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城市内涝的诱因
1. 1 城市发展速度快
为了推动城市化发展,大部分城市通过填海造地、填湖造地等方式使土地面积不断增加,然而这造成了海洋、池塘、湖泊的面积日益减少,导致天然蓄水池的调洪能力和蓄洪能力大大减弱并降低、,大量的地表积水造成了城市内涝。此外,城市居民采取许多措施达到硬化洼地和软土地的目的,破坏了土地天然的渗水功能和地下水循环,导致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及时排出过多的洪水,进而导致城市洪涝灾害。
1. 2 城市热岛效应加剧
随着工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城市空气污染愈来愈严重,全球变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城市建筑物、硬化面积不断增大,城市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不断上升,导致水面蒸发加大、水循环的速度加快,逐步形成了热岛效应,使城市降雨量增加,进而增加了城市抗内涝的压力。此外由于现阶段城市对空调的过度依赖和使用,加大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如此反复增加热源,导致严重的恶性循环,热岛效也因此越来越突出,使城市短期降雨量增加,特别是暴雨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内涝。
1. 3 城市的地下排水管道维护疏浚不到位
相关调查指出,现阶段只有 4% 的市政基础建设资金真正用于排水管网修建,由于修建资金的缺乏,城市的管网设施缺乏人员进行维护和完善,导致许多地下管网出现严重的垃圾淤积的状况,日益增多的管道堆积物导致在紧急情况下不能及时排放降水,进而造成了城市内涝。
另外,很大一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统存在水流处理技术含量不达标,排水管道的建设材料质量低下的问题,排水管网的质量没有达到城市排涝应有的标准。同时旧城区的城市排水管网由于使用时间长,加上建设技术不佳,排水设备出现了老化现象,已经不能达到现阶段城市排水的标准,进而导致城市内涝。
2 城市雨水利用的意义
2. 1 经济效益
城市雨水利用可以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 一是增加城市了利用水资源,减少政府水资源成本投入。雨水的科学利用能够使政府在污水收集以及处理上的资金投入减少,排水管网的负荷减少。二则从人们的日常生活着手,有效利用雨水,可以使居民的用水支出减少。
2. 2 社会效益
雨水的科学利用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的降水经过综合利用,有利于将收集雨水、生产设备、建设设施、利用中水等综合为一条新型的产业链。
2. 3 生态环境效益
对城市雨水的收集和科学处理,既能够在降水季节时及时疏通地表径流,有效降低强降雨时期城市内涝的发生率,又可以使城市的局部气候和生态环境得到极大地改善。全面收集雨水,既可以补给地下水,又可以缓解排水管道的负担、减少强降雨时期地表径流量,避免由于设备缺乏而导致的地下管道拥堵,避免并解决强降雨时期的城市洪水灾害问题。
3 雨水利用应对城市内涝的途径
3. 1 完善预报系统及暴雨应急预案
极端天气是城市产生内涝的首要自然原因,这些年来,全球范围内,极端天气如暴雨、热浪、寒流、暴风雪等的发生率大大提高,强度也在不断增加,导致气候问题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全球性问题。对于降雨等自然原因引起的内涝,要加强对极端天气的预报和观测,建立健全快速应急预案。中国将先进的雷达技术应用到天气预报和观测之中,更新一次达到每十分钟一次。所以天气的预报和观测能够将城市的降雨信息提前探知好,有利于及时做好预防措施,使城市内涝导致的危害大大降低。另外也要建立健全暴雨快速应急预案。在特急特大暴雨发生之时,迅速启动预案开展灾后补偿,进而降低城市内涝对城市和人民的损害。国家和城市要建立健全地理信息系统,利用远程通信、多媒体、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先进技术,将城市的内涝灾害和排涝状况结合成一个整体,降低城市内涝的危害性。
3. 2 改善地表渗水能力
在降雨初期,雨量逐渐增大,雨水在地面表层渗透,地表径流较小,当降雨达到峰值时,地面表层逐渐饱和,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较大,不利于排涝,因此雨水利用应对城市内涝的途径主要在于利用渗透设施进行雨水涵养,减少径流,降低城市排水压力。因此提高深沉土壤的含水率,是城市雨水利用的一种重要途径。根据施工条件的不同,可以根据需求安装渗透设施,同时也可以科学运用多种措施来达到科学调蓄雨水资源、滞留调节径流峰值、降低径流系数、控制径流水质、降低合流制管道的溢流量和溢流频率的目的,这样不仅能够节省成本,还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灾害,提高地下土壤较深部分含水率,在雨力峰值时,使地表径流量不增加,利于防涝,同时有利于汛期后的防旱。
3. 3 从源头利用收集的雨水,控制峰量
要从源头上收集雨水,必须针对不同地域采取不同的措施。就屋面而言,可以将土壤铺盖在房屋的最高层,增加屋顶植被覆盖率,进而加快雨季降水多发期房屋雨水的排水速度,同时过滤初期雨水中的垃圾和污染物,净化水质,进一步促进雨水利用。目前有小型的雨水利用设备如一体化 HDPE 雨水储存利用设备,可以安放在地面上或者埋入地下,自屋面或者其他集流场所收集的雨水在罐内做简单处理。可以将经密集的高层建筑屋顶削减后的雨水排入蓄水池或排水管道。对于地面而言,可以把绿地变为下凹型绿地,并在其土壤下铺设收水盲、沟级配碎石层以及渗透式边沟。绿地之下可修建蓄水池,降水较小时,雨水可以直接渗入绿地或进入路边沟,进而加快雨水输送,进而浇灌绿地,减少浇灌用水。降雨量较大时,绿地溢出的雨水能够排放到城市雨水排水设施,或者进入蓄水池,变成城市雨水利用源。
3. 4 建立健全调水蓄水系统
要加强雨水的处理和利用,建立健全调水蓄水系统。加强雨水的利用率,在地势较低处修建蓄水池,降水天气中可蓄水,雨停后能及时排放,又能使地下水的水位提高,储水池亦可建立在立交桥附近,便于立交桥进行排水,加快积水下排速度的同时浇灌绿化带。雨水资源值得珍惜,特别是是对于缺水城市而言。假如能够调蓄,就能促进水循环,既可以改善城市的局部气候,也能促进生态水循环和水回用。如果城市有野生植被地带,应当让雨水排入这些区域,利用野生植被发达的根系将雨水输送入地下。
4 结束语
城市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水污染、减少城市洪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在目前看来,我国的城市雨水利用起步较晚,技术较为落后,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将推动我们进一步实现对雨水的利用,城市雨水利用技术也将会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王彩娟. 合肥市建筑与小区雨水及中水利用研究[D]. 合肥工业大学,2010.
[2]段晓东,钱玮,吴晓春. 城市雨水收集及利用技术[J].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