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由于近代侦探小说隶属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通俗文学的阵营,长期以来受新文学审美精神和价值标准的左右,二三十年代繁荣的通俗期刊市场和风靡于上海文化市场的鸳鸯蝴蝶派文学,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和客观评价。更有甚者,还有些新文学作家将凡是不属于新文学营垒、具有休闲倾向的作品,一概称之为"鸳鸯蝴蝶派",直接将"鸳鸯蝴蝶派"看作"作品垃圾箱",这无疑是有失公允的。
一种文学创作现象的风靡与盛行,必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通过都市视角的观照,我们发现近代侦探小说虽然是通俗文学的一种,但它不是以单纯满足读者追求刺激、猎奇好异的心理为最终目标,它的题材内容也不狭窄,不仅限于侦破案件,它深入到了都市文化的内部。
近代上海在殖民历史的阴霾下,呈现出地域血缘混杂性,都市于华洋之间摇摆的状态迅速崛起,以种种异样的社会形态向传统社会宣告着它的异域感,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道德观念的转型、文化背景的变迁、社会运行节奏加快、人际竞争程度的加剧等等。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传统礼俗社会与乡村生活中较为稳固亲密的人际关系、彼此间的相知相识已消失殆尽,大都市人口的流动性和匿名性,一方面蕴含着无数个个体的自由选择,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这样的生存环境导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陌生与隔离,人们渴望着走进现代社会、了解现代社会,却无从摆脱无所适从的恐惧和心理障碍。
上海这座城市兼具华洋冲突、革命舞台、商品消费都多重属性,本身就是一部庞大而多义的文本。正是由于现代都市空间的不断建构,现代摩登都市元素的不断刺激,为小说家们提供了重要的创作素材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催生了近代侦探文学的诞生。他们大多以民初以来的都市社会实景为创作背景,涉及到青年教育、自由婚恋、财产争夺等社会问题。侦探在是与罪恶和黑暗世界直接打交道的人,他们与身俱有的现代意识同现代都市密切联系,逼视着城市背后的黑暗,将现代都市中的光怪陆离以各种不同的角度展示在读者的面前,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记述得细致而生动,记录下了一些新文学作品所遗漏的细节。虽然他们不可能像本雅明那样对都市文化做出深刻的反思,往往以传统的道德观来和以往的生活经验来对都市社会中的种种现象做出评判,但正如小说中的侦探拨开迷雾查得真凶那样,中国的侦探小说家试图拨开都市社会繁华的面纱,展现都市与人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一、文本:
[1]程小青著《霍桑探案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4 年版
[2]孙了红著《蓝色响尾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年版
[3]孙了红著《侠盗鲁平探案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年版
[4]汤哲声编《血纸人》,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版
[5]我佛山人著《九命奇冤》,广州:花城出版社,1986 年版
[6]吴趼人著《吴趼人全集》,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8 年版
[7]刘鹗著《老残游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年版
[8]伍国庆编,周桂笙译《毒蛇圈(外十种)》,湖南:岳麓出版社,1991 年版
[9]于润琦编《清末民初小说书系·侦探卷》,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7 年版
[10]柯南·道尔著,丁钟华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北京:群众出版社,1981 年版
[11]爱伦·坡著,倪乐、曹明伦译《爱伦·坡集》,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版
二、论著:
[12]阿英著《晚清小说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版
[13]曹正文著《世界侦探小说史略》,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年版
[14]范伯群著《中国近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15]汤哲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思辨录》,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
[16]汤哲声著《流行百年:中国流行小说经典》,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年版
[17]陈平原著《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18]陈平原著《中国现代小说的起点:清末民初小说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9]郭延礼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20]袁进著《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1]黄禄善著《英美通俗小说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
[22]王德威著,宋伟杰译《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23]李欧梵著《徘徊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 年版
[24]栾梅健著《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25]杨国明著《晚清小说与社会经济转型》,上海:东方出版社,2005 年版
