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养猪产业健康长久发展研究导论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6-02 共4676字

  第 1 章 导 论

  1.1 研究背景

  我国从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一直到如今,其养猪产业都在蓬勃发展,到 2008年时养猪产出栏生猪达 6.1 亿头,猪肉产量 4620 万吨,约占全国肉类总产量的64%,约占世界猪肉总产量的 45%,到 2009 年,养猪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的 48%,养猪业已成为我国畜牧业的主导产业,直接从业人口有 120 万人,间接从业人口高达 300 万人。

  但是,历经口蹄疫无情冲击,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经营环境恶劣及利润出现了下降,而且,一直到现在,养猪产业虽还是受到相当程度保护,待以后全面开放自由贸易后,养猪业者所要面对的就不再只有国内市场竞争而是国际性竞争。因此,毛猪的生产不能只靠政府在养猪政策方面的调整及辅助,更重要的是养猪业者必须提升科学策划、生产技术及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使养猪业持续发展。

  面对目前养猪业所面临的挑战,本文认为,利用现代先进管理技术协助猪场管理工作是可行的。这是因为,虽然在经历阵痛期的后猪价渐趋回稳,但业者普遍发现养猪业已丧失了原有的竞争优势,不但荣景不再,而且感受到养猪事业的经营逐渐困难,而对未来的发展感到悲观。

  今天的养猪业面临许多的挑战与困境,长期以来养猪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效率底下的问题始终未能有效提升;随着社会整体环境意识的提升,法规及民众对养猪场的环保要求逐渐深化,环保问题成为养猪业所面对的一大难题。养猪业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传统型态的经营模式已不适用于现在及未来,我国养猪业时值产业提升的关键点,必须适度调整产业发展策略,以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才能续存于未来的市场。

  事实上,养猪场面临的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我国养猪事业的发展。80年代起,养猪业的各项环境问题,已广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是养猪产业目前必须严正面对的环保课题。国内养猪场大多属开放型的生产环境,于饲养及废弃物、废水的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臭味,再加上臭味的成分多为逸散性,易随气流飘散,致干扰邻近居民。尤其近几年来,大量农地释出变更为建地兴建工厂与住宅,使得原本具有缓冲功能的空间大为减少。每当季节变换、风向转变或气压下降时,养猪场所产生的臭味便会引起民众抱怨,甚至演变成环保抗争事件。为了避免养猪产生的环境污染,实施离牧政策,造成成本上升;同时赋予大型畜殖企业更多社会责任,例如维护环境或照顾其他小型养猪散户等,使大型畜殖公司必须配合政府政策牺牲公司利益,甚至面临必须关闭部分养猪场的境地。因此,如何减轻养猪废水污染环境的问题,最关键的做法就是改变原先的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而改善管理,可以从目前最突出的养猪场选址问题来入手。

  从以上的养猪场主要分布图就能看出,目前我国的养猪场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欠发达地区转移,比如经济发达地区北京与上海的生猪出栏呈逐年下降趋势,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川与云南却是稳步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生猪养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较大,同时占地比较多,单位面积产出不高,所以经济发达地区一般不支持发展。而且,其趋势是由粮食非主产区向粮食主产区转移从产业链的角度看,发展养猪生产最重要的一个限制因素在于饲料原料的供应。为降低成本,将粮食就地转化。这一切都表明,养猪场的选址,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养猪事业进行科学化持续经营的重要一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在经济、社会、环境及国际情势的变迁,养猪场所面对的经营环境已经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传统型态的经营模式已不适用于现在及未来,我国养猪业时值产业提升的关键点,必须适度调整产业发展策略,以高效率、低污染的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方能续存于未来的市场,而这一切,可以养猪场的选址作为突破口。基于此动机,本文将以我国养猪场的科学可持续经营为主题进行探讨,研究目的包括:

  (1)分析目前我国养猪业的竞争力及隐含的问题,尤其是养猪场选址存在的问题;(2)现阶段我国养猪场竞争优势劣势分析及养猪场选址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3)我国养猪场朝向科学、可持续经营的策略和建议,特别是养猪场选址的一套正确评估方法。

  1.2.2 研究意义

  本人工作于政府机构,对国内小规模养猪场的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想通过此研究,通过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目前小型养猪场不规范和持续经营状况,尤其是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进行乱设猪场的行为,同时,大力推行“零排放”生态养殖模式,有效防止和切实减轻小型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使上海地区的小规模养猪场生产朝着科学、有序、合理的生态型农业产业方向发展,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为基层政府找到既能维护农民利益又能保护环境的和谐发展路子。

  猪肉产品是居民每天生活必不可少的,民以食为天,养猪业的发展关系到老百姓的菜篮子,市民每天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因此必须有稳定、充足的产品的来源保证。那么,一方面要解决猪肉产品供应问题,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到城镇规划、环境保护等形象问题,今后养猪业发展如何定位,如何求得一个平衡点,是社会各界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随着经济高速发展,高度工业化,房地产市场发达,养猪业基本都采取工厂化养殖的模式,城郊的小型养猪业由于占地多、污染较大,已有逐年被“挤出”发达地区的趋势,本文通过对养猪场现状调查分析,查找存在问题,结合有关规划,提出养猪场发展趋势,对今后养猪场将如何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篇论文的研究,希望能找到一种在如今“搬不走、污染重”的现状下,预先进行选址,以解决小型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为基层政府找到目前阶段下小型养猪场-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畜牧业经济的研究,包括对养猪业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受到很大重视。在西方和新型工业化国家,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比重高达 50%左右,联合国粮农组织、美国农业部以及欧盟都把畜牧业以及相关产业纳入自己的政策体系中加以重点研究,特别是定期分品种研究其生产、消费和贸易等的现状及市场变动趋势,并据此向全社会定期发布其研究和预测结果,对畜牧业宏观决策和企业的生产决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美国,养猪产业已成为一个庞大,复杂和动态的产业,而且可以供给全球范围内人口高品质和安全的蛋白质来源。因为养猪产业链包括多个部门,有生产商、包装商、加工商、零售商和消费者,此外还包括辅助行业,如研究员、经济学家、营销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所以对其的研究不仅参与者众多,而且呈现其“动态”的一面,研究内容报刊产业结构,生产目标,市场展望,生产系统和扶持政策以及公众评价等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对养猪业的研究也有类似特点。

