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80 后”父亲教育对子女成长影响
第一节 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对子女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80 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对孩子造成的直接影响,这也就是典型的“父爱缺乏综合症”.此症状主要表现在孩子的心理和生理方面,因为在成长的道路上缺少父亲的教育和关爱,而产生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不善和人交往、沉默寡言、时而冲动暴躁、时而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甚至会做些早恋、旷课、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等过激的叛逆行为。德国和日本的儿童心理研究专家共调查了两个国家约三千名的少年和儿童后发现,孩子越早的缺失父爱就越容易患“父爱缺乏综合症”,并且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更加严重,调查表明,男孩子患此症的概率要多过女孩子的一倍。
子女对父亲的依恋可以使孩子拥有防御外界不良行为、不良刺激的正能量,帮助子女建立自信的性格特征,勇于探索外面的世界,同时也能积极的面对和处理挫折。如果“80 后”父亲无法带给子女安全的依恋,那么会削弱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动力,面对复杂的社会时表现为不自信。这种情况下,会更加容易在外面不良因素的诱发下表现出各种各样情绪和行为问题。
二、对子女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
“80 后”父亲男性化的行为特征,能够直接向孩子提供角色行为的参考。对于男孩子,父亲可以通过自己鲜明的男性特征,影响自己的孩子,培养孩子的男子气概。父亲的一举一动以及行为习惯都会影响正处于模仿能力超强阶段的孩子。“80 后”父亲要特别重视这个问题,注意自己的言行,向孩子传递健康积极的能量。对于女孩子,父亲是她们生命中接触到的第一位男性,女孩很容易将其他男性与自己的父亲作比较,把父亲看作是模范男性。所以,父亲对女儿情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首先,她们会对父亲产生强烈的依赖感,同时,父亲能够满足女儿所需要的安全感,作为将来女儿寻求伴侣的标准。“80 后”父亲身上担负着家庭教育的责任,对孩子性别的统一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父亲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无可取代的。父亲宽阔的肩膀能让孩子感受到力量的概念;父亲身上所散发出的成熟男人的魅力,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养成;父亲丰富的生活经验,广博的见识,是孩子拓宽视野,发展天性的动力;父亲对孩子的关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充足的安全感。着名教育专家郑委提出,爸爸不参与家庭教育,孩子可能会“第三性”!男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的核心是“环境影响”,女孩子的性别异化问题的核心是“角色定位”的问题。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孩子远大的抱负与理想都是在父亲的指引下建立的,父亲能够帮助儿子建立一往无前的精神,激发孩子迎难而上的勇气,培养坚毅的性格;相反,父亲会温柔的对待女儿,培养女儿贤惠、高雅的气质。“80 后”父亲如果无法意识到自己在家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的话,不积极承担自己家庭教育的义务,孩子只接受母亲一个人的教育,那么孩子的性别统一形成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孩子对性别的区分不够明确,造成不可预知的后果。
父亲在和孩子的互动中,也会影响孩子对性别的辨别以及定型。“80 后”父亲陪伴孩子的时间越长,就能赋予孩子越多的安全感以及自尊心,并且进一步提高孩子的交际能力,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也就越强。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孩子自然是更希望父亲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在一起,并且容易向父亲打开心扉,在游戏中也就更容易让父亲进入到自己的世界中。父亲和母亲对待儿子和女儿的差别并不明显,但是父亲对儿子和女儿的教育却有着明显的差别。母亲对待儿女的教育却几乎相同,都是以温柔、呵护为主。父亲对待儿子会通过较为严厉,并且具有一定引导性的方式,而对于女儿,更多的是温柔、呵护。父亲是根据社会规定的角色标准来对待孩子的,让孩子能够切实感受到社会生活的映射。孩子在与父亲的相处中,能够感受到关爱和充足的安全感,进而对父亲产生依赖感,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弥补社会性发展的劣势。
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进程。教育能够指导孩子正确的性别发展。家庭中,孩子认为父亲就是社会规范的象征。在孩子眼中,父亲是超人。在孩子的成长发展中,父亲一直向孩子表现着威严的形象,这让孩子对父亲产生了敬畏的心理,出于对父亲的崇拜,会积极的模仿父亲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社会原则和道德规范。在父亲不断的影响下,不断的提高自己。在即将步入社会的年龄阶段,对角色性别的认识也慢慢融进了人格结构中,发展成社会价值观念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80 后”父亲应该重视这一信息,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80 后”父亲身上担负的责任更重要,他们不止要教育孩子,还是将孩子带入社会的引路人。父亲是社会和家庭的链接,将两方面的信息互相传递,在父亲的指引下,孩子渴望外面的世界,并且为了踏入外面的世界,积极准备着,努力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各方面的技能,带动了孩子的学习动力。所以“80 后”父亲一定要重视自己肩上的责任,加倍关注孩子的成长,保证孩子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三、对子女道德行为发展的影响
据相关研究发现,父亲缺失家庭的子女比父亲存在家庭的子女,在内部道德判断、道德价值、接受批评、愧疚和规则一致性上远远要少的多。
