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领导艺术论文

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综述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04 共6034字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领导力研究综述
  
  2.1.1 国外研究综述
  
  1.领导力相关概念
  
  (1)领导概念
  
  这个概念早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讨论和思考,西方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和学者们也对这个话题争论不休。几乎所有领导学研究者都有自己关于“领导”的定义。世界着名的领导学大师BurnJ.M在其着作《领袖论》中谈到:“领导是地球上见得最多却对之认识最少的现象之一”[6].
  
  HardoldKoontz(1979)认为,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或叫做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可使人们心甘情愿地为实现群体或组织的目标而努力[7].
  
  JaeobsandJaques(1990):领导是给予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目标,促使他们为达成目的而努力,再将这些努力予以集结起来的一种过程[8].
  
  (2)领导力的概念
  
  对于“领导力”的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系统工程,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学术界对领导力的定义纷繁众多,相关的概念更是让人目不暇接。
  
  为了方便后期论文调研的开展,本文从大量文献研究入手,经过总结对相关定义进行阐述。
  
  “领导”的研究是开启“领导力”研究的先河。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专家学者们开始着重研究领导者各方面的潜能,并不断提出了经典的领导理论,包括:
  
  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情境理论)、领导归因理论等[9],研究逐渐深入,从领导者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等个体研究扩展到复杂情境下的影响。领导力的研究,就是在领导的研究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但领导力的定义仍旧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科兹和鲍斯勒在所着《领导力》中指出,领导力是领导者如何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卓越成就的能力[9].我国台湾学者林昭文认为,领导力就是领导能力,是把领导概念换成行动的能力[10].
  
  (3)NASA的领导力模型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领导力模型包含了5个层级的领导角色(LeadershipRole)(如图3.2),分别是:引领者(InfluenceLeader)、团队主管层(Teamleader)、一线督导层(1stLineSupervisor)、管理层(Manager)和决策层(Executive)。每个层级的领导力都包括如下5个方面的绩效维度(PerformanceDimension),分别是:个人效能(PersonalEffectiveness)、专业能力(DisciplineCompetency)、管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ManagingInformation&Knowledge)、业务敏感度(BusinessAcumen)以及领导他人的能力(LeadingPeople)。
  
  2.领导力理论的发展过程
  
  20世纪领导科学理论不断发展,研究重点从最初关注领导者个性、领导者与下属的相互作用到对领导情境影响的研究,先后出现了领导体质论理、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权变理论,到上世纪80年代出现了以变革型领导为代表的新领导理论(领导认知资源理论、魅力型领导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11].
  
  领导特质理论又被称为伟人理论,它主要是研究领导者的个人特质、影响力及领导效能之间的关系,想要找出领导者与非领导者在个性、智力等方面的差异。早期的特质理论集中研究有效的领导者应具有的特质,专家学者试图将智慧、社会交往能等领导特质分离出来,以便区分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现代特质理论认为领导是一种动态的过程,领导者的特质和品质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通过训练和培养加以造就[11].
  
  随着心理学越来越强调行为研究的转型,推动了领导学研究者逐渐开始关注领导行为学。20世纪50年代,行为论研究的中心转向了更加基础、主动行为的方向上。
  
  该方向的研究者发现领导行为的差异可以用两个类别来描述,一个因素被称之为关怀维度,包括人际之间的温暖、关注下属的感受、采用参与性的双向沟通等内容;另外一个因素被称为结构维度,强调指令、目标促进以及对任务的反馈等内容[11].
  
  领导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十分盛行的学派。此学派观点是:领导过程不能追求不变的、最佳的领导行为或领导作风模式,而应该随着条件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11].
  
  魅力型领导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有学者研究表明,魅力可以借助培训,也因此能享受一定的效益。斯蒂芬·P·罗宾斯(2003)对魅力型领导进来详尽的描述:愿景的规划及清晰的表达、个人冒险、环境敏感性、对下属需要的敏感性以及反传统的行为[12].
  
  “变革型领导”是出自伯恩斯着作《Leadership》一书,将变革型领导定义为领导者通过让员工意识到所承担任务的重要意义和责任,激发下属的高层次需要或扩展下属的需要和愿望,使下属为团队、组织和更大的政治利益超越个人利益。
  
  3.国外企业界提出的领导力指标
  
  徐联仓,杨林林在《领导行为研究》中介绍美国大公司评价中心用于测评的领导能力项目[13],包括AT&T公司、IBM公司、国际石油公司、SONIO公司和IRS公司。
  
  如国际石油公司:智力、口头交往能力、书面交往能力、领导能力、创造能力、对自我的了解、组织与计划能力、决策能力、激励能力;IBM公司:书面交往能力、行政管理能力、人际接触能力、决策能力、对应激的抗拒力、计划与组织能力、口头交往能力。
  
  吴岩在《领导心理学》中介绍了日本企业对领导能力的要求。如三洋公司:严于律己、时间运筹能力,探索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对人的理解力,应变能力,识人用人的能力,决策能力;松下公司:选才用才能力,自律能力,授权能力,激励下属的能力,环境控制能力,决策能力,应变能力[14];日本纺织公司:建立人际关系能力,实际业务能力,激励能力,决断能力,应变能力[15].
  
