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毕业论文 > 在职硕士论文 > 专业硕士论文 > 旅游管理硕士论文

会展与武汉城市互动模型构建论文结论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4-01 共4982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第1部分】会展业与武汉城市互动的研究
【第2部分】会展与城市互动的分析绪论
【第3部分】会展的基础理论及文献综述
【第4部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会展与城市互动研究
【第5部分】实证研究——武汉会展与城市互动
【第6部分】 会展与武汉城市互动模型构建论文结论与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5.1 全文总结

  会展自发展伊始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深刻的改变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及命运。会展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结构的不断演进和优化升级,会展业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开放度、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会展业与城市发展互为支撑,城市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基础设施和服务的支撑;而会展又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经济效益的支撑。

  我国会展业的发展相对世界会展业先进国家还是比较晚,并且在其发展之初因为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都不稳定,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发展相对缓慢。直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全国范围内广泛实施和稳定后我国会展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开始作为一个产业和一种经济发展方式蓬勃发展。但是,会展业城市的关系是从其存在的时候就确立起来的,形影不离、相互依存。城市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和现代化服务产业基础,是会展业得以发展的强大后盾;而会展又为城市创造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成为城市发展的源源动力。总之,会展与城市是一种相互依存、高度互动的良好关系。

  武汉的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学术研究作为基础,我国关于武汉的会展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专门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武汉会展市场。其二,从我国大多数城市对会展的研究来看,对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什么具体的解决办法,忽视了对国内外发达的会展城市的经验借鉴,借鉴也仅限于生搬硬套而忽视了进行本土化的研究,理论上难以突破,可操作性也不强。其三,基于本文写作的需求来看,样本文章中基本不涉及到会展与城市的互动研究,大多集中于会展的影响研究,特别是会展的经济效应,或者城市举办会展所应具备的条件。

  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会展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和模式,得出了以下结论:

  ⑴会展与城市存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一种良性互动的关系,包括会展与城市的经济互动、会展与城市的旅游业互动等等;

    ⑵然而现阶段会展与城市的互动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建立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成立城市会展行业协会、政企之间加强合作、组建大型会展集团等对会展业和城市进行有效整合,使得会展业与城市达到良性互动与双赢局面。

    ⑶这种互动关系中最重要的有两点认识,会展作为城市助推器的具体功能:①拉动城市经济发展;②提高城市竞争力;③优化城市产业结构;④促进城市经济一体化的发展;⑤促进城市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会展城市所需具备的条件:①经济条件;②区位条件;③社会文化条件;④政治形势;⑤制度条件。

  ⑷武汉城市发展水平与会展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的发展态势,武汉极具发展会展的潜质;国内外发达会展城市与会展的互动关系及会展发展模式对武汉会展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参考借鉴意义。

  因为文献资料和准备时间的限制性,本文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对武汉城市会展业情况调查的不够详细,对互动模式的构建不够深入,总体框架的设计不够新颖等,这都是笔者在后续工作中需要改进的。

  5.2 创新之处

  ⑴本文以城市与会展的互动关系为切入点研究会展的发展模式与对策,避免了研究的片面性;⑵充分认识会展业城市助推器的具体功能以及城市发展会展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会展与城市的互动发展模式;⑶尝试性地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界定会展与城市互动中的互动因子,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⑷分析武汉市会展发展情况,对武汉市发展会展业所具备的条和会展业对武汉城市的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武汉发展会展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形成了城市与会展的互动模式,并提出促进其互动发展的措施。
 

  参考文献

  [1]何静等.会展业——地方经济发展的加速器[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张连波.地方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作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

  [3]陈乡.城市会展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

  [4]应丽君.关于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3(1):10-11.

  [5]许峰.会展旅游的概念内涵与市场开发[J].旅游学刊,2002(4).

  [6]梁留科.会展旅游的理论及其案例研究[J].经济地理,2004(1).

  [7]刘住等.我国会展业的市场化发展[J].桂林旅游高专学报,2001(1),5-8.

  [8]张广瑞,魏小安,刘德谦.2001~2003 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45-50

  [9]谢雨萍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4),78-81).

  [10]冯晓丽,覃家君.我国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9),161-162.

  [11]赵鹏等.中国(2002)会展旅游发展研讨会发言摘要[J].旅游学刊,2002(4),8-18).

  [12]王丽丽.中国会展旅游与城市的互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13]樊小兰.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4).

  [14]林越英.对我国会展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的初步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46-49.

  [15]周坤.会展旅游再辨析[J].旅游纵览,2011(2).

  [16]戴雪.南昌会展品牌战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10.

  [17]邹树梁.会展、会展业与会展经济的演进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03(4).

  [18]吴晓莉.中国专业贸易展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1.

  [19]戴学锋.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中国经济信息,2003(1).

  [20]戴学锋.中国会展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N].华东旅游报,2006-12-12(A10).

  [21] Braun, B M.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conventions: the case of Orlando, Florida[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2, 30(3): 32-37.

  [22] Hu C, S J Hiemstra. Hybbrid conjoint analysis as a research technique to measure meetingplanners.preferences in hotel selection [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6, 35(2): 62-69.

  [23] Go F, W Zhang. Applying importance-performance analysis to Beijing as an internationalmeeting destination[J].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997, 35(4): 42-49.

  [24] Zhang HQ, Leung V, H Qu. A refined model of factors affecting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decision - making [ J ].Tourism Management, 2007, 28(4): 1123-1127.

