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 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养猪业现状
改革开放后一直到 2008 年,是我国养猪业的辉煌时期,所饲养的猪只除了供应国内需求的外,更有能力大量外销国外市场,是当时我国少数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我国猪肉在最重要的日本市场,必须面对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养猪大国的竞争压力,竞争的结果是我国猪肉在 1990 年代中期击败其他国家,拥有最高的日本市场占有率,足以证明就全球竞争的角度,我国养猪业在当时确实拥有其他国家所无法抗衡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我国猪肉并非单纯的以低价作为策略,进行低层次的竞争,我国猪肉的质量、风味等高层级的特性在国外获得相当高的评价,使得国外客户愿意以相较其他国家猪肉更高的价格购买我国猪肉,这也是我国猪肉能在国外市场保有领先地位的重要原因。
但是,2008 年以后,随着世界多个地区口蹄疫的盛行,我国养猪业在口蹄疫事件的前虽拥有强势的竞争力是可以肯定的事实,但的后却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因此若想拟定未来养猪业的持续经营策略,实有必要先就口蹄疫以前的竞争力进行探讨,了解是什么条件背景塑造出我国养猪业的竞争优势。
(1)廉价而优质的劳力资源
过去我国养猪业的产业结构,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中小型养猪户为主,实际进行生产的劳力多为家庭成员,在劳力成本上,饲养头数在 1500 头以下的养猪场,主要以夫妻两人共同经营,不需负担额外的人事费用雇用劳力,而且我国人民吃苦耐劳、为了家庭愿意牺牲奉献的特有民族性格,使得我国拥有廉价的劳力资源,因此劳力成本平均仅占全部生产成本的 10﹪~ 15﹪,普遍低于其他竞争国家。在劳力素质方面,国内学者陈建甫、陈昭郎针对我国养猪业劳动力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养猪业在劳力素质上是一群青、壮年龄层,拥有中等教育程度,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农业经营者。
(2)政府在诸多层面的扶持政策
政府是影响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相关的养猪政策对养猪业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其中有助于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相关政策及措施可归纳为三点:产销平衡政策稳定猪价,前沿技术的研发提升养猪生产力,贸易限制其他国家的肉品进口。
1)政府的产销平衡政策
猪肉产销平衡的政策对稳定猪价,确保养猪户利润有相当重要的贡献,也是我国养猪业能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猪肉供需结构是影响养猪产业发展的主要动态因素,由供需差异决定的市场猪肉价格,是养猪户决定饲养头数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国内养猪户生活水平与所得。猪价随市场需求呈小幅变动,以整体长期而言,养猪产业因此成为风险低、获利佳,有利可图的产业。
在有稳定充分利润的情况下,加强养猪户对于养猪产业前景的信心,愿意将资金投资在给水、给料等自动化设备及污染防治设备,以增加饲养头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更高饲养所得。
由上述可知,产销平衡政策对养猪业的重要性,在于有效避免供需失衡导致的猪价剧烈波动。猪价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足以维持一定程度的利润,在这种产业环境下,养猪业者不但可以持续经营,并且在国内外需求增加的时候,具有立即增加饲养头数及投资相关设备的能力,对于我国养猪业发展初期有重要的政策扶植效果。
2)前沿技术的研发与提供
长期以来在政府及各研究单位的努力下,使得我国拥有一定的养猪相关技术,可说是养猪业能蓬勃发展的一项重要原因及优势。养猪相关的前端技术包括种猪的品种改良、饲料营养、防疫工作、猪只生理、饲养技术等等;这些技术对于养猪的生产力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前沿技术的持续研究与创新,对于维持养猪业的竞争优势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政府在养猪技术上的投资与研究,早至 1980 年即开始,当时政府办理种猪登记、种猪性能检定及提供优良种猪;并与公司合作引进国外种猪,推广三品种肉猪杂交生产方式并使用商业配合饲料养猪,有效的提高猪只生长性状,不但改进了猪肉的质量,更缩短了饲养期,并在后期建立种猪供应体系、国家核心种猪场、饲料配方改采我国饲养标准、改良猪舍设计等等养猪技术的提升。
