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信托业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2.1 信托业相关概念。
信托通常包括多个内涵,包括社会学内涵,法律学内涵和经济学内涵。根据社会学内涵来看,信托不只代表着信用关系,同时代表着社会关系,它较好地反映着人们的信任。但根据法学内涵,信托的基初为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把他们的家族财富与财富管理权交付于代理人,代理人视这些财富为本人之财产进行管理,并且替委托人创造收益。
按照经济学的观点,信托和信托企业关系密切。信托企业为用代理人角色服务于委托人的金融机构。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TRUST 是信托存在的一类形式。TRUST 是两个世纪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一类经济实体,它实际上是由某一个行业某个生产企业大规模兼并、控股同行业其他企业,从而实现垄断市场这一意图而出现的。
2.2 国际信托业发展历程与特点分析。
信托出现的时间非常久远,最开始出现在罗马,接着英国代替了罗马成为信托发展重镇。历史上出现过的一个例子是,中世纪的时候,十字军东征之前,会委托别人帮忙来经营财富。多年之后,信托改变巨大,但是其基本的结构没有发生改变,信托发展的同时,相关制度也在不断演进以满足社会的进步。信托的改变之一是,更加商业化了;其二,更加国际化了。目前,信托早就融入了全球金融格局,很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信托业,满足国内高薪阶层需求的同时,还丰富了本国的金融业。
2.2.1 日本信托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日本的金融业发展始于明治维新。1868 年,日本开启了着名的明治维新运动,该运动废止了日本的封建制度,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日本开始迈入资本主义社会,与此同时,日本先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股份制企业,如银行、外贸等等。日本当局逐渐制定了很多的行业制度,这里含有初步发行公债,就是想要推广和稳固资本主义制度。另外,有了资本主义的稳固和推广,日本也学习英美等国家科学的金融体制,并慢慢发展了本国的货币体制,并且设置了很全面的银行制度,此外,日本的外汇、借贷等旧的金融市场也得到进步,即使在那个年代它们的规模不足,并且他们本身独立能力很差,可是日本的金融大势已定。在这个时候,日本开始发展本国的信托,可是日本的信托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过程中有很多问题,例如,信托企业数量多但质量有高有低,企业资产规模不够大。
二战刚完,日本完全在美英等国家的控制中。此时,美英等国家完全控制着日本的各个行业发展。而且,战后的日本国家很多地方均被损坏,只有奈良和京都等地保存完好。要是用1935 年作基年,那么十年后日本的工业生产大概减少40%;矿业生产大概降低了 52.8%.在该背景中,通胀应运而生。1946 年,日本采取应急方案,固定居民存款,强迫人民使用新版货币。该方案的后果是多数日本人的财产立刻差不多化为乌有。
因为物资不足,价格抬升趋势非常足,它的增长率大于存款的活期利率。就1945 到1947 年这二年中,商品价格升高了十六倍,所以,没有人敢把钱交给银行保管。虽然1947 年的时候,信托企业去除了信托的时间规定,要接受资产去改善亏损,可是,这些措施在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就基本没有效应。通胀意味着货币贬值,货币一旦贬值,信托委托人数量就会减小,更有甚者,会提出终止信托合约,从而对日本的信托业发展举步维艰。虽然有的信托企业实际上有其他企业的支持,其发展也是如履薄冰,基于此,大部分规模不大的信托企业只有被银行收购的下场。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是日本信托业的黄金时期,其金融作用有了较为可观的完善,相关业务量同时亦有较大提高。五年后,日本总共有了超过 10 家的银行开展信托业务,这里面有 7/10 核心业务就是信托。在这之后,该国信托业陆续实施改革,允许外资进入。到了 1993 年,日本的证券企业亦涉足信托。
2.2.2 英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我们已经说明,信托的原始地是罗马,可事实上让信托发扬光大的是英国。需求造就创新,信托业最开始的目的消除税收影响而被动地进行财富转移,在Victoria 时期,信托基本上得到了英国人民的广泛认可,之后数百年,信托及相关制度在该国发展迅猛,且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学习模仿的楷模。
受到历史因素影响,信托在英国的发展存在这几个特点:
首先,土地信托大量覆盖。这是因为信托业最开始是用土地等不动产来充当信托财产,所以,以土地为代表的不动产信托覆盖面就非常广。此后,由于英国信托业的扩大,土地信托规模缩小,商业信托规模扩大。
其次,个人信托大量覆盖。同样地,这也与英国信托发展之初的情形有关,当时的人们更喜好个人信托,该业务大概高于总业务的 80%,与此形成对比的是,法人委托连20%都没有达到。
再次,法人信托垄断发展。虽然法人受托业务占比没有20%,可基几乎都由几大银行的信托企业垄断经营。
最后,信托辐射范围很广。因为英国的殖民地颇多,其信托业从而存在较好的国外需求。十七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由此开启了海外投资的巨幕。现在,英国信托与它的国家总体情况一样后劲不足,英国国内的投发展机遇太少,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把投资目标设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从而将英国的信托资产释放出来。
2.2.3 美国信托业发展历程与特点。
美国信托业务源自英国,但并未受到多少限制。它遗传了英国信托的无偿性与非营利性,与英国信托不同的是,美国信托开创性地用企业法人作为信托业务主体,这一创举领先英国达五年。就在美国南北战争之时,政府发行了大量的有价证券,以满足战争前线的资金需求,这一举措也让美国信托由英国的土地多数占有转变成有价证券占多,长期演进的结果是,证券占多的信托模式变成了美国信托的主流模式。美国证券的需求导致了证券信托的扩大和改进。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美国开创性地发展了房地产投资信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REITs.因为二战后,美国经济首先回暖,在美国一系列的金融制度与相应行业制度的颁布,使其其开始引领世界经济发展。这种迅猛的经济增速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其信托业的扩张,总的来说,美国信托发展特点如下:
首先,信托主体是银行。截至现在,美国商业银行里面,设置了信托业务部的比例大概高于1/3.虽然两者联系那么频繁,可也不是说可以对信托和银行一起管理。美国规定,信托和银行的经营必须分开管理。还有,美国会设立较高门槛以选拔真正有能力的人进入信托业。
其次,以民营企业为主。我们早就说明,美国的信托业很早就是大部分为民办信托,之后随着美国金融行业的迅猛成长,信托业也由个人受托转变为以盈利为目的的法人受托。由于经济的不断演进,个人信托同法人信托一样,均不是其本来面目了。而且,基于相异的背景,两个业务的占比也将改变。
再次,美国信托财富垄断较为明显。1950 年前后,美国信托业还处于商业银行的控制之下,这里面特别是大型银行的垄断更是不可撼动,专门开展信托业务的企业不多。大型银行的长处是,规模庞大且应对风险的能力很高,由于这些长处,大型银行自然能够在信托业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将该行业的大部分资源都纳入囊中,形成财富垄断。
最后,有价证券大量存在,并与信托有机联系起来。美国的信托企业几乎均可开展证券活动。这里面比较突出的是商务管理信托,该信托负责股票持有人在董事会里面的董事角色,并且决定企业事务。
2.3 中国信托业发展现状分析。
2.3.1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一)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政府慢慢形成了全方位的经济调节机制,一个重要的调节指标是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率越高,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提供货币贷款的量越小。最近几年,中国人民银行想达到紧缩流动性、减弱顺差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流动性并控制通货膨胀,从2010 年1 月份开始,多次抬升存款准备金率,以至于在2011 年 6月份的时候,其数值已经是21.5%了。
跟西方市场经济体一样,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经济。一个重要的影响对象是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提高,其一将提高资本使用成本,其二也将降低信贷,并且降低利润。具体来说,存款准备金提高,商业银行就要把更多的、用于商业信贷的资金转移到中央银行,可这样一来,商业银行能够从事放贷的资金就将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从而将使得商业银行总利润减少。