  [25]Var T, F J Cesario, G Mauser. Convention tourism modeling[J].Tourism Management, 1985,6:194-204.

  [26]Oppermann. M, K. S. Chon. Convention participation decision-making process[J].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1997,24(1):178-191.

  [27]Weber K. Meeting planners use and evaluation of convention and visitor bureaus [J].TourismManagement, 2001, 22(6): 599-606.

  [28]周志平.会展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改革与战略[J].2008(4).

  [29]刘中南.会展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8.

  [30]罗薇.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J].大经贸,2008(2).

  [31]储祥银.会展与城市经济间关系研究:以北京为例[J].商业研究,2009-09.

  [32]叶凯,田金信,施敏.城市会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1-04.

  [33]孟凡胜,宋国宇,井维雪.会展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城市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12-04.

  [34]周慧颖.会展业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影响研究——以“西博会”对杭州城市旅游的影响为例[D].福建:华侨大学,2006.

  [35]郭章英.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互动研究——以义乌市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2.

  [36]徐叶.会展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作用[D].浙江:浙江大学,2008.

  [37]唐莉.浅谈会展与城市——世博会对城市的整合[J].科协论坛,2010 -02.

  [38]陈仲球.关于会展业与城市产业发展的互动效应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06.

  [39]马勇,王春雷.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0]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1(25-27).

  [41]张广瑞等.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42]威廉·瑟厄波德主编,张广瑞主译.全球旅游新论[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43]褚秀慧.我国城市会展业竞争力研究——以上海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8.

  [44]孙百军.会展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09.

  [45]会展业拉动城市经济发展.[EB/OL].[2004-05-12].

  [46]魏士洲.中国会展业“潮涌现象”与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1(14).

  [47]舒立峰.南昌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07.

  [48]程红,陆红艳.从国际会展业发展动态看我国会展业发展方向[J].中国流通经济,2003(3):29 - 32.

  [49]周彬.会展旅游管理[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50]马勇.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1]宿荣江译.会展管理与服务[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25-26.

  [52]谢雨萍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会展旅游之定位[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4),78.

  [53]Coleman Lee Finkel.Powerhouse Conferences,the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the Ameri MotelAssociation,1991,39-48.

  [54]蒋伏心,李家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与启示[J].经济学动态,2004(12).

  [55]楚永生.利益相关者理论最新发展理论综述[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6]Linda K.Trevino.Katherine A.Nelson.Managing Business Ethics (Second Edition).Johnwiley&song lnc.1999.

  [57]R E.Freeman.Strategic Management:A Stakeholder Approach.Boston:Pitman,1984.

  [58]M.C.Markwick.Golf Tourism Development,Stakeholders,Differing Discourses andAlternative Agendas:the Case of Malta.Tourism Management.2000:515 一 524

    [59]贾生华,陈宏辉.利益相关者的界定方法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

  [60]M.C.Markwick.Golf Tourism Development,Stakeholders,Differing Discourses andAlternative Agendas:the Case of Malta.Tourism Management.2000:515 一 524

    [61]李正欢,郑向敏.国外旅游研究领域利益相关者的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6,21(10):85—91.

  [62]Jamal T,Getz D. Collaboration theory and community tourism planning [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5,(1):186—204.

  [63]Maureen G Reed. Power relations and community-based tourism planning [J].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1997,(3):566—591.

  [64]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1):36—41.

  [65]郭鲁芳,金慧君.旅行社及其核心利益相关者均衡发展机制探究——基于和谐社会的视角[J].旅游学刊,2006,21(12):58—64.

  [66]熊伟,吴必虎.星级酒店利益相关者结构及其影响分析——以广州为例[J].旅游学刊,2007,22(4):92—96.

  [67]肖琼.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民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可持续发展,2009,16(10):102—105.

  [68]刘晖.导游服务质量问题的根源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游客感知视角[J].旅游学刊,2009,24(1):37—41.

  [69]周玲.旅游规划与管理中利益相关者研究进展[ J ] .旅游学刊,2004,(6):53—59.
 

  致 谢

  三年的硕士学习生活就要结束了,此时此刻我的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陈锋仪教授,三年来陈老师在我的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本论文是在导师陈锋仪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框架构思到最终定稿无一不凝结着导师的一片心血,在此,我谨向尊敬的导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导师渊博的学识、睿智的见解、正直的人品、严谨的治学风范让我深深的折服。他不仅教导我如何做学问,还教我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师恩如海,我无以为报,惟有今后努力、再努力。感谢王莉霞老师在学术上的高深造诣及严谨治学的态度对我学术研究上的指引;感谢李九全老师在我论文写作过程中为我答疑解难,提供无私的帮助;感谢苏红霞老师的渊博学识和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让我明白,学习是一种态度,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要认真学习、认真生活;感谢王晓华老师为我论文修改提供的大量的支持和帮助,并提出了中肯而宝贵的建议;感谢张玲老师在我三年生活中亦师亦友的帮助,在研一迷茫期给予我的肯定和鼓励。在此学生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衷心感谢我的班长刘倩倩,她以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帮助我、感染我;感谢我的同学陈开拓,他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了我无私的支持和帮助。

  感谢我的同窗好友,使我的生活充满欢乐。

  感谢我的家人,总是在默默的支持着我。

  感谢所有给予我关爱的人,愿他们幸福。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