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及其延伸和发展
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产生的时代背景
19 世纪 70 到 80 年代,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开始发展到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内部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并有加剧的趋势,尤其当时周期性经济危机不断发生使经济萧条,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世界大战的爆发给资本主义带来更多的风暴,甚至影响到其生存发展。很多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在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在此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社会民主主义、资本主义等理论和思潮进行了不断的争论与斗争从而发展起来。在此基础上,1912 年熊彼特在其《经济发展理论》11一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创新理论”的思想,并在之后相继在《经济周期》和《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12等著作中加以完善和运用,形成了系统的熊彼特创新理论体系。其研究打破传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抛弃了简单地从人口、工资、地租等经济变量的投入量的角度研究经济增长,而是强调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创新活动引起的生产力变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突出作用,他从一个不同以往的角度诠释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从而得出资本主义的历史进程及其最终消亡的结局。
2.2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内容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可以分为创新理论和创造性破坏理论,创造性破坏理论是在创新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熊彼特创新理论基本包括了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力量。“经济发展”其实质是技术创新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从而引起经济生活的一种创造性变动。二是创新的传导机制。所谓传导机制就是“创造性破坏”的产生过程,其实质就是新技术、新行业的产生取代旧技术、旧行业的过程,从而促进经济的不断前进和发展。三是创新的组织者--企业家。企业家是创新的主要主体,他们能够创造新组合、新技术、新方法从而为创新的实现提供条件,推动创新的产生。四是熊彼特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的产生,他强调了经济周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2.1 “组合”和“新组合”的概念
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组合”是一个很特别的概念,其特别在于它在解释创新和企业家职责时的突出作用。对于企业家来说,“组合”意味着必须要求采用一定的生产方法,此时的组合是一个动词;而对于生产过程而言,“组合”仅仅只是代表了其所采用的生产方式,此时的组合则是一个名词。组合的两个要素是组合的对象和组合的方式:第一个要素,即组合的对象是指各种物体和力量;第二个要素,即组合的方式是指采用怎样的手段将各种物质与力量结合起来。熊彼特认为将组合的方式与劳动提供的服务结合起来就形成了生产的手段。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其提出著名的“新组合”的定义,其实质就是企业家对新的生产手段的使用。
熊彼特在其书《经济发展理论》中详述“生产意味着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东西和力量组合起来。每一种生产方法都意味着某种这样的特定组合。不同的生产方法只有通过组合的方式才能加以区别,即是说或者根据所组合的客体,或者是根据它们的数量之间的关系。”13通常的组合包括经济组合和技术组合两种,在熊彼特看来经济组合就是现有的需求和手段,而技术组合则是方法的基本思想。由此可以看出经济组合和技术组合其实彼此并不是一致的,虽然技术生产是由经济制度决定的,但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最佳的技术往往与最优的经济状态不能并存,甚至有可能是背道而驰的。也是因为经济组合和技术组合经常性的不一致才会为企业家的创新活动提供条件。
熊彼特在组合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组合”的概念,其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强调“生产其它的东西,或者用不同的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的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只要是当‘新组合’最终可能通过小步骤的不断调整从旧组合中产生的时候,那就肯定有变化,可能也有增长,但是却不产生新现象,也不产生我们所意味的发展。当情况不是如此,而新组合是间断地出现的时候,那么具有发展特点的现象就出现了。”熊彼特强调的新组合是后一种情况,他强调的发展其实质就是新组合的执行。而这种新组合的产生其实就是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活动。
2.2.2 创新的特殊内涵及其原因
(一)创新的特殊含义
