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和建议。
文章厘清了线上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关系,通过对比传统信用风险指标体系和线上供应链金融指标体系,SVM 模型和 Logit 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结果,可以看出:线上供应链金融体系结合 SVM 模型可以更全面地识别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有利于客观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水平。
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完善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综合评价体系的信贷数据库,掌握更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多个层面的数据,提高数据分析的技术和方法,挖掘数据背后潜在的信息,以期为企业提供更高比例的短周期、低成本的信用贷款,相对降低抵质押贷款的比例,开拓市场的同时保证信用风险维持可控,为实体经济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具体建议如下:
(1)打造线上供应链金融品牌,积极开展全产业链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引导企业进行线下到线上化的转变。在营销过程中,银行业应该注重将产业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客户开发,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线下到线上服务方式的过渡,加深与核心企业数据平台方面的深度合作与平台对接,使银行可以实时查询并监测供应链上各个企业的经营状况。拥有了供应链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生产、销售等各个层面的数据,就能基于真实的交易数据进行数据挖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更合理的融资成本定价,为客户提供更个性化的金融服务同时也能够保证风险可控。
(2)使用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完善定性指标数据,加强对风险识别模型的检验,提升数据分析能力,建立更多样化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式。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数据更侧重于企业的财务数据,而对授信对象其他定性数据的关注较少,这造成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剧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同时银行也失掉了一些优质资产和投资机会。因此,银行业应该根据中小企业的行业特性和业务特色,为中小企业打造更具针对性、更适用的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从供应链的角度出发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3)加强与物流、电商平台的跨界合作,加大线上供应链金融运作平台IT 方面的投入。未来的业务主要通过线上平台进行,银行的线上平台兼容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开发和数据处理,大型的电商平台、物流平台进入较早,有更多的资源积累和运营经验,银行可以展开与他们的合作,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实力。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文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较新的概念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信用风险的研究。综合已有文献的研究思路,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概念、模式、风险因素、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和可以继续研究的地方:
(1)指标体系方面。本文的指标体系是根据已有文献和银行的实践综合分析构建的。鉴于行业发展变化较快和本人认知的有限,指标体系也需要持续更新和完善。
(2)数据方面。企业的财务和供应链上数据属于商业机密,较难得到,因此本文选择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或许不够全面,对未上市中小企业代表性稍欠缺。另外,本文对于定性数据的处理是借鉴吕跃进的四级标度,精确性会稍低一些。
(3)评价方法方面。本文选择 SVM 和 Logit 模型相互对比分析,模型还可以拓展和更新。
参考文献:
[1] 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供应链金融[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9.
[2] 杨柳。 银湖网:定位供应链金融打造 P2P 平台样本[J]. 卓越理财, 2014(10):21-22.
[3] 刘光琦。 "物流三人行"之一:解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J]. 中国储运, 2014(7):72-73.
[4] 孙爱丽, 牛淑珍。 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线上供应链金融[J]. 商业时代,2014(1):66-69.
[5] 苏晓雯。 基于协同论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信用度分析[J]. 当代经济, 2012(5):120-121.
[6] 黄丹。 线上供应链金融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7] 汪鑫。 基于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 厦门大学, 2014.
[8] 郭菊娥, 史金召, 王智鑫。 基于第三方 B2B 平台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演进与风险管理研究[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1):13-22.
[9] 刘迎欢, 史臣旭。 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探究[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6)。
[10] 谢琴。 线上供应链金融平台间交易联动分析[J]. 时代金融, 2013(35)。
[11] 谢琴。 基于 OOPN 的线上供应链金融交易联动机理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12] Clark T H, Lee H G. Performance, interdependenceand coordination in business‐to‐ business electronic commerce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00, 1(1-2): 85-105.
[13]Kaplan S, Sawhney M. E-hubs: the new B2B marketplaces[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0, 78(3): 97-106.
[14]Fairchild A. Possible Disintermediation: What Role for Banks in Electronic Invoicing(EIPP)[J]. BLED 2003 Proceedings, 2003: 44.
[15]Fellenz M R, Augustenborg C, Brady M, et al. Requirements for an evolving model of supply chain finance: A technology and serviceproviders perspective[J]. Communications of the IBIMA, 2009, 10: 227-235.
[16]Stemmler L. Therole of finance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Cost management in supply chains. Physica-Verlag HD, 2002: 165-176.
