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工业经济论文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空间布局现状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7-01-20 共5734字
  第 3 章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空间布局现状
  
  3.1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3.1.1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总况
  
  福建省服务业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稳步发展的势态。2004 至 2014 年期间,服务业产业增加值从 2206 亿元增加至 9525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 15.8%,与福建省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一致。具体如下图 3-1 所示,2004 年至 2007 年服务业增长较快,2008年出现短暂回落后,2009 年达到最高。而后 2010 年服务业占比再次出现平缓回落,但是从 2014 年占比来看,服务业出现上升迹象、“回暖”趋势明显。这一期间,服务业占 GDP比重最高时达到 41.2%(2009 年),最低时为 38.3%(2004 年),整体变动不大。综上可见:
  
  2004 至 2014 年间,福建省服务业波动发展,总体呈现“M”型增长走势,就目前趋势而言,服务业正步入新一轮上升期。这里需要解释的是,2010 年开始福建省第三产业比重不升反降,可能与当时中央政府的“四万亿”投资有关,福建省在 2009-2011 年期间,加大了制造业中部分行业的投资,这使得第二产业经济比重上升,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
  
  图 3-2 反映了 2004 年以来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经济占比情况,如图所示:2004 年至 2014 年间,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在 38%左右波动,同期生产性服务业占福建省生产总值比重在 15%上下波动。总体来看,保持较好的发展势态,但与国内外相关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国际上看,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基本达到“两个 70%”,即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 70%以上。从国内来看,2014 年江苏省生产性服务业总值约为福建省的 3.5 倍 2015 年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平均每平方公里产出 317.2 亿元,充分体现了产业集聚效应。对比之下,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总体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但潜力较大。当前,福建省正处于重要的战略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计划,关系到新常态下经济健康运行,关系到新时期改革发展的进程。在推动制造业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望成为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3.1.2 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的构成情况如表 3-1 所示:从规模总量来看,2014 年在产性服务业 5 个分行业中,金融业占比最大,为 33.3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排在第二位,占比为 33.12%.从 2004 至 2014 年间平均值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两者占比之和约 70%,说明两者在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中具有绝对优势。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比重相对较小,尤其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比一直低于 5%,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从发展趋势来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呈现下降趋势,2004 年至 2014 年间占比下降高达 20%,这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有一定关系。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平稳发展、波动不大,而其余三个行业均呈现上升趋势,2014 年产值约为 2004 年的两倍,尤其是金融业上升幅度明显,发展势头迅猛,成为生产性服务业内部新生力量。总体来看,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逐年增加,但各行业在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并不均衡,但从其发展势头来看,不均衡状况正在逐渐减弱。
  
  3.2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测算
  

  本文研究福建省的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根据福建省的行政区划,其地级市包括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三明、南平、宁德共九市。本文研究主要 2004 年至 2014 年间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空间分布情况。考虑到生产性服务业中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较多的学者认为用就业人员数与采用增加值或销售额数据具有同样的反映集聚程度准确性,且目前统计年鉴尚未给出各个地级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产值数据。
  
  因此本文也采用就业人员数作为集聚程度衡量的基础数据。本文生产性服务业是上文指出的 5 个分行业,各个地级市分行业就业人员数来自于 2005-2015 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3.2.1 基于空间基尼系数
  
  空间基尼系数取值在 0-1 之间,值越大代表集聚程度越高,当G 为 0 时,说明该产业平均分布于各个区域,而当G 为 1 时,说明该产业完全集中于某个地区。根据对空间基尼系数大小的衡量标准,可以分为低集聚水平(G<0.05)、中等集聚水平(0.05<G<0.1)、高集聚水平(G>0.1)。
  
  如表 3-2 所示,通过计算可知 2004-2014 年生产性服务业 5 个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从 2004 年至 2014 年空间基尼系数的平均值来看,科研、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处于高集聚水平,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处于中等集聚水平,而其余三个行业处于低集聚水平。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集聚水平排名依次是科研、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图 3-3 可以看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及波动趋势。首先,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与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在 2004-2014 年间均维持在最高水平。其次,2010 年之前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空间基尼系数处于上升状态,2010 年开始回落,2014 年又显示出上升趋势;而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的空间基尼系数在 2009 年之前开始上升,2009 年开始回落,比科研、技术服务业和地质勘查业提早了一年,从 2012 年开始又呈现波动上升的发展势态。而对于交通仓储邮电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基尼系数处于较低水平,2004 至 2014 年间基本上处于缓慢上升的态势,但总体变化不大。
  
