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会计论文 > 管理会计论文

风险管理下4S店内部控制改善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20 共7115字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现阶段,我国政府不断加大经济宏观调控力度,改善经济发展环境,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效地提升了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优化了国内企业的发展环境。

  除了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外部市场环境的推动,企业要实现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创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一方面,企业管理者要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对潜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完善信息与沟通机制和全面监督内控管理活动,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育、健全公司全力授予机制、实行定岗定责,全面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通过采取这些措施,能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保证企业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推动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可是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条件下,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创建起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即使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实行内部控制,但是管理制度不完善,政策执行不到位,对于潜在风险没有予以足够重视,对于公司内控管理活动的监督,仅仅依靠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缺乏足够的监督力度。在汽车销售公司中创建内控管理体系,要充分借鉴国外成熟的 COSO 风险管理框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研究其内控管理活动。在汽车销售公司中创建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经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弱化企业运行中所出现的各种风险的危害性,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S 公司位于沈阳市和平区雪莲街,占地 20 亩,运营规模在一汽丰田厂家评定为 A级,是中升集团在沈阳投资的重点项目,此项目被列为 2013 年沈阳市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并颁发证书(证书号为第 013 号)。S 公司是具有整车销售、维修服务、零件供应、二手车置换、汽车美容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化汽车服务公司,采取全日制经营方式及 24小时热线救援服务,节假日不休息,为广大顾客提供购车信息、建立车辆档案、定期保养提示、代办年检、保险等全方位服务,具有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维修保养、车辆检测及原厂配件供应等多项服务。

  从大环境来讲,S 公司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不断壮大的时期,克服了初创期的种种艰难挑战,但要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自身实力,就要求 S 公司在管理方面提高其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汽车销售服务企业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把内部控制作为重要手段,它能提升工作水平,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而保证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综上所述,在汽车 4S 店实行风险管理型内部控制,能优化内部职能分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保持并充分利用特色优势,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

  1.1.2 研究意义。

  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大量管理水平低下的企业破产和消亡,这为企业管理者提供了反面教材,让他们认识到要实现公司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必须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在企业中要保证内控管理的顺利开展,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层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公司领导者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水平,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管理体系的改进。

  从理论角度分析,内部控制是综合性理论课题,包括管理知识、公司理论和内控管理理论。在内部控制研究领域,欧美国家开展比较早,研究成果显着。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活动起步较晚,较多进行的是理论性研究,应用指导性不足。国内理论界没有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理论体系不完善,只是引进学习发达国家的理论成果。

  正是基于这种状况,通过对 S 公司的内控管理进行实地调研,探究其内控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完善理论研究,为应用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支撑,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内控管理理论的发展。

  从实践角度分析,论文选取 S 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该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从风险管理角度指出应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并提出了具体建议。严格按照 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具体要求,在 S 公司管理工作中将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相结合,从根本上优化和完善公司内控管理体系。希望通过对 S 公司内部控制的探究能为其他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活动时产生借鉴意义,对其他公司创建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有所帮助。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在上世纪 30 年代,欧美国家的公司发展迅速,资本的分散程度提高,逐步开始重视内部控制的研究。在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美国走在前列,理论研究取得显着成果,其他国家都是借鉴美国的研究理论,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其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内部牵制、内控制度、内控组织结构、内控框架以及内控风险管理整合阶段,该理论从初生、发展到走向成熟,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

  为了解决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欧美发达国家各专业组织和理论界人士高度合作,不断推动内部控制理论的完善和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美国的COSO报告就是在该研究领域取得的最大成果。COSO 委员会(1992)在其研究文件中,阐述了内部控制是由风险评估、控制行为、内部环境、沟通交流以及监督五部分构成,它们有高度的关联性。大多数的专家学者对这一文件予以了高度的评价,将其视为内控管理的标准指导文件[1].

  该委员会(2004)在《萨班斯-奥克斯法案》的指导下,结合其内控研究报告,出台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简称 ERM 框架)。该框架在内容方面,与过去的内控理论比较有了很大的突破。传统的内部控制框架理论认为,内部控制的目标在于财务数据的准确性、管理活动的效果以及法律制度的约束性。现代的内控框架理论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包含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新框架增加了三个组成要素,分别为目标设定、事项识别和风险应对,它们与前文中的五个要素共同组成了企业风险管理的八大要素[2].
  
  该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在全球理论界引发极大的热议,反响空前,各国专家学者用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从内部控制质量角度,William、Michael 和 David(1990)从企业产出角度出发,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概念。由此形成如下理论:对于内控管理制度,公司审计人员、管理层、投资者、外部供应商、政府机关以及社会组织都有不同的看法和相应的实际需求[3].William(2000)还认为,与公司财务报告相比,研究公司内控质量以及质量保证的提升行为有更大的意义,并认为能够影响内控质量研究活动的因素主要有内控活动的多变性、理论知识的不足、没有有效的途径获取各类信息、理论内容的常见性以及研究资料范围的限定等五个方面[4].

