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教育心理学论文

北京高校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成人依恋的影响研究(4)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8-04-19 共8709字
3.3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本次研究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被试在“母亲拒绝”、“父亲情感温暖”、“母亲情感温暖”、“父亲过度保护”、“母亲过度保护”等因子上表现出显着性差异。安全型依恋的被试在父母情感温暖因子上高于其他3种类型, 而迷恋型依恋的被试在父母保护过度因子上高于其他3种类型。同样的, 在相关分析中也是以上5个因子与成人依恋的回避和焦虑维度显着相关。说明父母情感温暖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与他人模型, 从而认为自己是有价值与值得关爱的, 也认为他人是友善并可以提供帮助的, 既能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又有能力保证独立自主, 有利于形成安全依恋类型。而父母过度保护与父母拒绝倾向于导致大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与他人模型, 更为不自信也不容易相信他人。

  回归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依恋回避, 父亲情感温暖能负向预测依恋焦虑, 母亲过度保护能正向预测依恋焦虑。而配对t检验中, 父母在教养方式中表现出明显得差异, 在拒绝维度上父亲高于母亲, 在情感温暖与过度保护维度上母亲高于父亲。这两项分析表明不同的父母角色对孩子的依恋风格影响不同。传统文化中“慈母严父”的社会定位深入人心, 另外父亲更多的承担家庭经济责任, 不善与子女达到情感上细腻的沟通, 都会导致在情感温暖和过度保护中的得分低于母亲。但Fabricius的研究表明, 子女若与父亲关系融洽的话会感觉自己是更有价值因而更为自信。Ryan的研究发现, 父亲对子女的自我效能感有重要影响[24]。另外父亲的教养态度对于子女的焦虑有特殊作用, 母亲的教养方式的不一致可通过孩子观察到父亲更多的支持得到缓解[25]。这都本次回归分析的结果一致, 即父亲情感温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自我模型, 缓解依恋焦虑。母亲的不当教养方式与个体不安全依恋的息息相关, 这可能是中国家庭中多是“女主内, 男主外”的家庭模式, 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会更多, 子女主要的养育者还是是母亲。而现在多数为独生子女, 母亲的性格特点较父亲更为细腻, 对子女的管教会更宽更细。

  在分别以父母教养方式对依恋焦虑与依恋回避的回归分析中发现, 虽父母情感温暖与母亲过度保护进入方程, 但解释率分为7.1%和15.6%, 说明早期父母教养方式对于成人依恋的影响作用有限。Bowbly认为内部工作模型是依恋的实质, 它既可以影响期待也影响了伴随期待所发生的行为。但另一方面Bowbly相信, 在新的和改变的关系中, 内部工作模型具有被更新的潜能[18]。也就是说在成长过程中个体不断的适应新的环境与变化, 进行了同化与顺应, 同时表明成人依恋还受到除父母教养方式以外的其他因素影响。由于成人生活经历与环境的复杂性, 该领域还存在许多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加深和整合研究方法, 开展对依恋的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1]Bowlby J.Cognition and Psychotherapy[M].NewYork:Plenum Press, 1985:181-200
  [2]刘明月, 郭兰.成人依恋及其研究进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29 (4) :122-124
  [3]Baumrind D.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71, 4 (1p2) :1-103
  [4]Xiong L, Guo Y, Yu L,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ing styles, suicidal ideation and suicidal attitude of college student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7, 25 (2) :219-222
  [5]Main M, Kaplan N, Cassidy J.Security in infancy, childhood, and adulthood:A move to the level of representation.[J].Monographs of the Society for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1985, 50 (1/2) :66-104
  [6]Xu Y, Gao Z, Li J.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 and adult attachment of college student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09, 17 (10) :1228-1230
  [7]李笑燃, 段兴华, 王佳智, 等.蒙汉族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成人依恋与心理困扰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 2015, 38 (2) :361-365
  [8]Chen X, Zhang J.Relationship between normal college students'adult attachment and parenting style[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1, 19 (8) :1003-1005
  [9]李同归, 加藤和生.成人依恋的测量:亲密关系经历量表 (ECR) 中文版[J].心理学报, 2006, 38 (3) :399-406
  [10]岳冬梅, 李鸣杲, 金魁和, 等.父母教养方式: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7 (3) :97-101+143
  [11]蒋奖, 鲁峥嵘, 蒋苾菁, 等.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的初步修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0, 26 (1) :94-99
  [12]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004
  [13]Bartholomew K, Horowitz L M.Attachment styles among young adults:A test of a four-category model[J].Journal of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 1991, 61 (2) :226-244
  [14]He T, Gong W, Miao Y, 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undergraduate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 20 (5) :782-784
  [15]Zhao J, Zheng L, Xiao Q,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adult attachment and interpersonal contact efficacy in college students[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6, 24 (1) :112-115
  [16]Konrath S H, Chopik W J, Hsing C K, et al.Changes in adult attachment styles in American college students over time:A meta-analysis[J].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 Review 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Personality&Social Psychology Inc, 2014, 18 (4) :326-48
  [17]Diao C, Liu H.Adult romantic attachmen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and influence[J].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2, 20 (7) :1046-1049
  [18]David J.Wallin, 巴彤, 李斌琳, 等.心理治疗中的依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29-30
  [19]王宇.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08
  [20]刘正堂.大学生成人依恋与社会支持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帅煜朦.当代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恋爱压力的关系研究--以西南地区部分高校为例[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 2014
  [22]许丽伟.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价值取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 2006
  [23]张云喜.90后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成人依恋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 2013, 28 (2) :73-77+100
  [24]蒲少华.父亲在位对子女心理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2, 12 (13) :11-12
  [25]Renk K, Mckinney C, Klein J, et al.Childhood discipline, perceptions of parents, and current functioning in female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6, 29 (1) :73-88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