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堂首页 | 文献求助论文范文 | 论文题目 | 参考文献 | 开题报告 | 论文格式 | 摘要提纲 | 论文致谢 | 论文查重 | 论文答辩 | 论文发表 | 期刊杂志 | 论文写作 | 论文PPT
学术堂专业论文学习平台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哲学论文 > 东方哲学论文

墨子兼爱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参考文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陈老师
发布于:2016-09-20 共2588字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墨子“兼爱”思想的当代意义解读
【绪论】墨子“兼爱”思想的内涵与作用研究绪论
【第一章】墨子“兼爱”思想的形成
【第二章】墨子“兼爱”思想的精神要义
【第三章】墨子“兼爱”思想的现代价值
【参考文献】 墨子兼爱观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契合参考文献

  结 语

  墨子"兼爱"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兼爱"思想倡导的"兼相爱、交相利"的价值导向在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性,在现当代也有其积极价值。同时应看到,它是古代农业经济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建立在小农经济的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随着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物质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墨子"兼爱"思想失去了原有的物质生存环境,它的弊端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所以,面对这其中的精华和糟粕,我们不应漠然置之,也不能全盘否定,而是实事求是地对其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弘扬这份瑰宝。

  墨子"兼爱"思想展现出墨子一生"摩顶放踵利天下"的人生追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所传达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因此,我们通过发掘、整理和凝练"兼爱"思想精神要义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创新其表达方式,促进"兼爱"思想与当代中国文化的融合与发展,使之转化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建和谐世界提供精神指引和价值引领。


    参考文献

  书籍类:

  [1]蔡仁厚。墨家哲学[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3.

  [2]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

  [3]杨俊光。墨子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教育出版社,1992.

  [4]邢兆良。墨子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5]崔清田。显学重光——近现代的先秦墨学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6]任继愈。墨子与墨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7]孙诒让。墨子间诂[M].北京:中华书局,2001.

  [8]徐希燕。墨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9]崔大华。儒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艺论集[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11]梁启超。墨子学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2]方授楚。墨学源流[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

  [13]冯达文,郭齐勇。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4]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5]苏凤捷,程梅花。平民理想——《墨子》与中国文化[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16]郑杰文。中国墨学通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7]陈转青。墨家管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18]秦榆。墨子学院——墨子的兼爱非攻[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19]薛柏成。墨家思想新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0]李耳,庄周。老子·庄子[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21]陈鼓应注译。庄子今注今译(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22]陈克守,桑哲。墨学与当代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23]蔡尚思。十家论墨[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4]罗安宪。中国孔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5]圆持。佛教理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26]赵保佑,高秀昌,金建刚。墨学与和谐世界[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

  [27]郭灿金,魏明云注译。史记[M]. 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28]孟天运。先秦社会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9]石占文。论语·品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30]白寿彝。中国通史(第二版)(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3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3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3]贺更行。兼爱天下:墨子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34]许春华。天人合道:老子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5]方勇译。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6]张燕婴译。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7]东篱子译注。周易[M].北京: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

  [38]方勇译。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5.

  [39](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论文类:

  [1]张斌峰。墨子"兼爱"学说的新透视[J].中国哲学史,1998(01)。

  [2]成云雷。仁爱与兼爱:先秦人道思想的两种形态及其历史命运[J].山东社会科学,2002(05)。

  [3]俞德明。试论墨子"兼爱"思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现实意义[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7(04)。

  [4]朱传棨。"仁爱"与"兼爱":两种不同的和谐文化传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02)。

  [5]程有为。试论墨子的社会和谐思想[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02)。

  [6]刘清平。论墨家兼爱观的正当内涵及其现代意义[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7]吕海滨。论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涵摄及其当代价值[J].求索,2012(07)。

  [8]任丽梅。"国学热"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再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

  [9]张少恩,孙秀芳,田会轻。仁爱、兼爱与博爱——儒、墨伦理文化与基督教伦理文化比较[J].贵州社会科学,2014(05)。

  报纸类:

  [1]任仲平。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5-04-20(01)。
 

  致 谢

  值此论文行将完稿之际,回顾两年有余的求学生涯,感触良多。两年之教,启人心智,移人性情。我庆幸能够在财大度过这样一段时光,充实而美丽。回首,内心充满不舍和感激。

  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汪先平教授,汪老师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其正直的人格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受益匪浅。这篇论文从选题到定稿,其中无不凝聚着汪老师的心血和智慧,她耐心细致的指导使我在学术研究上有了较大提高,在此由衷地向我敬爱的导师表示感谢!

  其次,感谢我的任课教师张斌老师、魏红霞老师、狄成杰老师、杨天一老师以及其他给予我帮助的老师们,感谢他们教授予我专业知识,为我指出论文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

  再次,感谢我的辅导员徐翠平老师,她勤俭节约的品质、兢兢业业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我,并为我提供锻炼的平台,使我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然后,感谢与我一起同窗苦读的兄弟姐妹们,感谢思政专业同学在学习上对我的帮助,感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门史专业同学对我的关心,感谢我亲爱的室友在这两年间给予我的理解与支持!

  最后,感谢培育我多年的父母,感谢默默支持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为我遮风挡雨,是他们无私的爱支持着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相关标签:
  • 报警平台
  • 网络监察
  • 备案信息
  • 举报中心
  • 传播文明
  • 诚信网站