  3.2.2 基于区位熵指数
  
  为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化程度,下面用区位熵指数描述各地区的专业优势。区位熵指数越高,表示产业在地区相对集中程度越高,即专业化程度越明显。一般而言,区位熵指数大于 1 时,说明产业在地区相对集中,比较优势明显,而区位熵指数小于1 时,则说明产业在地区未呈现出相对集中态势。
  
  下表 3-3 列出了 2004 至 2014 年期间生产性服务业的平均区位熵系数,可以看到生产性服务业 5 个分行业在福建省九个地市的专业化程度。具体来看,对于交通仓储邮电业,在九地市中,厦门市、宁德市、泉州市区位熵系数大于 1,集聚水平明显,具有专业优势;对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区位熵指数前三名依次是泉州市、宁德市、漳州市,具有相对优势;从金融业来看,该行业区位熵系数整体高于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可见福建省的金融业集聚水平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处于高水平,除厦门市和福州市外,其余各市的位熵系数为高于 1,具有较高集聚水平;从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来看,龙岩市和福州市具有绝对优势,其余地区集聚水平不显着。尤其是龙岩市,区位熵系数远高于第二名的福州市,专业化优势特征突出;从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来看,仅福州市和南平市区位熵系数大于 1,漳州市排在第三,而泉州市垫底,平均区位熵系数仅为 0.444,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3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变
  
  上文利用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指数分别对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了测算,本节再此基础上,对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进行相关描述。Geoda 软件是探求性空间数据分析的软件工具集合体的最新成果,适用于空间数据分析。本文借助 Geoda 软件,以上述 2004 至 2014 年区位熵指数作为集聚数据,对生产性服务业各分行业进行详细的空间布局描述。
  
  (1)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对于该行业,福建省整体集聚趋势明显,集聚范围扩大、且呈现出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转移。图 3-4 是根据 Geoda9.5 软件画出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区位熵分布图,(a)图为 2004 年,(b)图为 2014 年,深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大于 1,浅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小于 1.从图 3-4 看出,2004 年仅有厦门市和莆田市两地区位熵系数大于 1,排在第三位的是福州市,龙岩市和漳州市区位熵系数最低。不难看出,2004 年时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区位优势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而西南地区处于劣势,未出现集聚特征,这主要因为福建省的港口货运和仓储在前期较为发达,相比于内陆刚刚起步的公路、铁路交通,港口优势明显。而发展至 2014 年,区位熵大于 1 的地区开始由东南沿海转向西北地区,不过厦门仍处于领先位置,这和厦门的港口地理优势有明确相关,而随着内陆加大对基础建设的投资,南平、三明、宁德等地区的公路交通和铁路交通发展迅速、交通网络也逐渐完善,区域优势逐步凸显,此外东部地区原先非常成熟的邮电业也没有西北地区的邮电业发展更快。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对于该行业,福建省地区间存在一定的集聚特征,且集聚区域呈现由西南地区向东南和北部地区靠拢趋势。图 3-5 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区位熵分布图,(a)图为 2004 年,(b)图为 2014 年,深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大于 1,浅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小于 1.从图 3-5 可以看出,2004 年时,除了厦门市和三明市,其他地区该行业区位熵系数都大于 1,具有较高集聚水平,其中泉州最高,其次是宁德和莆田,厦门市最低。而到 2014 年,该行业集聚水平逐步向北部和东南地区靠拢,说明目前尽管福州、厦门等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占据优势,但厦门周边地区和福建省北部地区的行业集聚和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区位熵的大小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没有直接的关系,厦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区位熵低于其他地市,并不代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其他地区,而是与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差异有关。厦门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数近十年来平均值为 0.62 万人,仅次于福州、泉州,远远高于其他各地市,但在厦门市内部比较看来,该行业从业人数远低于交通运输、金融业和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从生产性服务业分行业内部来看,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3)金融业。对于该行业,福建省整体处于高水平集聚,集聚地区集聚基本未转移。图 3-6 是金融业区位熵分布图,(a)图为 2004 年,(b)图为 2014 年,深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大于 1,浅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小于 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4 年和 2014 年区位熵系数小于 1 的均只有福州和厦门两地,尽管这两个地区的金融业从业人员数有绝对优势,但是其增长动力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可以从右图 2014 年的区位熵中看出)。对比 2004 年和 2014 年,发现 2014 年福州、厦门两地的区位熵系数比 2004 年更低,而其他地区的 2014年区位熵系数则比 2004 年更高,尤其是莆田和三明两市,区位熵系数超过 1.8,说明这两个地区的金融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存在明显的专业化优势,也说明以莆田为代表的四大电子商务中心建设初见成效,莆田已经形成省内重点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形成环球鞋网、茶多网、名鞋库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平台。
  
