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理财的挑战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6 共3667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冲击探析
【第一章】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的关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互联网理财的概念与发展
【第三章】网络理财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余额宝对建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的影响
【第五章】银行应对互联网理财挑战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 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理财的挑战结论与参考文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无法从根本上完全取代商业银行首先,互联网金融市场化进展并不完善。
  
  一是市场交易数据无法分析出实际的资金动向,信用风险性高;交易数据是不是能够支撑金融资信模型,降低违约率至标准概率,具有不可预见性。二是用户或企业敏感数据搁置于云端,将对于资金安全造成极大挑战。近期,棱镜门事件所反映出的就是市场对大数据风险的担忧。三是客户信用审核、企业风险管理等关键金融环节都依托网络平台,技术和平台风险是否在承受范围内有待考察,一旦发生问题将易造成重大损失。四是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健全,市场监管不够完善,违法违规时常发生,难以对消费者权益实行保护。五是互联网金融并没有与央行征信系统联通、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造成现期无法形成有效惩戒机制,增加了市场恶意骗贷、借新还旧等不良金融现象的风险。六是以互联网为媒介的融资交易,大多游离于有关部门监管之外,对传统金融市场调控方式形成冲击;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插手实体金融活动,甚至危及法定货币,产生“挤出效应”,影响现实法定货币的流动效率,对国家货币政策、市场金融稳定产生决定性影响。
  
  其次,商业银行地位的特殊性与优越性。
  
  一是作为银行体系主体的中央商业银行,具有发行法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调节市场经济、传导宏观政策的作用,且这种作用是不会更改的,具有决定金融经济导向的作用。二是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中枢,银行体系在保障社会资金稳定性与安全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互联网金融无法抛弃现有银行信用体系转而建立自有信用体系。三是银行体系在货币创造和支付结算等功能上处于绝对订到地位,收到法律认可并严格接受监管。互联网金融突围的关键之初,不仅在于技术的先进性,更取决于社会普遍的接受程度,尤其是相关管理部门的态度与决定。四是银行具有在市场公信力、资金流动能力、信贷管理经验、支付结算体系、专业理财规模以及风险防控等方面上,拥有互联网金融无法比拟的优势尤其是相对大额且操作复杂的金融交易,银行能够提供承兑汇票、信用凭证等多种组合型融资工具,有针对性的设计融资解决方案,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6.2 展望

  
  银行系统应致力于推进与战略伙伴间的深度业务整合,搭建一站式市场化服务平台。作为一个开放的经济生态系统,互联网金融无法为整个产业链提供全部的金融交易服务。商业银行要提升客户忠诚度,必须不断增加新的业务模式。一方面,要加速业务联盟的建立与整合,将信息服务供应商、支付服务供应商、电子商务企业等资源聚集在一起,打造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满足顾客个性化金融需求;另一方面,要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不单单提供资金流的服务,更要提供信息流以及全场景金融咨询服务,建立互补发展的生态共生格局。
  
  银行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线上信用评级为基础的风险控制机制。目前由于网络信用主体身份认定的不确定性,使得仍无法与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有效的对接,未来电子商务信用评级机制的发展应强调线下化、全网化和一体化的方向。
  
  首先,未来的信用评级机制将不同于现在的授信机制,不能单单靠传统的人行信用系统评估,要结合客户线上线下的所有信息来综合评定。其次,对违约加大惩罚力度,不但要有经济处罚更要有社会诚信记录,增大犯罪成本。另外对违约的披露必须覆盖到电子商业与移动支付平台。最后,结合新的信息技术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系统。
  
  由银行给电子商务平台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审核授信,再由互联网平台对平台内的商户转移授信额度的,从而实现对风险的分层管理。政策层面,不论是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还是银行渗透互联网金融业态,都需要一个明确、强力的行业规则和监管者,目前监管体系还不完善这对未来的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需要建立起针对互联网业态的风险隔离机制和突发风险应急预案。


  参考文献
  
  [1]C.Ward.Assessing and InanagingimPortaltris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etMa-lagelnent.2011(5):31-36.
  
  [2] Goldman Saehs, “Mobile Monetization: Does the shift in traffic Pay ” 2012,
  
  [3] Nina Mesiranta ,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Internet banking in Finland: The moderatingrole of familiarity,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 Services(11)2006.
  