  从内部控制缺陷及披露研究角度,Defond、Ragbunandan 和 Subramanyam(2002)认为,如果一家企业的管理层级越多,那么该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会越多。也就是说,企业管理层级越多,在内控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会越大[5].在《萨班斯法案》出台后,Weili 和 Sarah(2005)收集了二百六十多家公司在 2002-2004 年体现公司内部控制难题的相关资料,经过深入分析得出结论,上市企业所公开的控制问题与公司的规模和经营状况没有必然联系,但与企业管理的复杂性密切相关[6].Jeffrey等(2007)的观点是具有初创期、业务量小、市场占有率低、资金周转不畅等特征的公司,在内控管理方面会存在很大问题[7].Kareen 和 Jee-Hae(2012)主要研究内部控制产生问题与高管薪酬的关系,认为两者有较大的关联性[8].

  从内部控制与审计关系的角度,Jayanthi(2005)选取了代表性的公司,研究发现,如果公司设有专业性的审计部门,并配备高素质的审计人员,那么该公司在内控方面就很少出现问题,对于不同阶段的内控管理问题都可以运用这一研究成果[9].

  Ashbaugh、Daniel 和 William(2007)经过研究发现,公司主要股份持有人是公司财务数据有效性以及经营活动方面的信息需求者,对于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的公司以及由投资机构共同持股的公司来说,经营者有更大的动力来及时指出并处理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为了提高经营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公司有必要从外部引入专业的审计团队[10].Brad 和 Scott(2010)认为信息技术在审计、会计与内控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需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内部控制和审计中,推动其发展[11].

  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活动关系的角度,Lauraf(2003)认为关于公司董事内控管理文件的出台,重新界定了内控的性质,该文件基于社会学角度把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融合,深入研究内部情况的变化[12].Annukka(2010)调查了 700 多家欧洲的上市公司,通过对企业内控风险的调整,逐渐判断公司是否可以调整内部控制的策略和方向,他认为公司具备相对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应对内外部环境产生的风险[13].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们国家内部控制发展起步比较晚,当前我国依据 COSO 报告颁布了规范性法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由保监会、银监会、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在 2008 年6 月份联合颁布的,其中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内容,指出了内部控制的标准,说明了内部控制的基础,完善了以内部控制环境为基本、以风险评估为主要环节、以控制制度为主要方法、以沟通和信息为主要前提、以内部监管为保障,相互监督、相互推进的五要素内控结构[14].《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是由五个部门在 2010 年 4 月份联合颁布的,该指引包含了《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开始对内部控制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在很多角度都借助了国外的成熟研究结论。随着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不断提高,众多专家从各方面进行了探索,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结论。

  从内部控制含义的角度,杨雄胜(2011)指出对于内部控制各因素的探索因为缺乏范畴意义上的概念,造成了内部控制实施的盲目性。他依据逻辑学理论,结合了其它多种科学理论,给出了内部控制的新概念,指出内控是主动保证并推动自我监督的系统化机制[16].张继德(2013)认为内控管理制度应该根据企业不同阶段的成长特征来相应制定,即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成熟稳定阶段[17].樊行健和肖光红(2014)对于国内外专家做出的内部控制定义和本质进行了整体阐述,通过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公司内部控制的定义范畴和本质属性[18].

  从内部控制审计、会计方式的角度,阎达五和杨有红(2001)认为公司内控的主要核心是会计控制,指出内控将来的发展目标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资产安全的保障[19].吴寿元(2012)在系统的整理内部控制理论后,从审计方面研究了内控审计的各个观点,将管理学价值链与内部控制的五个目标相结合,指出了价值导向的整体审计控制将会成为内控审计的主要发展目标[20].朱小芳(2013)研究了财务报告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缺陷,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四个解决方案[21].董霁(2013)认为现阶段国内企业在内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员工专业能力低、结构不合理和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企业要向不断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向发展,必须提升员工素质、改进组织结构和完善制度建设[22].李兆华(2013)用深圳和上海两市 2010-2011 年 A 股上市企业公开的内控审计报告作为研究案例,采用假定的提出、选取变量、建立模型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最后获得了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影响不明显的结论[23].刘婷(2014)采用 2008-2011 年深圳市 A 股上市企业作为研究样本,运用修正的 JONES 数据获取应计利润,得出指引发布后内控审计对财务报表审计质量的影响有了明显地提升[24].

