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我国古代不同时期服饰的黄色探究
【第一章】我国每个时期服饰中的黄色配色研究绪论
【第二章】中国古代色彩文化及“黄”字考
【第三章】中国古代黄色染料染色概况
【4.1 4.2】先秦时期与秦汉时期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4.3】唐宋时期黄色的地位及色名
【4.4 4.5】元明清时期黄色的重要性及色名
【5.1 5.2】先秦与秦汉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5.3】唐宋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5.4 5.5】元明清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古代不同朝代黄色配色特征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3 唐宋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5.3.1 唐代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唐朝规定赭黄色为天子袍服的颜色,图 18 中唐太宗就是穿着赭黄袍服,颜色近似橙黄。图 21 中坐在步辇上的唐太宗也穿着赭黄袍,颜色比图 18 更偏赤。在《簪花仕女图》】中,大部分的女性形象都着朱红抹胸裙,如图 19 所示。在史书中记载唐代皇后、贵族女性的服饰中,主色依然是深青和朱红,或其它杂色,如图 20.黄色的尊贵地位没有延伸到女性服饰中,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下,尊贵的色彩最初只被男性统治。
塔里木盆地拜城克孜尔石窟和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了很多唐代织锦遗物,日本正仓院里也保存了大量藏品。以下表格选取这些唐代织锦中的黄色配色部分,摘录自《中国染织从表 27-29 可以看出,较多的配色为:黄+蓝,黄+绿,红+黄,红+黄+蓝,不同深浅的黄组合,红+黄+绿,黄+白+蓝+绿。其中红+黄+蓝的使用在图 18 唐太宗画像中也出现了,唐太宗的赭黄袍上绣着蓝色和红色相间的龙纹,腰束朱红革带。黄+白+蓝+绿这种组合,还在大鹿纹锦、猪头纹锦、鸾鸟纹锦、封鹿纹锦中运用,也许可以说明这种搭配是当时惯用的一种组合。
图 22-27 为新疆地区出土及日本正仓院的唐代织片,和上表中主要的配色形式相符,有红+黄的配色,如图 22、23;黄色系之间的深浅配色,如图 24 黄配浅黄,图 25 黄配深棕;特别指出的是图 26 中的配色为运用较多的黄+白+蓝+绿这种组合,该织物为 1972 年吐鲁番阿斯塔那 205 号墓出土,大联珠纹是唐朝盛行的丝织纹样。在 1966 年吐鲁番市阿斯塔那 70 号墓出土的织物中,有一件联珠鹿纹锦覆面,覆面由黄色作地色,深蓝作鹿纹配以白色联珠,再以淡绿点缀[2],依然是惯用的黄+白+蓝+绿这种组合。图 27 的色彩运用就更丰富了,红为底,上显黄、白、蓝、绿花纹。这种丰富的色彩运用,活泼强烈的设色配上整齐对称的图案,在变化纷繁中又不失整体的稳定统一,显得绚丽多彩、雍容华贵。
5.3.2 宋代服饰中的黄色配色分析