  [4] Nevin Grant ,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option of Internet Banking in Hong Kong-implications for the banking sector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27(2007)。
  
  [5]Petersen, Mitchell A., “information: Hard and Soft, working paper,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2004
  
  [6]Iaill.Funetionality and usability in design for eBankingServiees[J].Interaeting with Colnputer,2007(7):12-1.
  
  [7]Shirky, Clay, ”Here comes Everybody: 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Penguin Press. , 2008
  
  [10] Panos Kouvelis, Lingxiu Dong, Onur Boyabatli, Rong Li. The Handbook of 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in Global Supply Chains [M].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1.115‐136.
  
  [8]Hans‐Christian Pfohl, Moritz Gomm: Supply chain finance‐ optimizing financial flows in supply chains, Logistics Research, 2009(12):149‐161
  
  [9]John C. Hull. Risk Management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2nd Edition June 2010
  
  [10]万建华。,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与未来金融业变局[J].新金融评论, 2012, (1)。
  
  [11]谢平, 邹传伟。 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 金融研究, 2012,(12)。
  
  [12]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评审会暨第 64 期”双周圆桌“内部讨论会纪要。 圆桌: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未来金融业发展[J]. 新金融评论, 2012, (1)。
  
  [13]潘意志。 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3)
  
  [14]巴曙松,谌鹏。 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15]赵向阁,熊晓轶。 电子商务在保定市县域经济外向型发展中的应用--以阿里巴巴网站为例[ J ] .中国商贸,2010(22)
  
  [16] 阮思阳,电子商务认识误区的澄清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问题 [J]. 改革与战略。2002(1)
  
  [17]蔡雪飞。 浅谈互联网上的金融与银行[ J ] . 科技经济市场,2007 (1)
  
  [18]潘意志。 阿里小贷模式的内涵、优势及存在问题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2012(3)
  
  [19]巴曙松,谌鹏。 互动与融合:互联网金融时代的竞争新格局[J].中国农村金融,2012(24)
  
  [20]陈筱彦,魏嶷, 许勤。 运用高频数据衡量订单驱动市场的买卖价差[J].经济论坛,2010 (4)。
  
  [21]中国人民银行。 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Z].2010- 06- 14.
  
  [22]郑重,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与协调[N].金融时报,2012- 10- 22.
  
  [23]由曦,宋玮,刘琦琳,袁满。交战互联网金融[J].财经,2012,(29)。
  
  [24]黄海龙,.基于以电商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金融研究。上海金融。2013 年 08 月 15 日。
  
  [25]王雪玉,互联网挑战银行之一:阿里金融。金融科技时代。2013 年 05 月 10 日。
  
  [26]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2010 中国电子银行调查报告
  
  [27]王英俊,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研究。招商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2013. 3
  
  [28]冯薇,互联网金融不能完全替代银行。2013 年 08 月 14 日 17:34
  
  [29]郭世邦,银行如何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卓越理财。2013 年 03 月 15 日。
  
  [30]谢平,迎接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机遇和挑战。21 世纪经济报道。2012 年 09 月 03 日
  
  [31]谢子门,当今步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进一步思考[J].中国商贸。2013(01)。
  
  [32]冯娟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研究。现代金融。2013 年 04 月 10 日
  
  [33]王石河,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挑战。现代经济信息。2012 年 05 月 23 日。
  
  [34]李麟, 冯军政, 徐宝林。 互联网金融:为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鲶鱼效应“[N],上海证券报, 2013-01-22.
  
  [35]田溯宁,”云计算“带来大变化[J],新金融评论, 2012,(1)。
  
  [36]陈华,马玲玲,周斌;,《党政干部论坛》, 2015-02-05
  
  [37]李勇军; ,《财经界》,2014-03-10


  致谢
  
  转眼间,研究生生活将画上句号,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谢太峰教授,从选题到构思,到每次陷入思路的困境时,谢老师总是耐心指点,给与我很多帮助。谢老师知识渊博,治学态度严谨,精益求精、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我要衷心的感谢谢老师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的大力帮助,这些帮助使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金融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的悉心教导让我收获了知识,开拓了眼界,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要感谢我的家人,谢谢父母对我的培养,在生活上精神上对我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感谢我的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给与我的鼓励和帮助,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
  
  最后我要感谢参与论文答辩的专家和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审阅我的论文,由于本人知识和能力有限,文章还存在一些不足,还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另外感谢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作者,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让我的研究得以进行,顺利完成论文。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