  2.1.2 国内研究综述
  
  1.领导力相关概念
  
  (1)领导概念
  
  我国着名学者赵国祥则认为,领导是具备一定能力的个体-领导者(leader),影响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的过程[16].
  
  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对领导的定义为:领导者在特定的情境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17].
  
  《管理学基础》中关于“领导”的解释是:“领导是在一定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内,为实现组织预定目标。领导者运用其法定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影响被领导者的行为,并将其导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本文将领导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具体指领导者运用权利或者影响力带领追随者实现组织愿景或目标的动态过程,是一种影响力或者权利运用和发挥的过程。
  
  (2)领导力概念
  
  徐匡迪院士认为,领导力是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就是创造一种氛围,激励他人自愿地在组织中做出贡献,推动组织成员努力取得成功[19].
  
  根据以上领导者的定义,笔者将本文领导力定义总结为:运用影响力或者权力带领他人实现和实践组织目标或愿景的能力。
  
  2.古代思想中关于领导力的阐述
  
  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典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领导心理学思想,在我国的古代,古代学者们的思想和文章中都提到了领导能力。古人认为领导者大致应具有决策能力、自律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识人用人能力等六个方面[20].
  
  关于领导素质的阐述,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君子以恐惧修省;君子以思,不出其位;君子以申命行事;君子以朋友讲习。
  
  关于决策能力的论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14];关于自律能力的论述,“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关于人际关系的论述,“严己宽人”,“分寸得当,审时度势”.
  
  3.毛泽东、邓小平关于领导能力的论述
  
  在当代,关于领导能力的论述,当以毛泽东、邓小平的认识最为深刻,影响最为深远。罗爱林在其硕士论文《大学生领导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14],具体介绍了毛泽东、邓小平的领导理论。毛主席认为领导能力有:一是决策能力和选才用人能力,二是应变能力,三是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四是组织管理能力,五是言语表达能力,六是自律能力[21].邓小平同志重点强调了自我提高能力、自律能力和用才能力[22].
  
  4.关于领导能力构成要素的研究
  
  徐联仓是我国最早从事管理心理学研究的专家之一,中国管理心理学的奠基者。
  
  在其着作《领导行为研究》中,针对我国社会的领导现状,编制了“领导能力自我评估量表”,归纳出了优秀领导者应具备决策能力、控制能力等十三种能力[23].
  
  赵国祥在其着作《领导心理研究》(2008)中,通过实证研究,提出领导者应具有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自律能力、选才用才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应变能力7个维度。并提出了领导能力树形模型,编制了领导能力测评量表,对党政干部领导能力进行测评[24].
  
  5.关于领导力模型的研究
  
  200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对领导力问题做了系统研究[25],课题组设计了领导力五力模型(如图2.2),分别是:领导感召力、领导前瞻力、领导影响力、领导决断力和领导控制力。来源于各类领导者的领导实践,是对一般领导者的领导能力的概况。
  
  李开复则认为:领导力是一种有关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的艺术,领导力这门艺术大致包括了宏观决策、管理行为和个人品质三个范畴的内容。(如图2.3)宏观决策(前瞻与规划的艺术):愿景比管控更重要、信念比指标更重要、人才比战略更重要;管理行为(沟通与协调的艺术):团队比个人更重要、授权比命令更重要、平等比权威更重要;个人品质(真诚与均衡的艺术):均衡比魄力更重要、理智比激情更重要、真诚比体现更重要[27].
  
  2.2 大学生领导力研究综述
  
  2.2.1 国外研究综述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领导力理论的发展、人才培养理念的创新和社会变革的需要,大学生领导力开发计划项目在美国高校悄然兴起。自1978年伯恩斯的《领袖论》
  
  发表至今,已经有超过600所高校开设了领导力教育课程,同时很多学校和研究机构还设立了领导力开发计划项目。1968年,为培养具有高的领导潜能的大学生,北卡罗来纳大学开设了旨在培养未来领导者的“北卡会员项目”(northCarolinafellows);1978年美国“全国学生领袖研讨会”(thenationalconferenceonstudentleadership)正式成立,随后各种研究领导力的协会相继产生,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在美国获得了迅速发展。
  
  因此,国外文献综述部分将对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进行简单的述评。
  
  1.关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
  
  美国学者主要从克服领袖危机、提升公民素质、解决社会问题等角度阐述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关于开展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可行性,结论是普遍一致的,几乎现有全部研究都是基于这个前提。还有学者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明确地指出:“关于领导力的可学习性已经达成了共识”[28].
  
