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制史论文

包拯刑法理论的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6-10-14 共2770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刑事司法角度下包拯的法律思想探讨
【导论】包拯刑事司法观念的内容及意义研究导论
【第一章】历史上真实的包拯
【第二章】包拯刑法思想的理论渊源
【第三章】包拯刑事制度思想主要内容
【第四章】对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基本评价
【第五章】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现实意义
【结语/参考文献】 包拯刑法理论的探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六、结语

  包拯生于多事之秋,北宋内有阶级矛盾之忧,外有战事连年不断之患。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时代背景,包拯迫切地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这一窘迫的境地。他在一生的做官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对皇帝的忠诚和对民众的同情,坚持为民请命、执法严明,坚持在司法活动中秉公执法以保证公平、正义。他以身作则,大胆地对北宋王朝的政治弊病进行批判,并针对官僚机构的冗乱、贪官污吏成风、人民赋税繁重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北宋江山的建议和主张。

  中国古代的清官在司法活动中更多依靠于个人的才智和社会的道德准则进行审判,其对法律专业知识的掌握存在欠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轻易的引用"历史局限性"一词武断地对古代的司法活动持否定的态度,"清官"这一现象从现代意义的法律观念来看可能是不科学的,但是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的范畴,它在我国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甚至被民众所神话。虽然以"清官"主导司法的历史背景早已荡然无存,但中国民众心中清官情结依然存在。"清官"文化作在中国法律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法律观念。"任何一种作为符号意义的法律文化,必定有其自身独特的模式。[100]

  ",在清官身上掺杂着中国民众对法律公正的渴望,后人如果对其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和掌握,无疑会对今天的司法体制改革中有关法律职业人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清官"闻名于世的包拯其刑事司法思想是特别丰富的。在法律的具体执行上, 即在司法活动中,包拯提出了任用良吏、止绝"内降"、务得慎刑以及明正赏罚等思想主张,同时在防冤止滥方面,大胆进行司法改革。包拯任职司法官,具有丰富的断案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而具特色的刑事司法思想,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法律才能。

  作为历史上着名的"清官"代表人物, 包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安徽合肥的包公祠楹联是这样写道"正气耿光昭日月, 廉洁清枥妇孺知"、"为官存正气,从政树廉风".由此可见人民群众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之情,甚至这种崇拜成为民众法律意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包拯刑事司法思想的研究,可以看出包拯的司法形象所承载的清正廉洁、 秉公执法和为民请命等中国传统的司法公正意识观念不但植根于传统司法活动的实践之中,而且扎根于中国老百姓法律思维的深处。当代中国司法文明建设必须重视传统司法观念与现代司法理念之间的融合与交流,而不应该简单对其进行意识形态化的所谓批判。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当从我国历史上传统的司法资源中汲取积极的成分,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储藏着丰富的司法文明资源,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认真挖掘和整理。

  参考文献:
  
  1、史料类:
  
  [1] (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Z].
  [2] 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唐)吴兢。贞观政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金)元好问。遗山集[M].
  [5] (宋)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6] 商君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4.
  [8](清)徐松。宋会要辑稿[Z].北京:中华书局,1957.
  [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0](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1] 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2](宋)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3] 孝经[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14](清)毕阮。续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7.
  [15](宋)邵博。邵氏闻见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6](宋)窦仪。宋刑统[Z]. 北京:中华书局,1984.
  [17](元)脱脱。宋史[Z].北京:中华书局,1977.
  [18](明)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Z].北京:中华书局,1977.
  [19](宋)司马光。涑水记闻[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0](宋)佚名。名公书判清明集[M].
  
  2、着作类:
  
  [1]杨国宜。包拯集校注[M].合肥:黄山书社,1999.
  [2]胡适。胡适学术文集·中国文学史(下)[M].北京:中华书局,1998.
  [3]柳立言。宋代的家庭和法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英)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说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5]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6]孔繁敏。包公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7]孔繁敏。包拯年谱[M].合肥:黄山书社,1986.
  [8](美)马伯良。宋代的法律与秩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9]朱万曙。包公故事源流考述[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
  [10]杨鸿烈。中国法律思想史[M].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4.
  [11]瞿同祖。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2]贺卫方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13]马小红。礼与法[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
  [14]徐忠明。包公故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5]郭东旭。宋朝法律史论[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
  [16]张邦炜。宋代政治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论文类:
  
  [1]栾爽。论包拯的法律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徐忠明。解说包公的吏治思想与法律思想[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秋季号)。
  [3]李文静。论宋代法吏之比弊[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4]方兢。古代贿赂制度的生成及其对民族性格的塑造[J].人民大学学报,1996(6)。
  [5]张友连。论包拯的司法伦理形象及其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
  [6]范晓东。中国传统文化中清官的法律思想--以包极、海瑞为研究对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0)。
  [7]张友连。论包拯的司法形象--兼谈对当代中国司法道德建设的启示[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2)。
  [8]萧伯符,汪庆红。包拯的吏治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1999(11)。
  [9]史戈。包拯的民本思想[J].江淮文史,2008(7)。
  [10]孔繁敏。包拯与庆历新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3)。
  [11]郭世东。重民本、慎立法、求公平的包拯[J].江淮法治,2009(5)。
  [12]诸葛瑞强。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0.
  [13]徐彪。论包拯的司法道德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0(2)。
  [14]史爱君。包拯法律思想述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2(2)。
  [15]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1)。
  [16]陈景良、吴欢。清明时节说包公:包公"司法之神"形象的形成动因与观念基础[J].法学评论(双月刊),2014(3)。
  [17]赵旭。论宋代民间诉讼的保障与局限[J].史学月刊,2005(5)。
  [18]余春燕。宋代内降研究[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11.
  [19]张文勇。以人为本与宋代法律思想的演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0]徐忠明。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2.
  [21]唐山清 廖继超。中国封建法律中良贱间的不平等性分析[J].兰台世界,2014(07)。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