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中国政策环评制度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7-01-05 共4625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政策环评体制改进研究
【引言 第一章】我国政策环评功能设计的问题
【第二章】政策环评功能问题成因分析
【第三章】现代社会对环评的功能需求
【第四章】我国现存政策环评法的功能不足
【第五章】我国政策环评的功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我国政策环评制度功能保障
【结论/参考文献】 中国政策环评制度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结论
  
  本文强调了政策环评制度的重要性,因为用实用主义的态度面对风险社会是时代所趋,只要我们不放弃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追求幸福的勇气。同时政策环评制度又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现代社会对政府决策模式改革的要求、对政府决策实效的要求。政策环评制度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可能的,项目环评为该制度提供了一定的制度基础、政府环境绩效评估等制度也可以提供数据支持。

  但是政策环评绝不是项目环评规模上的简单扩大,也不是"单个政府行动环境绩效评估"那么简单。永远不能忘记撬动决策模式转变、政府结构才是政策环评的使命所在。意义之重大同样代表困难之艰巨。政策环评以政策制定、政策实施这一政府行动的整个过程为对象,可以说将政府行动全程监督起来。其志向不可不谓宏大。条条块块的政府结构曾经是责任影遁、被推诿的场所,政策环评却想通过环境影响监测这一技术行为将政府行为的环境效果实时记录下来,并且发出"结果问责"的旨向,政策的牵头机关成为直接的责任主体;我们不妨设想,如果政策环评真的得以实施,那么政策其他影响的评估完全可以依样画葫芦,因为问责通道已经被打通。

  事实上,政策社会影响评价确实就是肇始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的一个典型,也是风险发生的典型场所。为什么这个开端要由环境法来承担?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离开其生存的环境,中国的环境问题已成了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都无法无视的问题。如果这样一个有群众基础的议题都无法撬动决策模式转变、政府结构改革,那么恐怕其他任何一个议题,都难当重任。

  那么中国有何勇气在一个风险社会中依然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保持开拓创新的力量?

  从西方社会逐渐向实质理性法治、反思理性法治迈进来看,我国不但要同时推进体现这两种法治精神的政策环评制度,通过评价的量化功能、沟通程序,为"环境价值"的衡量提供数据基础和共识依据。更要大力加快形式理性法治的实现。让司法监督进入到环评程序的实施中。使整个环境治理体系达到一个均衡动态、软硬兼容的有机体系。虽然西方国家已经在司法中出现了实用主义倾向,但却是以长期实施严格的规范主义为基础的。我国目前还处于高速发展期,行政领域采实用主义有较大优势,但是为了保证行政领域的活动能得到有效性与合理性上的统一,司法在程序监督上要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1. 周亚越:《行政问责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6 年版。
  2. 胡建淼等:《领导人行政责任问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
  3. 蒋劲松:《责任政府新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年版。
  4.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 2003 年版。
  5. 温晋锋:《行政法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6. [美]丹尼斯 C.缪勒:《公共选择理论》,杨春学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7. 王成栋:《政府责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8. 叶俊荣:《环境理性与制度选择》,台湾三民书局 1997 年版。
  9. 叶俊荣:《环境政策与法律》,台湾月旦出版公司 1993 年版。
  10. [美]L.B.斯图尔特:《美国行政法的重构》,沈岿译,商务印书馆 2011 年版。
  11. 范柏乃:《政府绩效评估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版。
  12. 盛明科:《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构建与制度安排研究》,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
  13. [美]约翰·杜威:《评价理论》,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7 年版。
  14. [日]南博方:《日本行政法》,杨建顺、周作彩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15. [英]伊丽莎白·费雪:《风险规制与行政宪政主义》,沈岿译,法律出版社 2012年版。
  16. 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7. [德]平特纳:《德国普通行政法》,朱林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年版。
  18. [美]弗兰克·费希尔:《公共政策评估》,吴爱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19. 郑宁:《行政立法评估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3 年版。
  20. [德]乌尔里希·本科:《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 2004 年版。
  21. 唐明良:《环评行政程序的法理与技术--风险社会中决策理性的形成过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年版。
  22. [美]普特南:《理性、真理与历史》,童世骏、李光程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版。
  23. 王曦编:《国际环境法》,法律出版社 1998 年版。
  24. 汪劲:《地方立法的可持续发展评估:原则、制度与方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版。
  25. [日]黑川哲志:《环境行政的法理与方法》,肖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8 年版。
  26. 汪劲:《中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比较研究--环境与开发决策的正当法律程序》,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年版。
  27. The World Bank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in Policy and Sector Reform,Washington,DC,2011.
  
  二、中文期刊类:
  
