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问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经济环境、产业结构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化经济体逐渐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的宏观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加上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使得企业利润率不断下滑,尤其最近几年世界范围内金融危机导致很多企业还没有从阵痛中苏醒过来,各类企业的管理开始逐渐认识到物流成本在企业整个生产成本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形下,国内大部分企业都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目前,在很多企业中,物流成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所以,物流成本管理成为企业物流管理的核心。
通过对企业物流供应链中每一成本因素进行控制,是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有效方法。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模型及方法的研究成为当前一个研究热点。
物流贯穿整个供应链,它连接供应链的各个企业,是企业间相互合作的纽带。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与其他企业就不再是以前地单纯竞争关系,而是通过物流将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建立了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实行优势互补。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物流成本是以货币形式直接反映在各项物流活动中的劳动消耗、劳动占用和成果之间对比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经济指标。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控制企业成本难度就更高了,尤其是作为企业物流活动中的相关费用的物流成本
1.1.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竞争进一步的加剧。物流的巨大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各类企业所认识。物流配送成本的高低已经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已成为中小型制造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在提倡系统性地管理企业的思想带领下,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理论正在受到广泛的关注,其中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顺应了这种潮流,能够较为适应企业外部的经营环境的变化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它将传统着眼于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思想和方法扩展到整个供应链中,对传统物流成本管理的竞争环境变化进行了改革,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对各种物流耗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将企业各项物流成本控制在相应范围,提高企业物流管理效率,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给客户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进而稳定社会物价水平。因此,可以说,实施供应链管理是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因此,研究降低企业巨额物流成本,消除物流冰山,挖掘第三利润源泉,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对任何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这对指导相关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日、英、德等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展了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相关文献很多。根据其历史发展阶段及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如下五个阶段企业物流成本的构成、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和物流盈亏分析。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0世纪初,美国的部分实业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来对企业生产进行有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企业经济效益,这一时期所提出的方法过于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方法应用局限性很大。直到19世纪60年代,物流成本管理研究才逐渐进步,霍华德等学者利用物流费用这一指标来定量评价不同运输手段的好坏,从而掀起了物流成本定量化研究热潮。美国着名管理学权威彼得?得鲁克提出的“黑暗大陆”理论:“揭示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的主要费用类型,首次肯定了物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2003年,美国的爱德华?弗莱哲利在《物流战略咨询》—书中认为物流成本应该包含如下项目:库存成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配送成本。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西泽修教授在研究物流成本时发现,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核算方法都不能掌握物流费用的实际情况,因而提出了着名的“物流冰山”学说,该理论将物流环节中那些对整个企业成本有影响的数据纳入到财务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仓储成本、运输成本和信息管理成本等,进一步丰富了物流核算体系科目,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 “物流成本算定统一基准” 1992年日本通产省政策局又编写了《物流成本计算实用手册》,使日本现代物流成本管理发展又推进了一步。上述研究文献都从企业内部物流活动成本进行研究,围绕物流成本的构成内容、核算体系和标准进行了深入研究。随着供应链管理得不断兴起,企业如何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出发进行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则起步较晚,大致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着名教授鲍尔索可斯_在《物流管理一一供应链一体化》一书中将物流成本定义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上,将物流活动中所有的开支全部包含进去,从而更加拓宽和加深了物流成本的含义,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物流成本的控制难度自然更高。
上世纪末我国入世后,经济增速较快。大部分外资企业进入国内,在带来了许多新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之外也让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国内物流及供应链支出情况如图1-1所示。针对我国物流成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重点就降低运输成本、存货持有成本和行政管理成本等方面,来探讨降低物流成本的主要途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也开始从国内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适合于中国自己实际情况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及模式。赵明凤的《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式》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总结为以下四点[21]:
(1)缺乏物流成本控制的战略意识
物流企业是一种特殊的服务企业,它以合同的形式承诺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综合的物流服务。其成本控制尤为重要。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的物流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意识仍然比较淡薄,物流成本控制战略也尚未纳入公司的发展战略。
