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资产证券化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投资银行家 Lewis S.Ranieri 在与《华尔街》杂志社记者讨论抵押贷款过手证券时首次提到了这一概念,随后,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开始在金融界流行开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凭借其自身的诸多优势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起来。
我国在 20 世纪 90 年代,由当时的三亚市开发建设总公司发行了三亚地产投资券,首次尝试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2003 年 6 月,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发行优先收益权。2004 年中国工商银行宁波分行发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这些尝试都为日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经验。2004 年 8 月,中国联通发行 CDMA 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起航。在资产证券化随后的发展历程中,历经了金融危机等诸多坎坷。按照简政放权、宽进严管的要求,中国证监会在 2014 年 2 月取消了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行政许可,改为实行市场化的证券自律组织事后备案和基础资产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自此,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发行量激增,逐渐成为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虽然从宏观上看,我国经济的发展增速有所减低,但是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国内很多企业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较高的融资需求。鉴于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具备其他融资工具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虽然目前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市场规模在整个资产证券化市场上占比仍然较小,但其绝对数额仍然非常庞大,这也彰示着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可能存在的巨大市场空间。
鉴于此,本文旨在对企业资产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发展历程进行阐述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案例,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点浅薄的解决建议,希望有助于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长远发展。
1.2 文献综述。
上世纪 70 年代,资产证券化在美国兴起之后,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资产证券化的概念、特征及运作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并出版了一系列着作。美国耶鲁大学FrankJ.Fabozzi 教授从产品运作原理的角度给"资产证券化"作出了一个明确的解释:"证券化可以被广泛的定义为一个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将具有共同特征的贷款、消费者分期付款合同、租约、应收账款和其他不流动的资产包装秤可以市场化的、具有投资特征的带息证券。"我国资产证券化理论建立初期主要是以借鉴国外理论为主,并且主要以研究信贷资产证券化为主。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以沪深交易所为代表的交易场所规模不断扩大,创新产品种类逐渐增多,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逐渐兴起,相应的学术研究热潮亦随之高涨。我国学者在对国外资产证券化业务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法律体系、资本市场现状等具体国情,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法理基础、监管体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企业资产证券化专项计划:中国特色 ABS 的历史、现实与未来》(沈春晖,2013),对专项计划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专项计划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进行了辨析,对专项计划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深入分析。《我国证券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若干思考》(中国证券业协会,2013)从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运作原理、我国发展现状及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李彦之,2014)对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运行机理、发展历程及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1.3 研究方法及目标。
资产证券化是一个体系较为完善的业务品种,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需要结合中外发展模式比较进行。本文主要采用了比较分析、图表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本次研究,旨在对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了解,为该项业务目前遇到的发展瓶颈提出一些解决建议,为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1.4 创新与不足。
本文结合 2013 年出台的《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以及 2014年新的监管审批体制,对新形势下的企业资产证券化进行分析和探讨。但是本文仅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发展历程等方面对业务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从法律角度对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法理基础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与业务运作相关的会计处理、税收安排等问题未做深入研究展开,同时对其他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探讨也还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