[26]魏绍昌编《鸳鸯蝴蝶派研究资料》,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年版
[27]樽本照雄著,贺伟译《新编增补清末民初小说目录》,山东:齐鲁书社,2002 年版
[28]黄泽新、宋安娜著《侦探小说学》,天津:百花文艺出版,1996 年版
[29]任翔著《文学的另一道风景--侦探小说史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年版
[30]卢润祥著《神秘的侦探世界--程小青孙了红艺术谈》,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 年版
[31]范伯群编,刘祥安著《中国侦探小说宗匠--程小青》,南京:南京出版社,1996 年版
[32]姜维枫著《近现代侦探小说作家程小青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地址,2007年版
[33]李今著《海派小说与现代都市文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
[34]曹正文、张国瀛著《旧上海报刊史话》,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年版
[35]乐正著《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36]马逢洋著《上海:记忆与想象》,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年版
[37]李欧梵著,毛尖译《上海摩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38]陈伯海、袁进编《上海近代文学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1993 年版
[39]罗苏文著《近代上海:都市社会与生活》,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年版
[40]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 年版
[41]杨剑龙编,张登林著《上海市民文化与现代通俗小说》,上海:上海文化出版,2012 年版
[42]包亚明著《游荡者的权力--消费社会与都市文化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43]高润泉、山口久和编《中国的现代性与城市知识分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44]王文英、叶中强著《城市语境与大众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45]丹尼尔·贝尔著,赵一凡、蒲隆、任晓晋译《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 年版
[46]瓦尔特·本雅明著,王涌译《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上海:译林出版社,2012 年版
[47]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北京:三联书店,2010 年版
三、论文:
[48]李德超、邓静《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热潮探源》,《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 年 02期
[49]张萍《侦探文学在中国的两次译介热潮及其影响》,《中国翻译》,2005 年 5 月 03 期
[50]张昀《论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热之原因》,《福州大学学报》,2006 年 02 期
[51]杨绪容《周桂笙与清末侦探小说的本土化》,《文学评论》,2009 年 05 期
[52]班柏《民国期间的侦探小说期刊群》,《中国出版》,2013 年 14 期
[53]胡和平《试谈中国侦探小说》,《理论与创作》,2001 年 06 期
[54]王燕《近代中国原创侦探小说》,《齐鲁学刊》,2003 年 02 期
[55]刘为民《论白话侦探小说的新文学性质》,《南京大学学报》,1997 年 02 期
[56]杨剑龙《论鸳鸯蝴蝶派侦探小说的叙事探索》,《文学史研究》,2005 年 04 期
[57]高杰《论文化视野中的侦探小说》,《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 年 03 期
[58]袁洪庚《现代英美侦探小说起源及演变研究》,《国外文学》,2005 年 04 期
[59]邹白茹《晚清西方小说风行的文化解析》,《求索》,2007 年 07 期
[60]宾恩海《浅谈孙了红侦探小说的平民意识》,《阅读与写作》,2001 年 06 期
[61]上官燕《爱伦·坡与游荡者》,《世界文化》,2011 年 01 期
[62]上官燕《巴黎城里的游荡者和游荡者眼中的巴黎城》,《外国文学》,2013 年 01 期
[63]陈国伟《都市感性与历史谜境:当代华文小说中的推理叙事与转化》,《华文文学》,2012年 04 期
[64]付梅溪《小说,犯罪,与城市》,《广西城镇建设》,2012 年 11 期
[65]万志鹏《一种认识犯罪对的独特角度--评路易丝·谢利,<犯罪与现代化--工业化与
[66]城市化对犯罪的影响>》,《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6 年 06 期
[67]王光明《侦探文学与城市》,《小说评论》,1995 年 06 期
[68]刘静、何希凡《论侦探小说的封闭空间》,《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 年 04 期
[69]杨春华《清末民初现代化过程中的侦探小说研究》,上海大学 2008 年硕士学位论文
[70]李世新《中国近代侦探小说发生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 2003 年硕士学位论文
[71]刘亚男《中国现代文学中西方侦探小说接受情况研究》,黑龙江大学 2009 年硕士学位论文
[72]朱定爱《论程小青的侦探小说》,华中师范大学 2002 年硕士学位论文
[73]于敏《论孙了红及其反侦探小说创作》,兰州大学 2010 年硕士学位论文
[74]张燕《晚清侦探小说研究--以四大小说杂志为中心》,华东师范大学 2009 年硕士学位论文
[75]徐笑吟《都市空间·游荡者·视觉体验》,上海师范大学 2011 年硕士学位论文
[76]王进庄《二十年代旧派文人的上海书写》,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年博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