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4)
来源:学术堂 作者:朱老师
发布于:2016-10-27 共11542字
(二) 坚持协调发展,塑造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平衡结构
新常态时期,必须以整体的视角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关系,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增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供结构支撑。首先,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完善区域统筹发展机制、互利共赢机制和互助合作机制。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从更高层次和更广空间培育新的经济支撑带和增长极,以及“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⑬其次,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在“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上,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为抓手,切实推进土地等生产要素有效流转、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深化城镇户籍制度改革与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资源环境对人口的承载能力相结合,为城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释放潜力。再次,协调“新四化”同步发展,推动产业深度融合。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发展趋势,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切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和深度融合发展。在“新四化”同步发展基础上,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推进产业之间的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支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生态环境
新常态时期,必须以长远的眼光谋划经济发展与资源要素和生态环境的关系,用绿色发展破解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瓶颈,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生态环境支撑。首先,坚持合理有序地利用自然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和顶层设计,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 , 经 济 社 会 生 态 效 益 相 统 一 的 原则”,?科学制定绿色发展规划和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依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度,控制资源开发强度,有序利用自然资源,合理保护生态环境,促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发展。其次,强化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意识,推动低碳循环经济发展。强化全体公民节约、集约、高效和循环利用资源意识,倡导科学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风尚。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保护并举,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边际效益。积极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建设技术创新、清洁低碳和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发展企业低碳文化和低碳循环经济,实现对生态环境“末端治理”的根本性变革。最后,强化环境治理和绿色政绩考核,筑牢生态安全保障。强化推进多污染综合防治,加强区域协调,创新制定区域之间有效的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计划,共同完成污染防治。划设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建立企业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监控企业污染物排放,督促其生产方式转型。完善资源类产品绿色采购定价机制和修复补偿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保护网络。突出实施地方绿色政绩制度,强化政绩绿色考核和离任绿色审计,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提升绿色采购比重。
(四) 坚持开放发展,创造更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拉动力
新常态时期,充分考虑国内国际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和国外市场变化,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结构,提升对外开放层次,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重要拉动力。首先,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培育开放经济新优势。把握国内国际形势,创新开放模式,发挥国内沿海、内陆和沿边等地区的禀赋优势,积极培育竞争新优势,形成各地区优势互补、各有侧重的合作开放局面。完善境内外投资布局,鼓励我国优势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资源与价值链整合,放宽外商投资准入标准,优化外商投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化生产领域和参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开放向优化结构、拓展深度和提高效益方向上发展。其次,健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扩大开放新途径。健全与国际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包括跨境电子商务、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等新体制,形成完善的法制化、国际化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促进内外企业公平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金融业双向开放、推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等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开放新途径,以便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有效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最后,坚持共商共建原则,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是新常态时期我国深化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其中心理念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在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利用自身禀赋优势,推动贸易、投资、技术创新协调发展的同时,还要秉持亲诚惠容、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的杠杆作用,推进与沿线国家或地区互利共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资源、科技、人才和平环境等有利条件。
(五) 坚持共享发展,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动力和内需动力
新常态时期,应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存在的收入差距大、部分群众生活困难等现实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为导向,通过共享发展,使人民群众获得更多认同感,从最广泛的层面调动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消费热情,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主体动力和内需动力。首先,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按照“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方向”⑰的原则,不断增强包括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社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服务方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扩大直至全社会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其次,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现贫困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实施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因地制宜地做好“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网络) 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因矿产资源开发导致土地流失返贫的部分贫困群众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等,做到分类扶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解决全国7017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后,持续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群众绿色消费需求能力。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条件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质量。“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⑱持续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深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依靠市场评估生产要素贡献率参与收入分配机制,规范个人收入初次分配。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大力拓展服务性消费,引导人民群众绿色消费,使绿色消费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需动力。
注释:
①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何畏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至74页。
②瑟尔瓦尔《增长与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22页。
③欧曼 《战后发展理论》,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④⑥⑪⑭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⑤《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全 集 (第 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⑦《十 四 大 以 来 重 要 文 献 选 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85页。
⑧⑨⑮⑰⑱参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⑩《十 三 大 以 来 中 央 文 献 选 编(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页。
⑫⑯习 近 平 《习 近 平 谈 治 国 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25、209页。
⑬张高丽《坚定不移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载于《人民日报》2015年11月9日。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