  国内学者对养猪业及养猪场建设管理问题的研究较多,以实证分析为主,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即养猪设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养猪场建设管理模式研究、猪场疫病防治等饲养技术的研究,例如蔡礼节(2012)针对养猪场存在的养殖观念落后、生产设施简陋、生产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等问题,认为应该通过提供信息、科技示范、加强政府和技术推广部门服务力度等措施,逐步改变广大从业者的养殖观念,促进农村养猪业逐步现代化。

  吴官柱(2010)认为,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逐渐加大,涌现出一大批生猪场,一些养猪场在建设生产管理中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除管理者养殖观念落后外,主要有规划设计不科学,造成猪场布局不合理、猪舍建造过于简单、不重视粪污处理等问题,并且对小型猪场的建设管理提出了改进措施:一是规划设计要科学、精细。猪场布局要合理,猪舍面积、结构要根据养殖规模、猪的生产特点建造,重视粪污处理,为生猪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要加强学习交流,树立科学的养殖理念。主要是提出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具备科学饲养管理理念、先进科学饲养管理技术;三是要是根据猪在各个生长阶段的生理特点改善养殖环境。四是要采取综合的疫病防疫措施。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中国有着世界最大的猪肉市场,年人均消费猪肉量每年增加中,而养猪事业却有着产业化程度低、设施不健全、养猪生产方式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等缺失。本论文试图探讨养猪场应该如何我国性经营,尤其是若欲投资养猪事业,最为合适的地点为何?本论文针对养猪场的选择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本文的一个层面是研究我们养猪场(包括养猪业)我国经营问题。该部分以深度访谈进行现阶段我国养猪业各关键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养猪业在劳力成本、劳力素质以及养猪技术上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我国消费者对于猪肉的稳定需求,以及喜欢购买温体猪肉的消费习惯,也有利于我国养猪业维持国内市场。不利因素方面,我国目前缺乏土地资源,限缩了业者在生产以及污染防治上的选择空间,同时使得国内的饲料原料生产不足而依赖进口,养猪成本居高不下。除此的外,养猪业长期以来在产销平衡及贸易限制等相关政策的保护的下,同业的间缺乏有效的内部竞争,无法形成市场压力。长期缺乏内部同业竞争以及外部消费者压力的情况下,业者普遍没有主动积极改善的意愿,也欠缺长远的经营规划而习惯于维持现状,这是现阶段养猪业在发展上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本文对此类现象也给出了一定的建议。

  从第一个层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本文第二个层面研究养猪场选择的重要性。

  养猪场是集中饲养家畜和组织养猪生产的场所,是畜殖业的生产基地,为了有效地组织养猪场的生产,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养猪生产力并提高劳动效率。首先,合理考量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养猪场精心设计、综合规划出一个最佳生产环境至为重要,好的养猪设址地点可帮助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本论文从养猪地点选择所需考量的几项相关要素来进行评估,评估的准则有原料层面、营运层面、市场层面、交通层面及派驻干员生活机能层面等五大项。原料层面的评鉴内涵又包括当地养猪饲料供应充足与否及养猪饲料价格;营运层面的内涵包括员工工资、土地租金、设备维修等后勤及当地环保抗争的影响;市场层面包括市场人口数及承销商的有无;交通层面包括与目标市场距离、公路方便性、铁路方便性及机场方便性;派驻员工生活机能层面包括当地生活机能和当地物价指数等共十四项要项。

  1.4.2 研究方法

  1.调查法:考虑到受调查对象的代表性及全面性,调查对象包括农村地区主要养猪户负责人、农村村长、养猪局负责人、养猪研究人员、农学院教师等。

  2.经验总结法:本人工作于政府机构,对国内小规模养猪场的情况有较深入的了解,想通过此研究,通过综合治理,切实改善目前小型养猪场不规范和持续经营状况,对许多案例做过记录并认真思考。

  3.文献检索法:利用图书馆、各种工具书、中国知网及专业网站检索相关的理论对养猪的方针政策、论著、论文进行分析,打好本文研究的基础。

  4.实证分析法。运用相关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对所获得的调研数据进行剖析,提出解决措施。

  1.5 论文的创新点
  
  首先本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未来养猪业要朝向可持续经营方向发展,应先明确的设定以供应内需市场为主的产业定位,维持既有在技术及劳力素质上的优势,改善过去养猪业的种种缺失。除此以外,更应着重于改善产业环境,提升产业内部竞争及外部压力,突显出市场的淘汰效果。促使有能力的业者自主积极的在各方面持续改善,加速淘汰没有竞争力的业者,如此可使养猪业未来逐步朝着低污染、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可持续经营的目标。

  此外,对于猪场的选址问题进行研究,也是非常少的。有较少的研究表明对于猪场如何建设、以及如何设计建筑等有相应的研究文章,而对于选址应该关注哪些要素,以及选址和猪场的科学持续经营有何关系等,还没有找到类似的研究成果。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