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的关系研究绪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12-26 共501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冲击探析
【第一章】 互联网理财与银行的关系研究绪论
【第二章】互联网理财的概念与发展
【第三章】网络理财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
【第四章】余额宝对建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的影响
【第五章】银行应对互联网理财挑战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理财的挑战结论与参考文献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随着近年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以及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着。互联网已经彻底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交友方式以及生意方式等等,虚拟社区与现实生活在这种方式下正在完美结合,而互联网金融与现实金融之间的转换,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沧海桑田式的变化。
  
  具体到金融服务业当中,信息技术的充分使用极大的促进了传统的金融业尤其是商业银行各组织机构的更新。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互联网络为代表的现代移动交互信息科技已经对传统线下金融模式产生了根本性影响,特别是第三方移动支付、虚拟社区以及云计算等。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业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领域。2013 年,“互联网金融”的概念被中国正式提出,2013 年甚至被网民戏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P2P、第三方支付、网络保险、线上融资、移动支付等新名词、新平台层出不穷,它们给传统金融格局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2013 年 6 月,余额宝的横空出世将互联网理财和货币基金相结合,在 2013 下半年迅猛发展,不断的刷新规模,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阿里旗下天弘基金的总规模就超过了华夏基金,一跃成为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
  
  在其强大的示范效果下,各大银行与互联网平台纷纷联手基金公司推出各种“宝”类理财产品,产生了混战。2014 年春节期间,阿里巴巴的余额宝风头尚未冷却,腾讯公司趁机推出的微信红包又掀起了一场全民抢红包的热潮。微信抢红包成了马年新春里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互联网金融正以一种相当强劲的势头发展着,不仅各商业银行感受到互联网理财带来的强大压力而加大了理财产品网络销售进程,第三方支付以及移动支付、网络保险平台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依托于网络的新型业态理财更是抓住这个机遇,快速抢占市场。多种新形式令人目不暇接。这些新平台不但为资金的供需双方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支持双方直接交易的平台,还进一步的实现客户间开放、交互接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金融货币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市场无疑是孕育互联网金融的最佳土壤,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国内的电子商务市场也毫不落后,两者展现出了高效的良性循环。截至 2014 年年底,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交易规模超过 11 万亿元,同比增长了 30.82%.电子商务进一步的显示出了未来超越甚至颠覆传统金融支付模式的态势。这种商业和支付方式的快速转型升级也间接的引发了金融行业的“骨牌效应”,互联网通信技术与金融需求催生出的“互联网金融”正显现出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巨大挑战。以第三方支付商和各类电子平台供应商等为代表的网络金融势力,凭借其所掌握的技术优势,尤其是以移动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核心竞争手段,在金融领域内高速创新、猛烈布局,表现出了相当的野心,预示着互联网金融业态下,传统银行将不再是客户办理存取、信汇、借贷等业务的唯一渠道。
  
  1.1.2 研究意义
  
  对于学术界来说,第三次信息革命会对流行的货币理论造成根本性的冲击。对于业界来说,互联网金融这种全新的模式会和所有新型业态模式出现时一样,催生出巨大的商业机会,但机遇与挑战永远都同时存在,带来新商机的同时也会将现有的竞争格局彻底改变。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将很多行业改变,互联网金融行业也正在发生着巨变。一场由互联网繁荣化和金融自由化所引发的互联网金融革命正在走进千家万户,互联网的便利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互联网理财在大众中的推广速度越来越快,互联网金融业态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更加普惠于普通百姓。企业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进行所需的交易。
  
  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通过其实际效果体现出来其能够生产巨大社会效益的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互联网模式不但大幅度减少了交易成本而且展现出了比传统直接、间接融资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此外,在信息网络金融模式下,传统金融业的分工、专业化以及垄断地位被大大的削弱了,甚至展现出了未来被互联网及相关信息技术替代的可能。网络金融模式强调的是互联网思维,而不单单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这种金融模式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近期在公开场合曾说,“目前对我刺激最大的是 Facebook,全球 8 亿实名制客户,如今有搜索引擎、云计算;有征信体制再加上移动终端,将来它完全可以抛弃银行、交易所,直接进行有钱与需要钱的融合。未来对传统银行业是非常严峻的挑战。”摆在我们每个企业、个人面前的问题,已经不是是否选择使用互联网,而是如何更好的去应用互联网的问题。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特别是大型国有银行在互联网理财浪潮下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截至目前,国外并没有互联网理财的说法,这个名词是中国创造的。但是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
  
  ZakariaI.Saleh(2013)认为虽然传统的商业银行在网上银行平台的建立上花费了很多时间,并且基本成型,但依旧有很多公众对于网银交易的安全性持怀疑的态度,而这一信任危机是造成网银推广困难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网上银行的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如何更好的建立网上银行的风险防控机制,并且能够让广大用户认可电子渠道,信任线上非人工交易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MoutazAbou-Robieh(2013)对互联网金融做了一份样本量为一百人的随机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公众对网上银行和网上购物的态度。调查表明,年龄、年收入、受教育程度是对网络交易认可程度关联度最大的三项指标。年收入越高、受教育程度越高、年龄越年轻的人群对于网上银行的态度更加积极,相反,年收入越低、受教育程度越低、年龄越大的客户体现出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安全性更多的的担忧,对于线上交易就越抵触。这也是比较好理解的结果。
  
