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大学生就业难论文范文10篇(7)

来源:学术堂 作者:范老师
发布于:2017-07-06 共43378字
第七篇关于大学生就业难论文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其对策
                                ——— 基于资本角度的分析

  
  [摘 要] 农村大学毕业生较之非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更大,原因主要在于农村大学毕业生经济资本贫乏、人力资本更弱和社会资本不足。有鉴于此,一是应提升其人力资本存量和效度,二是应缓解其求职过程中的经济资本束缚,三是应降低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作用,以增加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率。
  
  [关键词] 农村大学生就业;经济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公平
  
  一、表现:农村籍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的高校扩招之后,我国高等教育得到迅猛发展。据统计,2001 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 114 万人,到 2016年增加到 765 万人,15 年间增加了 5.71 倍。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2016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从劳动力供给的角度看,青年就业群体规模增加。2016 年高校毕业生比2015 年增加了 16 万人,加上非升学的中等教育毕业生,青年就业群体总共 1500万人左右[1]
.不仅如此,近年来,由于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失业,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加入到求职的行列,所有这些给整个劳动力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从劳动力需求的角度看,经济下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用工需求不旺,影响其对劳动力的吸纳。
  
  在大学生总体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农村籍大学生就业更是面临困难。已有的研究表明,从就业群体角度看,农村籍大学生是大学生就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学生就业、生活及价值观追踪调查“显示,2013 年城市生源与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有巨大的差异。来自城市家庭的普通本科 院 校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率 为87.72%,而农村家庭出身的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 69.51%[2].另据《社会蓝皮书:2014 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显示,农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成为就业最为困难的群体,失业率高达 30%[3].如果农村大学生成为”大学生就业难“形势中的”特殊困难群体“的状况不能得到很好改变,那么作为社会流动重要途径的教育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势必造成阶层固化,而且不利于城乡差距的缩小和社会的稳定。
  
  二、原因:资本贫乏是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引起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研究也较为集中。有从宏观方面分析,认为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由国家总体就业形势、高校扩招等因素引起;有从中观方面分析,认为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因为学校就业指导不够、学校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造成;也有从微观方面研究,认为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预期不合理、个人自卑以及家庭等原因影响了就业。这些分析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能解释面临同样的宏观和中观环境,为什么农村籍大学生较城镇大学生表现出更为突出的就业难?本文认为,除了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的宏观和中观的问题外,资本贫乏是农村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这里的”资本“包括三种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一)农村籍大学生经济资本贫乏影响求职。经济资本或称物质资本,是指可以用货币形式呈现的资本和财富,通常可以用收入和财产衡量。由于大学生还处于就业前阶段,几乎没有独立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家庭支持,因而其经济资本可以看作由家庭经济资本决定。众所周知,由于历史的和制度性的原因,我国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自然存在差距。2009 年,我国的城乡收入之比为 3.33[4],近几年这一数字虽然有所缩小,但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较大的城乡差距持续存在,一定程度影响到农村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求职需要一笔不小的花销,主要包括职业搜寻费用(简历制作、资料打印、网络和电话等通信费用等)、外形包装费用(服装及配饰、发型等)、异地面试差旅费(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等)等等。并且随着物价上涨,求职费用也在攀升。求职越难,求职的范围就会越大,求职成本也会越高。农村大学生由于受到经济资本缺乏的约束,往往求职的难度就更大。有实证研究表明,家庭经济资本因素在大四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作用明显[5].
  
  (二)农村籍大学生人力资本相对较弱影响求职。人力资本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研究之中。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在 20 世纪50 年代就提出:人们花费在教育、健康、职业训练等方面的投入本身都是一种有意识的投资,这些投资最终形成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其他资本一样,都能给资本的所有者带来收益。此后,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受教育水平、培训等人力资本因素在个人职业地位获得中的作用。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证明,人力资本大学毕业生职业的获得和职业地位的高低有重要的影响[6]。
  
  那么,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相对于非农村大学毕业生存在差距吗?答案是肯定的二者的差距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就读高校的层次和专业的差距。由于我国在义务教育阶段以及在高中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加上家庭对孩子教育投入能力(如课外培优、补课等)的差距和父母辅导孩子学习能力等差距,使得农村孩子在教育方面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农村高中毕业生很难享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他们很难进入重点大学,很难就读高校的热门专业。近些年来,在重点大学的招生学生中,农村籍大学生所占比重有下降的趋势。在当今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毕业生学校背景和专业背景的情况下,农村大学毕业生自然就处于劣势。第二,在兴趣爱好培养方面的差距。尽管我国当前的中小学”应试教育“无论在城乡都广受诟病,但毋庸置疑的是,在”素质教育“方面,农村仍远远落后于城市,其原因不仅在于城市学校具有更好的师资条件和硬件,还在于城市家庭更加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更有经济能力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相对于城市,农村家庭的孩子更少有机会接受诸如琴棋书画和体育类的兴趣培养、特长教育,而具有这些方面特长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中却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三)农村籍大学生社会资本贫乏影响求职。社会资本就是个人拥有的,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7] 76.早在 1967 年,美国社会学家布劳和邓肯就在其《美国职业结构》一书中分析了父亲教育与职业对个人职业地位获得的影响。虽然有学者认为,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社会资本将逐步让位于人力资本。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欧美国家,社会资本网络也对个人职业地位的获得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甚至会超过教育等其他结构性因素[8].在中国这样一个”熟人社会“和”人情社会“,在市场机制尚处于逐步完善过程之中的今天,社会资本在人们职业的获取方面仍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证明,社会资本比人力资本对人们职业的获得有着更为明显的影响,甚至连他们拥有的人力资本也要依靠其社会资本才能充分发挥作用[9].
  
