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经济师论文

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19 共4662字

  2 供应链金融发展概况

  2.1 国外供应链金融概况。

  国外供应链金融早期的发展大多都是从微观的经济单元即企业开始的,主要探究的是如何更好地进行生产经营、资本运作以及现金管理等。最早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是集中在生产和物流上的,后来出于降低营运成本的考虑,开始研究供应链管理中的财务问题,财务供应链从而出现。结合行业特点,财务供应链管理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企业可能面临短期和中期资金问题,同时财务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地被看成是稳定企业关系的方法。

  同期所产生的贸易融资问题等,都涉及到了供应链金融问题。随着问题进一步地深化,供应链金融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领域,简单地说是对供应链资金流的集成管理。

  国外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分为三种形式,分别是商业银行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外资银行中此项业务比较出色的为渣打银行;物流行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国外在这一领域最出色的为 UPS;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国外在这一领域比较出色的为通用电气供应链金融服务。

  2.1.1 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外资银行中渣打银行是一家在新兴市场具有领先地位的国际化银行,贸易融资和贸易服务一直擅长的业务领域,并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渣打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较为完善,渣打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服务不同于单一式产品设计,其将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的核心进行综合的信用评价,以此来为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融服务。渣打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得益于其拥有着传统零售网点、相关业务人才以及技术等优势,在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时,渣打分别为买方和卖方制定融资流程,以及对双方在同一国家进行的国内和国外交易分别制定了审批流程。渣打银行灵活、方便的服务为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提供了解决途径。

  2.1.2 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

  这一部分国外最成功的案例为 UPS 供应链金融,UPS 主要凭借五大优势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分别是:优越的物流产业基础、风险控制成本优势、廉价的资金成本、高效的融资效率、独到的违约处理机制。UPS 主要存在四大支持部门,包括 UPS 包裹快递公司、UPS 物流公司、UPS 资本公司和 UPS 零售。在这些支持部门之中,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机构为 UPS 资本公司。在供应链金融的主框架下,解决贸易商流动性相关的问题将是 UPS供应链金融的价值主线。就目前而言,贸易流动性相关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提高流动性,降低流动性风险。为了应对流动性风险,UPS 提供了诸如 C.O.D 自动、C.O.D.增强、UPS保险等解决方案,而对于增强贸易流动性,UPS 提供了增值服务和垫资服务。从产品功能看,UPS 的金融服务主要集中在四个关键领域:加强公司的现金流、贸易风险管理、国际贸易和商业小额信贷。从其产品演变趋势看,未来 UPS 供应链金融的战略重心仍将落在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物流金融业务,而诸如信用卡、小企业贷款等业务将作为 UPS 供应链金融战略的辅助业务。

  2.1.3 企业主导的供应链金融。

  通用电气最早的金融业务为一些小额的商业贷款,1933 年通用电气开始涉及消费者信贷业务。GE 的经销商不能一次全额支付货款,此时 GE 提供金融服务,以提高存货周转率来提高电气的销售额。通用电气(GE)供应链金融服务是通过通用电气资本公司(GECC)来完成的。GECC 的主要供应链金融服务为融资租赁、存货代占、设备融资租赁。GE 供应链金融服务拥有优质的服务对象,在供应链上真实交易买卖双方的地位相等。同时,在GE 的供应链金融中,GE 既充当供应链资金提供方的角色,又充当核心企业的角色,直接参与供应链贸易,具有掌握信息的优势。

  2.2 国内供应链金融概况。

  国内的供应链金融的主导方最开始为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随着商业银行对外贸易的开展,商业银行随之开展贸易融资业务,这一般被认为是供应链金融的前身。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金融是由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2006 年推出的涵盖内贸外贸全流程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开端,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银行供应链金融开始快速发展,平安银行形成了线上供应链金融品牌,中信银行也形成了特色供应链金融品牌等等。随着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主体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物流行业与电子商务领域也逐渐形成特色化供应链金融服务,物流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代表企业有中国储运、厦门弘信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商务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的代表有阿里金融与京东金融。

  2.2.1 各种供应链金融状况。

  1、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

  为了积极拓展自身的业务范围,保障未来收入增长潜力,同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费率高等现实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它们多数从传统的贸易融资入手,从应收账款贴现、动产质押等单一服务开始,根据客户需求,基于自身资源,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相对完善的商业银行是平安银行。20 世纪 90 年代中,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因为竞争压力进行不断创新,存货融资这一产品开始零散恢复。借此平安银行(原深圳发展银行)总结面向中小企业的货物抵押和票据业务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偿性贸易融资"和"1+N"供应链金融服务。其于 2005 年正式总结为供应链金融服务,并于 2006 年正式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由此开始。总结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①产品先导期,货押业务和票据业务,相关产品为中小企业节约财务费用以及进行产品创新提供了途径。为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奠定了基础。②理念形成期,"1+N"模式,将供应链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信用用于上下游企业授信,进行供应链企业批发式营销。③业务深化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平安银行为企业提供系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其供应链金融业务涉及到了各个领域。实现了"产-供-销"供应链全环节融资。④线上供应链金融发展时期,平安银行已经于 2009 年全面启动线上化供应链金融工程,其线上供应链包括"预付融资"、"现货线上融资"、"反向保理"、"电子仓单质押线上融资"等产品,其产品内外部系统全部打通、全流程线上操作,系统优势明显,其"增值信息服务"完善核心企业与经销商的交易计划,效率优势明显,完善的产品链,业务优势明显。同时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与用友、金蝶合作,与中小企业的网银无缝对接,在软件上占据优势。

