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话及供应链,引用供应链管理专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Haul Lee 一句话:"未来的时代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谁拥有供应链的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上的优势。"如今,企业越来越意识到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作用的越来越大,中小企业所产生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制约着供应链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供应链研究的中心逐步转向于提升资金流使用效率的供应链金融层面。在激烈竞争环境中,充足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尤其是那些拥有着良好发展机遇和发展能力但是因为上下游优势企业的付款政策受到现金流制约发展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因此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供应链中的资金流问题也就成为亟待探索的课题。
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契机,同时供应链金融的不断创新为供应链中的各方带来了发展机遇。就中小企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盘活了上下游交易中的资金,增加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服务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真实贸易;就商业银行而言,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为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了渠道,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现有效的资金投放,并且能够根据供应链的真实交易信息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降到最低;就物流行业而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为物流企业开创了新的业务点,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从供应链金融的中介方逐渐转化为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实现了从单纯物流提供方到物流与金融服务的提供方的转变。
结合当代互联网背景,在利差收紧,同质化严重,金融脱媒等市场形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创新越来越借助于互联网这一因素大力发展,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物流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迅速,以及从事专业的供应链管理的公司也借以自身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优势来提供专业金融服务,同时电商领域也开始大力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1.1.2 研究意义。
我国的供应链金融在最近几年取得了高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实务中仍未完全达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的效果。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信贷覆盖的只是为数不多的中小企业。结合我国供应链金融主导方大部分都为商业银行的现状,现阶段仍无法从主导方的多元化竞争中推动供应链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发展与创新,供应链金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被制约。
联系国内外供应链金融的有关经验和发展现状,从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分析,我国非银行主导供应链金融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案例为从事专业供应链管理的企业,希望通过对该案例的供应链金融的开展以及结合供应链管理与技术进步进行的创新进行分析,为完善我国的供应链发展全局提供启发。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供应链金融。
对供应链金融的认知,首先要明确的是供应链金融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延伸的业务。
伴随供应链思想逐渐被接受以及供应链研究的日趋完善,供应链工具也在实践中逐渐得到完善,从而极大的促进了供应链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效率的提升。在供应链的"四流"的讨论中,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目的是完善资金流的管理,供应链上中小企业有关资金短缺所引发的资金流问题成为了制约供应链发展的核心问题。
对于供应链资金流所对应的供应链金融,学界对此的定义众多,平安银行胡跃飞(原来深圳发展银行副行长)认为,供应链金融是指基于对供应链内部交易结构的分析,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模型,引入核心企业、第三方物流监管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上不同节点企业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结算理财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
结合国外供应链金融发展以及供应链金融的参与机构、相关基础,这里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一种集物流运作、商业运作和金融管理为一体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在供应链管理中,供应链金融将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实现了供应链中物流带动资金流、资金流促进物流的双向协同发展。
供应链金融是企业为达到成本最小化目标,开展全球性业务外包从供应链管理衍生的概念。为达到相应财务效果的众多金融业务也随之诞生,相对应于供应链所提及的金融业务有物流金融、贸易金融与供应链金融等。根据相关特点,我们此处只针对物流金融、贸易金融相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不同点予以说明。
1.2.2 金融创新。
"创新"一词最早源于熊彼特(Schumpeter)1912 年出版《经济发展概论》一书,该书对创新所下的定义是:创新指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也就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实行新的组合,它包括了五种情景:第一,新产品的出现;第二,新生产方法或技术的采用;第三,新市场的开拓;第四,新原材料供应来源的发现;第五,新企业管理方法或组织形式的推行。
此后,国内外学者都对金融创新进行了相关研究。针对金融创新,徐进前在我国率先系统全面的阐述了金融创新,徐进前认为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组合,是为了追求最大利润而发生的金融改革。我国的金融创新的研究大部分是从实务角度出发,普遍存在于金融业务创新与金融工具创新,这些都属于狭义的金融创新。狭义的金融创新主要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在放松金融管制以后在金融产品、金融业务、金融机构等方面的创新。与狭义金融创新相对应的是广义金融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是将金融业的每一个新的发展都视为金融创新的过程,它包括的范畴相当广泛,从具体的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到金融机构、市场的创新,再到整个金融制度及金融监管体系的创新。
1.3 文献综述。
1.3.1 供应链金融文献综述。
(1)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徐学锋,夏建新(2010)指出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首先是在传统商业银行贸易融资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的,其次是在供应链管理中第三物流企业所创新的预付款融资、库存融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并根据供应链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问题,提出融入互联网元素,来促进第三方企业与商业银行转型的设想。
综合文献看来,学界将供应链金融形态一般分为三种,预付账款融资、库存融资、应收账款融资。余国杰,赵红梅(2009)将我国国内预付账款的融资模式分为卖方担保差额退款、卖方担保货物回购、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先票/款后货,其中前两种模式统称为保兑仓业务。白少布,刘洪(2009)认为保兑仓业务是在仓单质押业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核心内容是供应商(卖方)承诺向银行退回承兑金额与发货金额的差价的前提下,向银行申请以卖方在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的贷款融资,并由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的业务模式。