我国养猪相关的研究单位更是遍及产、政、学各个层面,对于养猪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都有重要的贡献,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养猪业而言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可说是当时面对其他国家竞争时最有利的后盾。
我国养猪业的结构以中小型的养猪户为主,由于资金规模及技术能力有限,除少数大型养猪企业的外,普遍缺乏研发与技术创新的能力。在此种结构限制下要加速产业发展,政府就必须投入国家资源,进行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以弥补民间业者能力上的不足。从我国养猪相关研究机构的历史与水平,可知政府在养猪技术上投下了相当程度的资金与人力,使得我国的养猪技术水平为国际所公认,不但对于我国养猪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助益,也造就口蹄疫的前我国猪肉在市场上的成功,因此政府在前端技术长期投资,成功的扮演了促进产业发展的角色,不可否认的是养猪业在口蹄疫的前能蓬勃发展的背景因素,优良的养猪技术到目前为止都仍是我国养猪业重要的竞争优势之一。
3)以贸易限制保护国内市场
由于各国国情不尽相同,在生产条件上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例如土地资源充裕或廉价劳力的国家,就可利用此优势从事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使畜产品在价格上极有竞争力。理论上生产条件缺乏竞争优势的国家可以完全由外国进口便宜的农牧产品,以避免在国内从事高成本的生产造成浪费,并将资源运用于其他较具优势的方面,但实际上基于粮食安全等风险,国内农牧产品的生产量必须维持在粮食安全以上的水平。因此当国内市场面对外国畜产品低价竞争时,往往导致农民的利润受损,甚至会因丧失获利空间而发生经营困难的情况,因此养猪业不具竞争力的国家普遍以贸易保护策略限制外国畜产品的进口,以保护国内农民的利润及产业的发展。
我国受天然环境限制,各项天然资源都相当有限,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养猪业并不具备生产条件上的比较优势,因此我国的养猪业可说是在政府的贸易政策保护下才能蓬勃发展并不为过。以关税的方式降低外国肉品在价格上的优势;的后虽然随着贸易的自由化,猪肉进口的关税降至 15%,但对于国内较不具竞争力的威胁。
此外政府也限制外国人投资,使养猪业成为本土化,主要归属农民经营的产业。综合上述可知,政府所采行的策略主要是保护国内市场,尽量避免养猪业受到其他国家肉品的竞争所造成的利益损失,使养猪业在保有国内市场下能顺利发展。政府的贸易保护对养猪业确实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在产业发展初期,国内市场的需求最能刺激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在保护国内市场上的政策也是我国养猪业在口蹄疫的前能蓬勃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
(3)自动化设备的引入
就养猪场生产作业的区分,自动化工作项目主要包括以下类型:
1)饲料生产自动化
指将饲料原料进行前处理后,再依饲料配方及计算机指令落至混合机,混合后依需求予以进一步加工成粒状或维持粉状饲料,并可依实际情况直接使用或分装出售。
2)饲料喂饲自动化
指利用机械设备进行猪只的喂食工作,依饲料的性质可分为干饲及湿饲,实际上我国养猪业以干饲为主。依落料方式则可分为同步落料系统、缓慢落料系统及电子辨识喂母猪系统。
3)猪只管理自动化
专家系统:将养猪场的各项基本资料输入计算机,经由程序运算模拟后,判断可能的问题,并提供最佳的解决方式。种猪检定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设备自动进行猪只的辨识、秤重、摄食量、记录等检定工作,以自动化节省人力需求以及避免人工进行检定时造成的误差。
4)环境控制自动化
调整猪只的饲养环境,使诸如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使其适合猪只生长的需要。常用的环境控制设备有:地面保温或冷却系统、间歇性淋浴控制设备、屋顶冲水式设施,乃至于完整的猪舍环境整体化控制。