  1. 季卫东:《论中国的法治方式--社会多元化与权威体系的重构》,载《交大法学》SJTU Law Review,No.4(2013)。
  2. 宋涛:《行政问责概念及内涵辨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 年 5 月。
  3. (美)L.B.斯图尔特着,苏苗罕译,毕小青校,《二十一世纪的行政法》,载《环球法律评论》2004 年夏季号。
  4. 于立深:《概念法学和政府管制背景下的新行政法》,载《法学家》2009 年 3期。
  5. 王锡锌:《行政正当性需求的回归--中国新行政法概念的提出、逻辑与制度框架》,载《清华法学》Tsinghua Law Review.Vol 3,No 2(2009)。
  6. 徐元善:《绩效问责--行政问责制的新发展》,载《中国行政管理》2007 年第 11 期,总第 269 期。
  7. 赵绘宇,姜琴琴:《美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0 年纵览及评介》,载《当代法学》2010 年第 1 期,总第 139 期。
  8. 李挚萍:《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实施效果与历史局限性》,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年 5 月。
  9. 王社坤:《我国规划环评立法的现状、问题与进展--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送审稿>为中心》,载《中国环境法治》,2007 年 1 月。
  10. 黄爱宝:《政府环境绩效评估的阐释与再思》,载《江苏社会科学》2010 年第 3期。
  11. 陈振明:《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 年第 6期。
  12. 曹东:《国外开展环境绩效评估的情况及对我国的启示》,载《价值工程》2008年第 10 期。
  13. 赵凤霞:《绩效考核与绩效评估、内涵、价值及衔接转化》,载《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 年第 2 期。
  14. (美)尼古拉斯 A. 罗宾逊(着),何颖莹(译),《障碍:克服惯常商业的杠杆手段及泥炭的泥沼》,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6 年第 2 期。
  15. 王锡锌,章永乐:《我国行政决策模式之转型--从管理主义模式到参与式治理模式》,载《法商研究》2010 年第 5 期(总第 139 期)。
  16. 李爱年,胡春冬:《中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时代法学》2004 年第 1 期。
  17. 王青斌:《论行政规划的法律性质》,载《行政法学研究》2008 年第 1 期。
  18. 鲁鹏宇:《法政策学初探--以行政法为参照系》,载《法商研究》2012 年第 4期(总第 150 期)。
  19. 杨嵘,刘召飞:《我国石油产业政策制定中的公共选择问题初探》,载《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 年 18 期。
  20. 王绍光:《中国公共政策议程设置的模式》,载《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5期。
  21. 王永霞,戴琳凌:《中国官员政绩观加速转变从唯 GDP 到注重持续发展》,载《人民日报》2009 年 2 月 11 日。
  22. 陈海嵩:《国家环境保护义务的溯源与展开》,载《法学研究》2014 年第 3 期。
  23. 强世功:《向立法者的法理学---法律移植背景下对当代法理学的反思》,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 年第 1 期。
  24. 蔡立辉:《政府绩效评估的理念与方法分析》,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年第 5 期。
  25. 万林葳:《环境收益、环境效益和环境绩效概念辨析》,载《财会月刊》2011年 8 月下旬。
  26. (美)理查德?J?拉撒路着,何颖莹译:《十字路口的环境法:25 年回顾,25年展望》,载《西部法学评论》2015 年第 6 期,总第 118 期。
  27. 王曦,易鸿祥:《关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立法的思考》,载《法学评论(双月刊)》2002 年第 2 期(总第 112 期)。
  28. 胡静:《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冲突及其化解》,载《河北法学》第 26 卷第 3 期,2008 年 3 月。
  29. 王克稳:《我国行政审批与行政许可关系的重新梳理与规范》,载《中国法学》2007 年第 4 期。
  30. 田开友,阮丽娟:《环境影响评价司法审查的正当性阐释》,载《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36 卷第 1 期,2015 年 1 月。
  31. 张成福:《责任政府论》,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 年第 2 期。
  32. 曹明德:《生态红线责任制度探析--以政治责任和法律责任为视角》,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6 期。
  33. 徐志国:《官员政绩考核指标化的困境与出路探析》,载《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2 年 05 期。
  34. 吴晓青,《深化环评体制改革推动管理转型》,载《环境与发展》2014 年第 6期。
  
  三、硕博士学位论文类:
  
  1. 刘笑霞:《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框架之构建》,厦门大学 2008 年博士学位论文。
  2. 宁洪碧:《行政问责制研究--从政治问责到法律问责》,中国政法大学 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3. 陈巍:《绩效评估与政府责任机制创新研究》,湘潭大学 2013 年博士学位论文。
  4.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吉林大学2004 年博士学位论文。
  5. 冉章琴:《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立法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 2013 硕士学位论文。
  6. 张军姣:《产业振兴法律问题研究》,山西大学 2011 届硕士学位论文。
  7. 王文:《我国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的发展现状与完善途径》,湖北大学 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8. 赵晶晶:《区域产业政策的制度基础--实施路径与效果测度研究》,南开大学2012 年博士学位论文。
  
  四、外文期刊类:
  
  1. Bradley C. Karkkainen,Toward a Smarter NEPA Monitoring and Managing Governments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Columbia Law Review, Vol. 102, No. 4 (May, 2002)。
  2. David Markell,Slack In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Governance The Issue Of Accountability,Public Law and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 No. 173, October 2005.
  3. Nicholas A. Robinson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NVIRONMENTAL AFFAIRS Vol.19.
  4. Andrew James Green , Discretion , Judicial Review and the Canadi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ct,Queen's Law Journal, Vol. 27, No. 2, 2002.
  5. Louis J. Virelli III,Scientific Peer Review and Administrative Legitimacy, Administrative Law Review, Fall 2009 ,Stetson University College of Law Research Paper No. 2009-09.
  6. Philip Michael Ferester, Revitalizing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 Substantive Law Adaptations from NEPA's Progeny, 16 Harv. Envtl. L. Rev. 207, 217 (1992)
  7. Matthew J. Lindstrom, Procedures Without Purpose: The Withering Away of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olicy Act's Substantive Law, 20 J. Land Resources &Envtl. L. 245, 246 (2000)。
  8. Philip Weinberg, It's Time to Put NEPA Back on Course, 3 N.Y.U. Envti. LJ. 99, 99 (1994)。
  9. Joseph L. Sax,The (Unhappy) Truth About NEPA, 26 Okla. L. Rev. 239, 239(1973)。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