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汉字"绘本"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后来逐步形成一种流行文化,近现代经由台湾和香港传入大陆,故"绘本"也就成为本论文研究缘起的关键词。
绘本形态自古有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导致绘本的概念一直处在易混淆的边缘地带甚至是盲区之中。有人认为绘本就是漫画书、连环画(小人书);也有将图画书与绘本名词互用;这些并非普通大众的困惑,也是许多专业人士的争议之处。
出版业界顺应市场需求将绘本细化分类,按受众对象分:成人绘本、儿童绘本、旅游绘本、科普绘本等等;按目的分:教育用型、教养用型、游戏型、知识性型、竞赛用型。
而在日本《出版事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简明出版百科词典》[1](申非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0 年 4 月版)中,对于绘本作了这样的界定:"连环画【绘本】:广义泛指一切以图画为主的图书。但江户时代则指教育妇女儿童和娱乐为主,图画占首位的启蒙读物。
带有插图的小说原则上不包括在内,但实际上两者很难区分。执笔者包括浮世绘、雪舟派、圆山四条派、文人画派等。以浮世绘派人最多。这类绘画读物的兴起可溯源于过去大和绘系统的画卷,其后经奈良绘画本到雕版印刷的丹绿本,进而发展为单色刻印本和彩色刻印本。"在日本《新选汉和辞典》[2]中查阅到有两个意思①。以绘画为主体、配有文字说明的小说等关联的书②。绘的手本(手本:正式场合下、官员上朝、学生见面老师、大型祈神活动时等、手拿的用标准纸张与文字并配图的书。)由此可见,同是绘本却在理解释义上有所不同。通过去异求同归纳本论文将绘本定义为:以绘画为主配有文字用图画传达讯息的书。
以早期为时间限定,因图文形式自汉代期(公元 25 年)逐渐发展成熟。在 12 世纪日本受唐代画卷影响出现的绘卷物、奈良绘本。绘本这一名词已经出现。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研究来看,将公元 25 年-12 世纪之间定为绘本的早期。
本文仅限以图为主,运用图文关系传达信息的"绘本"为研究对象。拟从"绘本"的早期时间限定。根据"绘本"是书,并具有发行刊物的特点。将各国(地区)"绘本"早期形态进行分析。与此同时,我们有义务在学术上严格区分和界定绘本概念,便于对绘本更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绘本概念及绘本早期形态展开探究:⑴绘本形态内容;⑵绘本早期形态;⑶境外绘本早期形态;⑷绘本形态演变启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数字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走进了"读图时代".伴随着这个时代的来临,绘本在我国作为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强调图与文的内在联系、用精致编排的视觉传达来表述信息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其多元的设计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读图时代信息传播、文化推广的重要媒介。它在大众文化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绘本的概念界定在学界、图书界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绘"字解释为"画","本"字解释为"本子、书、册".若直译为"画册",却异于汉语中"画册"概念。资料表明"绘本"源自日语"えほん(ehonn)",由台湾、香港引入大陆。"图文并茂"可以说是中国书籍最古老的传统之一。以最早溯源到中国早期的"帛简并行"时期,经历元明清初的如日方中,延续到晚清民国中西融合。各种线描图样、彩绘册页、图集书谱千姿百态。可惜历史的沧桑战乱时变,许多优秀的绘画图籍流失,而存世的版本或藏于博物馆或收藏于私人之手。绘刻本图籍进入民间,让传统绘刻图籍在读者手中传承延续。而当今中国图书市场为了商业价值着重在引进境外优秀儿童绘本。并且国内大部分人们对绘本的认知还停留在儿童图画书上,成人绘本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待提高,中国本土绘本的发展相对势单力薄,国内绘本原创短缺。发展中国本土原创绘本势在必行。
本文通过对绘本的概念分析、早期形态的历史溯源、易混淆概念的对比分析、及启示,站在中国文化的高度来总结归纳当今媒介与"绘本"的种种文化关系,认识到从"读书"到"读图"的传播价值,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当今的"绘本"艺术,在中国文化要求下的发展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在我国的图书市场中绘本越来越深受到读者喜爱。对绘本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高。对于绘本研究方面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有侧重于艺术技巧之类的著作、论文,有侧重于史论方面的著作,也有涉及其概念溯源、技法表现、形态性质、传播方式、影响教育以及符号研究等。国内外关于绘本研究的专著有: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先生的《我的绘本论》、《绘本之力》、《打开绘本之眼》等。阐述了绘本的特性、在日本发展状态、以及对绘本的认识等。中国彭懿先生《世界儿童文学-阅读与经典》谈及图画书(绘本)的概念和特性。
台湾洪文瓊《台湾图画书发展史-出版观点的解析》,对台湾图画书的发展史进行翔实的解析。台湾林真美《绘本之眼》,讲述绘本的历史、内涵以及绘本语言。台湾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是一本分析代表绘本的创作过程的理论著作。珍·杜南《观赏图画书中的图画》,是图画书赏析的入门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沙海燕在《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中日现代绘本艺术比较研究引言设版)》发表的《中国流行绘本现状研究》,李瑛在《编辑之友》中发表的《当代大陆绘本发展的问题和出路》和《作为历史形态的中国绘本发展》,裴永刚在《中国出版》杂志中发表的《儿童绘本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逢伟、孙延军的《阅读狂潮何以被掀起-几米绘本在青年中流行的心理学探析》,都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以上这些文献题目虽然研究的主体是一样的,但从书名上就可以看到绘本与图画书的混用。并且大多是以儿童绘本为出发点。全面研究绘本发展历史的书籍还所知甚少。以早期形态为切入点研究中国绘本的文章及相关学术论著尚未发现,相关的学术论文也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对现代绘本的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现代绘本这种独特的书籍形式,使其更好的被我们的大众认识和了解。
1.4 创新点。
本文的创新点以符号学、图像学、传播学、文字学为理论依托,通过对绘本形态内容时期演变进行分析,以绘本早期形态为切入点和研究方式对绘本发展进行理论的研究及综合分析。并且概括分析各国(地区)绘本历史渊源、影响形态的多方面理论为论据,研究图文语言的传播方式。
绘本这一形态在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有着丰富的形式和变化。使得绘本这一名词概念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富有极具争议性,因此对绘本形态的研究本身就具有挑战和创新。
1.5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绘本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整理、比较、归纳,探讨绘本早期形态。方法归纳如下:
(1)、文献研究法: 根据绘本是图文并茂的"书"为基础概念。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网络等查阅方式,广泛收集与图书、插画、连环画、漫画等信息相关资料,进行分类整理。通过阅读学术论文、书籍,总结归纳同类类型研究者观点,借鉴和参考前人经验,为后期论文的研究做好准备。
(2)、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把事物、现象、概念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找出这些部分的异同点。本文主要运用此类方法对绘本进行深入、翔实的研究,进而分析、归纳出绘本与其他形态概念的异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