  Sherman Chan(2004)在研究中把客户在金融体系中缺少对金融服务的体会与分享的状态定义为金融排斥。金融排斥的内容主要包括有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如低收入群体和失业人群等,缺少接近金融机构的机会,并且在接受金融服务或选择金融产品方面存在着壁垒与障碍。在现有一般经营模式下,银行不能充分满足部分个人客户的理财需求和大多数小微企业的业务要求,这就造成了对这类小资产客户的金融排斥。
  
  相反,在互联网金融业态式下,小微企业客户和低资产个人客户能够自主在网上得到金融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排斥,从而提升社会整体金融福利水平。
  
  Mollick(2012)对“众筹”做出了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的定义,融资者借助于互联网上的融资平台为项目向众多的投资者融资,每位投资者通过少量投资从融资者手里获得实物,例如预计生产的产品或股权。近年来,众筹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发展,其中,美国的众筹市场是当之无愧的全球之最,这与美国政府推出的有利于众筹发展的政策密不可分。2012 年 4 月,美国正式发布法案,明确允许小微企业通过众筹的方式来取得发展资金,这就是着名的 JOBS 法案。
  
  互联网理财的势头良好,但从实际发展来看,需要按照现实情况来进行有效的划分。以网络银行的发展为例,John Simpson(2012)对美国和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业受到互联网影响的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的网络银行由于发展时间更长,技术优势明显,相较于发展中国家的网上银行,美国的网络银行收益更高、成本更低,同时用户对美国网络银行的风险预期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对互联网理财模式给予了较多关注,在讨论中产生不同的声音。互联网金融是中国的原创说法,学术界对于这一新概念还没有一个广泛认同的定义。宫晓琳(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而从事的金融活动,同样具有传统金融所具有的咨询、支付、交易和投融资等功能。于宏凯(2013)则将互联网金融定义为以互联网为主要依托,对传统三大金融行业即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补充以及对这三大金融行业形成部分替代的新型金融业态。
  
  互联网理财这一新鲜金融业态无疑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与选择,但是学者们也在关注网络金融模式带来的积极效应的同时,同样关注互联网金融可能带来的风险与弊端。李博(2013)认为,商业银行理财服务的互联网化以及其他企业基于互联网发行的理财服务已经可以成为一种别样的金融机构,网络金融服务一直处于近乎无监管的状态,这种类似于“真空”的状态正是互联网金融最主要的风险。于宏凯(2013)认为,国内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发展起步比较晚,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和网民数的急剧增加,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市场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总体市场趋于成熟;第二,行业细分结构稳定;第三,市场集中度较高;第四,监管日趋完善。郑展鹏(2009)运用 Michaely 指数、贸易竞争指数等指标对中国与世界金融大国的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按其分析结果来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相容,这是我国经济要取得金融服务国际竞争力的方法之一。这些分析的结果无疑都表明中国银行的发展必然需要与国际同步,这是未来的国际发展趋势,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必会将银行的开放性提到一个新高度,是否能够符合银行业本身的发展需求则要在实践中加以考虑。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理财及其对银行的影响:对互联网金融尤其是互联网理财的发展和主要的产品模式进行分析,结合案例分析了支付宝对建设银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的影响,为银行应对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根据研究现状得出结论并对对未来进行展望。
  
  本文将针对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和银行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综合分析,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并结合符合我国现阶段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和思想,对银行如何针对互联网理财带来的影响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解决方案。
  
  拟提出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银行应充分发挥自身品牌、政策、客户资源等优势,提高自身专业性与核心竞争力,注重数据的积累、挖掘和保护,提高高端客户保有率。
  
  第二,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大力发展银行系的互联网理财及银行电商等互联网业务,做好银行转型工作,以客户为中心,变革创新产品设计,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第三,要积极谋求合作,在合理合法竞争的基础上多方合作,达成共赢。
  
  第四,担负起网络金融安全工作的建设者,宣传者和监管者的责任,开展网络金融风险防控教育,提升公众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国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一般都是一些学者教授及毕业论文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或者从国外的一些历史经验出发,分析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问题;或者站在监管者的位置从风险管控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进行规范性研究,且研究多是针对互联网贷款、融资、第三方支付功能进行论述与研究,本文针对网络金融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影响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银行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对于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浪潮面前究竟应该何去何从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1.3.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商业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影响,先进行理论分析,然后案例分析,最后二者相结合提出商业银行应当采取的对策。
  
  本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和主题的提炼。本研究在阅读大量国内外对互联网金融现状和发展以及对金融行业的影响等方面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发展的主要表现、发展情况、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对策的完善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自己见解。
  
  针对一些建设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发展方面的数据需要使用调研法进行取证,而对建设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进行研究时运用问卷调研法,就笔者提出的问题通过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取证。
  
  1.4 本文框架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和文章框架结构。
  
  第二章为互联网理财的概念与发展。首先确定互联网理财的概念和类型,其次分析互联网理财的特点,分析互联网理财的优点与缺陷,对发达国家和我国互联网理财发展情况分析与对比。
  
  第三章为互联网理财对银行影响的理论分析。分别是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第四章为互联网理财对银行影响的案例分析--以余额宝对建行北京分行个人业务的影响为例。
  
  第五章为银行应对互联网理财挑战的对策建议,分析现行对策并基于以上分析综合提出建议。
  
  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并展望未来。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