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就业指导论文

民办职业院校就业指导教育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19 共6165字

  5 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5.1 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参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了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现状,同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掌握第一手资料,有更深刻的体会。另外为了更深入地探究民办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工作实践中出现的薄弱环节,找出有针对性的改革对策,特对广州 H 职业学院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实证研究,结合调查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5.1.1 领导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首先,外在领导,即政府,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如下:

  第一,在财政拨款等方面,政府的扶持力度明显倾向于公办高校,民办高职院校只能依靠社会资金维持日常运营。在这种情况下,具体到关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扶持就更加少而又少。

  第二,为民办高职院校毕业生解决就业问题创造条件不够,缺乏针对性。

  政府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往往有"一刀切"的倾向,不管是鼓励就业的政策还是创造就业条件方面,一般没有区分公办与民办,没有考虑到民办高职毕业生与公办高职院校学生之间的差别,这也导致就业指导效果在民办高职院校中不尽如人意。

  其次,内在领导,即校方,对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重视不够。表现如下: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一般实行董事会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更多关心的是办学的效益。校级领导一方面要对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又要充分考虑学校未来的发展,在对具体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领导显得心有余力不足,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需要自筹经费办学,存在一定的风险,其办学压力和所遇障碍明显大于公办高职院校。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而言,最重要的是解决办学经费问题。学生的学费是民办高职院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办学效益最大化,工作重心往往放在招生工作上。尽管校方有认识到招生与就业工作是密不可分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就业指导工作的支持力度远不及招生工作。

  在此次 230 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有 51%的学生认为学校是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28%的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另有 21%的学生不清楚情况如何。从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实际上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学校不重视甚至根本不清楚学校是否重视。可见,校方在宣传和落实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5.1.2 就业指导内容单一,缺乏全程化、个性化就业指导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现行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模式跟大多数公办高职院校的类似。从就业指导的基本内容来看,一般包含了三个方面:

  第一,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该课程属于必修课程。

  以课堂讲授理论为主,重点给学生讲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自我认知、职业测评等,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客观分析环境,正确选择职业。

  第二,大三学生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该课程同样属于必修课,教学内容主要有理论学习、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重点给学生讲解目前就业形势及相关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毕业生基本常识等内容,着重从思想上引导学生面对就业的选择。

  第三,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和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创造就业机会。

  以上工作确实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帮助,增强了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了一定的就业能力,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仅仅依靠以上工作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实际问题,他们需要能有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服务或者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也不是简单的认为统计就业信息、学生毕业就完事,而是需要进一步深化到全程服务的阶段。

  其次,除了平时的部分课程,在校生一般都很少接触到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内容。

  民办高职院校一般设有《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日常工作中也提供部分招聘会,举办就业讲座等。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就业指导,加之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自律性一般不高,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这样的非专业课程更是不重视,不认真学习,导致实际效果不明显。

  在此次对 240 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的了解程度不高,有 141 名学生选择"是"即有 59%的学生是了解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所提供的服务,而 99 个学生选择"否"即有 41%的学生不了解。

  正是因为在校的时候了解不多,很多学生也没有主动关心这方面的信息,导致学生错过了在校学习和获取就业指导相关信息的黄金时机。学生更多的是从别的渠道进行了解,并且绝大部分是在临近毕业时单纯为了找工作而迫于无奈的开始了解相关信息,这个时候时间紧,任务重,求助无门,学生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

  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学生对就业政策、就业常识等都一头雾水,例如毕业生推荐表的作用、报到证的意义等,经常出现毕业好几年的学生重新回学校补办毕业生推荐表的情况。可见,校方需要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工作效率,紧紧围绕"以生为本,为生服务"这个中心,以务实的态度开展就业指导的相关工作,关心学生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迫切需求,急之所急,想之所想,解之所需。

  5.1.3 就业指导队伍建设落后,指导水平低

  1.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少,职业化程度低

  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队伍的结构总体上表现为:非专业人士多,专业人士少,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由于民办高职院校本身特点,诸如待遇低之类的问题,难以吸引到专业人士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绝大部分都是非专业人士或者刚毕业就到岗任职,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工作的要求。以广州 H 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就业指导中心包含中心主任在内一共只有 4个工作人员,承担每年接近 3000 名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

  就业工作专职人员与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 1:500,可见实际工作中是很难达到文件规定的要求的。在毕业生人数多、工作人员少的状态下,就业指导中心只能勉强完成基本工作,更加谈不上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了。

  2.就业指导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在过去的几年中,就业指导在我国的重视程度逐年升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已成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学生的就业指导观念,提升了整体素质,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环境,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水平相对来说是落后的。

  民办高职院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本身就少,无法承担全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教学任务。因此实际工作中,大量的就业指导工作都下放到系部,由系部承担,而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第一线的工作人员就是辅导员。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待遇等问题,难以招聘到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者教辅人员。民办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基本上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本身阅历较浅,即使是工作多年的老辅导员,由于大部分第一份工作就是从事辅导员的工作,缺少社会竞争的经历。《大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高水平的教学师资无法保证的情况下教学效果不明显。在本次调查中,多数学生反映:上《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没有意思,学不到东西,很枯燥乏味。

  3.就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提升自身素质的机会少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体制原因,日常管理中类似私人企业,就业指导工作琐碎繁重。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日常处理完用人单位的信息和做好学生相关咨询服务工作外,几乎没有其余时间可以考虑工作能力的提升。另外民办高校往往出于成本考虑,相关工作人员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的机会较少,无暇深入研究就业指导理论,因此无法对学生开展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作为参与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平时忙于琐碎的学生管理工作,根本分身乏术,更加无暇顾及到就业指导能力方面的提高。以上种种,都直接或者间接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水平不高。