我国自古以来就比较注重家庭教育。近期,家庭教育工作又受到更多的重视,有了新的发展,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了家庭教育的水平。但是家庭教育在伴随的发展的同时又面临了更多的挑战。计划生育的实施导致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孩子难免会受到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留守、流动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离婚问题越来越严重,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的教育问题受到关注;一些星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子女的不良行为常常引起社会人民的公愤。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独生子女已身为父母的局面。家庭中只有一个孩子,“80 后”父亲对孩子的期望值就会更高,孩子多承担的也就越大,另外,只有一个孩子会让父亲将所有的宠爱赋予这一个孩子,难免会宠爱过头变成溺爱、骄纵,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道德行为发展。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来自多方面的,与父亲的教育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树立自己正确的教育观念。
“80 后”父亲与孩子长期的相处之中,要留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具有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兴趣,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有效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优秀的人格,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严谨的教育方式,将德、智、体、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等元素完美的融合到家庭教育中。在进行家庭教育时,有效发挥父亲教育的作用,与学校、社会配合,帮助孩子全面发展成长。
四、对子女个性品质发展的影响
父母双方对于孩子的教育缺一不可。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有“阴阳”一词,释义为变幻的世界,而“阴阳”的寓意是在追求一种和谐。在家庭教育中也要做到阴阳互补,两者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目前是情况是,孩子出生就被母性教育围绕着,在婴儿时期,母亲对其进行悉心的呵护、喂养;到了幼儿园时期,又被女老师围绕着,受到完全女性的管理和教育;到了小学阶段和初中时期,女老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80 后”父亲缺少了家庭教育的参与,那么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皆会受到女性教育的影响,难以形成男子气概。有人指出,现如今的社会呈现出一种阴盛阳衰的状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中少男性教育的影响。男性和女性教育各有其长处,没有哪一方可以取代另一方。没有的男性教育的影响,孩子的各方面,包括人格、脾性、感情、逻辑思维和意志等,都会呈现出女性化的特征。这样说并非是要否定女性教育,母亲的仔细、认真、温柔,能够及时给予孩子呵护和关爱,同样十分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了男性教育,就会导致孩子的性格变得懦弱、多愁善感甚至没有自信,显现出孤僻,不合群。而男性教育可以完美的弥补这一劣势。男性教育通常能够传递出女性教育不具备的坚毅、果断、豪放等男子汉特征。
儿童个性品质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亲子关系与早期的家庭教育,“80 后”父亲身为整个家庭当中的核心人物,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厚的影响。我国的学者孟育群经过调查研究分析,指出父亲的太过干涉会使得孩子人格的形成受到很大的影响。比如,受到干涉型父亲教育的孩子,性格缺陷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逃避责任、没有理想的目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身心发展都比较缓慢。父亲过多的宠爱甚至溺爱,会导致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变得骄纵、任性,无法养成良好的人格,没有自我掌控的能力、缺少独立性与创造性,还可能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另外,孩子无法拥有公平公正的概念,容易被困难击退。
所以,“亲情关系趋向于母性群体”现象警示了人们,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80 后”父亲不能丢掉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应给予孩子充足的父爱。对于单亲,没有父亲教育的家庭来说,要尽量减轻“缺失父亲”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这时候母亲就要承担起父亲的教育角色,与孩子进行一些具备男性特征的游戏互动。另外还是尽可能的让家庭中其他的男性多多陪伴孩子,比如叔叔、舅舅、爷爷、外公等,多向孩子传递一些具备男子特质的影响,避免出现教育的片面性。国外的一些教育学家认为父爱要比母爱重要,所以现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全职爸爸”.他们觉得,父亲能够给予孩子母亲无法给予的东西,父亲能够给予孩子力量的概念、威严、坚韧、创新探索以及勇往直前的精神。
第二节 对子女智力发展的影响
一、对子女智力水平发展的影响
“80 后”父亲能够带领孩子拓宽视野,以更广泛的视角了解社会和自然,通过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进行主动性的探索创新,释放天性,发挥无限想象力,带动了孩子的求知欲,更加有利于孩子认知的发展。另外,父亲还严重影响着孩子成就感的形成和智力水平的发展。调查显示,父亲在家停留的时间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美国耶鲁大学在连续 12 年的研究后得出的结论认为13,从小由父亲带大的孩子智商高,特别聪明,精力旺盛,善于交际,学习成绩好,在学校的表现突出!父亲给予孩子关爱的程度影响着孩子的智力发展,父爱能够有效促进孩子的智商发展。而且,父亲教育和母亲教育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影响是不同的。母亲能够影响孩子对语言、生活常识、物品的使用方法以及艺术性方面知识的学习能力;父亲在和孩子的游戏互动中,能够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激发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父亲相处较多的孩子,其智力水平往往高于没有父亲陪伴的孩子,这一点在男孩身上尤为明显。
