论和传统论证理论不能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论证的观点。在对传统谬误理论和传统论证理论批判研究后,汉布林提出了自己以"承诺库"为核心的"形式论辩术"和以"接受"为基础的论证系统。针对于传统论证理论不足,汉布林还提出了新的论证评价标准。
2.3.1 汉布林的谬误论。
通过对传统谬误理论研究,汉布林发现了它们许多不足之处。汉布林说"我们对谬误的研究尚处于中世纪逻辑学家的研究水平,我们需要对我们的谬误理论进行重新发现。"[6]p52自 2000 年前亚氏对谬误进行分类以来,怀特莱按照逻辑的标准对谬误进行分类,将谬误分为逻辑的和非逻辑的两种类型。以柯比为代表的"标准谬误论"对谬误的分类似乎更加完整和具有系统性,但是柯比的谬误理论大多是对怀特莱谬误的理论的延续或做局部的调整。
汉布林认为:"在我们拥有关于正确的推理或推论的意义上,我们根本没有关于谬误的理论。"[6]P11实践也证明,无论是怀特莱的谬误理论,还是以柯比为代表的"标准谬误论",它们在现实生活中都不能很好地发现谬误和解决谬误。针对于此,汉布林吸取过去谬误理论的精华,经过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形式辩证术".汉布林的"形式辩证术"在研究谬误和解决谬误问题上,不再像以往的谬误理论以形式演绎逻辑作为主要的论证工具。汉布林开始从论辩的角度和语用维度分析和研究谬误,这为谬误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形式论辩术"是一个论辩系统,论辩双方在论辩过程中需要遵循论辩规则。论辩双方在论辩过程中要扞卫自己的论点,不能任意转移话题。"形式论辩术"是以"承诺库"为核心的,论辩双方在论辩过程中所说每一个观点都将记录到"承诺库"中。论辩双方在论辩过程中要注意到对话语境对论证的影响,论辩双方在充分考虑语境的前提下有秩序地交换双方各自不同的观点,从而推进论证的进程,达到论辩双方都接受的论证结果。论辩系统可以是用自然语言构成,也可以转化为人工语言表达。
论辩双方在进行论辩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两种语言:对象语言和规则语言。"对象语言是论辩双方在论辩时使用的语言,规则语言是表述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和描述对话特征的语言。"[6]P258"形式论辩术"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参与者,指辩论双方。辩论双方可以是两个人也可以是多个人,一般情况下辩论双方分为正方和反方。(2)辩论规则,指辩论双方在论辩过程中按照预先规定的规则依次发言。(3)承诺库,是"形式论辩术"的核心,主要指论辩双方在陈述自己新观点时不应该和自己表达过的观点产生冲突。
承诺库里记载着论辩双方所说过的所有观点。(4)辩论语境,指论辩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注意到语言表达方式和辩论双方承诺库中提出的各种观点(5)对象语言,指论辩双方在论辩时使用的语言。(6)规则语言,指表述规则时使用的语言和描述对话特征的语言。(7)辩论内容,指辩论双方辩论的主要对象。
"形式论辩术"是一个论辩系统,"承诺库"是这个论辩系统的核心内容,因为每一个论辩者在论辩过程中,都要注意自己表达的每一个观点不要和自己已经表达过的观点相悖,即使表达的观点符合形式有效性也不行。"承诺库"记录了论辩双方提出的所有观点,这样就会很容易地找出辩论双方在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谬误观点和解决谬误。汉布林指出:"运用形式论辩系统研究论证时,既可以采用描述性的自然语言,还可以采用形式化的人工语言对辩论过程进行研究。"[6]P256并且这种语言系统不是相互独立系统。
形式辩证法实例解析 ,下面是红方和蓝方的论辩过程:
观点 1 中蓝方承诺 A.
观点 2 中蓝方承诺﹁B.
观点 3 中红方承诺 B,而蓝方承诺﹁B.双方产生分歧。
观点 4 中蓝方提出 A,A→﹁B.
观点 5 中在红方的质疑后,蓝方收回 A→﹁B.