创新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线,它始终观贯穿于熊彼特的经济理论整个理论系统。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新的生产函数,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做了详细的说明:“生产意味着把我们所能支配的原材料和力量组合起来,生产其它东西,或者用不同方法生产相同的东西,意味着以不同方式把这些原材料和力量结合起来。”15这个概念主包括以下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是在有关的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检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上新的发现的基础之上;并且,也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的方式之中。(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并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不是存在。(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也不问这种来源是已经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比如创造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家利用一种新产品、新方法、新市场、新原料和新组织等来创造一种新的组合方式,建立一种新的产生函数运用于经济发展中,促进其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前进。
创新其实质就是打破旧结构,建立新结构,也可说是一种产业结构的变革,所以熊彼特将其称为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创造产生于破坏之中。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强调把技术要素引入经济,技术概念是属于经济范畴的概念,只有把技术和经济相结合才能发挥创新的作用,由创新活动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强调发明家发明的新技术只有被应用于经济活动,才能称之为“创新”,而反之则不能成立。
(二)创新的原因
创新之所以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利润的存在,因为企业家想获取这种潜在的利润,他们就必须进行创新活动。当企业家发现创新可能会带来潜在利润的时候,就会积极地集中资金或者吸引外来资金用于开展创新活动,产生新技术并投入市场生产新产品从而获取利润差额。而在获取这种利润的同时他们又会不断的改进生产函数,使利润得到最大化,这时候企业家才会停止创新,直到又有利润来吸引其创新。获取创新利润是企业家进行创新的直接原因和创新动力,不过熊彼特理解的推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动机还有几类,在其所著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详述:“首先,存在有一种梦想和意志,要去找到一个私人王国,常常也是(虽然不一定是)一个王朝。其次,存在有征服的意志:战斗的冲动,证明自己比别人优越的冲动,求得成功不是为了成功的果实,而是为了成功本身。最后,存在有创造的欢乐,把事情办成的欢乐,或者只是施展个人的能力和智谋的欢乐。”
熊彼特创新理论强调引起创新活动的动力动机有两个,一是拥有获取创新利润的强烈渴望;二是创新主体企业家拥有创新精神。熊彼特在其书《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定义“企业家利润是一种超过成本的剩余,从企业家的角度看,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声称的那样,它是一个企业的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差额。”
熊彼特认为通过创新可以使企业采用新技术,产生新产品,其成本比旧产品的成本低,从而产生成本差额,即所谓利润。
由此可知,利润是创新的产物,因为创新存在潜在的利润,企业家才会不惜花费高昂的技术研究成本进行创新活动。熊彼特强调创新利润的特征:(1)利润是短暂的。熊彼特强调利润是短暂的,不会永恒存在,因为企业家追求潜在的创新利润,进行创新活动产生新技术,投入市场形成新产品,新产品的成本低于旧产品因而获得差额利润,但是其他企业家为获该利润竞相模仿该新技术,如此使新产品大量生产导致其价格下跃,利润被细分、减少甚至消失,如此创新利润日渐较弱直至为零。因此,利润是短暂的。(2)利润不具有剥削性。熊彼特认为利润是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价值表现,就像工人通过劳动而获得工资一样,利润其实是企业家的进行创新劳动应该获取的工资,所以不具有剥削性。(3)利润是垄断利润。企业家进行的创新活动是先由个别企业开始的,由此产生的新产品也是先在个别企业中实施生产并投入市场,此时其他企业并不能享受创新的成果,所以该产品是独一无二,不存在竞争对手,其企业进行的是垄断性生产,获得的利润也就是垄断利润,所以说利润具有垄断的性质。
2.2.3 创新的传导机制
(一)“创造性破坏”的主要内容
熊彼特所说的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创造性破坏的过程。他在其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中强调“资本主义企业的创新,就是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
资本主义发展过程其实就是生产力变革或技术变革的过程,要创造就首先要变革旧的东西,打破传统才能创造出新的东西,实现生产力或技术的变革,这就是所谓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即创造是存在于破坏之中的,想要创新先要打破传统。简单点说,创造性破坏就是一种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的淘汰、发展、更新的过程的一种动态机制。想要这种动态机制有效运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优胜劣汰的市场运行规律的影响,低盈利率的行业和技术会被淘汰或重组,新兴行业会随之兴起,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了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带动更多的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利润。
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特别强调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开展创新活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创造利润,新技术一旦被投入市场就会引起其他企业的竞相模仿形成创新风潮,使企业家通过创新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这时期企业家的创新激情不断消减直至最终消失,创新本身的重要性也日渐消弱,此时经济进步不再受创新的影响而变得越来越自动化了,产业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就只剩下准地租和垄断利润还能存续一段时间,利润就变成日常行政工作的工资了。
