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职农科类专业职教队伍培养问题探析
【第一章】中职农科类师范生能力提升探究绪论
【第二章】中职农科类师范生培养研究的概述
【第三章】中职农科类专业师资需求分析
【4.1】本科院校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状况分析
【4.2】基地农科类中职师资培养案例分析
【4.3】基地农科类职教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章】中等职业学校农科类专业师资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中职农科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参考文献
4.2 培养基地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案例分析
4.2.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学院于 1999 年成为全国首批 20 个重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之一,承担着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工作。学校利用自身 "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62],为中等职业学校农科专业输送了大量合格的职教师范生。
1.培养目标
学校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旨在培养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强、专业技能硬、综合素质高的中、高等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人才和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了"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企合作型人才培养基地及教研合作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合作精神及职业道德,促使学生进一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生产、科研实践相结合。以动物科学本科专业职教师资培养计划为例,本专业根据职业院校及行业企业的需求,对人才实施培养之前签订多方协议,这种"订单培养" 的招生就业模式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突出了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应了现代农业及职业学校的需求。
3.课程体系
在职教师资培养课程设置方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打破了传统三段式课程结构,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及素质为目标,建立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彼此渗透的课程体系。该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模块,即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前三个模块分别在不同学期整体施行,而专业技能课程模块具有分散性,体现在实践教学的不同环节中。
这样的培养模式帮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学而不忘。此外,该校农科职教师资培养方案采用"双大纲",即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沟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操作的时间。在"双大纲"的基础上,该校职教师资培养过程中逐步实行"双课堂",即理论课堂教学和实践课堂教学,分别制定相应的教学体系,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促进学生实践技能的习得、创新能力的养成。
4.教学体系
该校在教学体系建设上体现了"双大纲"及"双课堂"的基本精神,基本教学模式。
具体而言,该校通过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双课堂"落实职教师范生培养工作。在理论教学体系建设中,继续遵循学科体系的统一性,突出主干课程的专业特色。减少专业基础课理论课授课时间,增加相应课程的实践课时数;结合专业前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做到理论教学的内容要简单、实用、不断更新。
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中,该校做出了"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探索。其中,"一个目标"指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目标;"两支队伍"指分别建立实践教学指导与管理的两支师资队伍;"三种能力"即该实践教学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创业能力及创新能力;"四个层次"指的是从人才培养规律上,从浅入深,将实践教学分为认知性实践、操作性实践、综合运用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五种途径"是指该校建设实践实训基地所采用的 5 种方法,即政府统筹、科研项目、校校联合、校企联合、校办企业;"六个环节"是抓好课程教学实习实验、社会实践、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六个教学实践环节[63].
该校尝试的新型教学体系,使得学生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育教学互动中得到培养,在"顶岗实习"、"顶岗实践"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掌握企业新动态,加深岗位工作任务,有的放矢,能够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技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5.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第一,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库;第二,在校内外逐步建立完善不同层次、类型的实习实训基地;第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第四,完善农科专业教材编纂。
4.2.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科类职教师资培养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是 1985 年全国独立设置的 8 所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之一,为全国首批职教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之一,2014 年成为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为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农科类专业输送了一批批合格的职教师资。
1.培养目标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该校旨在培养能够胜任农林畜牧等相关领域的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科技推广与开发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生需要熟悉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技术等教育类相关理论,善于实施素质教育;掌握本专业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及社会责任感,具有农业服务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
2.培养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该校对职教师范生培养做出三方面的要求,即基本要求、专业要求和从师技能要求。
基本要求主要包括对学生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文化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体育、普通话应用能力,通过专业技能项目测试、教师技能项目测试。此外,要求学生在读期间至少获得一个高级工等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创新能力培训,且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者及创新能力证书者可免修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专业要求指从事专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的技能,包括农科专业的相关基础知识、专业理论以及专业技能要求,是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重要评价标准。以动物科学为例,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化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动物科学的基本理论、技能,了解动物科学发展前沿、应用前景,熟悉畜牧标准等有关方针、政策及法规;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科学研究的能力。
从师技能要求指要求学生掌握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和科研等方面的师范技能,是职技高师办学特色之一。
3.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培养要求,将职教师资培养课程设置划分为三个大纲,即专业课程大纲、专业选修课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课程部分穿插在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之中,部分集中进行。每个大纲下设课程结构不同,但均渗透了学生培养的三个要求。以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专业课程大纲中公共通修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外语能力、计算机使用能力等基本技能,科类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信息技术深层应用、数学、化学等基础知识及技能,为专业主要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专业选修课程分为畜禽现代繁殖技术、小动物生产、饲料生产三个专业限选模块,每个模块课程根据研究方向设置。每个模块除选择本方向内课程之外,均需要选择专业任选课程中的 4 门以上课程,这样可以防止模块课程的限制,丰富学生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大纲中除生产实习、教育实习及毕业论文需要在第七、八学期集中进行外,科研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及教育技能训练则分散在 3-6 学期内进行。
此外,对各类课程学分及学时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表 4-5、4-6 所示。
在学分比例方面,专业课程(专业主要课及选修课)、实践性教学环节所占比例较大,其次分别是公共通修课程、科类基础课程,最后是公共选修课;在学时比例方面,除实践性教学环节外,专业课程(专业主要课及选修课)占据近一半学时,公共通修课程占据 1/4 左右,科类基础课程占不到 1/5,公共选修课所占学时最少;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专业技能训练及生产实习所占学分最高,所占实践教学时间最多,其次是毕业论文及科研训练,教育技能训练及教育实习占总学分的比例较低,占实践教学时间最少。
这说明学校对专业课程(专业主要课及选修课)、实践性教学更加重视,其中更侧重对学生专业理论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而科类基础课程中开设的教育类课程种类较少,对学生教育技能训练及教育实习等教育类从师技能培养重视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4.双"三三四"教学模式
第一个"三三四"模式主要体现培养目标的技术性、学术性和师范性,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施行校场结合、农学结合、做学结合方式,教学过程中突出专业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职业性和社会性。第二个"三三四"模式主要指职教师资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从内容上讲,指职教师资的培养主要围绕三大技能,通过实施三大实践活动、贯穿本科四年不断线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从组成结构上来讲,农科专业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包括三个子系统,如图 4-9所示。
教学技能通过师范实践教学获得。从层次上划分,包括教师基本功(如教师口语、教育学课程实习、三笔字训练等)、教学技能训练、教学实习等。教师基本功及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在校内环境下进行,即通过普通话、三笔字、微格教室授课等训练培养学生师范技能;教学实习主要通过校外教育实习基地,即通过"校校"合作,培养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等从师技能。
专业技能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以培养操作能力和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为主要目的,是专业理论课教学的另一条主线,贯穿本科 4 年培养过程。专业技能教学实践需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方法训练学生专业技能,在校外结合农场、农业企业等社会资源,做到"校场"结合,使得技术操作内容更接近于生产实际。
科研技能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题参与以及毕业论文设计及撰写等内容,需要在结合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同时,发现问题;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逐步加深,由表象到机理,逐步深化,培养实验操作技能以及科学研究思维。
这三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融合的,从校内到农场,从单一技术技能方法的运用到实际典型工作的完成;从学校到学校,从一种教学技能的熟练到教育教学工作的胜任;从校外到校内再到校外,从一个问题的产生到运用科研方法进行实验研究,最终将研究结果应用到校外去。四年不断线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受到系统、全面的教学技能、专业技能以及科研技能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