  2.关于领导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概况国外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组织机制有三种:(1)校内培训计划。学校通过设计各种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领导力的培训(见表2.1)[29].(2)课外实践活动。国外特别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公民素质和能力。形式多种多样如加入社区委员会、组织学生论坛、志愿者活动、政治团体、企业参与实践等等。(3)设置专业证书鉴定。如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开发出“领导力证书”和“高级领导力证书”,用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领导力培训。
  
  3.关于领导力培养项目的评估研究
  
  1999年,凯洛格基金会出版了针对美国31所大学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项目的评估报告《培养领导能力:美国高校领导教育项目的影响与启示》。内容主要包括:基金项目实践及其有效性评估;基金项目对学生群体及其职业生涯的影响评估;大学生运用领导教育课程知识水平的跟踪研究等[30].
  
  4.关于领导力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研究
  
  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基本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课堂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包括专业课理论及非专业理论。实践课程包括辅助教学实践、社团学生会活动、社区企业参与活动等。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授课、讨论组、多媒体欣赏等,影子练习、自我剖析、角色扮演、户外活动等多种形式,也成为学高校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途径。
  
  2.2.2 国内研究综述
  
  比较国外尤其是美国,我国高校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实践虽然刚刚起步,理论研究并不多,但近几年高校学者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研究体系,我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文献数据库进行搜索,筛选出50篇相关研究成果,归纳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1.关于美国高校开展领导力教育的研究
  
  对美国大学生领导力的研究仍是目前国内学者研究的主流方向,早期以首都师范大学的桂勤教授及所带研究生为典型代表,他们组成的“当代美国高校的领导力教育:
  
  模式和启示”课题组对大学生领导力进行了全面比较研究[31].近期两名代表学者对美国领导力进行了深入研究。房欲飞先后发表了《通识教育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一以美国为例》[32](2007)、《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述评》[33](2008)、《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美国高校和社区互动的新载体》[34](2008)、《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35](2007)等多篇论文。
  
  代表学者翁文艳2008年编着的《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36]和2013年编着的《学生领导力》[37],均为学生领导力教育丛书。同时,房欲飞和翁文艳两位学者合作发表的文献《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38](2007),分别从管理、教学、心理三个角度剖析美国领导力教育的特点。
  
  赵红梅(2005)《当代美国女子高校的领导力教育-对15所女子学院的研究》,阐述了女子高校的起源,并且对十五所高校调研得出了教育现状、教育内容、实施途径以及发展趋势等[39].
  
  郭圆圆(2007年)调研了美国中小学资优生的领导力培养状况,探讨了资优生领导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培养现状,从培养的实施机构、对象、方式及内容等加以阐释[40].
  
  2.对大学生领导素质培养的实证研究
  
  (1)关于构成要素的研究。姚永志强调了领导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领导人才素质的五种构成要素,以及探索了高校培养领导人才的途径,包括加强思想重视、促进教学改革和创设文化氛围等方面[41].
  
  (2)课程设置研究。徐晓林对武汉市高校进行实证调研,从领导欲望、领导知识、领导技能等层面分析了大学生领导素质的特点和对高校领导素质培养的认同危机,并从教育理念、整全教育、学分制、社会实践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建议[42].
  
  (3)其他研究。李金林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现状调查》中,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全面调查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现状,提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应对:课程、课外实践、学生社团、评价指标体系[43];朱德新发表的《高校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研究》总结出提升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具体措施,即:领导力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各种现代教育方式与网络学习方式相结合、学校演练与社会实践锻炼相结合等[44];宋怡《基于团队训练的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以培养大学生团队的领导力为目标,从六个程序入手,系统规划了领导力的实践培养过程[45].
  
  3.我国代表学者对大学生领导力影响因素研究
  
  卢德平(2008)的研究结果证明七个因素影响青年领导力。他的研究说明了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学生干部的领导经验、领导技巧以及学校和家庭会对青少年领导力产生影响[46].
  
  赵国祥(2009)通过对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的结构进行研究,编制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问卷,得出高校学生干部领导能力结构主要包括四个维度,按重要性程度依次排列为信息处理能力、任务执行能力、合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47].
  
  罗爱林(2010)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对大学生领导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将领导技能分成三种类型:技术、人际和理性领导能力[14].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