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个人公司理财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8-03 共387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建设探究 
【第一章】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发展探析绪论 
【第二章】个人理财的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 
【第三章】境外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革新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与创新实践 
【第五章】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促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的对策建议 
【结论/参考文献】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优化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品种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不高

  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与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相比,存在着产品的同质化严重,产品的差异化小,产品的创新能力差等严重问题。从总体来看,各大商业银行都具有门类分丰富,种类齐全的个人理财产品,但是这些产品之间的区别小,差异少,品种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相互之间的抄袭和相互模仿痕迹十分明显,产品缺乏积极的创新与发展。而国外的商业银行则十分注重分析市场需求,满足客户需求,美国的花旗银行设计了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并积极的囊括了股票、保险、基金等资产的各种组合, 例如 “花旗财富管理金三角”、汇丰银行的“卓越理财”等。同时,国外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中还十分重视产品的生命周期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然而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有效的了解客户的具体需要,也没有就客户需求做出系统性的产品需求满足与产品组合设计,就连最基本的理财产品的简单咨询工作,还存在着服务的不到位的情况。

  客户因为对银行咨询、贷款等方面的了解知之甚少,各银行的同质化现象又十分严重,导致客户的选择面对很多困难。受这种情况的影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缓慢,产品的功能有限,产品组合设计不够灵活,产品的可供选择性差,使理财产品的附加值低,理财产品的收益也难以实现。

  表 5-1 中的信息数据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农业银行近期几款理财产品的不同信息,具体如下:

  具体来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时间较短,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真正发展的时间也比较短暂,对于产品的创新存在着严重的盲从和跟随,很多商业银行现行的理财产品就是引进和模仿国外银行的现成产品,通过国外优秀发展经验成果的有效借鉴与我国本土情况的充分结合,创造出现阶段我国的重要理财产品。缺乏整体规划,不重视产品的市场调研,不重视客户需求的市场细分化处理,因此,市场的跟随现象十分明显,产品创新严重缺乏。结合这些现实的发展情况,银行理财产品在发展中呈现出一种鲜明的“羊群现象”.通俗一点就是呈现出一窝蜂的发展。即一旦某一商业银行推出一个市场反响好,市场效益高的个人理财产品,其他商业银行就会紧跟其后,马上推出相似接近的产品,以抢占个人理财市场。这样一来,产品的创新难以实现发展,市场混乱,客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因此,推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创新,是促进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重要内容,必须进行积极的创新性发展。

  二、信息披露不够完善,风险提示不充分

  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我国银监会对各家银行提出了全面及时披露各种理财产品信息的要求,以便相关者了解这些理财产品的现实经营和实际收益情况。然而,许多商业银行却刻意的回避了这一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一般程序是先有总行对理财产品进行设计,而分行只负责具体的宣传销售业务。而对于销售所得资金则划归商业银行总行进行统一运作管理,各分行业务范围仅限于对理财产品的销售方面,而缺乏实际经营运作情况的信息,使顾客难以获得具体运作信息的了解,从而对产品的销售和顾客的购买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总体发展时间有限,虽然在当前保持着快速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不能忽略。具体来说,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存在风险分析如下:

  1. 市场风险

  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前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和数量显着增加、销售金额也获得巨大增长,显示出良好的市场前景。但是与之相伴随的金融理财市场风险也大大增加,出现了许多“零收益”和“负收益”的产品,给投资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积极发展。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证券股票以及各类基金等理财产品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世界经济出现萧条和衰退的趋势,引发了国际金融资本市场的大规模调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极易受到股市变化、期货市场波动以及物价指数和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和冲击。到 2010 年受金融危机的持续性影响,我国的资本市场持续性的保持低迷发展,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风险很大。直到 2011 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减退,国家经济又开始积极的发展,理财市场升温,但是相应的市场风险依然存在。

  2. 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属于新型业务产品,现阶段在产品的设计、运营、流程、系统、人员等方面尚存在诸多缺陷,市场风险较大。加之我国商业银行从事理财产品宣传销售人员受到专业化知识限制,缺乏对所代理理财产品的充分了解和分析,无法对产品提供者的经营管理、市场投资和风险处置提供明确的分析与解释,难以对产品承担的风险做出评估和预测,无法确定此款理财产品是否会给客户带来损失,是否会对银行信誉以及收入造成影响。

