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部崛起战略下FDI对环境规制的影响研究
【第一章】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规制的关系探究绪论
【第二章】环境规制与FDI的相关关系理论及文献综述
【3.1】 “中部崛起”背景下外商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3.2】环境规制状况
【3.3】FDI对环境(规制)的影响
【第四章】引进FDI对环境规制影响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第五章】引进外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探析参考文献
3.3 FDI 对环境(规制)的影响
我国已经连续多年成为全球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外商投资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环保的角度来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可能伴随着环境污染的愈加严重和生态资源的加速消耗,也可能会导致环境规制水平的下降;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外商直接投资给环境带来的并不全是负面的影响,也可能带来了国外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和更高的环境生产标准。
3.3.1 FDI 对我国环境(规制)的正面影响
FDI 对我国环境(规制)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方面,FDI 中吸收的对环保产业的投资,有助于共同参与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伴随着 FDI 在各个行业的落户,环保产业也会成为潜在的吸收外资的一个重要方向。这些外资环保项目在满足了本地环保市场的大量需求,有效治理了环境污染之外,还给我国环保产业注入了资金动力,加速了环保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投资的扩张,收入的上升,其缴纳的税金也随之上升,这已经成为我国环保投入的一个重要的资金来源。对我国环保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有水务领域比较着名的有法国的威立雅环境集团(原名威望迪),在上世界八十年代初,威立雅通过其下辖的分公司OTV-KRUGER 顺利进入我国开展业务。目前,威立雅先后通过兼并和收购,建造了 20 多家饮用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厂,作为在中国水务领域最活跃的外资公司之一,威立雅为我国水环境保护和再生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有利于先进环保技术和管理理念的扩散。由于发达国家环保水平和标准比较高,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往往有先进环保技术设备和清洁生产技术。而外资企业尤其是着眼于全球战略的跨国大公司,处于成本和竞争策略的考虑,往往倾向于在全球各地使用完全相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外资企业积极开展 ISO9001 认证和环境指标认证,目前在我国通过 ISO9001 认证对的企业中,70%是外商投资企业;50%以上获得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时外资企业,这直接促进了环境管理体系的传播扩散。同时,FDI 的进入不仅带进了先进的技术水平,也带来了先进的设备和管理经验,在吸纳本地就业的同时培养了一批国内人才。那些在国外留学归来或者在外资环保企业工作过的管理者,往往会主动学习和实践外资企业的环保经验,致力于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极大促进了环保技术的扩散。总之,在外资环保产业拥有的资金、技术、理念、管理的先天优势情况下,国内环保公司要与之竞争,必然会不断学习先进的环保理念,提高环保技术水平,不断改进环保设施设备,保持竞争力,这样也从另一个角度推动了我国环境保护水平的提高。
第三,有助于提高我国居民的环保意识。环保意识的强弱反映了公民素质的高低,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废旧电器该如何处置,垃圾分类该怎样落实,甚至对外自然环境的态度,说到底都是一个环保意识的问题,培养并增加这种意识,一些复杂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而发达国家的环保意识早已深入人心,“绿色”概念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掀起了以“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采购”为主的绿色浪潮。我国由于发展阶段的相对落后,目前公民保护环境、善待自然的理念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外资的进入,伴随先进的生活理念的进入,如润物细无声般潜移默化的提高了国内公民的环保意识。
3.3.2 FDI 对我国环境(规制)的负面影响
FDI 对我国环境(规制)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外商直接投资目标多为污染密集型产业。出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资一直集中在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多是劳动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产业,将淘汰的技术、设备、生产工艺、危险废物等转移到我国,对原材料和资源的消耗非常大,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很严重。同时,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环境法规并不严格,对于环境标准的执行力也不够强,因此一些发达国家的污染密集型企业为了降低环保成本,逃避严格的环境法规,开始将污染严重、资源消耗较多的产业向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发展中国家转移,这类外资企业将会对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负面影响。比如,苏州作为我国着名的工业基地,2007 年年均电脑出货量已经占到世界的三分之一,世界各大品牌的电脑厂商均在苏州设厂,把高污染、高耗能的环节留在我国,而把无污染的研发、管理部分放在各自母国,生产带来的重金属直接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第二,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地方政府迫于政绩压力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了更好的吸引外资,而对外资一路开绿灯,主动或者变相降低环境标准或规制水平。地方政府更看重地方政绩,其领导干部的考核与职位升迁很大程度上是在考核经济发展数据,即使不以 GDP 为唯一发展目标已经喊了多年,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为了提高经济发展速度和做出杰出的表面政绩,大部分地区还在实施片面追求 GDP增长的发展模式。甚至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