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论文范文第四篇: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5月31日收治的16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两组均于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并于护理后进行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出生后40 d体格发育情况,出生后7、28 d神经行为[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护理前及护理后12个月智力发育情况[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精神运动发育情况[采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脑瘫康复情况[采用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出生后40 d,观察组头围、体重、身长的增长量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7 d,观察组NBNA评分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28 d,两组NBNA评分中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出生后7 d(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12个月,两组MDI、PDI评分及Gesell各指标评分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促进神经行为、智力、精神运动、体格发育,提高护理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神经行为;体格发育;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是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若未能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吸入性肺炎、脑水肿等并发症,严重时可致其死亡,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现阶段,临床护理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主要是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其主要是以疾病为中心,可干预患儿治疗过程,改善预后,但其在应用中护理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2].循证护理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其主要是通过对日常护理工作进行循证,并以此为依据制订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预后,临床常用于护理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等疾病[3].本研究旨在探讨循证护理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情况的影响,以为寻找出更有效的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日~5月31日收治的162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诊断标准:以《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临床疾病诊疗指南丛书》[4]中相关诊断标准作为参考。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且经CT检查、脑电图等实验室检查确诊;②所有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③意识障碍、肌张力异常等症状者。排除标准:①全身免疫性疾病者;②合并肝、肾等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其他先天性疾病者;④不接受本研究护理方案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1例。对照组男47例、女34例,胎龄36~41(38.56±0.13)周;体重2815~4184(3261.58±132.14)g; 阿氏(Apgar)[5]评分:4~7分53例,0~3分28例;病情严重程度:重度23例,中度36例,轻度22例。观察组男46例、女35例,胎龄37~41(38.54±0.12)周;体重2817~4186(3264.52±134.13)g; Apgar评分:4~7分54例,0~3分27例;病情严重程度:重度22例,中度35例,轻度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一般护理(卧位护理及晨、晚间护理等)、营养支持、氧疗、保暖、降颅压处理等干预措施,同时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各项症状体征等,以便及时处理突发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有功能障碍的患儿实施针对性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组建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理组长、护理骨干等,首先,了解每例患儿及产妇的相关信息(实际情况、临床治疗方案等),在较为权威的护理相关网站中搜索相关护理研究结果,并依据临床护理实践操作规范、儿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相关质量评价标准等对研究结果进行筛选,保留最佳证据,再结合患儿及产妇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整理、总结资料,然后据此评估患儿病情,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性化护理方案,最后对每名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分责,以便落实方案的具体工作细节,同时于护理期间可依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调整计划。②体位护理:根据患儿实际病情选取舒适体位,以便其呼吸畅通,同时于护理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体温、意识、脉搏、呼吸、血压等),并关注病情变化,若出现不良反应或突发事件需及时汇报给医生,并给予相应的措施。③环境护理:通过调整病房内的湿度及温度,以改善居住环境,同时可采用音乐(柔和型)、挂件(温馨型)对患儿的听觉、视觉进行刺激,促进其感官功能恢复,以减少后遗症。④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告知家属患儿的病情,并为其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原因、症状等)、注意事项(并发症等)、相关护理措施内容及意义等,以便家属深入了解疾病及护理的目的,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需缓解家属的不良心理状况(紧张、焦虑等),并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便提高其依从性、配合度,有利于顺利实施护理工作。⑤康复护理:护理人员在患儿康复期间需给予其康复护理措施(全身按摩),具体方法:使用掌心及指腹部位以捏脊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按摩,每次15 min, 2次/d, 以便刺激患儿神经,促进其康复。若患儿胎龄>40周,则可对其实施抬头功能训练(取仰卧位)。护理期间需使按摩力度保持柔和,并注意患儿保暖。两组均于住院期间进行护理,并于护理后进行随访12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体格发育情况:于出生后40 d, 测量并统计两组头围、体重、身长的增长量。②神经行为:于出生后7、28 d, 使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6]评估两组神经发育情况,其中NBNA评分总分0~40分,其主要包括主动肌张力(0~8分)、原始反射(0~6分)、行为能力(0~12分)、一般反应(0~6分)、被动肌张力(总分0~8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神经发育越完善。③智力、精神运动发育情况:于护理前、护理后12个月,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7]、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8]评估两组智力、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其中MDI、PDI评分总分0~119分,得分越高表明患儿的智力、精神运动发育越完善。④脑瘫康复情况:于护理前、护理后12个月,采用格赛尔发育量表(Gesell)[9]评估两组脑瘫康复情况,主要包括个人社交、适应性、语言、大运动及精细运动。评分≥85分为无异常标准,且得分越高表明患儿脑瘫康复效果越好。⑤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后12个月并发症(肺炎、智力障碍)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出生后40d体格发育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出生后40 d体格发育情况比较(x??±s)
2.2 两组出生后7、28 d NBN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出生后7、28 d NBNA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同组出生后7 d比较,*P<0.05
2.3 两组护理前后Gesell评分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护理前后MDI、PDI评分比较
见表4.