[17]Caldentey R, Chen X. TheRole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Procurement Contracts[M]// The Handbook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9:289-326.
[18]Wandfluh M, Hofmann E, Schoensleben P. Financing buyer–supplier dyad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financial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2015:1-18.
[19]Altman,E.I, and Narayanan, Financial Ratios 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J]. Journalof Finance, 1968.23(9):589-609.
[20]Martin D., Early Warning of Bank Fmlure: 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J]. Journal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77(1):249-276.
[21]Ohlson, J .Financial Ratios and the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Bankruptcy [J], Journalof Accounting Research,1980 (19):109-131.
[22] 吴岩。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J]. 科技管理研究, 2005, 25(9):201-202.
[23] 夏立明, 宗恒恒, 孟丽。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供应链金融视 角的研究[J]. 金融论坛, 2011(10):73-79.
[24]Longstaff, Francis, Eduardo Sctwartz.Asimple approach to valuing risky fixed and floating debt [J]. Journalof Finance,1995(50):789-819.
[25]Elloumi,Gueyie. Financial Distres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EmpiricalAnalysis[J].Corporate Governance,2001 (1) 15-27.
[26] 张玮。 供应链金融风险识别及其信用风险度量[D]. 大连海事大学, 2010.
[27] 李时春, 周国祥。 CreditMetrics~(TM)和 KMV 模型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比较分析[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18(8):66-67.
[28] 迟晨。 KMV 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度量的实证研究[J]. 海南金融, 2010(2):41-44.
[29] 闫俊宏。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其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 西北工业大学, 2007.
[30] 汪守国, 徐莉。 供应链融资模型及其风险分析[J]. 商业时代, 2009(22):75-76.
[31] 刘远亮, 高书丽。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研究[J]. 海南金融,2013(2):20-24.
[32] 王琪。 基于决策树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信用风险评估[J]. 新金融, 2010(4):38-41.
[33] 曹俊。 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管理[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34] 胡海青, 张琅等。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 软科学,2011(5):26-30.
[35] 袁昌劲。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识别及概念构建[J]. 北方经贸, 2014(3):135-135.
[36] 云蕾。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模式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29):169-170.
[37] 李更。 互联网金融时代下的 B2C 供应链金融模式探析[J]. 时代金融旬刊, 2014(1):67-69.
[38] 李鑫。 如何破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困局--以票据电子化推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两个设想[J].当代金融家, 2015(8):112-113.
[39] 宋平, 古晨, 杨琦峰。 线上供应链金融参与主体竞合演进动力机制研究--基于保兑仓融资模式[J].武汉金融, 2014(12):21-24.
[40] 何娟, 沈迎红。 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云仓及其运作模式初探[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 (7):5-13.
[41] 马学梅。 论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金融[J]. 电子商务, 2014(7):5-6.
[42] 沈亚青。 基于 B2C 电子商务的供应链融资模式探析[J].经济师, 2014 (2):13-15.
[43] 李卫姣, 马汉武。 基于 B2B 的供应链融资模式研究[J].科技与管理, 2011, 13(4):68-72.
[44] 徐维莉。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发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1):66-68.
[45] 世界银行。《新兴市场经济中的商业银行》。中国计划出版社[M],1995.
[46] 赵其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M],2001.
[47] 白少布。 面向供应链融资企业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 经济经纬, 2009(6)。
[48] 熊熊, 马佳, 赵文杰,等。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信用风险评价[J]. 南开管理评论, 2009,12(4):92-98.
[49] 胡跃飞, 黄少卿。 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财经问题研究, 2009(8):194-206.
[50] 李萌。 Logit 模型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管理科学, 2005, 18(2):33-38.
[51] 胡海青, 张琅, 张道宏。 供应链金融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研究--基于SVM 与 BP 神经网络的比较研究[J].管理评论, 2012, 24(11)。
[52] 张奇, 胡蓝艺, 王珏。 基于 Logit 与 SVM 的银行业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 理论与实践, 2015(7):1784-1790.
[53] 刘远亮, 高书丽。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的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基于北京地区信贷数据的实证研究[J].新金融, 2013(1):45-49.
[54] 邓爱民, 王珂。 中小企业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用风险评估的实证研究[J].征信,2015(09)。
[55] 吕跃进, 张维。 指数标度在 AHP 标度系统中的重要作用[J].系统工程学报, 2003,18(5):45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