宋代的染织工艺在盛唐的生产技术上,有着飞跃的发展。据文献记载,北宋时期彩锦就有四十余种,到了南宋就发展到了百余种。[1]宋代尚赤,红+黄的搭配组合在宋朝的服饰记载中有很多,天子着赭黄或淡黄袍衫束红带,天子衮服下搭配的鞋袜为"朱袜赤舄,缘以黄罗"[2].图 28 宋理宗穿着朱红圆领大袖袍,腰束黄色革带,袖口缘黄色里料,椅上为黄色坐褥。图 29《太平街景图》中可以看出宋代城市百姓的穿着打扮,图中有穿黄色袍衫的男子,也有穿黄色短襦的妇女,在图 30 中纺女着蓝布短衫,黄裙。可见在平民百姓的日常服饰中,黄色是一个很普遍的颜色。也说明宋朝并没有很严格明确的黄色使用限制。图 31、32 分别是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的缂丝,从两者的配色风格比较,北宋缂丝更接近唐代的感觉,在工整规矩的图案中,设色纯正浓郁,更突出一种庄重华美的气势。而南宋的整体风格更清新淡雅,图案纹样不再延续唐朝的对称布局,而是飘逸灵动的无规则图案,色彩上不再追求浓厚的深色调,而是采用低明度,高纯度的轻色调,显示出秀丽典雅的格调。如图 33、图 34 这种风格上的差异也可能受地域差异的影响(北宋在今河南开封,而南宋在今浙江杭州)。
蓝色因其容易染得在古代使用广泛,下至平民百姓上至达官贵族都能使用。与其它颜色相比其实蓝色更受人欢迎,从古至今都是如此。2007 年中国流行色协会对中国城市居民色彩喜好的调查中显示,除了白色和黑色是人们最喜欢的服装色彩外,不同时代的人都将蓝色排在第二,蓝色是第一个出现的有彩色色块[1].在西方的色彩调查中,几乎没有人不喜欢蓝色[2].试验证明,人的肌肉状态最松弛时的正常值是 23,而蓝色最接近正常值,为24[3].所以蓝色被广泛接受也有其自身的物理特性。
在黄色、紫色、红色等一些尊贵之色陆陆续续被限制使用后,宋朝是第一个对蓝色实行限制的朝代。在《宋史·舆服志》中有两条这样的禁令:"其蓝黄绦子,非宫禁不得乘[4]","在京士庶不得衣蓝、黄、紫地撮晕花样[5]". 一种日用产品由政府法令禁止,可见这种产品必然是广泛流行而又过分费工的。蓝色开始被限定于某些搭配中,说明黄色和蓝色的搭配在当时是一种流行而又尊贵的搭配。所以说并非只有在清朝服饰中才能见到这种艳丽的黄蓝配色,早在宋朝就已经开始流行了。在图 33、34 中,白底上除了大面积点状分布的金黄、赤黄,还有就是显眼的蓝色,少面积的蓝色反而被凸现出来,增加了织物的绚丽感。配色中较强的色缩小面积,较弱的色扩大面积,这是现代色彩均衡的一般法则[6].古人在无形之中就运用了现代配色手法中的面积分割和无彩色调和,不可不说这是一种超脱了技术的先天审美意识。
1975 年福建省博物馆在福州浮仓山发掘的南宋黄昇墓(公元 1243 年)中,发掘了一件褐黄色罗镶黄边的宽袖大袍,此广袖袍是命妇在隆重场合上穿着的一种礼服[7].1988 年9 月在江西德安县发掘的南宋周氏墓中,墓主上身穿着黄褐色罗袍,下身着黄褐色罗裤,脚裹浅黄色罗脚带,外穿黄褐色素罗翘尖鞋[8].
图 35、36 为南宋黄昇墓出土服饰,由于长期浸泡水中,颜色多呈褐色,所以我们也无法判断这种黄色在当时的鲜艳程度。仅从图片来看,配色是相当柔和的,图 35 中的单衣仅在领及前襟镶了浅黄白绣花的花边,袖口用浅黄色缘边,是典型的黄色系之间的深浅配色。从现代色彩学来说,具有相同色彩但不同饱和度的颜色并列时会构成一种和谐[1].
而图 36 中的背心隐隐约约可以看到被晕染开的蓝色,这也许是当时衣服上描绘的蓝色纹饰,那么姑且可以推断这件背心是黄色地上绘蓝色花纹。由以上出土织片和衣服的设色风格来看,南宋丝绸纹样的配色受时代审美思想的影响,与写实化纹样形式相协调,色彩倾向于清淡柔和,典雅庄重。不像唐代丝绸纹样,多用鲜艳饱和的色彩,宋代织物更多地使用淡黄、粉红、白色、茶褐等柔和的颜色,极为淡雅恬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