5)猪舍冲洗自动化
猪舍冲洗废水的管理,目的在于减少冲洗的用水量,同时又能将猪舍清洗干净。包括地面高压冲洗机械手臂及自动瞬间冲洗系统。
综合国内相关文献可发现,自动化设备对养猪业者最大的贡献在于减少劳力,降低工作时间,进而可以扩大养猪规模,增加饲养头数。国内学者吕秀英针对我国养猪经营自动化的效益进行研究,调查 67 户实施自动化经营的养猪业者,结果发现自动化设备普遍能节省工作时间,降低劳力需求,由上述的相关文献中可了解,自动化设备的引入是过去养猪业能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动化的成果可以从历年来养猪户数及养猪头数的变化观察出,养猪户数的持续减少,平均养猪头数增加,显示出自动化设备的投资,确实提高养猪产业劳动效率,使得养猪产业可以在有限的人力下扩大饲养规模,转型为专业化、规模化的企业经营型态。
自动化设备的引入虽然有效解决养猪业面临的劳力问题,但此同时,随着饲养头数的快速增加,产业整体的体质却没有同时成长,养猪产业体质的不健全,反映在生产效率的低落,高密度的饲养方式造成饲养环境的质量恶化,降低猪只疾病的抵抗力,种下口蹄疫严重疫情的远因,也是养猪业长期以来的结构性问题。
3.2 不同受访者视角下的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现状
3.2.1 调查的设计
本文在资料的收集上,采用面对面访谈与电话访谈两种。对于政府单位及业界专家,采用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以获得专家们对于养猪产业现况及未来发展的见解,对于养猪业者,受限于研究期间的资源有限以及防疫上的问题,不适合逐一拜访各养猪场,因此除少部分采面对面访谈之外,大多数都使用电话访谈法,借由电访来了解养猪业者目前面临的经营困境,污染防治概况等相关事项。
(1)专家部分
本文访谈的专家包括中央级农业管理单位的相关人员,地方政府的农业管理人员,以及养猪业界的专家共计四人,其所属的单位分别是全国机械化养猪协会、浙江省海盐畜牧局污染防治科、松江区农业局畜牧课以及中国养猪业协会。在进行访谈前一星期,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访谈问题寄送给受访者,使其对于访谈的主题及内容能有初步的了解并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可使访谈过程中研究者能获得有效的资料。依据本文之研究主题,访谈的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四个大项。
1)产业定位:了解专家们对于整体产业定位的看法,包括政府单位对养猪产业的基本方针,产业界对未来整体经营环境的评估,并且假设未来中国外销的可能性评估。
2)产业结构:了解目前养猪业在产业结构上的演变趋势,评估目前的趋势是否有助于养猪业未来的可持续性经营,或是否有其他更适合的发展方向?
3)产业困境及内部竞争:了解现阶段养猪业面对的困境及其关键点,以及克服此困境的具体措施为何;以及评估借由产业内的同业竞争,来塑造具有良性竞争特质的产业环境的可能性。
4)污染防治工作:包括对目前环保法规的看法,养猪业未来在环境问题上应加强的方向,以及业者应如何因应逐渐受到重视的臭味问题。除了部分共同的问题之外,研究者依据受访者在专业领域上的不同而增加该主题的访谈问题,因此实际访谈四位受访专家的问题并不完全相同。每位受访者皆由研究者亲自拜访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时间约一个小时半至三个小时不等。
(2)养猪业者部分
中国养猪业在地理分布上,以华北、长江流域为主要的养猪地区,其中重庆荣昌县及浙江海盐县在 2000 年至 2002 年分别为全中国第一及第三大养猪县分,因此针对养猪业者的资料搜集,本文选择以荣昌县及海盐县的养猪业者为访谈对象。在海盐县政府畜产李先生及协助下,共筛选 10 名养猪业者作为受访对象,其中一场为小猪繁殖场,其余皆为一贯场。访谈对象的筛选原则,是设场时间至少五年以上,饲养头数至少五百头以上,对于养猪业都有一定程度涉入的业者,使访谈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结果。
受限于研究者的资源有限,再者由于养猪场有其防疫上的考量,并不适合研究者逐一拜访,因此本文采用折衷的电话访谈方式,借由电访方式访谈养猪业者,以获得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养猪业者的电访内容是一致的,包括下列四项主题:
1)养猪场经营概况:包括设立年数、饲养头数、生产成本等养猪场的基本资料,另外也询问员工数、未来继续饲养等,主要为了解养猪场目前的经营概况。
2)经营压力及同业竞争:了解业者目前在经营上的压力为何,与其他养猪户的往来程度以及同业间竞争的实际情况。
