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位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南部,图们江上游北岸,境内国境线长 164.5 公里,东西宽 70 公里,南北长 100 公里,全市幅员面积 5069 平方公里,总人口 20 万人,农村人口 7.37 万人,占总人口的 36.85%。
1、 地形地貌及气象现状
1.1 地形地貌
和龙市属于长白山东北麓的一个边境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多、平地少,大体有山区、高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沼泽地等。山地面积 3631.58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 71.6%,高 原面 积 585.09 平 方 公里 ,占全 市 总 面 积 为11.5%,丘陵面积 75.66 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为 1.49%。受长白山脉影响,地形从西南向东北走向,逐渐倾斜,海发高度相对差距较大,以东城镇碧岩村最低海发高度为 250 米。全市植被面积 680.65 万亩,其中:林地面积 619.65 万亩,占植被面积为 91.05%,草地面积 59.4 万亩,占植被面积为 8.73%,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为 89.5%。据不完全地质灾害统计,地质灾害点共有 106 处,其中:泥石流 69 处、崩塌 27 处、滑坡 7 处、地面积塌陷 2 处、地裂缝 1 处。
1.2 气象情况
和龙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 5.6℃,极端最高气温 36.2℃,极端最低气温 -31.5℃,年平均日照 2387.2 小时,年平均降水量 573.6 毫米,年降水量的变化大,雨量主要集中在 6、7、8 三个月份,占年降水量的 65%,冬季降水量仅占全年雨量的 7.4%。
全市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10.68 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为4870 立方米。径流量空间分布不均变化很大,而平水年为6.59 亿立方米,丰水年为 18.68 亿立方米,枯水年为 3.67 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为 1995 年 17.9 亿立方米,最小年径流量1992 年 6.31 亿立方米。各季节径流量的分配与降水量相近,6~9 月占全年径流量 72%左右,4~5 月占全年径流量 15%左右。
2、 历来的山洪灾害防御回顾
和龙市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山地多,河谷盆地稳定性差,地表分化物和松散堆积物厚,降雨分布不均并且时段集中,同时群众居住分散。据历史资料记载,仅 1960 年~2000 年发生洪涝灾害共 18 次,累计受灾面积 7.65 万亩,倒塌房屋 2600栋,受灾建筑物 308 处,受灾人口 60093 人,死亡 8 人,各类畜禽 1404 头(只),直接经济损失 2.43 亿元。危害最严重的为1979 年 8 月 16 日,受 9 号台风影响,连续降雨 45 小时,边境地区降雨量较大,南坪降水量 82.1 毫米。图们江右岸西头水洪水暴涨,漂浮着从上游冲下来的木材等迅猛注入图们江,江水剧增。最大洪峰流量达 2380 立方米 / 秒,洪水将龙渊堤防上端的两座过堤进水闸整体冲出 10 多米,图们江堤防决口 6处,长度 600 米,拦河坝、过堤涵洞各 3 处、电灌站 4 处,电井1 眼,公路桥 5 座,冲到邮电线路 3 公里,成灾面积 174 公顷,倒塌房屋 3 栋。
3、 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的成效
3.1 建设项目雨情、水情监测预警平台
2011 年 08 月,水利部松辽水利委员会和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批准的《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2012 年 05 月,中央和省级补助资金 408 万元,用于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项目建设,当年完成机房及会商室改造,建设项目自动雨量站 40 处、简易雨量站 23 处、自动广播预警站 23 处、自动水位站 3 处、简易水位站 10 处,铜锣、手摇报警器共 92 套,加强监测预警系统体系,提高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设。此于主汛期来之前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市的水雨情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2012 年 11 月,省、州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水利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组成验收组,充分肯定了和龙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此系统经历了三次台风的大考验,其设备整体运行正常,降雨量能实时反映到平台上,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雨情、水情及时做出应急措施,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处理,落实人员转移安置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2 加强广泛宣传与培训,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一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在项目施工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培训,并开展多次演练,全面掌握项目整体运行原理及过程。并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对山洪灾害防御知识进行造势宣传,制作山洪避险知识宣传栏(警示牌)144 处,印制避险宣传手册 20000 份、知识卡 15000 份、宣传光碟 100 盘。同时,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利用 8 天时间对各镇、村防汛部门及村民共计 300 余人进行了系统的培训,从山洪灾害预警知识到我市山洪灾害概况,从简易雨量站原理与使用到无线预警广播原理与使用,使培训人员能够独立进行简易操作;二是为保证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中各类设备正常运行,我市定期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全面检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整改,确保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能够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充分利用预警信息发挥防灾减灾效应。
3.3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与开展防汛实战演练
按照国家防总印发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要求和和龙市山洪灾害危险点的分布情况,编制完成了市、镇、村3 级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共编制完成了山洪灾害防治市级预案 1 个,镇级预案 8 个,村级预案 30 个。同时,加强广泛宣传,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居民应对突发性山洪灾害能力。
通过对山洪的防灾避灾宣传,可提高深化全民防灾减灾意识,达到自觉防灾避灾的目的。我市分别于 2012 年 6 月 19 日、8月 23 日进行了由 200 余人参加的山洪灾害防御演练,演练从模拟突发暴雨的情况下,根据预案,启动预警,应急抢险队及时到位,实行抢险、救灾,安全转移群众,后勤保障人员及时做好转移人员的后勤保障和安置。通过演练,不但能检验我市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的运行情况,更能提高干部群众和各部门的协调能力,必须实现群众转移演练全覆盖,确保让危险区内每位群众都掌握山洪灾害防御基本知识,熟记转移路线,能顺利到达安全地点。
4、 工作建议
4.1 全力做好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
以沿河重点镇、村、屯重点设施与重点工矿企业为对象,制定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规划、山洪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此基础上有重点、有计划地分步实施全市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防治,努力减轻广大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坚持 24 小时值班制度,做到岗不离人、信息畅通、反应快速,随队伍转移的群众根据所学习掌握的防御山洪灾害基本知识,不慌乱、听指挥,及时安全转移到位。
4.2 防灾自救宣传普及要进一步深入
防灾宣传工作要做到全面普及,不但是城镇里人口聚集地需要宣传,边远山区的群众也同样需要。如何普及提升这方面的能力,力求宣传工作横到边纵到底,不仅依赖于群众的防灾自觉意识,更依赖于地方政府的使命与责任,以及平时对群众开展的防灾自救宣传教育。
4.3 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人员应配备以水利专业为主,熟悉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熟悉防汛工作的高、中级技术人员。要能够管理或者亲自研发山洪灾害预警计算机软件。采取现代化手段,进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从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但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要开发建设覆盖所有山洪区域且服务对象,具体到市、镇、村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而且所需信息量很多。
参考文献:
[1] 成自勇.甘肃泰安县山洪灾害防御非工程措施建设成效[J].中国防汛抗旱, 2013,(02).
[2] 耿乃立.陕西省山洪灾害防御对策建议[J].中国防汛抗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