  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角度,吴水澎、陈汉文和邵贤弟(2000)通过运用控制论,研究了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内在联系,他们认为优化公司内控管理环境、完善风险管理评估制度、增强公司员工对于内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增强内外部沟通交流以及提升内部监督等五个方面,是我国企业创建科学合理的内控管理系统的必要内容[25].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认为,公司实行内控管理的根本任务是能有效控制管理公司的内部风险,他们还以组织目标为基础,重新论述了内控管理、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26].顾瑞鹏(2012)的观点是,创建以公司战略目标为指导的内控系统,必须将公司的战略目标和内控风险管理制度高度结合起来[27].孟庆祥(2012)的观点是,从本质上分析,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活动本质都是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为提升公司的经济效益,要将它们结合起来[28].

  白华(2012)认为当前理论界假设内部控制为一项管理制度,这种观点导致很多学者不能有效理顺公司内控管理、治理结构以及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分析,内部控制属于管理职能范畴,不属于制度范畴。由此得出结论,公司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29].李莉(2012)通过对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关系深入地分析,认为公司之所以进行内控管理,是因为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30].李维安和戴文涛(2013)对现阶段研究学者和企业管理层有关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三者的认识进行分析,发现针对这三者的关系理论界还没有普遍达成一致的看法。研究发现,内控管理包含内部的公司治理理论,因此这三者在本质上一致的[31].

  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角度,林斌和饶静(2009)运用信号传递理论,深入研究了国内上市企业内控管理报告的公开情况,并通过实证角度进行验证。他认为内控管理资料比较充分的上市企业(会因企业规模的大小而有所差异)为将有较高真实价值的信号传递出去,更愿意公布其内控管理资料,那些不愿意向外界公布公司内控管理资料的公司,大部分是上市时间长、公司财务数据信息不准确以及经常性出现管理问题的公司[32].张龙平、王军只和张军(2010)通过研究得出结论,企业的规模越大、发展价值更高,就越有公开公司内控报告的积极性,它们的财务数据往往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能有效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33].王玲玲(2013)通过目的、方式以及组成要素三方面,对外部经济利益关联者对于公司内控管理缺陷的影响进行分析[34].袁蓉丽、陈黎明和文雯(2014)通过评分匹配方式和双重差分方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2006-2010 年间沪深两市 A 股主板非金融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如果公司愿意将其内控管理报告披露于企业外部,这样的公司权益往往资本成本较低,盈余质量较高[35].

  此外,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方面,王静(2010)对中小型公司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她认为只有使企业管理者保持危机意识、完善风险处理制度以及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风险的途径,才能提升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水平,优化公司内控管理工作方式[36].蔡玉华(2010)的观点是,只有加强公司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使中小型公司保持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还对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公司风险问题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创建公司内控管理体系的组成要素[37].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综上所述,在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资料后,可知在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还是比较丰富的。对内部控制的本质、内在关系的研究属于理论方面的内容,对于内部控制缺陷的发现和公开属于实证角度的研究方式,对于风险管理和内控管理两方面的整合研究内容还比较少。我国在内控管理方面的研究活动开始时间较晚,研究水平不高,随着国内经济迅速发展,各企业对于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内控管理体系有着强烈地需求,这就需要国内研究学者与公司人士齐心合作,共创科学高效的内控管理体系。论文在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深入探索和学习的基础上,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了 S 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改进措施。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方法。

  论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国内外的资料库中查询与内控管理理论相关的文献资料,在互联网上搜寻相关的报纸杂志电子信息,对收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通过学习和运用理论学术权威在该研究领域的理论成果来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深入地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 S 公司业务经营活动的深入了解和实地调查,得到了很多真实数据资料以及经验,充分了解了 S 公司的内部控制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确保提出的改进措施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3.2 研究内容。

  论文结合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来研究我国企业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通过对 S 公司的基本资料和各项业务数据的了解和详细分析,指出了目前 S公司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的状况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得出结论。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文献进行了评述,同时说明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最后说明了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为相关理论介绍,从含义、目标和要素三个方面分别对内部控制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进行解析,并介绍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第三章为 S 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以 S 公司为背景,首先对公司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地介绍,然后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督五个方面分析了 S 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为 S 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改进,主要是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从内部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交流和监督八个要素入手,对 S 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进行体系优化。

  第五章为 S 公司基于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保障措施,使内控制度得到更加有效地实施。

  第六章得出研究结论,主要介绍了论文的结论以及不足之处。

  1.4 论文创新点。

  目前,虽然对一般企业内部控制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多,但只有很少部分是专门研究汽车销售服务公司的。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内控管理理论的深入研究,全面论述了 S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并运用风险管理的八个要素理论,以 S 公司为例,提出了其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改进措施。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