(2)物流企业缺乏规模效应
物流业作为新兴的复合型服务产业,经过长期的沉寂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绝大多数仍处于数量扩张的粗放式经营阶段,行业进入门滥低,监管分散,科技含量低下,“小、散、差、弱”的主体格局制约了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靠自身累积式扩张难以快速形成综合物流实力,缺乏规模效应,许多先进的物流系统未被真正引入和使用,因而,无法较好的降低物流成本。
(3)生产计划环节不稳定,因素多变
生产计划的不稳定将直接导致物流费用的增加,这既反映在进口原材料的供给上,也反映在为促成严格遵守交货时间在出口成品环节上不计物流成本[22]。生产计划的不稳定受到多方面的制约,比如客户订单的瞬时增加或减少,项目经理由于业务知识的不熟练或者是在客户的逼压之下,胡乱承认,还有就是生产计划人员本身的业务水平,或者是组织架构混乱,责任划分不明确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4)物流信息化建设滞后
从目前看,企业信息技术管理水平和手段还比较落后,应用不普及,企业物流缺乏相应的信息交换平台。一方面,企业主要考虑到对原有的管理模式的转换,对设备,人员培训的再投入,所花费的支出昂贵而产生被动的应用计算机管理物资,变成了人工管理的翻版;另一方面,在解决库存管理问题的过程中,企业尽管已开发了不少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甚至一步到位开发ERP信息管理系统_,而由于对内部物流管理结构掌握不准确,业务流程不够优化,物流效益难以得到体现,项目成功率低。
目前,供应链环境下物流成本管理及控制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专门的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缺乏规范的核算,但近几年有不少企业己在探讨和摸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建立基于供应链协同环境下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策略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己经成为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1)物流成本控制体系的研究。
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要求用系统化的观点管理企业的物流业务。物流系统化有两层含义[29]: —是指物流的各功能即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和信息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有机组合、协调运行并共同产生出的新的总功能;二是供应链内部各企业物流所形成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李亚兵,毛永清等人在研究煤炭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中_,提出将企业物流活动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及其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作为一个集成化的体系进行整体研究,从而根据市场的需求对物流资源进行协调配置,这为供应链管理环境下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提出了一个正确的方向,但从定量方面未能更深入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刘玉美针对中小型汽车制造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联合优化的战略,强调局部控制的同时更要协调好各要素之间的矛盾,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企业物流环节组成一个联合优化的整体控制体系,来实现企业物流成本最小化。穆海平认为供应链物流中,物流作为整个供应链子环节,其决策最终必须服从供应链,单纯对系统自身优化具有很大局限性。供应链背景下,物流系统优化将会遇到来自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合作伙伴关系与激励问题、快速准时交货问题、信息问题以及绩效衡量问题等都加剧了优化的难度。
(2)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
物流成本控制以物流成本的数量为依据,而物流成本的多少决定于评价的对象一一物流活动的范围和釆用的评价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例行的物流成本管理方法。目前国际上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大致有三种_:形态类别物流成本控制、功能类别物流成本控制以及适用范围类别物流成本控制。由于物流成本属于间接费用,对物流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克服传统成本计算的缺陷,而要用新的方法来计算和控制才能找出问题,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的研究方面,国内研究者们在西方国家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具体企业应用了相应的改进。刘江[34]利用作业目标法对企业物流活动中采购环节进行计算,确定了该环节成本的大小,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利用作业目标法能够直观地观察物流活动中对物流成本的消耗,通过定量化计算更有利于企业成本的管理;李堂(2005年)_在指出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物流成本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后,通过分析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并据此探讨如何对物流成本进行会计控制和核算,系统地阐述了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控制的具体思路。
(3)物流管理制度的研究
罗如学等人(2007年)在分析了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偏高原因的基础上,从物流管理制度的角度,提出了降低与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几条途径[36];杨启成(2008年)在对分销供应链成本管理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之上,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并对分销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和完善采购管理机制的若干建议[37]。柳强,张绍山(2009年)提出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运用线形规划、非线形规划、储存论等数理分析方法优化物流过程,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耗费通过作业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与外界相关作业的成本比较,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通过作业链一一价值链分析,消除某些不增值的作业;企业的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物流部门应尽量实现作业共享,降低资源耗费;利用系统原理协调好构成物流系统的各要素(物流作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要素与整个物流系统的关系,实现企业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目标。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大都基于一个大的框架,对于企业实际物流控制实施的指导意义不够。
(4)基于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及控制模型的研究
师杰(2007年)从物流成本控制的原则出发,利用作业成本法将物流环节中不同资源分解为不同的作业流程[39],从而建立了基于作业流程的物流成本核算优化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的求解方法及在实际应用价值。刘高常(2005年)从不同物流环节的各类成本控制及各环节之间衔接协调控制方面出发,利用模糊数学构建多级评价指标成本控制模型,该控制模型能够为企业物流的方案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帮助管理者判断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的决策是否正确同济大学管理学院周小庄等人[41]等针对不同性质的企业提出了改进的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通过平衡采购进货成本和保管仓储成本确定一个最佳的订货批量,并求出了最优订货策略精确解的计算公式。东北大学张翠华等人针对多供应商环境下JIT采购的订单分配问题,提出一个在满足一定送货及时率及采购策略条件下生产商的采购总成本最小化模型冯夕文_将企业整个生产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分析了离散型生产系统物流占用量的变化特点,建立了在价格折扣条件下的最佳订货数学模型。