因为男性行为偏理性,女性行为偏感性,导致了两者的逻辑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有了很大的差异。在孩子成长的最初时期,最简单直接的学习途径就是模仿父母。所以“80后”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程度会直接对孩子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父亲在家庭中参与度高的,孩子的理性思维就发展的很好,相反父亲参与度低的,孩子的思维就会显得比较跳跃、离散,不容易集中,而且容易情绪化。父亲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互动,会帮助孩子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孩子对未知的好奇心,帮助孩子拓展兴趣爱好。这就要求“80 后”父亲一定要积极参与到家庭教育中,避免孩子过多的受到母亲感性的影响,产生随大流、依赖等心理,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的优秀个性品质养成。
父亲教育孩子时,会考虑的更加长远些,不会只看到孩子目前的状态,比如成绩的高低,排名的前后等,父亲会更注重对孩子的全面培养。父亲能够帮助孩子拓宽视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在轻松的状态下,让孩子得到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有利于开发孩子的创造力、智力等,从这些角度来看,父亲教育会更有利一些。
二、对子女学业成就方面的影响
所有的研究专家和教育学家都认为父亲教育在家庭教育当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孩子的学习情绪、态度、能力、成绩等方面都会受到父亲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调查显示,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学习成绩关联紧密。其中有研究显示:父亲教育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进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80 后”父亲参与到儿童的学习互动中后,孩子就会产生效仿心理,就会觉得教育和学习是有价值的,会引起孩子对学习的重视。这样既能促进孩子学习,也在无形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父亲教育发挥出积极的作用后,就会让子女得到更好的提高和发展。
调查表明:在学校的生活中,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出现对环境的不适应情况,学习成绩落后,人际交往困难,导致做出违反纪律的举动,严重者甚至会做出犯罪行为。但是最近的调查显示,亲子关系并非能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学习成绩落后。所以,针对成绩落后的孩子,要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间接的方法,诱导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三、对子女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儿童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为关键时期,“80 后”父亲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对儿童创造力发展上有着不一样的作用。经常与父亲在一起的儿童,其创造力会高一些。
父亲教育有助于孩子培养乐观、活泼的性格,探索新鲜事物;敢于弃旧图新,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争强好胜等,但有时会因为精力旺盛而表现出淘气和顽皮的 行为特征。
分的中国传统家庭,还是以母亲照看孩子为主,父亲向孩子传递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能量。三岁之后的男孩子,能够自由行走,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越发强烈。父亲教育在此时参与进来,能够很大程度的拓宽孩子的视野。“80 后”父亲和孩子的互动,比如“骑大马”,将孩子放在自己的肩头,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父亲的力量,也给予了孩子一个更高的视野,让孩子感觉到刺激、惊险,这一点是母亲无法做到的。“80 后”父亲通过与孩子玩游戏促进其创造力的快速培养,在互动中,既提高了孩子胆量,同时也让孩子深深感受到父亲魁梧的身躯和强大的力量,在互动中,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和人交往的快乐。
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教会孩子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包括如何同人交流,怎样适应环境等等。父亲此时完全就是指挥者和陪伴者。
男孩在成长到一定阶段,比如三岁之后,四肢变得更加活跃,对外界的好奇感越来越强烈。孩子在享受了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余,受到父亲的影响,与父亲互动游戏中,会发现外界更加刺激、惊险的感觉,在无形中帮助孩子拓宽了视野,从之前每天单调的吃喝拉撒转变为在父亲的陪伴下进行各种游戏互动,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在父亲的带领下拥有了更高的视角,更有趣的冒险。受到父亲宽阔的肩膀以及魁梧的身躯所给予的力量,让孩子感觉到男性特征的魅力,从而对父亲产生更高的敬畏,并且模仿父亲,使自己更具男子气概。在和父亲的游戏中,还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面对很多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提高了孩子的应变能力,激发了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让孩子在快乐中发展天性,更好的成长。
游戏在孩子的成长过程至关重要。孩子能够通过游戏感受到模拟世界的规则,在做游戏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胆量,让自己更具有勇气,并且能够更加直接的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在游戏中,父亲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帮助孩子适应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
