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的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展举世瞩目,社会发展迅速,通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各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发展的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教育事业新的期望,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后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直接促进了以人为本的教育事业的在一次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为推进中小学的办学水平和规范中小学生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公平教育,并且全面贯彻落实义务教育的平衡发展,2010 年吉林省长春市为落实中小学的义务教育,取消了"改校制"的决定。也就是说,所有中小学生都要按照有关规定,不分重点校、普通学校、学生一律就近入学。如有择校意愿的只有选择民办的私立学校。在此背景下,许多家长和学生都感到格外的喜悦,家长无需拿出高额的择校费,孩子就能进入理想的学校,接受优质的教育。
但同时也会出现一些实际的问题。在小学阶段的学校教育,由于学生的经济水平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家庭对教育投资的能力差距逐步增大,同班级的学生受教育水平的差距由以往原因来自校内转移到原因主要来自校外,校内的教师深深感受到很多学生把学习的侧重点向校外转移,学生的成绩参差不齐。教师在校内工作的很多精力放在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一般都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间和所花的精力不够,还有家长自身文化程度及经济能力的影响。大多数的家长尽管对现在应试的教育体制感到不满,但都逃脱不了发展中国家这一社会教育的现实,所以也不得不就在小学阶段就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不同名目的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如:校外补习、课外辅导、特长教育等。这些社会上的办学力量,在中国的几十年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名校学位竞争,尤其是在我国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在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社会的建构期,第二课堂教育如何与校内教育协同发展、有效融合,如何更好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实现已经发展良好社会的重要问题和核心内容了。
1.2 选题的价值。
社区第二课堂教育渐渐走进了每一个家庭的孩子教育过程,这与经济发展快速增长和教育事业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在幼儿园、小学、初中甚至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都已经成为不可逃避的教育方式之一,社区第二课堂不仅仅在城市社会发展中出现,在农村、在偏远山区也有类似第二课堂的教育机构和课外培训机构。以长春市为例,作为省会城市,有很多附属小学、附属中学,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第二课堂教育已经渐渐进入每一个学习阶段。本研究在选题阶段发现了很多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的不足,以及第二课堂教育的优势与发展迅猛的趋势,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进步,在社会学视域下研究社会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教育方式的多样性。
从社会学角度研究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积极意义,社区"第二课堂"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是对学校第一课堂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按照社会控制理论讲的将社会组织有效整合成为有序社会关系,社会控制可以协调社区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修正他们的运行轨道,控制他们的运行方向和运行速率,使之功能耦合、结构协调、相互配套。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笔者发现很少有人对当前基础教育阶段所涉及的社会现象进行社会学分析,对学校第一课堂和社区教育多数从教学管理或者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来描述的,鲜有学者从社会学视域下运用社会学理论从社会发展和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社会竞争日渐激烈,更多的社区教育机构纷纷成立,在社区"第二课堂"教育中学生和家长各自有着自身的感触,学生牺牲了更多的休息时间,走进社区"第二课堂",多数选择与考试和升学有关的文化课程,家庭为了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充裕的补课时间,付出了家长的生活和工作精力,昂贵的课时费更是让很多家庭负担增加,这些都在社区"第二课堂"不断发展过程中渐渐显现出来,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关心的重要问题。笔者之所以从社会学视角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分析,首先出于现实的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因是社会发展的教育方式和选拔人才的方式在社会发展中遇到了一些阻力和来自社会中人们群众的不满,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是正常现象,为了解决困难与问题,本研究通过研究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用社会学的相关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等,通过正确引导社会与民众支持政府正确的实施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协调发展,及时的解决存在公民内心的失衡感和困惑。将社会发展需要从社会结构体系层次加以研究与整合,继续深化和完善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
另一方面,本研究的研究价值还表现还在社区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也为政府部门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也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在人的一辈子中,最先接触的是家庭教育,生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师作为现代化教育的先行军,是奠定学生一生学习基础的教育形式,是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学习阶段,通过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对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再补充、再深入、再消化,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走向更加科学严谨的人生,所以说社区教育的意义是重大的,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途径,社区教育对每名学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在现代化教育的进程中,我们深深的感受到每位学生包括小学生从接受正规教育开始已经渐渐的走向社会。社会教育对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社会教育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也是不容小觑的。而就社会学本身而言,也需要不断的研究和拓展,这样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有关社区教育的研究。
国外有关社区教育的研究具有很多先例,大部分是集中在教育学领域,在国外教育中,社区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式多样,主要是补充日常学校教学目标。时至今日,凡社区教育获得相当发展的国家与地区,几乎都没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基地,这样一些基地通常已经成为当地社区教育的担纲者,并且集中体现该地区社区教育的特色。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北欧的民众学院、日本的公民馆以及新加坡的社区中心等。