(二)经济创新过程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
由于创新存在巨大的潜在利润,可以看出熊彼特的创新概念中的五种情况包含的共同特征就是存在强烈的利润动机和潜在的赢利前景。熊彼特创新概念实质上强调经济发展的动力就是革新生产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生产力的进一步革新而不是生产关系的革新,生产关系的变革其实质就是改变生产的方式,不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的发展,想要经济结构从根本上改变就必须革新生产力。创新的根本目的是要获取潜在的创新利润,要想获取这种利润就需要企业家的创新意识,企业家通过改变或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使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生产条件相结合,破坏旧的生产结构,从而建立新的生产结构,推动经济进步。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是从经济体系内部的变革开始的,破坏旧结构创造新结构,从而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在熊彼特看来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为了满足其获取利润的强烈愿望,从而积极进行创新活动已达到其获利的目的。 首先企业家必须看到创新活动存在潜在的利润,其才会花费资金和时间去进行创新活动;其次通过企业家创新产生的新产品成本必须低于旧产品,其才会积极进行产生要素的新组合;最后其他企业家为争夺创新利润而对该创新进行模仿和更新,纷纷集资形成创新和投资的新风潮。但是,随着更多新企业加入创新活动,需要购买的创新资料也不断增长从而生产出更多的新产品,这会导致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升,而新产品的价格却在不断下降,创新风潮引起创新资金投入量不断加大导致创新企业的资金短缺,产生信用危机,而创新带来的利润却被新企业分割,各个企业获得的创新利润不断减少甚至消失,此时,企业家通过创新活动带来的满足感逐渐消失,企业家的创新激情也逐渐消弱,经济发展进入不景气阶段,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出现新的创新利润时,才会引起企业家新一轮的创新风潮,在此循环过程中,通过优胜劣汰法则,创新会淘汰一批盈利率低的企业,其资本会被重新利用起来和竞争力强的企业进行重新并投入到高盈利率企业或行业中,带来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展优势,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2.4 创新的主体动力--企业家
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创新主体是具有冒险精神的企业家,他强调企业家是真正的、唯一的创新执行者。熊彼特强调企业家一定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却不一定是企业家,企业家能够进行创新活动但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并不一定会进行创新活动。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获得潜在的创新利润,通过技术条件与产生方式的新组合,建立新的生产函数,达到创新的目的。总体来说,企业家和发明家、资本家和股东等均不相同,资本家或者发明家只有把其资本或技术投入新的生产函数中,即运用于创新活动中,他们才是企业家,反之则不成立。熊彼特在其书《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中详述:“企业家的职能不是别的,只是通过利用一种新发明,或更一般地,利用一种生产新商品或用新方法生产老商品的没有试用过的技术可能性,通过开辟原料供应的新来源或产品的新销路,通过重组产业等来改革生产模式或使它革命化。”20总的来说,创新就是以旧换新,打破旧结构,建立新结构,而企业家就是这种活动的执行者。
(一)企业家的特点
第一,企业家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并且能够准确地抓住机遇。企业家要有在众多的不确定性的选择当中敏锐的发现有利可图的选择,并且能够及时的抓住机会,并且有能力筹集资金,促使新的生产方式投入生产,产生新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来购买生产手段或它们的服务,并且加以利用创造利润,使更多的生产者来产生这种新产品。
第二,企业家必须富有创造精神和远见卓识。企业家作为推动经济进步的主体,其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敢于打破常规经济结构,要求企业家不能墨守陈规,一层不变,勇于抛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需要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创建一个新的生产函数,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远见卓识,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赋予实践,具有创造精神。这里还必须强调企业家不仅仅要具备创新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远见卓识,这样才能使其发现创新的机遇,产生新的设想而不是空想或者毫无根据的幻想。
第三,企业家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能力,并且坚韧不拔。企业家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在新产品投入生产时,估算新的生产方式是否具有赢利的能力,评价新组合的价值是否大于以原来的产生要素生产产品具有的价值,只有新产品具有赢利的潜力时,企业家才会进行创新活动,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企业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仅仅具有专业能力还不够,由于高的收益往往代表着高风险,这就意味着企业家在实施新组合时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不管是个人自身还是社会环境带来的困难,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里的困难,都需要企业家具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只有具有顽强的意志力才能克服创新过程中的任何困难,保证创新的顺利完成。