3)猪场选址与污染防治工作:主要为了解业者在养猪废水的所采用的处理方式、污泥处理、臭味控制、环保单位频率以及对核查人员的认同度等有关污染防治工作的相关概况。
4)政府政策及其他:包括对水污费的了解程度、看法及接受度以及应对策略;对中国加入 WTO 后的预期压力及对应策略。最后请养猪业者自由提出对政府政策的建议。
3.2.2 调查的结果
(1)专家访谈
1)产业定位
受访的专家对于养猪业的产业定位一致认为,中国养猪业现阶段以及未来的产业定位将以维持稳定,供应内需为主。由于中国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关系,外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局限,现实情况也只能供应国内的市场,因此口蹄疫之后最重要的是稳定国内猪肉产销平衡,再者是加强防疫工作,使得中国能从相关疫区除名。专家表示,中国目前仍有再爆发口蹄疫风险,若急于从疫区除名而断然停止使用疫苗,一旦再爆发口蹄疫将得不偿失,因此认为不应急于恢复外销,而应以国内市场为重。即使未来从口蹄疫疫区除名后,受访的专家也多表示应由市场机能自行调整,而不应由政府特别鼓励或禁止外销,但普遍认为未来仍会以供应国内市场为主。
2)产业结构
对于养猪业的产业结构,受访的专家全都认为未来有朝向经济规模发展的趋势,但产业结构自然演替的速度并不明显。国内学者相关研究认为,养猪业最适度的经济规模大概是 3000 头/场,由 2-3 人经营。目前在养猪户数上,是以 1000 头以下的中小型养猪户为主干,但若就整体的养猪头数来看,则会呈现20-80 的情况,也就是说 80%的在养头数,集中在 20%的大型养猪户上,未来会慢慢朝向经济规模发展,因此可预期部分不具竞争力的中小型养猪户,在未来会慢慢的被淘汰,自然离开生产市场。
虽然产业结构有此自然趋势,但有一位受访专家表示,此演替的速度并不会太快,可能会是漫长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历程。这主要是因为中小型养猪业有其他的必然存在因素,短时间内不会退出市场;部分中小型养猪业者从事养猪多年,以养猪为主要的收入来源,没有其他工作技能,转业不易,因此不可能断然停止养猪工作;或部分中老年养猪业者,则将其视为闲暇工作,虽没有直接的经济压力,却依然从事养猪;再者养猪业具有吸收农村失业人口的功能,因此部分养猪业者的子女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帮忙从事养猪工作。而最重要的是国内猪价平均多能维持让养猪业者有基本的获利,除非养猪业者主动停养,否则不容易被市场淘汰,因此可预期在无外力干预或重大变故的情况下,产业结构的变化会是一个长时间的演替过程。
3)产业困境及产业内部竞争
养猪业者现阶段在经营上最主要面对的困境是生产成本太高,有两位受访的专家认为,主要是中国养猪业在防疫上的不足导致小猪的死亡率偏高,因此生产成本无法降低。中国养猪业的防疫工作有其先天上的困难,疾病随蚊虫等病媒的传播自然较不易控制;另外人口密集,土地高度使用,许多养猪场比邻而居或集中于一个区域内,增加疾病传染的风险。另外由于中国进出口外贸频繁,再加上走私的问题,使得中国养猪业必须时时面对新型的猪只疾病,更加深防疫工作的困难。但有专家表示,其实最关键的因素,是部分养猪业者防疫观念不佳,在实务上并没有用心落实防疫工作的关系。
对于产业的内部竞争,有一位专家表示要塑造一个能促成养猪业者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是有其可能,但现阶段并不容易达成。主要的原因是目前多数的养猪业者习惯于维持既有的养猪模式,缺乏主动改善的热诚及动力,也不容易接受新的观念,另外以政府的角色要促使养猪业者互相竞争也有技术上的困难,例如养猪场的信息公开牵涉到需有法律依据,以及养猪户本身的权益问题,因此由政府执行可能会有争议。但也有另一位专家表示,养猪户本身多好面子,对于自身养猪的质量等等,事实上还是会有与他场比较的心态,因此要促成养猪业者之间的良性竞争是有可能的。
4)污染防治工作
养猪业界的专家认为目前的放流水标准太过严格,使得大部分养猪业者无法达成,反而无心投入污染防治工作,因此,多指出应改为采用较宽松的标准,让养猪业者愿意主动改善。另一位专家指出要改善养猪业的污染防治工作,最有效的是改善猪舍,以新式的猪舍淘汰替换旧有的传统式猪舍,可大幅提升污染防治工作的成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生产效率;但改善猪舍需要巨额的投资成本,部分养猪户缺乏资本进行猪舍改善,也有部分养猪户对养猪业缺乏信心而不愿进行投资改善,因此建议政府应提供有心经营改善的养猪业者补助,提供贷款进行猪舍的改善,以提升养猪业的竞争力。
有关臭味控制的问题,由于目前仍缺乏系统化的臭味控制技术,因此受访的专家并没有很一致的看法。目前多采用场内抑制的方式,使用饲料添加剂促进猪只消化减低猪粪尿的臭味,或于养猪场周边喷洒芬多精压制臭味。另外有专家认为臭味问题与土地使用规划不良有关,造成既有的养猪场被后来迁入的住户抗议,对养猪户而言并不公平。