观点 6 中红方承诺 B,蓝方对此提出质疑。
观点 7 中红方提出 A,A→B,蓝方对 A→B 提出质疑。
观点 8 中红方承诺,﹁A→(A→B)。蓝方对重言式﹁A→(A→B)提出质疑,同时默认﹁A.
观点 9 中红方指出对方默认蓝方果断不承诺﹁A.
观点 10 中双方继续就﹁A 和 A 观点产生分歧。
观点 11 中红方打算继续就 A 观点和蓝方辩论。蓝方转移话题就红方提出的﹁A→(A→B)观点提出质疑。
观点 12 中红方提出﹁A→(﹁A∨B)。蓝方对此提出质疑,尽管﹁A→(﹁A∨B)符合"→"的定义规则。
观点 13 中红方用公理的代入实例对自己观点进行辩护。蓝方向对方提问是否将 B 换成C 依然成立。
观点 14 中红方不承诺这样的预设。
观点 15 中双方就 C 观点产生分歧。
观点 16 中蓝方转移话题,就红方的 B 观点提出质疑。
观点 17 中红方利用重言式解释自己的 B 观点。蓝方对此提出质疑。
观点 18 中红方继续利用重言式解释自己的 B 观点。蓝方停止对其提出疑问。
观点 19 中红方指出蓝方的观点 18 和观点观点 2 产生矛盾,蓝方果断不承诺﹁B.
论辩到了最后相信不用说,大家都能看出来红方多次使用重言式进行论证,但是蓝方并没有买账。如果按照传统形式演绎逻辑,红方的观点 12 和观点 13 都是符合形式推理规则和具有真值有效性的。但是按照"形式论辩术"的论辩规则,论辩观点即使符合形式演绎推理也可以对其进行质疑。论辩过程中论辩双方提出的和自己相悖的观点都将在双方的"承诺库"中清楚的记录下来。汉布林的"承诺库"发明,为我们及时发现谬误和解决谬误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从上面的论证实例我们还可以看出汉布林的"形式论辩术"在论辩过程中更注重论证的语用维度,论辩双方不会机械的按照形式推理规则来判断命题的真假,任何命题都可以遭到质疑。这样作为形式有效性的乞题论证也可以在"形式论辩术"论辩系统中得到发现和解决。
汉布林的"形式论辩术"和亚氏在《辩谬篇》中提出的从论辩语境中发现和解决谬误有很直接的理论延承关系,汉布林在构造"形式论辩术"时还广泛吸取了德国逻辑学家 Pau Lorenzen 对话逻辑观点。汉布林的谬误理论虽然注意到论证的语用维度,但是汉布林在论证时仍然以形式推理规则为主要论证工具,并且汉布林的论证是单主体论证,这是汉布林"形式论辩术"的缺点。
汉布林"形式论辩术"再次引起了逻辑学界研究谬误和论证的高潮。汉布林认为一个好的论证不应该是单方面从形式演绎逻辑上来讲的,一个好的论证应该是论辩性的。 "形式论辩术"作为一种发现谬误和解决谬误的新理论对于我们的谬误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
2.3.2 汉布林的论证理论。
汉布林的论证理论主要表现在他提出了和传统论证理论不同的论证评价标准。传统论证关注论证结构的形式有效性,汉布林的论证关注论证前提对论证结论的支持程度。可以说正是以汉布林为代表的逻辑学家注意到了演绎论证在我们现实生活论证中缺陷,开始研究弱于演绎有效性的论证。汉布林的论证理论不再单方面拘泥于形式论证结构地研究,认为只要前提对结论提供足够地支持就是好论证,不需要论证前提必然推出结论。只有论证前提不能对论证结论提供足够的支持时才认为是谬误。
汉布林注意到传统论证理论存在着过多依赖形式推理的缺点,指出了论证和有效论证不是一回事,有效论证不是论证的全部。论证和蕴含也不是一回事,存在着没有蕴含关系的论证。汉布林注意到形式论证之外的其他论证,例如似真论证和诉诸情感论证。汉布林没有直接回答什么样的论证才是真正的好论证,汉布林认为:"正面回答'什么是论证'这一问题,进展甚少。让我们通过讨论论证是如何被评估来间接回答这个问题。"[6]P231对此他提出对论证评价的三条标准:真性标准、认识标准和论辩标准。