  社会资本的内涵包括社会网络中信息与社会网络中的影响力两个方面:前者可以为大学生求职提供信息资源;后者则可以直接动员社会资源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有研究将家庭背景因素作为社会资本变量,发现社会资本水平越高,毕业生付出求职的努力相对更少,单位落实概率却越高[10].也就是说,拥有较高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求职成本,还能提高求职的成功率。或者说,社会资本不仅直接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而且还通过影响其他资本的动员能力和动员效率间接影响其就业。
  
  对于农村籍大学生而言,由于其父母的职业地位一般较低,社会网络的等级不高,这种家庭背景的特殊性造成其社会资本占有劣势,进而,在就业过程中,农村籍大学毕业生面临着比城市大学毕业生更大的困难。
  
  三、对策:针对农村籍大学生资本拥有特点的就业促进途径

        近年来,学者们在关于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中提出许多建议:通过就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协调推进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实施大学生计划,以创业带动就业;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促进人才供需协调等等。这些措施无疑在促进所有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本文重点关注的是农村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基于上述资本视角的分析,笔者认为,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还是城乡差距。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包括城乡收入差距、城乡教育差距),将会从根本上改善其就业状况。但缩小城乡差距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近期我们可以努力的是:
  
  (一)提升农村籍大学毕业生的人力资本存量和效度。首先,农村籍大学生要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毕竟,专业水平是大学生求职中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农村籍大学生要参加各种大学生协会和竞选学生干部。通过协会活动和担任学生干部,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用人单位十分看重的。最后,适当调整发展目标以提升人力资本效度。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和农业有相对多的了解,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加以引导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鼓励和引导他们回乡发展或在涉农部门就业,如政府可以在培养乡镇干部和村官、中小学教师、乡镇医务工作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等方面,以及在农村自主创业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这样一来,不仅农村大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促进其就业,同时也可以加快农村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二)缓解农村籍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经济资本束缚。第一,高校要为贫困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机会。通过勤工助学弥补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资本的不足。第二,政府应为贫困大学毕业生提供求职资助。现在政府已开始为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提供小额贷款以支持大学生创业创新。建议政府为贫困大学生(不单单是农村籍) 就业设立专项扶助基金、无息贷款等,以缓解这些大学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经济资本束缚。
  
  (三)降低社会资本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的作用。第一,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就业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就业制度不够完善,就业过程中不公平现象(如”萝卜招聘“等)时有发生,这就更加剧了社会资本贫乏的农村籍大学生的竞争劣势。政府应当通过法律和政策建立公平秩序,强化大学生就业中的市场作用,弱化社会资本的权重。第二,做好公共就业服务。政府和高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就业信息平台的打造和财力投入,特别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网上就业服务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其中主要是信息服务。如政府或高校通过就业服务平台向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向用人单位提供学生的各方面真实信息,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农村大学毕业生减少求职搜寻成本,弥补其经济资本欠缺的不足,而且,能够很大程度抑制社会资本的”定向信息供给“的作用,提高农村籍大学生参与职场公平竞争的机会。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2016 年高校毕业生765 万人, 就业压力大[Z].中国教育 在 线 网 站 , http://www.eol.
cn/html/c/2016gxbys/index.shtml
        [2]索文斌,宋 欣。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青年研究, 2015,(3)。
  [3]徐月红,储 杨。风险社会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问题研究[J]. 江苏高教, 2014 ,(6)。
  [4]郑小平,侯 臣。转型期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J].农村经济,2016,(4)。
  [5]刘德才,罗良针,游圆圆。非人力资本因素在大学毕业生求职中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6]王 晶,舒张伟,米 鸽。人力资本在大学生职业地位获得中的作用[J].经济师, 2012,(8)。
  [7]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8]边燕杰,张文宏,程 诚。求职过程的社会网络模型:检验关系效应假设[J]. 社会,2012,(3)。
  [9]赵延东。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J]. 中国人口科学,2002,(4)。
  [10]张 顺,程 诚。西部高校毕业生求职 难 度 影 响 因 素 的 实 证 研究---基于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比较研究及其交互效应[J].青年研究,2009,(2)。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