2.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3 讨论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主要是由围生期新生儿发生窒息,导致机体部分或完全缺氧,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进而引发脑损伤的一种病症[10].近几年,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及生命安全[11].常规基础护理主要是通过一般护理、监测病情进展情况、各项症状体征及营养支持等措施进行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儿恢复及发育,但其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儿易发生肺炎、智力障碍等并发症,预后较差[12].
表3 两组护理前后Gesell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表4 两组护理前后MDI、PDI评分比较(分,x??±s)
注:与同组护理前比较,*P<0.05
表5 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循证护理主要是根据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查找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以审慎、明确、明智等原则获取最佳证据,并将此作为护理决策的依据,进而制订更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案,其主要包括环境护理、患儿及家属心理护理等方面,从而可弥补常规基础护理的不足,促进患儿神经行为、智力、精神运动发育,改善脑瘫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预后效果[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生后7、28 d NBNA各指标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12个月,观察组MDI、PDI评分及Gesell各指标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行为、智力、精神运动发育情况,且安全性较高,与龚洁[14]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头围、体重、身长的增长量均可作为反映机体体格发育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表明患儿的体格发育加快,有利于提高预后效果。循证护理主要是通过康复护理、体位护理刺激患儿的大脑皮层功能,增强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进而促进其脑损伤恢复,加快其发育进程[15].本研究结果显示,出生后40 d, 观察组头围、体重、身长的增长量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体格发育,改善预后,与石小娟等[16]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参考文献
[1]陈文清,龙颖,马晓利。高压氧辅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8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18,24(9):98- 100.
[2]冉敏基于协同模式的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9,28(10):60-63.
[3]巧红,张新春,白亚飞循证护理模式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质量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 2020,44(3):163-164.
[4]彭国忱儿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一临床疾病诊疗 指南丛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4:56-57.
[5]朱碧琳,彭琼导乐分娩镇痛在改善剖宫产瘢痕部位再次妊娠产妇妊娠结局中的应用及其对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8,33(14):3200-3202.
[6]张海燕,乔林霞,朱文英,等。NBNA评分联合头颅MRI在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脑损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7,25(2):164-166.
[7]玲,王静,白冰,等脑瘫患儿血清NSE水平与MDI,PDI, GeselI量表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中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8(20):139-143.
[8]邹毅早期系统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应用及对其MDI、PDI评分影响观察[J] 养生保健指南, 2019,22(14):130.
[9]李彦卿,庆,程成,等甲泼尼龙对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患儿脑电图棘慢波指数, Gesell评分,临床发作次数及GAL,NPY表达水平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 19(5):519-522.
[10]刘练,朱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1):560.
[1]王俊娟,董菲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 2020,42(9)-158-161.
[12]谭晓辉,邓民强抚触联合康复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运动功能、智力发育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26(9):118-121.
[13]黄莉,鲁利群基础护理结合循证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9,14(2):91-93,98.
[14]龚洁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28(4):600-601.
[15]赵友谊,张晓兰,丁敏,等。循证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智能发育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14(6):841-843.
[16]石小娟,袁瑞琴 ,谢华蓉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1,17(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