  3. 信用风险

  结合具体产品市场运作和创新实际,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产品结构、设计理念以及投资取向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导致产品一旦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就会引发巨大的风险,造成严重的影响。此外,某些银行在金融理财产品设计时,故意忽视产品的风险评估环节,忽视产品风险的预计,使这些产品一旦引发风险,客户将难以承受。

  同时,许多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虽然重视个人理财业务的快速发展,但是并没有就与之而来的风险进行预估与预防处理,也没有建立专门的风险损失抵补机制,面对风险发生,银行往往束手无策,最后不得不动用现金来弥补损失,这将严重影响银行的良好发展。

  三、个人理财业务服务门槛过高,科技理财手段落后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的发展中往往具有较高的服务门槛设置,市场的准入要求很多。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积蓄富余者不占人口大数,门槛过高使银行理财无法更为广泛地服务于大众,产品的市场定位过于集中,不仅难以满足大多数客户的需求,定位集中还导致目标客群发生严重的重合。产品对于资产总额较低或更高的客户群涉足偏少。结合下表 5-2 的信息数据,不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业务在现实的发展中存在着过高服务门槛,客户群集中的现象,主要产品重点集中在少数高端优质客户,将需求众多的中低收入群体排除在外,严重影响了个人理财业务整体扩展和市场占有率。现实中,收入低的居民更加需要理财,需要增值,但是偏偏进不了理财这个大门。

  这样的情况会使个人理财业务的两极分化现象出现。而且在中国目前的发展中,高收入的群体并不多,中低收入群体是银行的主要客户源。这样的高门槛只能让更多有理财需求的居民望而观止,也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客户资源的稀缺。

  21 世纪以来,知识经济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全面普及与运用,个人理财服务的发展也与时俱进,运用信息化、网络化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积极的优化自己。但是从总体来看,商业银行的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发展还十分落后,整体的信息水平还亟待建设与发展。而且就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目前还未建立起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财系统,缺乏专业先进的电脑软件及理财系统。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就无法对客户进行更好的理财分析,量身定做的个性化服务。此外,正是由于科技手段的局限,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客户信息资料不能共享,客观地造成客户信息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的发展。

  四、理财人员专业水平及素质偏低

  个人理财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金融分业的经营模式,理财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知识结构单一,理财策划能力薄弱,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合适的理财建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网点的理财人员多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下,理财人员面对客户理财需求时往往考虑的不是哪种理财产品适合客户,而是如何把产品卖出去,卖的越多越好,这就有违理财产品设计的初衷,造成不良销售,损害客户的利益。而且现在大多数理财人员只是经过简单的培训,缺乏专业的理财知识与实战经验。

  五、理财产品成为银行揽储的工具,创新落后于市场需求

  虽然理财产品募集得来的资金最终需投向相应标的市场,但银行收纳客户购买理财产品资金的存续期以及理财合约到期至可自由划转时期的资金沉淀是银行可以用来增加储蓄余额的,因而银行发售理财产品的冲劲更足。短期产品乃至超短期产品对稳定存款的贡献度大,所以商业银行会同时发行多个短期产品,其背后揽存动机十分明显。2011年理财产品发行数量急剧上升,商业银行不断上升的揽储压力可能是其关键因素。显然,理财产品“价格战”无益于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当前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是活期利率的多倍,竞争也更加紧张,若不加以控制,会引起银行在价格上进一步争夺,不利于整个银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同时,我国某些商业银行推介理财产品时没有根据客户目标、期限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个人理财产品,往往总行大力推行哪款产品,就推荐给客户哪款产品。尽管发行速度在不断上升,但其创新速度无法跟上市场需求。目前理财产品的开发集中在银行总部,分支机构无法参与价格制定、风险管理等具体操作,无法明确把握产品的设计背景、运用渠道、风险控制等。这很容易忽视不同城市的特点,当地居民风险承受能力,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差异。

相关标签:个人理财论文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