  厦门市和福州市区位熵系数偏低,这看似与现状矛盾,探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金融业作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之一,它的本质属性就具有分散性来满足不同区域的经济生活所需,所以无论是经济发达的福州、厦门,还是发展相对不足的三明、宁德、漳州,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投入到金融业中,金融业很容易就成为每个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金融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经济发展水平更多地影响到金融业的产值,而对金融业的从业人员规模并不起到关键性作用。最后,研究的滞后性。本文研究时间段为 2004 年至 2014 年,考虑到厦门市两岸金融中心是 2013 年下半年投入运营,2014 年仍处于招商投资阶段,已经实现的集聚效应较小。此外,厦门自贸片区金融 2015 年刚建成,金融业集聚落实情况仍有待考察。
  
  (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于该行业,福建省部分地区存在集聚现象,且集聚地区向龙岩和福州靠拢。图 3-7 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位熵分布图,(a)图为 2004 年,(b)图为2014 年,深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大于 1,浅颜色表示区位熵系数小于 1.从图中可以看出,2004 年时各个地区的区位熵系数只有龙岩市大于 1.5,说明该地区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域专业化优势明显,而其余地区的区位熵系数都接近于 1 或小于 1,集聚水平不是很明显。
  
  到 2014 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位熵系数大于 1 的地区为福州和龙岩,其中龙岩市仍然最高。福州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源于其为省会城市,而龙岩市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是优势产业,受政府经济政策和自然、人文资源的影响,虽然该地区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上不强,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具有先天优势,特别是旅行社和商务会展业。2014 年龙岩市生产性服务业从业总人数为 3.75 万人,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就占了 1. 25 万人,高达 1/3.
  
  (5)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对于该行业,2004 年时只有福州、厦门和龙岩三地的区位熵系数大于 1,同时,厦门和龙岩两个地区的区位熵系数接近于 1.福州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主要来源于福州拥有全省最多数量的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比于厦门、泉州还多,集聚了全省教育和科技资源,带来科研和技术优势。而到 2014 年,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区位熵系数大于 1 的只有福州市,该地区位熵系数为 1.710,比 2004 年系数值更大,说明专业化优势更加突出,相反,厦门和龙岩两市的科研、技术的区域优势开始减弱。
  
  3.4 本章小结
  
  研究发现,2004-2014 年期间,福建省各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发生了转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由东南沿海集聚(福州、厦门)向西北地区(南平、三明、宁德)和东南地区同时集聚,集聚最高的是厦门地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由全省的均匀分布逐步向北部(南平、宁德)和厦门周边这两块地区转移。金融业区位优势没有大幅转移,主要集中于除福州、厦门两地外的其他地区,说明两地金融业发达,但其金融业在整个生产性服务业中比重小,莆田和三明区位熵最高。对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04 年龙岩市的该行业占据绝对的集聚优势,到 2014 年,集聚仍然位于龙岩和福州地区,但龙岩仍然要高于福州。对于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总体上在样本期间地区集聚位置不变,主要是分布在省会福州地区。
  
  同时,以上结果也说明:不同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有不同的专业优势。以 2014 年为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行业优势主要集中于厦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优势主要分布在宁德、漳州、南平、泉州;金融业优势主要集中于莆田和三明两个地区;租赁和商业度物业主要集中于龙岩和福州两地;科研技术服务业主要是福州地区。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