父亲可以说是社会规则意识的奠基人和创造力量的挖掘者。母亲会嘱咐孩子很多注意保护自己的话语,母亲通常会通过限制孩子的行动达到保护孩子的目的,但这样做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这样虽然能够有效的保护孩子,但同时也约束了孩子对自己的挑战和突破。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虽然没有母亲那样细心,但却给予了孩子很多自我发展的空间,孩子在父亲的陪伴下,觉得有安全的保障,能够大胆去尝试。父母角色的不同能够帮助孩子全面的发展自己,在父母不同的态度面前,让孩子自己分辨自己所处的环境状态。在警示孩子的同时,也做到鼓励孩子,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勇往直前。
打破现有的规则也是创造力的一种体现。母亲通常会夸大危险的程度,而父亲通常会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勇气。比如,母亲会限制孩子行为,在孩子对滑梯充满向往时,妈妈会告诉孩子滑梯太高不要去玩,而爸爸此时就会鼓励孩子,并且保证孩子的安全,会告诉孩子:“爸爸在下面接着你”.让孩子大胆去做,孩子在通过尝试之后,既挑战了自己,又建立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这种行为即可成为创造。不过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些行为也慢慢谈不上是创造,只有当孩子踏入社会,与更多的人产生了交流,才能发挥出当初所培养的创造力的作用。
第三节 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
一、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
“80 后”父亲的鼓励能够直接向孩子表达父爱,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父亲具有勇敢、果断、积极、乐观、大度等个性特征,在和孩子互动时,能够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在互动中孩子能够学习到很多的交往方式,帮助孩子做到换位思考,正确认识他人的情绪表现,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80 后”父亲向男孩传递了一种具有男性特征的行为方式;向女孩传递了一种和异性交往的方式。在孩子的意识中,父亲是榜样,是孩子心中实行规范的社会行为的实行者。在孩子成长到少年时期后,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越发强烈,此时帮助孩子形成良好人格显得尤其重要。
二、对子女人际关系方面的影响
在现代化的家庭中“80 后”父亲参与度较低的家庭教育中,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交往能够促使孩子了解到更多社会交往经验。美国的“全国青年纵向研究”中表明,在家庭中缺少父亲教育的孩子,在社会交往当中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在家庭中能够得到充足的父亲教育的男孩,仅有较少数的孩子不会受到同伴们的欢迎,但是没有父亲教育的孩子,却有将近 23%的不会受到同伴们的欢迎。所以,父亲和孩子的互动至关重要,严重影响着孩子的社交能力。
亲子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际交往关系,也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保持最长时间,并且最为稳定的人际关系,所以带来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良好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带来爱和温暖,利于孩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且乐于广泛交友,并且能够维持好与朋友的关系。孩子在和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父亲教育的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得益于父亲的关爱。“80 后”父亲对孩子的表扬以及鼓励,都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父亲的鼓励还能丰富孩子们的游戏互动,激发孩子和朋友之间的主动性和参与性。“80 后”父亲在做到平易近人的同时,不能缺少自身的威严性。对于孩子提出的请求,不能一口否定,要建立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只有当孩子对父亲产生依赖的时候,才会主动走进父亲,做到和父亲零距离的沟通。这样才能保证父亲做到真正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寻求有效、适合的方法教育孩子。
三、对子女攻击性行为的影响
伴随着孩子身体的成长和发育,他们慢慢的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言行举止,如果孩子的自我管制受到了破坏,就会导致问题和攻击性行为的发生。“80 后”父亲在孩子学会自我控制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父母粗暴的方式教育,甚至受到虐待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自身的攻击性。在孩子模仿父亲养成粗暴的生活方式后,进而会影响下一代,代代遗传,形成恶性循环。父亲教育方式不一样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攻击行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在主动性与反应性方面都具有紧密的联系,父亲对孩子粗暴的惩罚不仅无法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产生暴躁不安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攻击性。常常被父母拒绝的孩子会产生低落的情绪,造成自卑的心理,对外界产生一种强烈的防御性。因为被拒绝,造成心理上安全感的流失,自我的把控能力降低,在无法良好的控制自己行为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攻击行为。受到父母溺爱的孩子,也会因为骄纵而产生攻击行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被父母很好的保护着,在遇到困难后,不知所措,无法应对,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从而做出过激的攻击行为。所以,“80 后”父亲教育不能过于简单、粗暴、溺爱、忽略,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