美国的社区学院脱胎于十九世纪末创立的初级学院,如今已经在社区教育中确立了核心地位,并且作为"美国高等教育在 20 世纪最有意义的发展"而为社会所普遍的接受与肯定。社区学院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社区学院把自己看做是社区的一部分,把为社区发展服务作为其最高宗旨,它普遍具备职业技术教育、社区教育、大学转学教育、补偿教育和普通教育几大职能,能够解决社区各方、各界的教育需求。同时,社区学院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变自身适应社区的需求,具备灵活、高校、利学的特点,形成了一套保证教育质量、尊重教育规律、而又不削弱适应能力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欧洲国家学校的主要特点是人文教育,而北欧的许多学校则是以人文教育,民族意识的唤醒,健全人格的培养为重点。一路走来,为国民素质的提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相同的背景下,北欧国家发展了民众教育,并把他和民族运动紧密的结合到了一起,就连政治派别和民族运动也都参与到了民众运动中来了。在北欧,把最大限度的办学自由权交给了一些民众小学。在当地没一所民众小学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任务,办学方式多种多样,极为灵活,民众小学除了采取传统的演讲会,辩论会,还创造了独树一帜,别具风格的学习班和旅游团。
在日本,公民管是非常重要的,它始建于 1946 年,他包括公民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公会堂等许多文化教育机关。而其中公民管和军民地区生活息息相关。
他的设置非常的规范,以适应居民的日常生活。针对当地的青年学生,他们设立文化补习班,举办一系列活动,并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讲座,另外还举办讨论会,讲习会,讲演会,实习会,展览会等一系列有益的活动。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还置备各种书籍、记录、模型、资料等;组织各种个样的活动。例如:组织文娱、体育活动,举办有关体育、文娱活动等集会;还经常的和社会上的团体、机关进行一定的联系,以便将其设施提供给居民集会及其他人利用。
1.3.2 我国关于社区教育的研究。
国内社区教育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引进社区教育的概念比较晚,具体时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发展越来越完善,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区教育的星星之火点燃,国民教育的普及和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行更加促进了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学理论中,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讲,社区教育是体制内教育事业的补充和延伸,随着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入 WTO,与世界接轨程度越来越高,社区和社区教育渐渐成为社会学领域研究重点领域之一。
在参阅上海师范大学的黄云龙教授的着作时,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将作者的社区教育着述观点总结为一下几个部分:首先是他讲到社区和街道是有区别的,社区由于受到居民地域生活的便利条件影响,通常是村民自治情况下的村一级的行政机构,社区在城市社会发展中是街道的管辖范围,其公共事务管理的权限一般在社区内自治形式或者交由街道统筹管理;其次是社区教育的发展可以依托学校的教育空白,按照辐射式的发展模式,学校为中心,社区教育即第二课堂为辅助,形成联合管理社区教育;其次是社区教育的报答方式还包括政府机构与社区教育建设的统筹上,主要的架构模式是政府或者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学校自主选择,社区教育机构自由参与的模式进行社区教育安排;最后,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合合作,学校教育作为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这样的认识也是在社区教育发展中其他学者和研究着作比较认可的,即社区教育打造成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主要学习场所和平台。
在社区教育研究领域,台湾学者胡梦鲸教授从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角度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作了相关界定。作者指出在构建科学的社会过程中,学习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所必须坚持的一件事情,学习才有进步,社会的进步是靠个人的学习点滴积累的,社区教育的不仅仅只体现在上学期间的学生,作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坚持学习,社区教育机构能够提供这样的场所和机会,作者指出,在社会中每个人的学习权利是应该起码保障的,目前研究社区教育的学者比较认同在构建学习型社区,通过学习型社区建设进一步构建学习型社会。
在社区教育的研究领域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南客对比国外的社区第二课堂教育发展历史和现状对国内社区教育发展进行了归纳,作者首先对比欧美国家社区教育与国内社区教育的不同发展阶段,国外目前实施的社区组织教育模式、社区行动教育模式和社区发展教育模式等主要形式,按照社区与社会的教育结合密切程度来区分,在国外的社区教育过程中,社区教育的工作者以教育义工的方式出现在社区教育中,强调终身学习的观点,社区教育主要配合就业和解决失业问题进行的,与本研究中的社区"第二课堂"的升学目的存在一定差异,作者强调社区教育对社会就业所发挥的功能。
1.4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以调查研究为主,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
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法是指为明白一个事物的真相,势态发展流程,而去实地进行直观的,局部进行详细的调查。那么引申到我们的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研究中就是指通过对 N 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调研,了解 N 社区"第二课堂"教育的规模,通过分析进而找出"第二课堂"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其他区域同产业发展历程和当地政策得出对策。实地考察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需要复杂的分析和理解,第二就是真实可靠,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和政策解读贴合实际,第三就是直观生动。缺点是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素大,不能够随便的、及时的来去;第二是真实可靠的同时,实地观察法所得材料带有表面性和偶然性;第三就是耗时、耗力。实地考察法可能遭遇因实地考察难度较大,去的次数少,数据存在偶然性和表面性,那么需要在论文结束前进行多次调研,并且尽可能开展持续调查研究,深入到 N 社区各层次教育机构、社区"第二课堂"培训班、具有研究意义的相关家庭,尽可能得出实际的政策和数据。
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研究科学认识的方法。在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研究中,采用哲学辩证的理论性方法,对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研究的文献资料及数据进行整合,为论文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思路。这个方法的好处是省时、省钱、省力,因为到网上查找相关文献,在图书馆就能获得一些相对公正的数据和研究现状,也比较适合诊断与对策研究,文献研究法的不足是材料的效度不够,因为每一个研究都有适合自己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阶段,本研究是社区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文献和相关材料的准确性和适用性不足。用这个研究方法很可能出现过分依赖文献,从而偏离选题,或者采用文献中的数据,偏离研究对象即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实际状况和自身条件,从而造成论文论据的失实。通过分析得出,文献研究法的应用应仅作为论文部分研究思路的参考,通过运用此法,不断完善论文的论证方法和研究思路,论文中用到的数据和研究对象即社区"第二课堂"教育问题及数据应以实地调查研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