鲁其辉,曾利飞,周伟华(2012)分析认为供应链融资中的应收账款融资手段能够将处于融资渠道短缺情况下中小供应商有可能出现的不连续生产转变为连续生产,并且能短周期内在快速增长的市场内达到最优产量;应收账款融资同时也可以使得厂商处于连续供货状态,最终使得厂商收益达到最高;金融机构的收益随着供应商实力上升相对下降,供应链金融中应收账款融资对金融机构、中小供应商有很大应用价值。
(2)供应链金融创新及相关技术支持。
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一直与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密切相关,Alea Fairchild(2005)提出提高智能配比的信息流效率可以让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的金融服务有一个更好的认识。智能匹配的方法作为一个沟通和自动决策过程的机制,包括了将财务配套活动与供应链其他活动链接起来的能力。推动了业务流程的简化从而降低成本,并显露出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利益增长点。通过智能匹配方案,同时通过行业标准和协作流程,把操作机制和企业运营进行整合,让整个供应链的信息流透明化。Sadlovska, Viktoriya (2007)报告了供应链金融中的科技创新。自动化跨境支付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提高买家与卖家金融机构之间的支付效率、信息互换效率,以及降低支付费用。据波士顿研究公司 Aberdeen 的一项研究报告,随着创新的不断开展,供应链金融将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
胡跃飞,黄少卿(2009)认为我国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实体经济背景为分工的演变与制造模式的变化、供应链管理的兴起与全球贸易的增长。陈旭辉(2012)分析了深圳发展银行(现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创新,在我国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中,各商业银行纷纷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市场上同质化严重,各商业银行恶性竞争严重。深圳发展银行先后经历了货押业务创新、贸易融资创新、供应链金融创新三阶段。文章对深发展开展供应链金融的外部环境、内部环境的优势、劣势、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深发展所存在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各种不足,为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创新提供改进建议。文章给出制度优化保障措施、组织架构优化保障措施、人力资源保障措施三类供应链金融创新保障措施。
1.3.2 金融创新文献综述。
(1)金融创新动因。
在金融创新的理论中,对于金融创新的动因的相关分析构成了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
对于金融创新的动因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可以归纳为"宏观动因".Hanuon,McDowell(1984)认为金融创新是对科技进步的一种积极吸收,银行业采用信息技术是导致金融创新的主要动因。Allen,Gale(1991)认为金融创新是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或者说是金融组织依据外生变量的变化对经营管理内生变量的调整。第二类可以归纳为"微观动因".Hicks,Niehans(1976)把降低交易成本看作是创新的首要动机,认为创新的实质是对技术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Van Horne(1985)认为金融创新是为了进行风险分散。
(2)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我国的金融创新研究大部分集中在实务方面,多涉及国内金融体制与金融监管问题。
吴宗金(2005)将金融创新归纳为金融业务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构建稳健型金融创新体系来进行风险防范,需要激发金融业务创新的内在动力、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和组织创新、明确对金融创新的监管理念、加强国际间的金融监管合作、加快培养高素质的金融监管专业人才、积极进行监管方面的创新、建立完备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和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郑丽(2006)基于博弈论方法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并引用美国例证,认为我国的金融创新使金融风险不断加剧,要实行有效的监管,必须规范金融创新的主体行为,健全银行信用的运行体制、放松对金融机构的直接管制与强化风险监控并重、扩大监管范围、健全信息披露制度,预防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加强金融立法,建立健全金融监管的法律体系。
1.4 研究框架。
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来讲述。
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介绍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为供应链的相关参与机构带来实际利益,并指出现阶段互联网对金融业务的影响。接下来对供应链金融与金融创新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第一部分的最后,介绍了论文框架,分析了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部分:分析国内外供应链金融概况,并介绍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对比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历程,总结国外优秀的供应链金融经验,分析我国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不足。
第三部分:案例介绍部分,首先由于国内供应链金融存在的不足引出论文选此案例的原因。其次,对案例进行介绍,介绍案例公司的背景资料、主营业务构成以及特色供应链业务,最后介绍了案例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构成,供应链金融创新的具体应用。
第四部分:案例分析部分,总结了案例分析的理论基础,对案例公司进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创新的动因进行宏观与微观背景解析,其次对案例公司供应链企业上下游企业金融需求进行分析。案例公司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是基于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开展的金融业务,案例分析部分,分析了案例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创新为怡亚通公司带来的效果。本节最后分析案例公司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所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对策。
第五部分:案例总结与政策建议。对商业银行的业务与风险控制模式提出建议;从中介机构开展供应链金融角度提出建议;最后从政府支持角度对我国供应链金融提出政策建议。
本文主要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选择从事专业供应链管理的企业为案例,对比中外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引发对中国供应链金融现状的诸多不足的思考,论证案例公司的经验能否弥补这些不足,其次本文基于案例公司的供应链管理背景,以相对发达的技术带动了相关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最后希望借以案例公司的分析能对我国供应链金融相关业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1.5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从国内对于供应链金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部分都是基于商业银行的角度。对比国外的供应链金融,我国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太过单一。本文选取深圳市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怡亚通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文章可能的创新点为:(1)本文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对怡亚通供应链金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怡亚通公司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实践进行很好的阐述。(2)对怡亚通公司供应链金融创新结合宏观、微观背景并通过对怡亚通供应链上下游的金融需求分析来对怡亚通供应链金融动因进行阐述,怡亚通通过供应链金融创新为企业赢得了综合效益的增加。同时也提出了怡亚通供应链金融创新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为同类型企业进行供应链金融提供参考。
本文的不足之处:(1)由于案例公司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时间比较短,资料收集不够完善,本文仍需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