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农业推广硕士论文

农村社会治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5-30 共574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穆棱市农村治安治理问题研究
【第2部分】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与治理探析绪论
【第3部分】 农村社会治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4部分】穆棱农村治安的现状
【第5部分】穆棱农村治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6部分】穆棱农村治安治理对策
【第7部分】穆棱市农村治安整治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 2 章 农村社会治安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社会治安和治安

  经过对治安词源的分析后,部分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学说中,治安就是政治廉洁、社会国家稳定的意思。但也有其他学者提出,在古代治安的含义应该更宽泛,除以上的意义之外,同时还囊括了另外两层意义:第一层,治安属于动词词性,具有治乱安危的动作行为,有助于社会秩序失衡的重整,第二层,从广义上来说,治安属于国家行为,是国家进行社会治理、统计控制的手段。

  ①社会治安兼顾了历史概念和政治概念两大范畴。同一种性质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或者不同性质国家,其社会治安的范畴和内容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在政治概念上来说,社会治安在国外的解释意思是:“public security”,指明了属于社会安全的概念,将绝大部分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纳入其中。在中国,社会治安的主要含义集中在国家的团结稳定、社会的和谐。

  ②以历史概念而论,在古时候治安,管理社会、统计人民和国家的策略,保持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人民安康、政治廉洁是治安的根本目的。在关于社会治安问题的研究方面,中国西汉时期贾谊就第一个推出了《治安策》的理论著作,该文中虽然有很多部分描述对社会政治不公的怨言,可是同时也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手段。以中国为例,特别在当今社会中,社会治安的主要工作方向是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处置治安案件,这些工作都对社会治安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打击罪犯很多时候都和社会治安联系起来。公共安全与社会安定是构建社会治安的两大环节,在忠于国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同时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结合本国的道德文化、思想伦理观念等措施,构建出来的社会公共秩序。

  在本篇文章中,治安的含义是国家警察机构,为了实现社会公共安全的稳定、维护正常社会秩序,所开展的相关行政管理工作。在国家和党的统一领导下,每个相关部门按照自身特点积极配合、协助,以群众化路线为纲领,在经济、文化、法律、政治等方面进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为减轻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安定团结为目标,朝着提升及推进和谐社会发展、构建良好社会环境方向进行,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欣欣向荣的目标。

  2.1.2 农村社会治安

  农村社会治安和城市社会治安的概念相类似,农村社会治安针对的主要是农村地区,当地执法机构依照法律法规以及行政管理措施对地区进行管理,保证地区的稳定和谐,农村社会治安具有特定的区域划分,仅限于农村,不包含城市。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提升,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此同时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基于这种情况,才出现了农村社会治安。在当时,农村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相应的村民素质却没有得到提升,农民政治意识匮乏,文化水平低以及没有健全完善的社会管理体制,这些因素都造成了当时农村治安混乱的情况。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农村地区,很多农民依靠国家政策赚了很多钱,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了农村存在一些整日没事做的人,加之农民文化水平以及政治意识都比较差,使得当时社会问题特别多,每年都会出现很多刑事案件,民事纠纷也越来越多。基于上述背景,农村社会治安就出现了,农村社会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公安部、学术界等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2.1.3 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农村社会治安治理主要是依托各种法律手段,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对农村社会治安进行治理,并对社会风气进行纠正。①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宣传,降低社会矛盾以及民事纠纷的案发频率,保障居民生活的稳定和谐,维护社会安全,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为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会治安治理主要依靠的还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利用人民群众对社会的一些不良风气进行整治和纠正,通过人民群众实现社会稳定和谐,同时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源消除影响社会稳定和安全的因素,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现拥有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截止目前城镇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百分 53.7%,剩下的全部都是乡村人口。

  ①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在很大程度上面影响了党和国家很多决策的优先性,农村社会治安的稳定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影响全国的社会治安。从目前的形势和局面看,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安较为稳定,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贫富差距日益加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的社会治安,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影响因素,想要全社会稳定和谐,就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贫富差距带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农村社会治安治理来解决,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这是现在党和国家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十六届六次会议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需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不断完善社会治安体系,同时加大宣传活动,从基层做起,将社会治安传递到人民群众中去。

  ②从《决定》中不难发现,社会治安是现阶段党和国家的一个重要任务,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在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经济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想要保障社会稳定,就需要长治久安,建立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并认真落实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艰巨任务。

  想要将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到实处,就需要完善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实现农村治安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扩大宣传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同时结合现代化技术,加大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同时加强基层治安综合治理,城乡结合治理,明确治安目的、治安方式、治安思路等,科学规划治安计划,并对参与治安人员进行组织管理,这样才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稳定社会秩序,保障社会和谐。

  我国想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就需要认真贯彻落实社会治安治理的各项制度和条款,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现在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在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明确“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地位,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在做出重大决定之前需要参照实际情况以及实践对决策进行修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稳步进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也是我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重要体现形式,也是国家能够快速平稳发展的重要前提。

  只有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才能够再继续完成复兴的伟大任务。中国从古代开始,农村就代表了中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发展前景,农村治安是否有序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党和国家现在将农村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进行解决,很多地方都将农村治安治理作为工作的重心,只有治安得到稳定,人民生活才能够稳定,社会安全才能够得到保障,然后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遍布全国各地,如果农村治安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那么整个社会将会处于动荡之中,经济发展也就不能实现了。所以,农村社会治安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需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维护,各级政府也应该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人民群众的自觉性来稳定社会治安,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还需要通力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农村社会治安。从法律、道德等方面加大对农民的思想灌输,与此同时还需要提高地区教育教学水平,通过教育实现农民素质的提升,从而提升自觉性,确保农民能够拥有正确的观念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会治安问题,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我国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使得农村治安可以对整个社会治安以及社会稳定造成很大影响,如何去保证农村社会治安稳定是现在全国各地公安部门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社会安全防控工作的重点就是需要建立和稳定农村社会治安,这也是整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所以,想要保证农村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就需要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政府的相关部门之间需要通力合作,利用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保障居民和谐的生活环境不受到破坏,从上级到基层都需要采取各项措施,通过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全国人民全部加入到维护社会治安的行动中去。