汉布林认为论辩标准可以解决传统论证在解决非形式谬误时的窘境。汉布林提出的论辩标准和演绎论证相比不再将论证当作静态的数学公式集演算,而是将论证过程回归到论辩双方自由论辩论证。并且论辩双方可以就对方提出的任何观点提出质疑,不管质疑的观点是否符合形式推理规则。论证的真性标准注重前提和结论的蕴含关系,只要前提真和论证形式有效就是好的论证。真性标准是传统逻辑论证的主要论证评价标准,真性标准也以严谨性客观性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但是真性标准不是论证的全部,例如归纳强的论证就不符合真性标准但却是大家认可和广泛应用的论证。还有符合真性标准的论证并不全是好的论证。例如乞题论证。关于论证评价的认识标准,认识标准强调"前提必须被知道为真"【6】P230."前提必须被知道为真"和"前提必须为真"【6】P230相比主观认知性强些,但是汉布林认为"前提被知道为真"在论证过程中仍然难于做到和应用,因为我们在论证时对于有些前提我们很难对其有足够的认识。
在真性标准和认识标准基础之上汉布林提出论辩标准,论辩标准关注"前提必须被接受"和"从前提到结论的论证过程必须被接受".从论辩标准的这两个条件我们看到论辩标准更注重论辩语境和论证的语用维度,论辩标准的评价方式更实用和易于大家接受和操作。因为论辩标准更能照顾到论证主体的主观感受,对此汉布林认为:
"从一个可接受的前提和可接受的论证过程得出的论证结果,在逻辑演绎有效性上说可能是非有效的,也可能是有效的,但按照逻辑原则在实际论证中的应用来说,这样的论证一定是好论证".[6]P240汉布林的论证理论以论辩双方是否"接受"为最终的论证标准,使得论证更照顾到论证主体的主观感受,虽然论证结果可能不是形式有效的但肯定是大家都认可的。
对于论证的真性标准、认识标准和论辩标准之间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在论证中这三条标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在实际论证中得到的论证结果当然应该是大家都认可和接受的论证结果。但同时我们在论证时往往会依据论证的真值有效性和大家对论证内容的认知状况,或者说真性标准和认识标准为论证结果的达成提供了公正客观的论证标准。但是真性标准和认识标准因为自身的局限性在面对某些论证时不能发挥作用和得到大家普遍的接受。正如我们前文提到的我们在论证时往往对于前提的真值和认识本身就是很模糊的。但是能充分涉及到论辩语境和论辩主体主观感受的论辩标准能够解决真性标准和认识标准面对这样问题时的窘境。
2.3.3 汉布林的谬误论与其论证理论的关系。
对谬误的研究从来和对论证理论的研究是分不来的。汉布林的谬误理论和汉布林的论证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汉布林论证理论作为汉布林谬误理论的理论支持,汉布林的谬误理论是汉布林论证理论的结晶。传统逻辑学家的谬误研究一直是建立在论证理论基础之上的。例如亚里士多德将谬误定义为"诡辩式的反驳","标准谬误论"将谬误定义为"看似合理其实并非如此的论证".他们都将谬误界定为一种什么样的论证。
关于谬误理论和论证理论之间的关系,汉布林认为:"至少有三个问题与论证理论相关,一是如何分析和解决谬误;二是围绕形式逻辑边缘的论证而产生的问题;三是否所有演绎论证都是乞题论证问题。对于这三个问题,汉布林看来只有正确回答了'什么是论证'这个问题,那么其它三个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6]P224在汉布林看来,对谬误的定义和分类需要建立在论证理论基础之上,对谬误的分析和解决需要科学的论证工具。汉布林注意到处于形式逻辑边缘的谬误无法利用传统论证理论对其进行分析,需要对论证理论本身进行革新。汉布林以"承诺库"为核心的"形式论辩术"是建立在汉布林以"接受"为基础的论证理论基础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