5)小结
从专家访谈的结果来看,专家们对于养猪业的未来发展,并没有很明显的看法歧异,尤其在产业定位及产业结构上都具有一定的共识,认同未来维持稳定,供应内需的产业定位,也都认为未来养猪业会朝向最适度经济规模发展,不具竞争力的中小型养猪场会逐渐退出市场。在经营困境上,专家们指出防疫问题是养猪业最需加强的部分;导入同业竞争以促成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专家们认为虽有这个可能,但会面临法令及技术上的问题,目前要达成并不容易。
在污染防治问题上,认为放流水标准应放宽并从猪舍的改良和选址着手,但臭味控制并没有很一致明确的看法。
(2)养猪业者访谈
(一)养猪场经营相关
1)基本资料
2)劳动力问题
受访的养猪场的从业人数在 2-5 人,最多为 10 人。平均每天的工作时数为 5-8 小时,受访的养猪场中,仅有一场表示有劳力缺乏的问题,其余都表示目前劳动力足够,没有劳力缺乏的问题。显示中国养猪业在劳力方面没有立即的问题,也就是说劳力并不是中国养猪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由于中国养猪业引进自动化技术不久,只有具备一定规模的养猪场(500 头以上)才配备自动化生产设备,常见的如自动给料设备,因而大幅减轻养猪工作的劳力需求;从研究者与养猪业者非正式的访谈中得知,养猪业者平日主要的工作在于猪舍的清洗以及在母猪繁殖的照顾工作,为减低劳动成本,一般多由养猪业者夫妇二人共同负责,大型养猪场(3000 头以上)较可能另外雇用员工。
3)生产相关信息的掌握度
受访的养猪场中有一场表示对于生产情况没有任何统计,有三场表示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资料的管理,访谈中发现大部分的猪场对于母猪的生产情况有较明确的掌握及管理统计,对于其他生产信息,如肉猪的饲料效率等等,则没有进行确实的掌握。显示大部分养猪业者对于自身生产相关信息的掌握度并不完整。
(二)产业经营困境及产业内部竞争
1)主要经营压力
当问到目前最主要的经营压力时,受访的养猪业者的回答并不完全一致。
最常回答的主要仍属于养猪业常见的经营困境,如:猪价波动、养猪成本太高、疾病防治等,主要是因为这直接影响经济收益,对养猪户而言具有较大的冲击。
其次是有关环保压力,认为环保法规过于严格,业者在技术上不易达到标准的压力,其他则有社会大众对养猪业者的观感不佳,认为养猪场会造成环境污染及抱怨臭味问题等。
2)同业竞争
受访的养猪业者中,仅有三场表示有感受同业竞争的压力,其余则很直接表示没有,认为并不觉得有同业竞争的情况,且表示养猪是自己的工作,平日偶有与其他养猪业者交流,但并不感觉有竞争的压力。显示现阶段养猪业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情况,也就是说目前不存在一个可以促使养猪业者良性竞争的产业环境。但从部分养猪业者的言谈中,可了解同业竞争的比较态度仍然是存在的,业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会有与其他养猪场比较猪肉质量及猪场管理的心态。
(三)污染防治工作
三段式废水处理是目前中国养猪业者最常使用的废水处理系统,本文访谈的养猪场中有九场采用三段式废水处理,其余两场为渔牧共养型态,固液分离出来的固体物及污泥的处理,多表示免费提供给附近的农家作为肥料使用,少数大型养猪场则与堆肥场签约合作,将养猪废水的固体物及污泥供应给堆肥场作为有机堆肥的原料。对于养猪场的臭味问题,有八场使用饲料添加剂来控制臭味,其成效受访的养猪业者表示满意,其余三场表示没有进行任何臭味控制。
(四)对政府及政策的看法
在访谈的最后问到对于政府政策的建议,受访的养猪业者的意见则混杂不一,甚至有相反的意见出现,以下将养猪业者在访谈中有关建议列出:(1)希望扩大外销政策;(2)反对外销,认为未来应维持自给自足有关政策执行;(3)政策的倡导应再加强;(4)提升政策执行的公信力,如依法执行猪场登记证制度,加强取缔非法养猪场;(5)应减少不必要的干预,适度放宽环保法规标准;(6)加强取缔非法走私畜产品,以避免外来疾病传入;(7)禁止进口商对饲料原料的不当涨价;(8)提供养猪业者更多的技术援助。
从访谈的结果发现,养猪业者对于政府相关政策的建议并没有明显的共识,在产业定位的建议上,甚至出现完全相反的情况,有业者希望能恢复外销,但也有业者反对未来恢复外销;整体而言,养猪业者提供的建议范围相当广泛,产业定位、政策执行、环保问题等各层面都有被提到,可以说,关于养猪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受访的养猪业者都有不同的建议,而不是集中于某一特定的议题或是类别,也反应出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较多,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