第四,企业家必须理智,不能感情用事。企业家在实施创新的过程中会带来很多的风险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不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到会导致创新的失败,这就要求企业家在做事的时候小心谨慎,不论面对任何情况都必须理智的处理,绝对不可以感情用事。
(二)企业家的精神
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的直接原因就是为了追求潜在的创新利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仅仅是为了赚钱,或者说实现其发财欲望。企业家和只为赚钱的投机商不同,赚钱只是其从事创新活动的部分动机,其最主要的创新动机是能够实现梦想,体现自身的价值,获得社会地位,就是说企业家拥有企业家精神。这种精神包括:(1)企业家都有建立自己私人王国的欲望,即使这个王国是不可能实现的。企业家往往会有建立自己私人王国的梦想,尤其是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企业家,其有很强烈的欲望去获得社会地位,建立自己的私人王国。(2)企业家都对胜利有种极度的渴望。企业家具有很强的征服意识,他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别人,其实他们渴望的并非是自己的成功果实,而是成功本身。赚多少钱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成功的本身。(3)企业家享受创新过程中带来的喜悦。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能够享受到快乐,在完成创新时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在施展个人才华时获得的个人满足感等等。(4)企业家具有坚强的意志。企业家一般总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中活动,当其有新的想法想要实现时就会要求其在新的领域中进行活动,这就使其面对于原来完全不同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原来的助力就会变为现在的阻力,新领域中的一切均变为未知数,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企业家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力,能够为新的设想或新的组合而努力拼搏,从而把其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中。
2.2.5 创新引起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是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理论,其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其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的研究分析得出经济周期现象能够用创新活动来解释。
熊彼特利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的产生,他强调企业家为了获得潜在创新利润而进行创新活动,创建新的生产函数,改变原来的经济运行轨迹,新组合的产生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率,促使个别企业获取高额利润,从而吸引到更多的企业或投资者进行模仿。
高利润促使越来越多的新企业加入创新行业,使整个经济领域形成创新风潮,随之引起投机者的投机行为,信用扩张,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繁荣发展。这会导致新产品的大量涌现,价格会下跌,利润会变得越来越稀薄,直至最终消失,不再有利可图,此时没有新的创新活动的出现,整个经济就慢慢变得萧条,新企业需要接受考验,老企业面临改革,一些小企业被淘汰,经济变得不景气,一段时间之后,新的创新活动会再次出现……,如此周而复始。创新不断的打破旧结构,建立新结构,如此周而复始形成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是建立在康德拉季耶夫(长周期,大约 50 年或更长)21、尤格拉(中周期,大约 9-10 年)22和基钦(短周期,约 40 个月)23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的。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其实质就是把以生产力的变革为实质的创新和经济的周期发展联系起来,用创新活动来分析经济的周期变化,并且把这种周期变动系统化了。熊彼特认为,创新活动打破了原来的均衡,而且这种创新并不是均匀的排列在时间序列上的,可能是成群或成组的出现,而且是不连续的,间断性的出现,尤其是各种创新活动的性质不同,其产生的影响力也不相同,因此由不同的创新活动引起的经济周期的长短也是不同的。熊彼特经济周期强调的是复合模式的经济周期,即长、中、短三种周期并存的经济周期。
熊彼特的周期理论中的三步骤学说,其强调创新推动经济从衰退走向繁盛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即实施创新、模仿创新、适应创新。首先,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企业家会大胆的进行创新活动,改变原有的生产函数,促使新产品的产生。其次,当这种创新利润被个别企业家占有时,就会引起更多的企业家或者投资者来进行模仿创新,与该新产品、新技术、新原料、新市场等有关的经济行为在市场上会被广泛的推广。最后,一些老企业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式下,面对新企业激烈的竞争,旧的生产方式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更新和变革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就会被淘汰,摧毁。这三步骤学说,其实就是创新推动经济由衰退走向繁荣的过程,从创新的开始实施到创新带来的影响最大化的过程,其后因为利润被不断的分享,利润率变得越来越低,直至消失,经济开始不景气,经过一段时间后,新一轮的创新会开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经济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