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而货币政策理论则是关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以及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理论集合。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货币政策理论从无到有,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货币政策理论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它关系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梳理了近年来货币政策理论各方面的发展状况,讨论了这些新发展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货币政策理论作为宏观经济理论的一部分,与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首先在引文部分中介绍了凯恩斯以来与货币理论相关的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简要描述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和新新古典综合学派货币理论的主要内容。为后文中有关货币政策理论的讨论做铺垫。
本文在第一章中叙述了二十世纪初期以来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发展历程,以及货币政策目标包含的内容,一般来说,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包括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利率稳定、金融市场稳定和外汇市场稳定六项内容。本章的第二部分介绍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概念以及理论界关于如何选择中介目标的争论,并讨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两种货币政策框架--通货膨胀目标制和建立在泰勒规则基础上的"中性"货币政策。
第二章讨论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将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传统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再贴现、法定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将在文中逐一探讨这些工具的内涵、效果和发展。本章后半部分将会介绍本次金融危机中出现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我们先考察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内涵,然后一一列举本次金融危机中使用的各种类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介绍这些工具的主要内容、使用方法和使用效果,最后我们将探究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的问题。
本文第三章主要研究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我们根据传导渠道的不同把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分为四个类型,分别为:利率渠道、汇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以及信贷渠道。我们分别介绍了这四种传导机制的主要内容。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分别强调了利率和汇率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资产价格渠道则强调资产价格的变动对经济主体行为的影响,资产价格渠道的核心是托宾 q 理论和财富效应,托宾 q 理论描述了资产价格对企业行为的影响机制,而财富效应则描述了资产价格对家庭行为的作用机理。信贷渠道分为广义信贷渠道和狭义信贷渠道,狭义的信贷渠道把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作为分析的核心,而广义信贷渠道则把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置于核心地位。
第四章是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研究,本章从两方面讨论了货币政策有效性这一问题。一方面我们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出发,讨论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并简要介绍了货币经济周期模型、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等三种经济模型,分别讨论在这三种模型下货币政策是否能够对经济中的真实变量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从实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一些经济学家的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结论并不是一致的,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政策能够对经济运行产生实际的影响,但是另一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却显示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冲击效果并不显着。
第五章从政策目标、中介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及有效性五个方面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并对货币政策理论各个方面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一些作者的个人观点。
关键字:货币政策理论 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有效性
目录
引言
第1章 货币政策目标、中介目标
1.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1.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2.1关于中介目标选择问题的争论
1.2.2"中性"货币政策与泰勒规则
1.2.3通货膨胀目标制
第2章 货币政策工具
2.1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2.1.1再贴现
2.1.2法定存款准备金
2.1.3公开市场操作
2.2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
2.2.1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定义
2.2.2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
2.2.3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效果
第3章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1利率渠道
3.2汇率渠道
3.3资产价格渠道
3.4信贷渠道
第4章 货币政策有效性
4.1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依据
4.1.1货币经济周期模型
4.1.2真实经济周期模型
4.1.3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模型
4.2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