  2.2 理论基础

  2.2.1 环境预防理论

  环境预防就是通过对犯罪环境的控制,避免犯罪行为的产生,这样就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面降低犯罪成功率。①雷·杰弗瑞、奥斯卡·纽曼等对该理论研究非常透彻,并积极推广这种理论。英国学者奥斯卡·纽曼在1972 年所著的《可防卫的空间通过城市设计预防犯罪》中认为:人们不可能去抑制一个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每个人都有思考的自由,但是我们可以从犯罪目标和犯罪成功的条件上入手,如果没有成熟的犯罪条件以及合适的犯罪目标,那么犯罪嫌疑人就没有机会进行犯罪活动。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经常出现犯罪活动的条件和场所,比如灯光较暗的场所、门窗等。环境预防主要是通过改变现实环境、加强对居民的监视以及加强巡逻等措施。该理论认为控制和监察能够有效降低犯罪率。我国在农村治安管理方面完全可以借鉴理论的相关内容,加大控制和监察力度,通过宣传提高居民的安全意识,同时借助科技手段阻断犯罪途径,压缩犯罪时间,同时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加强社会环境巡逻。这样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避免犯罪,不给犯罪嫌疑人可乘之隙,从而实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

  2.2.2 社会控制理论

  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数学家维纳就创造了控制论。该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社会上面各种不同的系统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这种理论早期应用仅仅局限在生物控制以及工程控制方面,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控制论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社会控制。②起初社会控制也仅仅只是应用在对犯罪行为的预防以及处理等方面,后来逐渐发展扩大到了社会冲突方面的应用。现在控制论联合反馈机制,对社会的运行进行控制,一旦社会运行偏离预期,将会做出预警。同时控制理论还能够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通常社会控制主要就是指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对社会进行管理。根据不同的社会类型以及不同的角度,可以将社会控制分为宏观和微观控制两种类型;如果从社会的性质角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积极控制和消极控制;如果从社会组织形式分,可以分为正式控制和非正式控制。社会控制可以对社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活动的准则和标准;第二是能够规避民众之间的冲突,也能够解决很多社会矛盾;第三就是可以将社会冲突和社会矛盾的规模降到最低,同时对违反社会规则的人进行处理,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我国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该理论的相关内容,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主要就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在防控过程中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内容主要包括法制、道德、伦理等几个方面,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农民群众的素质,为农民群众的各种行为提供一个参照标准。如果发生了刑事案件、群体性事件等,可以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保证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

  2.2.3 系统理论

  系统思想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学科来讲,人们普遍认为是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所创立。他在 1932 年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系统是由一些互相作用、互相联系的部分结合而成,有着一定的功能与结构。①钱学森教授对“系统”所下的定义是:由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综合体就是系统,并且它有着具体的功能。在农村地区建立治安防控体系的过程中,系统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一项具有指导意义的基本理论。系统论包括下列几个特征:第一系统论具有整体性。系统是通过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合而成,可这些要素并非单纯的组合在一起,而是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应当全面重视各个组成要素之间的连接与协调,进而从整体上提升系统发挥的作用。所以,在农村地区构建治安防范体系的过程中,通过分析防控主体的具体情况可以发现,由于公安机关无法做到全面防控,因此治安防控体系不能单纯的依赖于公安机关,应当在农村地区全面整合、动员治安资源,将这些资源形成整体,从而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然后分析防控客体,农村地区的防控客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因此要全面了解各个客体所包含的要素、环节,然后将防控客体覆盖的范围争取扩大到最大,从而做到周密的防控。第二系统具有层次性。它的组成结构有着一定的层次,组成系统的子系统、子子系统都有着各自的功能和位置。通过手段子系统、防控客体子系统等众多子系统共同组成了治安防控体系,并且手段子系统也是由几个子子系统构成,如管理子子系统。所以,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过程中,要从全局出发,不但要着重构建大系统,同时还要重点建设众多的子系统以及子子系统,从整体考虑,不可仅仅重视系统特定部门、特定方面的构建,从而忽略系统的整体建设,如若不然,系统整体发挥的功能必定会大受影响,从而降低防范工作的效率。

  2.2.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2002 年,社会主义和谐的概念首次在“十六大”中提出,而两年后的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引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并把它归入党中央贯彻是否落实社会主义建设与执政能力提高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而随后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中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属最高文件形式地位,象征着我国中共中央针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定义的概念已初具雏形。

  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①在社会主义和谐发展概念中,提倡的是组建一个公平公正、民主正义、团结友爱、诚实诚信、安定和谐、人与环境相辅相承、有着旺盛生命力的社会。②如何组建一个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即为增加对社会治安的管理,维护社会的稳定,以增加居民生活中的安全感。而若想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落实预防与打击相结合,以预防以主,治理为辅,以专人整治,群众力量为辅“的方针策略,同时”健全社会安全管理体制,推动和谐社会主题活动的开展,在人民群众中加强宣导社会治安的力度与落实,维护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理论的提出为农村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的组建打下了坚实的理念基础。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