  2、物流行业供应链金融。

  物流领域的供应链金融中,第三方物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方物流进行供应链金融创新不仅解决了供应链中的资金流动问题,同时也能优化物流流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发展已逐步进入成熟阶段,涉及的金融形态包括了代收货款、托收、融通仓等方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在我国得到很好的发展。中国储运、厦门宏信、天津港集团等开始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中国储运运用三种形式的金融服务形态,分别为进口提单模式、保兑仓模式与综合供应链物流金融模式来开展自身金融业务。中国储运通过自身运营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物流运作扩展到增值性服务,特别是金融服务。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凭借自身优势联系上下游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谋求自身的利益发展。厦门弘信物流是国内一家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公司凭借自身的技术和软件优势,构建了以快消品产业链一体化、智能化、专业化的供应链运营平台为主体,地产与金融两翼化发展的战略发展策略。弘信供应链平台,拥有着物流运作、融资结算、信息服务、方案创新优势,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功能实现系统化、流程化的供应链外包服务,为客户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供应链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创造企业价值。厦门弘信物流所关于方案创新与融资结算服务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可口可乐 SCMC 公司的白糖供应链。据粗略计算,应用供应链金融的采购模式后,采购成本在原有成本的一半以下。

  3、电子商务领域供应链金融。

  现代供应链领域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因素是互联网因素。从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打破企业与组织的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一体化信息沟通体系,有效促进四流发展来看,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信息的传递效率,同时互联网因素的影响促进了供应链金融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实务中也积极的将互联网金融与供应链金融很好的融合。电子商务领域开展供应链金融很好的将互联网因素运用在了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针对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开展的供应链金融,已经发展且较为出色的有阿里金融、京东金融、苏宁易购等。以阿里供应链金融为例,阿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分为两类。①自有资金贷款,旗下产品为淘宝小贷、阿里小贷,这一业务拥有着门槛较低,操作灵活等优势。②合营贷款,这一贷款主要利用银行的资金。这一业务对象为中国银行,相对门槛提高,额度较大。

  阿里平台所蕴含的数据信息、交易信息同为阿里从事金融的风险防控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阿里发展金融提供了后盾,阿里在发展中筹建网络银行,发展 B2B 供应链,完善物流体系,这些都将为阿里从事融资类业务提供帮助。

  2.2.2 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问题。

  对比国内外供应链金融,不难发现我国国内供应链金融处于初探阶段,虽正在进行不断的完善,但是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1)业务模式单一。

  目前国内供应链金融发起方基本为商业银行,且多以单一产品为主。从国外经验来看,参与供应链的各方包括物流公司、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交易平台提供商甚至核心企业均有突破本行业的限制,发起并主导供应链金融的先决条件及倡导意愿,供应链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显示出操作灵活、形式多样的特点。

  (2)供应链核心企业的主体感较弱。

  对比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我国国内的供应链管理意识薄弱,供应链普遍比较松散,表现为供应链的边界模糊,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的管理缺乏制度化的手段。成员企业对核心企业的归属感不强,也导致基于供应链的声誉效应和违约成本构造起来比较困难。这种状况不仅使得银行可选择开发的链条有限,而且需要审慎评估供应链内部约束机制的有效性。

  (3)风险的聚集。

  由于银行提供供应链金融的基础与保障就是核心企业,核心企业的回购担保模式导致银行所把控的违约风险不再聚集在中小企业上而是聚集在核心企业上,银行提供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只将监控目标聚集在核心企业上,在供应链中即使某个企业的某些项达不到银行的标准,只要这个企业依托的核心企业是信誉良好的大企业,银行在进行审批时就会淡化对这个企业的评价,最后促进这笔融资的进行。一旦最后交易失败,核心企业作为担保方将承受着极大的风险。因为供应链链条企业的高度关联性,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都会危害整个供应链,使得核心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4)信用体系不完整。

  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得不到有效归集和准确评估。在这种情形下,银行在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无法独立完成对供应链所有企业相关数据的调查和分析,不能准确的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情况,直接导致银行无法根据供应链成员的决策和经营来进行贷前审核、贷后追踪。

  (5)信息不对称中存在的利益追求不同。

  供应链金融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首先,供应链融资建立在真实交易的基础上,企业提供虚假的交易信息会使得银行承担较大风险。其次,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构建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的交易量大,企业之间的关系导致企业之间、企业与物流公司之间、银企之间的操作风险增大,银行将无法准确估计中小企业信用水平和实际的融资需求,造成新型的不对称关系。最后,银行在对供应链交易进行审核时主要依赖于物流公司对存货贷前价值评估、贷时监管以及贷后放贷或违约拍卖等操作,这种模式下物流公司一旦存在违规行为,银行将会因此遭受极大损失。

相关标签:供应链管理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