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资金紧张之后,又会向央行进行再贷款,这也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压力,也会反过来推动着商业银行寻找别的创收途径,一个例子是,银行与信托进行合作,这不仅能够为银行提供新的创收途径,也能够促进信托的发展,是一个双方互利的活动。企业经常急需短期资金,它们一般都经由银行借贷、承兑汇票以及贴现等途径来进行,而所有活动均必须银行具备充足的资金流。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上升,银行资金流紧张,它们在进行信贷的时候,将排除那些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企业。所以中央银行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会对那些开始就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金短缺,更有甚者,直接停产或者倒闭。基于这一情况,银行与信托的合作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很好地发展,因为这一合作可以缓解银行资金流紧张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生存下来。银行与信托的合作,能够有效逃开现有制度的约束,一个例子是,合作产品既可以投资于货币市场,也可以投资于证券、保险、基金等其余理财产品,而传统的金融产品只能投资于前者。
(二)资本市场的变化。
最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一直比较低迷,以上证指数为例,2009 年7 月份点数为3471.44,但是到了 2011 年 12 月份,只有 2199.42 点了,广大投资者损失惨重。除此之外,一二级市场的相互作用亦能影响资本市场大势。到了2011 年末,全部上市企业经由境内资本市场总共筹集资金6800 亿,IPOA 股282 只,.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发现,当下资本市场比较低迷,筹集资本风险较高,投资回报率不够高。这也说明,信托市场里面,投资基金、理财业务等目前发展困难,投资回报率较差,还有很多人亏损。但是信托业却凭借它跨越多领域及融资又融物等等长处,经由信托资本的弹性投资和投资模式的科学决定,导致投资者取得较高收益,从而使得信托业演化为受到投资者重视的生财之道。
(三)利率与 CPI 的变化。
实际利率用下式来进行定义: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要是实际利率小于零,则它代表着负利率。如果经济一直处于负利率状态,则首先它会阻碍经济平稳增长,其次它会损害储户的经济效用。因为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在该背景下,中国CPI 持续提高,直到 2011 年末,中国CPI 是5.4% ,同比上涨2.1% ,且该数字比目前的存款基准利率3.5% 要大,这导致了中国的利率倒挂,也就是说出现了"负利率"的情况。该现状能够提高储户的投资需求,促进信托业务的发展。
2.3.2 中国信托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增长幅度令人瞩目,在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信托亦发展迅猛。虽然获得了这样卓越的成就,可依然存在较大进步空间。一个重要的改进方向是法律法规的完善。特别是当下信托业迅猛发展之时,该改进方向显得特别迫切,必须引起一些单位的重点关注。
(一)少数信托法不是很先进,与实践脱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第十条明确规定,"设立信托,对于信托财产……应当依法办理信托登记".但是,截至现在,因为信托登记制的缺失,信托资产登记一直不能实现;另外,《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指出,信托委托人是"合格投资者".
(二)金融管理条例没有一致原则,导致信托企业投资回报率被消弱金融管理条例没有一致原则,导致信托企业投资回报率被消弱现在,中国的信托主体包含商业银行,含有四大国有银行,其余股份制银行,投资企业,还有以中国人寿为代表的保险企业,为了基本控制信托业务,也为了获得相当的投资回报,他们相继研究了大量投资标的。那些投资标的本质上均为公募信托,可是,因为没有一致原则,引发信托企业投资回报率被消弱(三)因为税收政策和银行系统管理没有达到统一一致,所以,一些信托企业面临较大的税赋压力财政收入中有针对信托的多次收税行为。一个现实中的案例是:一方面,财政收入在信托资产的首次委托时进行收税,另一方面,财政收入还会在信托资产再次变动时(多环节)收税,构成多次多环节收税,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利于信托业发展的,相关部门需要重视这一现象,以保障中国信托取得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