  5.1.4 相关设备配套跟不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首先,民办高职院校往往需要自筹经费,办学经费的最大来源就是学生的学费,再加上一般民办高职院校还要向母体学校上交一定的管理费,办学压力大。因此董事会一般会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尽量节约成本。于是,现实中我们不乏发现民办高职院校在一些配套设施的投入方面比较欠缺,硬件环境差强人意。以广州 H 职业学院为例,目前为止都没有专门的职业测评软件供学生使用。

  其次,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生源背景复杂,生源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

  其招生来源基本是 3B 线,入学成绩比公办高职院校要低,学习底子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另外民办高职院校学杂费等一般都远远高于公办高校,能够入读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都不错,当然也有不同程度的贫困学生存在,但是大部分学生都有着较强的优越感,自我意识和个性也比较强,爱表现、娇气,对于学校没有到位的一些工作习惯放大化。因此在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的情况下,尽管就业指导相关人员尽职尽责的做好就业指导工作,但是学生主动学、愿意学的积极性不高,例如就业讲座的参与度不高,就业课程不认真对待。

  5.1.5 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创业教育是教育的"第三本护照",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高等学校必须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23].

  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动创新创业工作。教育部日前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24].

  实际工作中发现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表现如下: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一般认为民办高职毕业生只需要掌握一门技能,为从事第一线工作做准备即可,创新创业与毕业生无关。

  第二,部分民办高职院校在国家大力鼓励毕业生创新创业的举措中意识到创新创业的重要意义,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又往往流于形式。例如有关创新创业的组织结构不健全,一般都是由其他领导干部兼职,抽调其他工作人员担任,这也导致实际工作的开展遇到诸多阻碍。又如,创新创业活动需要一定的场所、资金、专业人士,但是这些在实际中往往没有得到落实。

  以广州 H 职业学院为例,该校已经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管理试行院、系二级管理,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新创业项目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各系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负责全面组织和落实本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工作。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资金不到位、后期工作跟不上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所带来的实效。

  5.2 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问题的形成原因

  民办高职院校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几乎每个学校都设立了 "就业指导中心"之类的专门机构,一般配有专职人员,同时也有兼职人员。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经常出现经费不足、设备投入不够、专业化人才不够等情况,甚至有的学校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帮助学生跑市场、找工作、落实单位,从而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教育功能,也忽视了就业指导工作对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影响。本节将就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客观原因,进行如下的分析。

  5.2.1 民办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起步较晚

  民办高职院校办学至今只有二十余年,办学规模在这几年有明显的增长,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在很多方面还是落后的。尤其是面临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民办高职毕业生并未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最直接的原因是就业指导工作的起步晚。由于民办高职院校的特殊性,学校一没有多余的资金聘请就业指导方面的专家,二没有足够的资源为学生创造就业,因此学生的就业问题绝大部分是靠学生自己解决,这也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在民办高职院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徘徊。在其他公办学校大力推动就业工作的时候,民办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还是处于"看天吃饭"即学生自己解决的阶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形式明显落后。

  5.2.2 民办高职院校自身的原因

  首先是民办高职教育的发展危机。随着我国高考扩招政策的执行,更多的适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考上公办高职院校的机会增加了,民办高职院校要和公办高职院校抢生源,地位上的悬殊给民办高职院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另外,随着我国人口高峰的趋弱,未来生源会越来越少,民办高职教育面临发展危机。

  其次是办学观念落后。民办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民办高等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确定办学目标,找准学校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5].

  但是,现实中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利字当头",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忽略了教育的公益性,不在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建设上下功夫,而是照搬照套公办高职院校的那一套。结果,事与愿违,既没有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又失去了竞争优势,使学校就业指导工作陷入僵局。

  5.2.3 公众对民办高职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是家长对民办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很多家长往往青睐公办学校,认为民办教育纯粹为钱,只有学生考不上公办学校才会选择到民办学校就读,读书也只是为一纸文凭。于是对于无奈之下勉强选择民办高职院校就读的孩子也没有寄予期望,对于学校的教育、孩子的培养抱着放任的态度。基于此,民办高职院校的很多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例如学生自律性的培养、在学期间的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等。

  其次是社会对民办高职教育的偏见。很多企业认为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最有优势,甚至在收集简历的时候,对一些知名度不高的民办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简历直接拒收。用人单位对民办高职毕业生的印象还停留在:成绩不好、自律性不高、办事不牢等。

  5.2.4 民办高职毕业生自身的原因

  民办高职学生或由于高考失利,或由于本身底子差,加上社会公众认识的偏差,导致学生自卑心理严重。民办高职院校目前僵化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掌握专门技能方面远远落后于公办高职院校,因此严重影响了就业与就业质量。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民办高职生同样有非常优秀的人才,甚至与名牌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相比也丝毫不逊色,但这也只是少部分而已。同样的环境,同样的起点,结果却不尽相同。这里很大的关键在于民办高职生自身的原因。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乐于学习、勇于创新,这应该是每一个民办高职生所应有的品质,但是很多学生却沉溺于或高考的失利,或对现实环境的不满,或对于未来的迷茫……在读三年期间没有好好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没有对自身进行客观判断,没有敢于吃苦的决心,浑浑噩噩,混了三年。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民办高职生明显表现出胆怯和不自信。根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8.7%的受访者认为,与本科生相比,高职生在应聘过程中处于劣势。另外,对于影响民办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的调查发现,影响因素从高到低依次为:个人综合能力、学历层次低、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学习成绩、个人形象,其中对毕业生就业影响最大的是个人综合能力,占到 43%的比例。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