黄炎波,张汉江从供应商缺货对购买方的影响为出发点,引入有效库存水平的概念,构造了在供应和需求都不确定的情形下仓库和零售商的库存模型。
提出了安全因子整体优化的思路和方法但局限于对两阶序列供应链的安全因子整体优化进行了研究,并且基于需求和提前期都服从正态分布,且采取定期检查补货模式,待补定货在后续各期中补足的假定。张令荣,杨梅(2005年)提出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法分析一体化物流成本的数学模型。可以根据各项作业在价值增值过程中贡献比例的历史数据以及生产作业的流程分析,详细确定各个矩阵,输入有关决策结果,以此预测或模拟成本数据,并通过有关矩阵对应的变量,求取较优解或最优解,以便于进行物流成本控制[45]。但此模型仅仅是理论上的假设,有待进一步的分析和实证。部枉(2012年)在对供应链及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基于作业成本核算的供应链成本管理体系,并从全局的角度探讨了供应链成本的均衡和优化问题_。王琪,孙林岩,陈宏提出基于两阶段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DEA/AHP法的模型,并建立由运输、仓储、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企业发展潜力5类指标组成的物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每种类型中又分为生产率指标和质量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指标比较全面,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47]。
而在我国,多数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具体实施过程中,尽管国内学术界己经开始深入研究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形成机制问题,也建立了相关模型和方法,但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普遍缺乏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案例。
1.3研究的目标、思路与方法
1.3.1研丸目标
本文针对当前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而其它成本消减空间又有限的条件下,拟在理论分析与昆山某电动工具制造有限公司(简称H公司)物流成本控制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相关物流成本控制理论,对企业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其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根据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的具体特点,整合一些现代常用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如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等,设计并构建出一套完整、合理的供应链环境下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模式,给出具体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从而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物流成本控制策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
1.3.2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校内中国知网、万方库中的相关研究文献,熟悉和掌握国内外关于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近况,分析、对比、综合当前供应链管理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确定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以及论文框架;然后将传统的物流成本控制方法如作业成本法和目标成本法相融合,建立一套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对实际企业而言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在对昆山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在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管理方面的现实状况的调查分析后,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运用“理论指导一实践一再回归理论”的研究思路进行案例验证研究,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研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以供应链环节中库存及运输两个环节进行模型计算,并给出相应的控制策略和具体的成本控制保障机制。通过案例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研究成果能够为国内同类型企业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一些思路和参考。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本文在研究之前查阅了大量文献,在充分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供应链管理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准确的了解和认识,为本文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本文通过专题调研、与企业相关人员座谈等方式对自己所在单位物流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归纳出了企业当前在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
3)个案研究。在调查研究及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论文中建立的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及模型应用到企业实际中,通过对昆山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制造车间在库存,运输环节物流中的相关数据,建立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和保障机制。
1.4研究内容及结构
本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思路及研究方法,给出了本文地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构。
第二章:主要阐述供应链管理及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相关理论。本章为本文的技术基础内容,主要论述了有关供应链、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关基础理论、模型、特征、主要成本核算方法等。
第三章:本文针对昆山某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的物流成本管理现状以及供应链的主要业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进行深入仔细的调查研究,并进行了深入的数据分析,分析了公司物流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体系设计。本章在对传统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方法上,通过将作业成本法与目标成本法相结合,构建出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模式的大致框架,并详细阐述了该体系的计算步骤,并说明此模式比传统模式相比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第五章:本文核心研究内容。利用第四章建立的成本核算体系中的方法对H公司的物流成本进行实际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阐述各物流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控制的相关策略,同时阐述了采购成本、仓储成本、销售环节、售后服务等物流环节的控制策略以及一般的保障机制。
第六章:课题研究的结论。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并针对论文中存在的不足给出了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